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业分析研究报告_第1页
中国零售业分析研究报告_第2页
中国零售业分析研究报告_第3页
中国零售业分析研究报告_第4页
中国零售业分析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零售业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 中国零售业开展根本情况 3 1.1 零售业的开展环境分析 3中国零售业开展概况 3当前中国零售市场的特点 4中国零售行业的开展格局分析 51.22021-2021 年国内零售业现状分析 72021 年中国零售业区域结构 72021 年中国零售业不同业态规模结构 92021 年中国零售业竞争现状分析 112021 年中国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分析 13 第二章 主要零售业态分析 142.1连锁超市分析 142.1.1中国连锁超市零售业的现状142.1.2中国连锁超市运作和盈利模式 202.1.32005-2021 年中国连锁超市业总体销售额 232.1.4中国主要连锁超

2、市根本情况242.1.52021-2021 年中国大型连锁超市未来开展 252.2便利店分析28中国便利店现状 28中国便利店运作和盈利模式302.2.32005-2021 年中国便利店业总体销售额312.2.52021-2021 年中国中国便利店未来开展322.3零售业态之:百货商场分析 34中国百货商场现状34中国百货商场运作和盈利模式 352005-2021 年中国百货商场业总体销售额 36中国主要大型百货商场根本情况362.2.52021-2021 年中国中国百货商场未来开展 38第三章 其他零售业态分析393.1 专业大卖场建材,家电, 39大卖场业现状39中国大卖场运作和盈利模式4

3、13.1.32005-2021年中国大卖场业总体销售额 423.1.4中国主要大卖场根本情况 423.1.52021-2021年中国大卖场未来开展 433.2 专卖店44专卖店现状 44专卖店运作和盈利模式443.1.32005-2021 年中国专卖店总体销售额 443.1.52021-2021 年中国专卖店未来开展44第一章 中国零售业开展根本情况1.1 零售业的开展环境分析1.1.1 中国零售业开展概况以零售业为主体的流通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已经完全具备了根底产业的全部特征。中国零售业的开展势头已经越来越强劲,并在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零售业在面临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

4、着来自更多方面的挑战。在未来几年,中国零售业将以其特有的开展模式,继续分享国内经济增长和消费升级的收益。推动国内零售业开展的主导因素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城市化进程、中产阶层规模和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等。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为零售市场的繁荣景气奠定了坚实根底。在 08 年,中国依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零售市场,即使剔除价格因素,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也在 12%以上。中国在全球零售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引领全球零售业开展的主要力量。受益于国家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提高、城市化进程和中产阶层崛起等因素,中国零售业正经历着一个高速开展周期。自 04 年始,国内社会消费

5、品零售总额增速超过 GDP,至 07 年到达 16.8%,08 年以来根本维持在 21%以上。中国目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零售市场。03-08年全球净销售额增长约有 30%来自中国。在零售消费额突破 8000 亿美元之后,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人均零售额反映了一国零售市场的兴旺程度。近几年,中国人均零售额增速很快,03-07年复合增长 31%,但基数依然较小,07 年仅为 929 美元,远低于兴旺国家的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05 年约为 1659 美元。图表 1:2007-2021 年中国每百万居民拥有零售店数30002500200015002007-2008年中国国

6、每百万居民拥有零售店数27581000中国目前已经跻身全球最具国际化的零售市场之一,拥有 40%的国际零售商。在全球范围内 300 家代表性国际零售商中,超过 30 家零售商在 07 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或正方案近期开店,中国以 11%的新零售商落户率排名新兴市场第 8 位。1.1.2当前中国零售市场的特点第一,零售业的集中度在不断提高。无论从限额以上的零售企业开展数据看,还是从业界排名前 100 家的零售企业开展数据看,它们的综合开展速度都快于整个零售业的开展速度。2007 年全国百强连锁零售企业零售额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首次超过 15;企业间的并购案不断发生,而且这些并购不光发生在大企业并

7、购小企业上,还发生在大企业并购大企业上。第二,零售业从单纯的规模竞争进入精细管理和协同竞争时代。各类零售商的门店扩张速度呈现放慢的趋势,但从单店盈利性和坪效、人效等零售业生产率指标上看,优秀零售商的成绩都在上升。同时,在零售市场竞争最剧烈的地区,优秀零售商与供给商的关系也在不断改善。第三,民营零售商和外资零售商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07 年全国零售企业百强中,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商品销售额增长速度分别为 51.3和 35.2,大大快于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大型零售企业 19.4的商品销售额增长速度。第四,零售商开始感受到来自消费者行为变化的重大影响。旅游、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体验性消费

8、的需求增长,开始影响零售商竞争要素的构成和业态结构的调整。第五,各级政府对零售业的指导和标准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贴近市场需求。第六,在宏观调控和政府倡导下,农村零售业及社区零售业的开展速度和开展质量大幅提升。1.1.3中国零售行业的开展格局分析 行业集中度近几年国内零售业竞争剧烈,外资与内资,国企与民营之间的竞争日趋剧烈,兼并收购,重组成为零售行业的竞争新特点。而兼并收购必然将引发行业的竞争格局的变化。2007 年市场并购现象频繁发生,仅 2007 年一年国内零售业 M&A 金额就达 289 亿元。几年的市场整合使得我国零售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加强。零售 100 强销售规模持续扩大,其占社会消费

9、品零售总额的比率由 01 年的 6.2%提升至 07 年的 14.3%,增加 8 个多百分点。连锁业态在零售行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连锁 100 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率从 01 年的 4.3%上升至 07 年的 13.2%,而单体百货这一比率仅为 1.3%。行业总体上呈现一种向连锁业态不断集中的态势。从国际视角来看,我国零售业的集中度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如美国,在 07 年其零售 10强和 100 强的销售额占社会零售总额比率分别为 27%和 39.6%。这说明国内零售行业市场整合的空间仍然很大。 行业成长性08 年以来,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屡创新高,各月根本维持在 20%以上。零

10、售额的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同期 CPI 高位运行的环境下实现的。经济学的一般理论显示,在零售额实际增长率不变的条件下,CPI 上升也将推动零售额名义增长率的上升。在 08 年,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美国,4%的 CPI 使得某些月份零售额增长处于一种负的水平。比拟而言,中国的 CPI 水平一直维持在 7%之上,这实际上也说明了当前零售额的大幅增长包含着诸多价格因素。但假设剔除价格因素,国内当前零售额实际增速也维持在12%以上零售业:中国零售业开展态势及投资策略零售企业销售规模不断扩大。07 年国内零售 100 强销售额到达 8615 亿元,6 年复合增长率接近 30%,远远

11、快于行业的平均增速。在全球零售 250 强中,国美和苏宁分别以 65.8%和41.1%的(01-07 年)复合增长率,位列成长性排名第 3 和第 7。中国的零售企业在全球零售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零售业态的演变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具有竞争性、互补性、适应性和演进性。零售业态的演变是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一种反响,即以价值为导向的消费者以一种内在的方式推动了零售业态的形成和开展。一般而言,每种零售业态都存在着从产生、开展、成熟到衰退的生命周期。因此,选择具有开展潜力的业态是零售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零售业态内在的演变规律赋予了那些能够准确识别业态开展周期的企业

12、更大的成长空间。一国零售业态的构成与其人均 GDP 水平密切联系。根据国际零售业开展的一般规律,当人均 GDP 低于 1000 美元时,百货店是主力业态;当人均 GDP 超过 1000 美元时,超级市场和大卖场开始盛行并依据其强势的扩张性质逐步取代百货店成为第一主力业态;随着人均 GDP上升至 3000 美元,居民消费行为将呈现多元化趋势。超级市场由于渠道替代优势不断消失,其增速明显下降,此时各类专卖店、专业店、仓储店、折扣店及便利店等开始盛行。从美国零售业的开展来看,其业态更替的态势比拟明显。在 20 世纪 60 年代之前,国内零售业的主力业态是百货店。其中,西尔斯、彭尼等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

13、的零售企业,其在零售业中占据了无可争议的地位。1960-70 年代开始,百货店遭遇了来自超市、折扣店的挑战,其市场份额逐步下降。从 1962 年开设第一家门店起,沃尔玛在美国获得了极其快速的开展,至 1992 年超越了西尔斯,成为美国第一大零售企业。随着人均 GDP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条款局部 10 的上升,美国零售业经历了从单一向多样化的开展进程,专业店、专卖店、仓储店、购物中心及无店面零售等业态陆续出现。在中国,当前的零售业态大致可以分为百货店、超级市场、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仓储会员店及家居建材店等。其中,专业店的开展最为迅速,其在零售业中的份额逐年上升。在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中,专

14、业店的占比已由 02 年的 22.7%上升至 06 年的 54.9%其中加油站为 34.6%。百货店和超级市场的销售份额有所下降,但依然是主力业态。此外,像仓储会员店和家居建材店等新兴业态开展速度较快。国内零售业态结构变化已经反映了一个多元化的开展趋势,这一点符合行业本身的演变规律。横观美国的情况,其零售行业目前已经开展得相当成熟,最为明显的一大特征是细分化、多业态并存,即各个子行业的份额一般不超过20%。中国人均GDP 在2001 年首次突破1000 美元,至06 年超过2000 美元,正处于超级、大卖场取代百货店逐步成为主力业态时期。而在上海和北京这样的超级大都市,07 年人均GDP 已经

15、分别突破了 8500 美元和 7000 美元,零售业处于专卖店、专业店和便利店等盛行,大型购物中心不断涌现的阶段。在未来几年或几十年,中国零售业态结构将会发生明显变化:百货店将逐步实现从传统经营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条款局部向现代模式转变,并且总的销售份额有所下降;超市、大卖场的行业地位将进一步稳固,各种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和无店面零售等新兴业态会不断涌现。2021-2021 年国内零售业现状分析2021 年中国零售业区域结构中国零售业受中国地理特点的影响,不同区域显示出不同的开展特点。而在零售业区域性品牌开展也非常迅速。区域性零售品牌以最快的成长速度、成长品质获得行业的高度认同,区域性力量

16、的崛起令人瞩目,区域零售商成为中国零售业的中坚力量。而跨地区全国性的零售商国内并不多。在全国范围内成功的零售商都是外资,他们有雄厚的资金,完善的管理体系,采取的是点状进入的方式,与此对应,区域零售商实施的是面状的开展战略,密集布网,相对控制的范围小一些,成功的时机相对会高出很多。越来越多的外乡中小企业也达成共识:区域性零售企业应利用熟悉本地市场、管理灵活的优势,开创和稳固自己的根据地,采取自愿加盟、自愿连锁、横向联合、采购联盟等方式积极地向本区域内的二三级区域市场拓展,将市场做透。这样既能使本身的管理能力与连锁规模很好的匹配,又可以形成强势的区域性零售品牌,并赢得区域顾客的认同。同时,作为区域

17、性的强势零售企业,必会受到进入该区域市场的产品供给商的重视,进而获得良好的商业条件。另外,合理和密集的区域门店布局将会有力地阻挡其他零售企业的进入。从全国来看,零售业各区域开展不平衡,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区零售额相对较高,而西南、西北等地所占比拟小。同我国总体经济开展趋势一样,零售业开展同样存在南强北弱的特点。图表 2:中国零售业区域结构2008年中国零售业区域销售结构35%30%29%27%25%22%20%15%14%10%5%5%3%0%华南华东华北东北西南西北2021 年中国零售业不同业态规模结构图表 3:中国零售不同业态规模结构2008年中国零售不同业态规模结构35%31%30%27

18、%25%21%20%15%11%10%6%5%3%1%0%百货连锁超市大卖场专卖店便利店网络其它主要零售业态开展趋势1百货店呈现细分趋势中国百货业的开展与消费升级趋势有密切的联系,也与百货店业态细分有很大的关系,如现有百货店细分模式有高档百货、时尚百货、生活百货、主题百货、折扣百货、精致超市百货等,如在北京已有燕莎百货商场、赛特百货商场、菜市口百货商场、广州友谊商场等企业在 20052006 年期间开始关注这个趋势,并尝试加以利用。百货店业态在近两年的开展规律有三:一是一、二线市场的百货店在向精品化、专业化的方向开展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体量比拟大的百货店也在向整合娱乐设施和其他效劳设施

19、的区域购物中心方向开展。二是一些二、三线城市的百货店那么继续发挥他们的区域优势,并在管理绩效提升和营销策略组合方面有所改善。三是很多新的营销模式在进入百货店竞争领域,如顾客关系管理、通宵购物、网络促销等。但报告也强调,无论百货店实施怎样的功能改造,其高端形象都应该以顾客心目中的形象需求为标准,而非以商品和设施为标准。2连锁超市业态喜忧参半在 20072021 年期间,在大型综合超市业态中,外资品牌依然占据优势地位。外资零售商在对大型店铺的综合管理能力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基于全面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工具,它们在把握顾客的需求特性方面,在处理多品类的、动态性的商品结构方面,在平衡部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

20、利润率方面,都有相对较高的优势。而在中小型超市领域中,外乡企业在标准超市和社区便利性超市方面,依然拥有相对优势。在某些地区,这类中小型超市甚至能与大型综合超市对抗。一方面,很多企业依然处于快速扩张期,但在扩张的同时又无法保证相关人力资源的适配及管理制度的完善,因此不仅导致单店业绩下降,还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及公司品牌声誉的损失。另一方面,很多超市管理者依然不重视对供给商关系的管理,仍然将通道费用和出售促销陈列位置作为考核采购人员的最大指标,这实际上最终伤害了超市自己的进货价格竞争力和卖场形象,不利于面对强势对手的长期竞争。3便利店平稳期正在到来近年来,便利店增速放慢,这意味着该业态进入整合与绩效

21、提升的阶段。2007 年中国前30 家连锁企业中,便利店的销售额和店铺数与2006 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9.6和10.5。20072021 年间,局部便利店开始盈利。同时,全球最大的连锁便利店 711 在中国加速开展。便利店的平稳开展期正在到来。但这并非单纯是数量上的开展,而必须是在调整盈利模式、增强其特色、加强商品管理和连锁管理的根底上的开展。4专卖店开展势头强劲20072021 年度,专业店开展势头强劲。在家具建材和办公用品专业店方面,强势的外资品牌也在不断地进入中国;对于药店连锁来说,被称为“第三终端的社区单体药店和农村地区药店、卫生所正受到供给商的普遍关注。在产品差异化和店铺特色并不明显

22、的领域,采取整合营销手段建立清晰的店铺品牌,让顾客认识到你独特的价值,将是未来竞争力的要素之一。5无店铺零售零售业快速开展的几年也是中国无店铺零售业态大开展的时期,网上零售和电视购物是这方面的亮点。仅就 CtoC 网络零售模式而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21 年前 9 个月,仅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城市就有 CtoC 网上购物消费者 800 万人,在网民中的渗透率到达 26.2。网上购物消费者购置的商品品类以服装、化装品、珠宝、电脑、 、家电居多,其中时尚类和 IT 类产品占据了主要地位,许多人采用银行卡等电子货币进行结算。而电视购物那么以保健产品、医疗器械、化装品、教育用具、家

23、庭用具方面的商品居多,但由于还缺乏行业成长历史,该领域出现的商品质量问题和效劳问题也较多。这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机构来进行强化管理和引导。2021 年中国零售业竞争现状分析2021 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 2007 年度全球企业 500 强排行榜中,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超过美国石油业巨头埃克森美孚公司,跃居榜首;另外,2006 年?福布斯?发布的中国富豪榜,国美老总黄光裕以 180.9 亿资产位居首位。世界 500 强之首和中国 2006 年首富同出自零售业,也从特定层面反映出跨国零售业巨头的强大实力及中国零售业的蓬勃生机。此外,由于竞争环境日趋剧烈,诸如超级市场、专卖店、百货商场、便利

24、店、仓储式超市、网上商店等多种业态形式开展迅猛,这些业态根据自身不同的优势、市场定位、销售链等将进一步占领零售业的多级市场。可以预见,一场外资、内资、多业态、多层面的竞争时代已经来临。进入 2005 年以来,批发零售业持续成为外资在华投资的热点。2005 和 2006 年,外资在批发零售业上的投资工程数增幅分别较上年增长了 53%和 79%,投资额的增幅分别较上年增长 40%和 72%,成为所有外资投资规模持续上涨最快的行业。目前中国零售业的竞争格局是由并购转向竞争与合作共存,各竞争主体正经历着剧烈的并购、淘汰和合作。任何零售企业,其最主要的竞争问题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降

25、低本钱及增加利润。在严酷的竞争中,由于市场定位、采购渠道、店位分布、便利性、消费心态等都不尽相同,使各种零售业态都有其特定的市场优势与区位优势。在某种程度上,零售业是“以规模制胜的,这也使起步晚、规模较小的零售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危机,使整个竞争环境更加剧烈与复杂。零售业的竞争是一个选择过程,即根据市场变化而选择不同的策略、时机、目标等要素的过程,这实际上是一个博弈问题。可以把零售业的竞争看作是由经济因素市场环境、消费需求、供货渠道、资金、价格、竞争手段、消费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市场饱和度、市场品牌等;政治因素相关政策与法规;人文因素消费心理、民族文化、人口结构等所制约的由各业态竞争主体在自

26、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择最正确策略组合以战胜对手,在特定竞争博弈中取得尽可能好的竞争结果的博弈活动。从具体的竞争业态主体来看,虽然各竞争主体都具有其在各种不同的竞争业态中所共有的各种优势,但由于各“子参与者要素集合如管理经验、市场进入早晚、资金规模、店面分布规模、品牌影响力等都有所不同,就导致了相同业态中不同竞争主体的不同市场态势与地位。而成长型的零售竞争主体要想在零售博弈中突破现状,就必须善于利用各种参与要素,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各种条件,实现某种形式的非对称博弈,才有可能做大做强。可以预见,中国零售业必定要在剧烈的竞争与博弈中才能得以持续开展。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未来 35 年内,中国零售业 6

27、0%的零售市场将由 35 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30%的市场由国家级零售巨头控制,10%的市场零头那么掌握在区域性零售企业手中。这并非危言耸听,由于跨国零售企业具有品牌、人才、营销技术、资金实力、管理能力等竞争优势,给中国外乡零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况且,跨国零售集团已从适应阶段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实现了连锁式的遍地开花,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但外乡零售企业也有相应的独特优势:例如,门店位置与销售网点密集优势、区域销售规模优势、占领三线城镇与农村市场优势、国家政策扶持优势、善于学习的优势、浓厚的外乡文化优势。2021 年中国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分析图表 4:2006-2021 年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

28、分析单位:千元2006-2021 年主要商业零售企业销售额比照分析单位:千元排名企业名称2006 年2007 年 2021 年前三季度1联华超市股份1838354620213591173578102大商集团股份124884621884443069788123重庆商社集团1416277018053910162128204农工商超市集团1521761016070690137877105上海大润发9887830 15194850116965906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8034360951978083559907苏果超市6839595881733180328748利群集团股份722510987792227

29、2884199山东银座商城股份56264848690678861398410江苏时代超市61013277520400672509811中百集团股份50654356500000620431512上海易初莲花连锁超市63317506492360507326013淄博商厦股份39993846437718579193314北京京客隆商业集团股份49554496043791566448815山东潍坊百货集团股份47264625763210514067416华润万家40023344996661437097417长春欧亚集团股份41170224876011179235918武汉武商集团股份443751548

30、11027456483019上海联家超市38644174507052387955020深圳天虹商场34678384300887376181521北京物美综合超市26742594089393241770322沃尔玛深国投百货309417037791503425612第二章 主要零售业态分析2.1连锁超市分析2.1.1中国连锁超市零售业的现状1、连锁超市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总体规模看,近几年,100 强企业的总销售规模平均增幅超过 3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 20022007 年,分别为 6.0%、7.8%、9.3%、10.5%、11.2%、13.4%,六年内将近翻了一番。从单个企业看,

31、100 强企业平均销售规模为 85.5 亿元,平均拥有店铺 510 家剔除个别企业超常规开展因素。2、外资连锁超市零售企业开展活泼一是开店速度快。2007 年,家乐福新开 33 家店,沃尔玛新开 15 家店,麦德龙新开 6家。以经营大型超市为主的 11 家外资零售商家乐福、大润发、沃尔玛、好又多、易初莲花、麦德龙、乐购 TESCO、百佳、欧尚、永旺、华糖新开店铺数量超过 100 家,也超过了上年同期水平。二是并购力度大。在快速开店的同时,外资企业普遍采取了并购的扩张方式。其中,比拟具有代表性的是百思买控股江苏五星电器,家得宝并购家世界家居,特易购增资并控股乐购,百盛收购输出管理百货店等。在这些

32、并购案例中,并购企业实力强,涉及金额大,并购的战略意图明显。此外,在现有的中外合资公司内,外方通过收购合作公司的股权,加快了独资经营的步伐。三是效益水平高。18 家以国外品牌经营零售企业,店铺数量增幅只有 20%,不及 100强平均水平,但销售规模幅增却达 27%,高于 100 强平均水平。其中 11 家以经营大型超市包括会员店为主的外资企业共经营 567 家大型超市,比 2005 年增加 102 家门店。单店销售规模为 2.15 亿元,同比增长 5%,大大高于国内同业态店铺的销售。1、外资连锁零售企业的优势地位渐显,内资连锁零售业开展需要平等竞争的政策环境近年来,随着中国商业领域对外开放不断

33、深入,外资商业企业纷纷登陆中国,并已完成从点到线再到面的战略布局,内资连锁零售企业正面临外资企业的严峻挑战。2007 年,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连锁百强名单中,外资企业上榜 21 家,比 2006 年增加 9 家,销售规模总额 1439 亿元,占百强总销售规模的 20.如果包括中外合资、合作、境外上市、国外资金注入内资企业等形式,那么上榜企业共 27 家,在百强中销售占比 37。图表 6:2007 年中国零售业连锁百强企业内资与外资企业销售额比照2007年连锁百强企业内资与外资企业对比37%63%外资零售企业内资零售企业外资连锁零售企业在国内一些中心城市,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截至 2007

34、年底,上海市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欧尚、易初莲花等 9 家外资大卖场在上海拥有 97 家门店,占上海大卖场总数的 57,零售额达 203 亿元,占上海该业态零售总额的 76%。外资主要布局的业态是大卖场hyper-market,其单店销售额远高于内资超市。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目前连锁零售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 0.91%,连锁超市百强的净利润率为 1.32,而外资连锁超市平均利润率为 2.22%。目前,商务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标准和促进国内零售业开展,如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提高国内流通企业竞争力、完善零售业预警机制、加强零售业人才培训等。但是,面对外资如此强劲的扩张势头,如何从维护国

35、家经济平安的角度出发,加强对于外资商业开展的调控,仍需进一步研究加强。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制止地方政府给予外资零售企业“超国民待遇,公平内外资商业企业所得税负,消除针对内资商业的地方保护主义等方面入手,给内外资零售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次,应进一步加强对零售业开展状况的指标监控,对于外资零售业造成的同业损害,要通过即将出台的?反垄断法?来防范。更进一步地,还应根据世贸组织规那么建立我国效劳业的产业保障体系,进行相关立法。2、外资连锁零售企业逐步实施全国范围的优化布局,内资连锁零售企业要进一步发挥在区域市场中的优势2007 年,10 家以大型超市为主要业态的外资企业共新增大型超市 1

36、20 家,以北京为中心,向东北、西北延伸;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向西南延伸;在中部,沿长江延伸。与此同时,一些前几年快速跨区域开展的内资企业,尤其是快速消费品零售企业,那么正在进行调整,更加专注于重点区域的经营。异地开店赢利能力较弱,是当前内资连锁零售企业进行区域战略调整的重要原因。大局部内资企业异地开店赢利能力主要是受以下因素制约:第一,异地开店需要一整套理解企业经营理念的经营管理人才,只有短短十几年历史而又快速开展的内资企业几乎都面临着专业人才匮乏的局面。第二,异地开店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支持,一个新的区域市场至少需要 2 至 3 年的培养期,内资企业在有限的资金实力下仍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把主要

37、精力放在沿海的大中型城市;第三,内资连锁零售企业在商品采购、物流配送等管理环节方面的异地复制能力较弱,往往异地开店赢利能力大大弱于主战场。第四,现阶段内资零售企业大多是中央集权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在异地经营管理中缺乏灵活性。第三、面对外资连锁超市的压力,内资连锁零售企业要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当前,连锁超市在城市市场的开展空间仍比拟大,大中型连锁零售企业尚未开始大规模进入农村市场。目前,在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进行试点的根本上是地方性连锁企业和一局部小零售企业。外资零售企业虽然开始大举进入国内三、四线的城市,但也尚未涉足农村市场。3、内资连锁零售业的进一步开展需要处理好与供给商的关系。随着中国

38、零售业市场竞争加剧和集中度进一步加强,供商矛盾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难化解。在供给链效率既定的情况下,供商作为供给链的上下游其利润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当前工商矛盾的焦点赞返费用和帐期正是零售商不可或缺的利润来源。现代零售业态正日益成为最为重要和最具开展潜力的分销渠道,今后一段时期内连锁零售商的强势地位还将进一步增强,随着零售商的谈判能力的增强,中小供给商只能适者生存。外资零售企业在于外乡供给商合作中的强势地位自不待言,从市场开展趋势来看,无论连锁零售企业的天性还是中国连锁零售企业应对外资零售企业的客观需要,都决定着国内的连锁零售企业也将不断做大做强,工商关系要从竞争走向合作共赢还将经历一个较长的

39、时期。在此过程中,政府既要培育有实力的大型民族零售企业,又要通过制定、完善?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来保护广阔中小供货商和中小型零售商的权益。3中国超市连锁行业兼并重组动因目前,中国零售行业的集中度仍处于较低水平,2005 年,中国连锁零售前 100 名的总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10.5,而美国前 10 名零售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就在 18以上。低集中度下的高竞争使得中国零售行业的利润水平不高,行业平均毛利率在 15左右其中百货店平均为 17左右,超市类平均为 15左右,家电大卖场的综合毛利率在 14左右,这与美国 30的零售行业平均毛利率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种现状进

40、一步催生了并购交易未来进一步增长的可能性。中国超市连锁企业兼并重组案例:2006 年 2 月物美并购美廉美物美出资3.7 亿元收购美廉美75 的股份。2006 年 4 月沃尔玛并购好又多沃尔玛渐进性整体收购好又多。方案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收购好又多30 家直营店,收购金额约2 亿美元;第二阶段由好又多对其非直营店整改,未来3 年内,到达要求后由沃尔玛再行收购。此次收购成功后,沃尔玛在华的门店数将一举赶上长期领先的最大对手家乐福。2005 年 9 月联华超市并购中百超市联华超市并购无锡连锁超市中百超市 14 家门店。2005 年 6 月联华超市增资控股广西联华联华超市向广西联华注资人民币1

41、.07 亿元并承当原投资方欠广西联华的债务人民币9230.6万元,从而获得增资后的广西联华 95%的股权。2004 年 5 月华润控股苏果超市华润创业以 3.1 亿元人民币收购江苏果品食杂附属公司苏果超市24.25 的股权。至此,华润创业对苏果股份增至73.5 。2004 年 4 月物美收购超市发 25%股权物美以每股 3.2 元的价格,购置超市发股份公司 25.03的股权超市连锁行业兼并重组的动因主要有1、外资的进入是推动连锁超市行业加快整合的最大动力。并购将是外资连锁超市企业翻开中国市场最快的途径,一方面可躲避因选择全新投资方式而引起的竞争和风险,同时还可以拿到理想的店面。自 2004 年

42、底对外资进入零售业解禁后,2005 年就有 187 家外资零售企业获准设立,其中 64%为外商独资。HEADING-CENTURY 分析认为外资零售巨头已完成在中国的战略部署,并已形成领先优势,今后三至五年内将是其大举扩张、联合、兼并和重组的关键时期。2、相对而言,中国外乡连锁超市企业存在竞争无序,营销手段单一、商品趋同,店铺缺乏特色、人才缺乏,人员流动频繁、主体规模偏小,行业零散度高、经营管理落后,品牌价值能力低等问题。分析认为面对外资企业的挑战,中国连锁超市企业也必须强化资本运营,力争规模效益,通过强强联合、收购兼并、优化组合、扩大规模,有效降低企业各方面本钱,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3、中

43、国超市连锁行业兼并重组趋势分析根据参加 WTO 相关协议,中国自 2005 年开始已全面放开了国内零售业市场,签署了?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方法?,国内零售业也不再享受政府的保护;2006 年 1 月 31 日,?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方法?开始施行,该方法明确外资可通过具有一定规模的中长期战略性并购投资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和股改后新上市公司的 A 股股份。对外资并购A 股公司政策上的解禁,为外资通过A 股市场收购国内零售业上市公司提供了便利。这些都加快外资流通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全方位扩张。外资的兼并重组趋势表达在:首先,根据中国参加 WTO 的相关承诺,外资零售企业在进入中国市

44、场的股权比例、设立形式、数量和区域限制都将取消,外资的进入将更为畅通;其次,外资零售业的扩张将由探索期和适应期转向战略开展期,先期在中国进行试点合资的外资企业,根本完成中国外乡化试点阶段,纷纷制定开展战略方案,加快其开展步伐;第三,扩张的地域从开放试点城市转向具有战略意义的所有大中型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第四,由单点扩张向资本运营转变、控股、并购和整体收购,将成为外资进入流通市场的主要形式。同国外的连锁超市公司相比,中国的连锁超市规模明显偏小。未来几年,在政策上中国将继续鼓励大型外乡零售企业并购、重组,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上海百联集团整合联华、华联,可以看做是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

45、导下,用市场的手段做大做强企业的一个事例。加快产业整合和收购兼并,将是中国连锁超市企业扩大自身规模、实现效益梯度增长的有效方式。2006 年零售业成为中国经济开展的热门领域,这与连锁经营这种现代经营方式的应用密不可分。分析认为行业地位越高,社会给予行业的关注就越多。2006 年连锁 100 强企业与资本市场关系更加紧密,有 22 家为上市公司或具有上市公司背景,一些 100 强企业成为收购或被收购的对象。4建材超市开展方向不明朗在国际建材零售市场,专业的建材连锁超市占据着 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个舶来品自2003 年起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天津等兴旺大城市,向全国范围内大城市迅速延伸。据

46、灵通产业研究中心统计,目前建材家居超市的市场份额只占建材流通市场的 5%以下,即使在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国内兴旺城市,建材超市也仅占 10%至 15%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目前全国有 150 家建材超市,但真正上规模的不超过 10 家,且经营状况都不尽如人意。北京家福特开业不到一年,就不得不闭店;家世界家居建材苦苦支撑 10 多年,最终因为资金链的断裂出售;而作为家世界的“同宗兄弟东方家园,虽然还在苦苦支撑,但与外资巨头的合作谈判一直就未中断过。即便是百安居,目前除了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几个中国高收入人群集中的城市盈利外,其他不少城市的门店都在亏损中。据悉,在最近的 18 个月中,我国有 50

47、多家建材超市破产、倒闭、关门,其中既包括中国的外乡建材连锁企业,也包括洋企业。中国建材连锁超市走到了“要紧处,甚至有些“看不清方向和目标。然而,以红星美凯龙、集美、居然之家为代表的摊位制的家居建材流通渠道虽被视为过渡性的、最终会被建材超市取代的业态,却开展得如火如荼,并逐渐形成了对中高端市场的垄断,这也使得家居行业流通平台的格局在不断变化2.1.2中国连锁超市运作和盈利模式收取通道费用是我国连锁超市的主要赢利模式。我国的连锁超市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兴起到现在,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已走过了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并逐渐成为我国零售业的主流业态。然而,当我国的零售市场向国外全面开放以后,我国的超

48、级市场在应对国内同行竞争的同时,将面临来自国际零售巨头剧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连锁超市要与外资超市相抗衡,不仅仅要努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必须转换目前大多数超市依赖于收取通道费用生存这一赢利模式。1超市通道费用赢利模式存在的市场根底由于我国的连锁超市一般都有着在较短期内的赢利约束性体制和机制,当一般商品经营的赢利模式无法形成,我国连锁超市的赢利模式现阶段选择建立在通道利润的根底上。与传统商业不同,连锁超市这种赢利模式的市场根底是建立了规模化的流通网络,与这个规模化的流通网络一起成长起来的是一大批生产规模巨量增长的超市商品供给商。对供给商来说,向连锁超市支付通道费用实际上是进入这个规模化流通网络

49、的市场进入本钱和商品的销售费用。也就是说,现阶段超市的赢利模式是必然的,其存在是有市场根底的。向供给商收取通道费用也是正常的,符合新型业态开展规律,特别是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国经济由方案向市场、由封闭向开放的开展过程中,零售商业各种业态的演进速度加快,新型业态的成长生命周期缩短,竞争在短期内到达白热化。我国超市短时间内的规模化扩张,使供给商一时无法适应低价格与批量商品的供给模式,或者说我国的供给商还缺乏与标准化运作的连锁商合作的经验;同时超市连锁商制定的交易规那么还有一个不断完善以及让供给商理解与接受的过程,所以我国的供给商一般不用价格的形式,而是用费用的形式来表达它们与连锁商的更深一层的交易关

50、系。从实质看,供给商向超市支付的通道费用是商品价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与许多兴旺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连锁商要从供给商那里获得利益一般或主要形式是价格,还有就是付款帐期正好相反,但我国连锁超市的开展有其特殊性。因为供给商不用价格的形式而用费用的形式来表达连锁商的利润,是为了守住自己的价格底线和利润底线,不轻易透露核心的商业秘密;用价格的形式在交易关系上可能是一次性的,而用费用的形式在交易的关系上可能是持续性的,供给商试图从这种持续性的交易关系中增强其对连锁超市的影响,或从中得到比其他供给商更多一点的利益;不用价格的形式而用费用的形式,可以使供给商保持一定的交易主动权。由于费用形式的屡次性特

51、征,使得供给商与超市的关系紧密起来,供给商通过费用支付的多少和快慢来主动地影响或决定自己的商品在超市中的销售地位;供给商向连锁商支付的费用往往直接与他们的商品促销有关,那么,支付费用的方法,使供给商在促销自己的商品时获得了一定的主导权,尤其是在连锁商的促销方案和活动筹划还不精细和熟练时,卖场促销主导权更主要地掌握在供给商手中;我国的一些供给商喜欢用施以利益的方法来直接疏通与连锁企业里的关键人物的关系,为自己谋得企业和个人的私利,就必须用费用的方法而不是用价格的方法。我国连锁超市的这个赢利模式有其必然性,因为这种赢利模式是连锁超市在保证消费者以低价购物的前提下,向后整合供给商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没

52、有这种手段和方法就无法培养起适合连锁超市迅速开展的大供给商,而且是标准化和秩序化运作的大供给商。我国流通秩序的整肃缺乏大的连锁商对无数小供给商的整合,必须认识到这个过程是流通规模化所带来的必然结果。2通道费用赢利模式的弊端1不利于超市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超市收取通道费用这一赢利模式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超市是以低价格满足目标消费者对购置食品和日用品的需要。这一定位决定了超市应以低廉的价格提供品种齐全、高质量的食品和日用品,这便是超市稳定开展的核心竞争力。从目前来分析,超市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达在生鲜食品经营能力、畅销商品开发能力、整体营销能力和本钱控制能力等几大方面。而超市在实际经

53、营中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却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有些超市在对采购人员的考核中将通道费的收取指标列为首要的考核指标,而对销售额、毛利率及商品周转率、新品开发等指标放在次要地位,并且规定通道费的收取指标的超额局部可以弥补其他三个指标的缺乏。这种考核体系与方法,把超市的注意力全放到通道费的收取指标上,而放松了经营管理这一核心焦点,长此以往企业的经营能力就会弱化,超市也会走上传统百货的老路,从经营管理蜕变成“物业管理,最终会完全丧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2阻碍超市的后续开展在目前一些超市公司里出现了这样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商品的经营结构已经出现千店一面的现象,这在大型综合超市中表现尤为突出;超市中促销部位上

54、的促销商品大同小异,促销手段也根本上都是价格优惠促销;由于有实力的供给商不愿意出没有理由的通道费,有些畅销的商品被驱逐出了超市;供给商的商品能否进超市销售的前提是通道费用,无论什么商品只要愿意多出通道费就能马上进场销售,或有些商品因销售不好要被清场也可暂缓;一些好的新产品由于高额的进场费而被拒之于超市之外,超市的新产品、畅销品开发率偏低;为了多收取进场费,加速商品淘汰率成了有些超市提高经营效率的管理手段。这些现象都说明了超市将注意力过度地集中于通道费用的收取,而将商品的经营权实际上让给了供给商,尤其是让给了一些出得起进场费的大供给商。假设继续以通道费用为主要赢利模式,其结局将是连锁超市建立起来

55、的销售网络的控制权旁落他商。从长远开展的角度看通道费用这一赢利模式无疑是一种自杀性行为,因此,在零售商业国内竞争国际化的今天,连锁超市靠收取通道费用的赢利模式已成为阻止超市后续开展的一种障碍了,转换赢利模式势在必行。加强供给链管理转换超市赢利模式。当外资超市建立起了外乡货源渠道后,我国的连锁超市有可能完全掌握在外资企业手里了。因此,国内超市要想与外资超市相抗衡并持续开展,转换赢利模式势在必行,而转换赢利模式的关键是加强供给链管理,建立质优价廉又稳固的货源渠道与货源基地。2005-2021 年中国连锁超市业总体销售额图表 7:2005-2021 年中国连锁超市业总体销售额单位:亿元年份2005

56、年2006 年2007 年2021 年单位:亿元2963.53719.34438.95128.6增长率26%19%16%中国连锁超市在中国国民经济当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总体销售额不增加,年增长率均在 15%以上,处于高速增长状态。2.1.4中国主要连锁超市根本情况联华超市股份联华超市股份联华超市或本公司于一九九一年起在上海开展业务,于十七余年间,以直接经营、加盟经营和并购方式开展成为一家具备全国网点布局、业态最齐全的零售连锁超市公司。于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联华超市及其附属公司本集团的总门店数目已经到达 3,722 家不包括本公司联营公司经营的门店,遍布全国 20 个省份及直辖市,

57、继续保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最大的零售连锁超市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联华超市于二零零三年六月二十七日以 H 股形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以下简称联交所上市,是首家于联交所上市的中国零售连锁超市公司。农工商超市(集团)1994 年成立上海市农工商超市总公司,2000 年 5 月改制为“上海农工商超市,2004年 5 月更名为“农工商超市集团,以该企业为核心组建的企业集团名称为“农工商超市集团。公司创办人杨德新,现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2002 年,公司在上海市统计局等单位发布的第二届“上海企业百强中名列第 12 位。目前,农工商超市集团由农工商超市、好德便利、好德企业、好德物流、真德食品、帕尔服饰、

58、伍缘杂货、好德置业等 8 家公司和连锁经营进修学院组成。拥有千家连锁店,是多业态开展的全国性大型连锁企业集团。2002 年被农业部等九个部门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上海大润发大润发流通事业股份有润泰集团成立与 1996 年,以最直接,最生活化的方式为消费者效劳,网络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运用电脑化营运系统,快速的在台湾开店,目前在全台已成立24 个效劳站,为顾客搭建出完整的全台效劳网络,1997 年更在大陆成立上海大润发,结合成功的台湾经验进军大陆,在华北即华东地区以成立超过 60 家分店。2001 年大润发与法国具有 45 年零售流通经验的欧尚auchan集团合作,更为迈向国际化连

59、锁事业跨进一步,在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波兰,匈牙利,俄罗斯,摩洛哥,中国大陆等的开设分店,拥有跨国联合采购能力的欧尚,使大润发的商品及效劳更具竞争力。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麦德龙股份公司MetroAG常称作“麦德龙超市,是德国最大、欧洲第二、世界第三的零售批发超市集团,是德国股票指数 DAX 的成分公司,世界 500 强之一,分店遍布 31个国家。由奥托拜斯海姆OttoBeisheim创立,目前总部位于杜塞尔多。麦德龙集团是全球批发市场的领头羊,在麦德龙和万客隆仅限欧洲品牌旗下拥有多家麦德龙现购自运商场。2005 年麦德龙现购自运销售额到达 280 多亿欧元,50%的集团销售额来自麦德龙

60、现购自运。麦德龙现购自运是麦德龙集团开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已在 28 个国家开业,销售区域呈现出高度国际化。苏果超市苏果超市成立于 1996 年 7 月,是苏皖区域最大的连锁超市企业。2007 年网点总数 1758家,覆盖苏、皖、鲁、豫、鄂、冀等六个省份,安排就业人员近 5.5 万人,实现销售规模到达 263.8 亿元,现已成为集批发、配送、物流、加工、零售于一体的大型连锁企业.连续 10年排列中国连锁业前十强位置,目前名列超市行业第四名,并跻身中国 500 强企业第 175强。2007 年苏果的品牌价值评估达 35.51 亿,荣获“2006 中国 500 最具价值品牌称号。同时,苏果超市又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