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第一课时示范课教学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_第1页
《屈原列传》第一课时示范课教学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_第2页
《屈原列传》第一课时示范课教学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_第3页
《屈原列传》第一课时示范课教学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_第4页
《屈原列传》第一课时示范课教学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屈原列传第一课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屈原列传第一课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情景导入对屈原的印象标签端午节爱国诗人汨罗江香草美人抒情长诗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情景导入对端午节爱国诗人汨罗江香草美人抒情长诗离骚路(前340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简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离骚九歌(11篇)九章(9篇)天问九章招魂,凡23篇出生身份政治主张代表作品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与诗经中的

2、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学贡献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前340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 离骚是中国诗歌史上仅见的长篇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通篇洋溢着爱国热情和为坚持真理、理想而斗争的精神。九歌原为古代乐曲名,屈原用作这一组诗的名称,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她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是屈原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前九篇是祭神的歌曲,各祭一自然神,

3、以神名为乐章的篇名。国殇所祭是为国捐躯的战士。末篇礼魂是祭把结束时的送神曲。屈原简介 离骚是中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思想、人品的文献。它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后世的研究屈原的著作,都以它为出发点。它又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曾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篇传记就能体现这一特色。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2.勾画通假字“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遭受。人穷则反本“反”通“返”

4、,返回。靡不毕见“见”通“现”,表现。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意义,含义。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污浊。皭然泥而不滓“泥”通“涅”,染黑。屈平既绌“绌”通“黜”,指免除官职。齐与楚从亲“从”通“纵”,合纵。厚币委质事楚“质”通“贽”,见面礼。亡走赵,赵不内“内”通“纳”,接纳。被发行吟泽畔“被”通“披”,披散。朗读疏通 1.听读课文,标注难辨的读音3.朗读课文2.勾画通假字“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遭受。朗内容梳理默读并理解文章大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划分文章段落。课文通过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心系祖国兴衰存亡的爱国精神和正直高洁的品德

5、。按时间顺序以“任、疏、迁、沉”为线索围绕屈原的“志”写一、(13)评介离骚“推其志”, 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 以致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二、(4-10)写屈原由见黜而见迁,以国家危难突出屈原“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三、(11-12)写屈原自沉汨罗以及死后的影响,以回答渔父让屈原抒发矢志不渝的信念。四、(13)司马迁对屈原的赞词。内容梳理默读并理解文章大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划分文章段落。文体辨析“太史公变调”“变体”“寓论断于叙事”一般史传文屈原列传“以议论行叙事”司马迁为了便于寄寓自己个人的“政治幽愤”屈原的事迹,不过片鳞断爪,屈原的作品却流传了

6、下来。1.评介离骚2.就怀王客死于秦抒感3.与渔父对话议论部分史传文文体辨析“太史公变调”“变体”“寓论断于叙事”一般史传文“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课文第一部分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 1. 第一段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 在先秦,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分支有因封地得氏的,有因先祖的号得氏的。楚国王族姓芈 ,屈原先祖暇,因受封于屈地得氏。“左徒”,在楚国是一种仅次于“令尹”(宰相)的官职,多由王室亲族充任。内容研读王甚任之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

7、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2.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还可看出什么?内容研读(1)上官大夫“谗之”; 正直与奸佞邪曲冰炭不容。(2)奸臣谗言,用心险恶,怒疏屈原,怀王昏庸。“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本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压之,屈乎不与。”明确:上官大夫公然要抢夺屈原所写宪令草稿,在情理上说不能,因此郭沫若提出一种别解:“夺”,作“改动”解;“与”,作“同意”解。按:这样解释很合理。一方面,它符合古代“夺”、“与”的常用义之一;另一方面它反映了屈原所作“宪令”具有改革的进步意义,触犯

8、了上官大夫等守旧官僚的利益,所以他们要篡改。难句理解2.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还可看出什么?内容研读(1)上官大夫3.研读评介离骚一段内容研读(1)简介离骚内容。(2)疏通文意和难句。(3)思路分析。(4)反复朗读,要读出咏叹语气。研读任务3.研读评介离骚一段内容研读(1)简介离骚内容。研读1.屈原被疏以后有什么感受?他将做些什么呢?2.屈原作离骚的缘由是什么?3.离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司马迁怎么评论屈原的伟大人格?离骚内容1.疾、忧愁、幽思、怨;创作离骚2.“盖自怨生也”3. 内容:明道德、治乱 特色:文约辞微4.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内容研读1.屈原被疏以后有什么感受?他将做些什么呢?离

9、骚内容1.“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难句点拨屈原作离骚的缘由之一:由“穷”生“怨” 。内容研读处境困窘,走投无路困惫,疲惫。“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难句点拨进一步说明离骚的内容:阐明了举贤授能的道德的崇高伟大,国家治乱的因果关系,(所要说明的道理)无不完全揭示了出来。内容研读个人品格、举贤授能的善政。通“现”,表现,表达。阐明。条例。无,没有“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难句点拨进一步说明“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难句点拨这句是总说离骚写作特征:它的文辞迂曲

10、深微,它所表达的志趣是高洁的,所表达的品格是端方正直的。内容研读含蓄简约“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难句点拨这句是总说离骚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浩,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难句点拨前两句是说明离骚的“引类譬喻”这一表现手法,如用“善鸟香草,以譬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虬龙驾凤,以托君子,飘风去霓,以为小人”内容研读修养品格,坚持节操互文见义由于他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引用芳香之物;由于他行为端正不苟,所以作品中表达他即使至死也不为小人所容。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浩,故其称物芳;其行创作缘由第三段思路内容研读离骚屈原的人格信,忠疾、穷、怨内容及艺术特色志洁行廉明道德之广崇称物芳创作缘由第三段思路内容研读离骚屈原的人格信,忠疾、穷、怨内容小结1.这一大段写了哪几件事?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文章的前三段写作上有什么特点?(1)屈原的政治才能(2)端方正直的品格。(3)因谗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