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语运用策略_第1页
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语运用策略_第2页
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语运用策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语运用策略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语运用策略例谈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教育行为中,教师的教学指导语作为教师教育行为的组成 部分,对整个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起着支持、辅助的重要作用。根据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 的行为表现,我们可以将幼儿探究行为大致划分阶段为:探究前期阶段一一关注问题,进 入探究情境;探究过程阶段一一观察、猜想、推测、记录、实验、验证、推理、对比结论; 探究后期阶段一一交流、讨论。现就幼儿科学探究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所采用的不 同的教学指导语策略例谈如下。1探究活动前期阶段:经验唤醒与兴趣激发在开展探究活动前,教师应确定活动的目标和探究的主题,明确探究主题为幼

2、儿接下 来的探索行为指明方向,不然幼儿从中获取经验也是盲目的。教师在此阶段采用的教学指 导语策略,应该倾向积极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促进经验迁移,鼓励、支持幼儿多表达、 会表达出自己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引发探索的愿望。1.1 了解原有经验促进经验迁移策 略。幼儿学习新知识是建立在原有经验基础之上的,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水平, 促进经验迁移。如,在科学探究活动“磁铁哪个地方吸的东西多”中,教师要了解幼儿的 原有经验,可以提问:“这是什么?它能吸起什么东西?”如果幼儿对此不知道,教师则 有必要先进行探索了解“磁铁能吸引铁质物质的特性”的活动。这时,教师可以提问:“你认为能吸起和不能吸起的东西是

3、什么?”这些提问可促进幼 儿回忆获得过的有关磁铁的经验认识,有助于探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1.2激发探究兴 趣策略。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幼儿在自由表达中展示的 问题,往往是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尊重、鼓励幼儿自由发现, 表达自己的兴趣点,支持他们的求知兴趣,强化探索动机。如,幼儿经过探索已经发现了 “磁铁的两头吸的东西很多,中间几乎什么也没吸起来”,形成了 “磁铁两头磁力大”的 结论。这时,教师将两块条形磁铁的红、白两端接在一起,然后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磁 铁两头吸的东西多,现在这两头接在一起了,吸的东西会更多吗?哪个地方吸的东西多 呢? ”基

4、于上一个实验的经验,幼儿们的争议集中在了两块磁铁相接的部分:“接的地方 吸得最多,因为接的两头都是吸的东西多的,加在一起会吸得更多。”“接的地方吸得少 了,因为它变成了大磁铁的中间,磁铁的中间吸的东西少。”该问题向幼儿刚获得的经验提出了挑战,激发了幼儿求知的兴趣,再次引起了幼儿探索的愿望。2探究活动过程阶 段:猜想假设与实践验证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探究,幼儿正是通过亲历探究过程才建构起经验和认识的。猜想是 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没有猜想,就不会去进行科学验证;没有科学验证,就不能形 成对问题的科学解答,从而最终也就没有科学探究活动。2.1指导猜想的教学指导语策略。探究的基础是猜想,猜想为幼儿的探

5、究行为指出了方向。在渴望证实自己猜想的心理 驱动下,幼儿的探究行为便成了一个证明或推翻假设的过程。因此,猜想既不是教师的猜 想,也不是幼儿凭空的想象,应是幼儿基于自己的原有经验和认识水平之上的猜想,应是 建立在幼儿对探究事物的充分观察和思考之后的猜想,这样有根据的猜想才能构成幼儿进 一步探究的驱动,激发幼儿想验证的愿望。2.1.1指导幼儿运用自己原有经验做猜想。 如,在科学探究活动“蜗牛喜欢住在什么地方”中,有的幼儿提问:“蜗牛喜欢住在什么 地方? ”教师将这个问题再抛给全班幼儿,引导他们做有根据的猜想,即反问幼儿:“你 觉得蜗牛喜欢住在什么样的地方? ”教师还可追问:“怎样才能知道蜗牛喜欢住

6、在什么地 方呢? ”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可引导幼儿深入思考。根据已有经验,幼儿可能会 做出各种猜测,并说出理由。至于如何验证猜测,幼儿可能会想到:“如果我们把每种家都弄好,看它们爬到哪个家里就知道了。”2.1.2引导幼儿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做猜想。在科学探究活动“有趣的滚筒”中,幼 儿已经对日常生活中能滚动的物体和物体滚动的现象有了一定的经验,但对能滚动的物体 的形状并不一定留意。因此,教师在准备让幼儿探究“不同形状的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前,要先让幼儿初步感知三种形体的特征。教师事先准备一些不透明袋子,里面均装 上圆台形、圆锥形、圆柱形等三种形状的“武器”。教师用问题引导:“请小朋友把手

7、伸 进袋子里摸一摸,想一想袋子里的东西可能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拿出来看一看和你猜的是 不是一样。你还可以和伙伴说一说它是什么样的? ”这样可以使幼儿对物体的形体特征有 了更清晰地认识。当幼儿终于将圆台形“武器”滚进山洞时,教师提示幼儿关注滚动路线: “你用了什么办法? 武器走的是什么路线? ”当幼儿尝试让圆锥形“武器”滚进山洞 而未获成功时,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它进不去?它走的是什么样的路线? ”在充 分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猜想,此事的猜想会更有针对性。2.2指导验证的教学指导语策略。2.2.1引发幼儿思考实验设计。教师在引导幼儿做出几种猜想后,要不失时机地追问, 以“如何证明呢

8、? ”“怎样才能知道? ”等提问形式来引导幼儿思考设计实验。如,在探 索“让电珠亮起来”活动中,教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让电珠亮起来? ”许多幼儿依据已 有的经验说:“把电珠放在电池上”。教师反问:“真的这样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幼 儿就会在接下来的操作、观察中,仔细注意观察操作过程,结果发现:原来,电线的一头 要连着电池的底部,另一头连着电珠的身体,最后把电珠的底部再连到电池的上面,小电 珠就会亮起来。这些发现可能与幼儿最初的认识不一致,教师可和幼儿一起操作、实验,寻求答案,最终解决疑问。紧接着,教师又提出问题:“如果 用多个电池,小电珠会有什么变化呢?”这个提问会进一步引发幼儿思考实验设计,

9、通过 再次实验,幼儿不难得出结论:串联电池越多,电珠越亮;电珠越亮,灯泡就越热。2.2.2开展实验验证假设,适时适宜地指导幼儿尝试。有关研究表明,27岁儿童科学 学习的心理年龄特征表现为以直接行动和重复探索性行为来发现结果,以尝试错误来解决 问题。因此,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实验探究的时间,让他们以自己的判断和经验重 复地进行听、看、摸、摆弄、试误,甚至中间停止操作进行思索,来探知事物,探求答案。 如,大班科学活动“玩钻陀螺”主要探究“影响陀螺转动时间的相关因素”,教师先出示 两个红色的、大小不同的圆形塑料片,两根相同的小木棒,引导幼儿猜一猜:“哪个陀螺 转得时间会比较长? ”幼儿猜测完后,进行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原来转轴相同,转盘的 大小会影响陀螺的转动时间,转盘小得陀螺转动的时间比较长。接着,教师又出示转盘相 同、转盘离支点的距离不同的两个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