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的教案与意义_第1页
国家公祭日的教案与意义_第2页
国家公祭日的教案与意义_第3页
国家公祭日的教案与意义_第4页
国家公祭日的教案与意义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家公祭日的教案与意义国家公祭日的教案与意义 导语:今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进行悼念。 一、活动时间:2016年12月10日-12月13日。 二、活动方式: 1、登陆网,网址:xx,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专题学习。 2、进入某某日报媒体宣传互动网络平台“众志成城,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向象征国力国防和人民意志的城墙进行虚拟捐砖,激发众志成城的爱国之情。具体方法为登陆网站,进入主题页面,根据提示输入参与人姓名可选择加砖、献花、点烛和寄语等相关操作。

2、 3、开展一次活动。可利用思政课课堂讲授“国家公祭日”设立的重要意义,或可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签名、演讲、辩论、观看电影等主题教育活动,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祈福,表达对世界和平的祝愿,号召广大青年学生牢记历史、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三、活动要求: 1、要充分认识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公祭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结合各自实际,围绕主题开展好相关活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等多种途径,对活动进行报道,尤其要通过新媒体手段对相关活动进行宣传,为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国家公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精心组织,要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为契机,组织师生开展纪念活动,放大纪念

3、活动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效应。通过网上公祭活动,寄托对逝者的哀思、表达对民族的真情,给人以精神震撼和思想启迪,在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兴起活动高潮。 延伸阅读:国家公祭日的由来与意义 一、国家公祭日的由来 2014年,距离南京大屠杀发生已经77年,距离日本战败和二战胜利已经69年,我国为何选择在这样的时间节点设立国家公祭日?公祭日设立的背后又有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设立公祭日呼声已久 国家公祭日设立的背后,是一批人持续几十年的努力。 朱成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从在全国第一次举行集体祭奠仪式到坚持20年不间断,从第一次提出国家公祭到“绞尽脑汁”通过多种渠道发出倡

4、议,担任纪念馆馆长20多年,将“1213”设立为国家公祭日是他最大的心愿。 “作为在二战时期曾遭受了巨大伤痛的民族,我国国家层面一直没有一个集中祭奠死难者的日子,这与我国的大国地位不符,也不符合国际惯例。推动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对30万遇难同胞最好的祭奠!”朱成山说。 范文: 今天,党的领导人与南京军民一起,举行了庄严肃穆的第一次国家公祭。 国家公祭日,旨在祭奠南京大屠杀的死难同胞,祭奠化学武器、细菌战、三光作战、无差别轰炸的牺牲者,祭奠死难劳工、慰安妇死难者。这是中国人一段必须强化的集体记忆:死难同胞,应该被国人永记于心。这既是同胞情谊使然,也是生命尊严的召唤,更是血的历史对未来的深沉启迪。 国

5、家公祭日,首先是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祭奠,同时是对近代以来所有遭遇国难,付出生命代价的同胞的祭奠。这是对一段屈辱历史中以血肉之躯记录下民族不幸遭遇的同胞,极为深刻、痛楚的缅怀之情的体现;也是对中华民族无以体会人性尊严、生命价值,无以发现民族前途、国家富强的灰暗历史的记忆的刷新;更是对整个国家同胞之情的内在唤醒和国家发展期待的有效聚集。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民族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她具有极为深沉的历史感。正是这样的历史感,让中华民族生成了一种深刻地敬畏生命的道义感。祭奠死难同胞,便是中华民族历史感与道义感的严肃显现:一个具有悠久历史、辉煌文化的民族,在走过一段被人欺凌的.曲折历程时,

6、那些为此付出生命代价的同胞,总是促使人们牢牢记住,必须以一代一代生者的顽强努力,去洗练整个民族的生命认知和重生意识。这不是一种深怀历史仇恨,无以化解历史怨恨的情结,而是一种以对牺牲同胞的祭奠,礼敬生命、追寻道义的德性体现。这不是一种基于复仇的记恨,而是一种基于生死庄严感的道德决断:对一个民族来说,同时也对一个国家来讲,塑就一种和平、友善待人的精神,是一种多么重要的精神品质、行动导向。中华民族不需要以疾言厉色、恶语相向、以牙还牙对待那些施加战争灾难、杀害民族同胞的人与国家。国家公祭,呈现出来的是中华民族对自己同胞死难的深切怀念、沉痛哀悼。这是一种求诸己的历史记忆,而不是责诸人的清算筹划。 举行国

7、家公祭,祭奠死难同胞,是所有遭遇过像南京大屠杀灾难的民族都庄严设置的国家议程。同胞深情、集体记忆、生命尊严、历史教训、超越期盼、避蹈覆辙,是所有国家公祭的重要特征。其间,两个重要的涵项,为祭奠死难者的人们指示了努力方向:;辱人者,终必自辱。前者告诫国人,国势疲弱,国家便难以保全国人性命。唯有国家强大,并且深切牢记为民族衰败而偿付性命代价的同胞之殇,才足以聚集全民族同心同德谋求发展的精神资源和行为动力,从根本上免除整个国家、人民的身家性命之忧。后者提醒国人,试图以武力侵扰别国、带给别国战争伤痛、荼毒别国人民生命、戕害人类基本尊严者,必然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至于那些忘记历史深刻教训,拒绝对侵略战争道歉、并对战争受害国缺乏国际诚意的国家,就更是需要在中国的深沉国家公祭中,发现一个深爱和平的民族所具有的国际公义理念、寻求正义的国际秩序的强大道德力量。 国家公祭祭奠的死难者,让人深切缅怀、沉痛悼念。死者已矣,生者感怀。经过无数悲壮的历史大考,中华民族已然成熟。国家公祭,当然促使国人牢记历史。但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启未来。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