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与生肖文化_第1页
牛与生肖文化_第2页
牛与生肖文化_第3页
牛与生肖文化_第4页
牛与生肖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牛与生肖文化说牛 一提到“牛,我们眼前就会出现牛儿在田里辛苦工作的景象,它真可以说是刻苦耐劳的代表。在另一方面,它也是愚笨的象征,我们不是常骂人说“大笨牛吗?中国以农立国,牛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是不可能缺少的动物.即使在科技高度兴旺的今天,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农民耕作还离不开牛。远古时期,牛由捕猎对象变为家畜,首先是为了吃肉和祭祀。?札记?中就有“中央土,食稷与牛和“祭天子以牺牛的记载。直到汉朝,各级官府都设有专门养牛的机关,按牛的性别、品种、毛色和角形分成等级,随时供祭祀盟会及食用。那时皇帝也十分尊重养牛。如有大臣因故辞职告退,皇帝执意挽留的话,便特诏“赐其养牛,以表诚意与期望。汉元帝时丞

2、相匡衡、汉成帝时丞相张禹都因此受皇帝特诏“赐养牛一,并继续留任辅佐朝政多年。 在古代牛还用于战事。战国时齐国名将田单被燕军困在即墨城,曾以火牛突围成功。与此相联系的是“斗牛,自古就作为一种军体活动,一度流行于世界各地。我国汉朝也有杂耍斗牛表演,河南南阳出土的一块画象石上就有人牛剧烈相斗的“角抵图,不过没有流传下来罢了。不过,唐以前牛的主要用途之一还是拉车。?书经?上的“肇牵车牛和?易经?上的“服牛乘马就可证明。直到唐以后,这种情况才有所变化。 一般认为,牛耕始于汉武帝时期,到唐朝开始普及。从此以后,牛便与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漫长,历代都重农抑商,又由于养牛不需要特别饲料,而

3、农活样样能干,所以历来贫苦农民都把牛与土地视为命根子。唐朝诗人颜仁郁在?农家?一诗中首先将牛与农家苦连在一起:“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宋朝伟大爱国诗人陆游在?农家叹?中写道:“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梗。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世代当牛作马的劳动人民,历来关心牛的命运。清末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领袖颁发新的历法,规定将十二相属中的“丑牛改为“好牛。不仅如此,他们还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牛的身上,反映在许多文学作品之中。早在晋人干宝的?搜神记?中,就记有一那么?牛能言?的故事,表达了农民希望牛能帮助自己禳灾避祸的心理。宋朝的?太平广记

4、?中有一那么?金牛?的故事,说明牛遍体是宝的道理。?聊斋志异?里也有?飞牛?的故事,劝人“待牛须亲,方值千金。明末清初还出现了小说?义牛传?,其中的“义牛为救主人,不仅刺虎落渊,而且以利角顶死了鱼肉百姓的恶霸和贪官,简直成了除暴安民的神物! 历代还把牛当成镇妖灭邪、桔祥如意的象征。公元386年,北魏开国之主拓跋珪登代王位,就选择在山西右玉县牛川这块“吉地举行盛大庆典。山西临汾城在五代和明朝时曾两次挖出铁卧牛,当时就“以为祥。直到1977年又有卧牛出土,才弄清了该城何以又叫“卧牛城。明朝抗敌英雄于谦任河南巡抚时,就在屡遭黄河水患的开封城北铸一只两米多高的铁牛,背上铸着“镇御堤坊,波涛水息字样。许

5、多易闹水灾的河边都立有镇水铁牛或牛王庙,目的也是为求平安。这种观念也反映在我国南方以及东南西亚各国的农村习俗里。 牛属于食草反刍动物,上颚无门齿。胃分四室,即瘤胃、网胃、瓣胃、皱胃。瘤胃最大,比其他三个胃的总容积还要大两倍多。牛吃草时总是先囫囵吞枣,把瘤胃撑饱以后,没事时再细嚼慢咽。所以,即使你一天不喂它,它也照样吃个不停。没有上颌门齿,牛怎样吃草呢?原来微妙就在牛舌上:牛舌比其他哺乳动物的舌头宽,舌的背部有很多象乳头状的并已角质化的表皮,牛就靠它卷起饲料送到上颌齿板和下颌门齿中间,将饲料切断,再由臼齿嚼碎。牛的特征牛体强力壮,体重通常有至公斤,加上它那四只强有力的带有坚硬角质蹄的腿,使之成为

6、人类的好帮手。牛脾气温顺,吃苦耐劳,任何人都可使唤它。无论是拉车、耕地、打场,对牛来说不费吹灰之力。牛一般都有两只角,水牛角稍长而弯曲,但质地没黄牛角硬。就脾气而言,水牛比黄牛温顺,可任人骑。而黄牛那么不买你的帐,要是你把它搞火了,牛脾气一来,就对你不客气了。牛之用途牛浑身是宝:“牛皮不是吹的,它可用于制作各种精美的高级皮革制品,如皮鞋、皮衣、皮包、皮箱等,经济价值非常高。牛脂是一种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肥皂和脂肪酸。牛骨既可作肥料也可作饲料添加剂。即使是牛胆中的结石,也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牛肉是人类的主要肉食品之一,尤其在西方国家,餐桌上不可没有牛肉,牛奶及奶制品更是西方人的每天必备的食品。养

7、牛业在大多数国家都占有重要地位,欧洲的丹麦、英国、荷兰、西班牙以及澳洲的新西兰等国的养牛业最为兴旺,牛肉、奶制品、皮革不仅满足国内需要,而且成为重要出口商品。我国也是一个养牛大国,但以人均牛肉占有量和存栏量计算,又只算个小国。牛的饲料简单,以草料为主,我国草资源丰富, 开展养牛业具有很大的潜力。说起中国牛文化,要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有名的大禹治水的传说,即与牛有关。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它的南面有座黄牛山。关于这座山有个传说,据说是有头神牛帮助大禹抵通三峡,后来,这牛就化身为黄牛山。 牛文化我国古代的故事和诗句中有许多是与牛有关的。?庄子养生主?篇中记载有“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是一位颇会宰牛的

8、厨师,成语有“目无全牛、“官止神行等皆由此而来。我国古代动人的故事?牛郎织女?中的神话人物牛郎和织女是由牵牛、织女的星名衍化而来的。?古诗十九首?中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句。?全后汉文?有“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之句。此后,有关牛的诗作很多。 牛文化现代我国有许多文艺家写牛、画牛,甚至以牛自称。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写道:“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这使人联想到宋人雷震的?村晚?诗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鲁迅先生自喻自己为人民的“孺子牛。画家齐白石曾自称“耕砚牛。画家李可染爱画牛,他的画室就悬挂着“师牛堂的横匾。 牛文化以它坚韧

9、不拔,开拓向前,为民造福,任劳任怨,不怕牺牲的品格受到人民的赞颂。南宋宰相、民族英雄李纲在艰苦抗敌却备受迫害时曾高吟?病牛待?:“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许多仁人志士也每每以牛相喻,写下了不少肝胆照人、直抒胸臆的篇章。 牛文化与牛有关的歇后语把牛角安在驴头上:四不像苍蝇飞进牛眼里:找累(泪)吃穿了鼻子的牛:让人牵着走大车后面拴小牛:残毒(带犊)疯牛钻进死胡同:不好回头好花插在牛屎上:真可惜老牛拉车:埋头苦干吹牛:或吹牛皮,称夸耀不实者。蚊子叮牛角:事不关痛痒,一点知觉都没有之意。牛头不对马嘴:凡事两情不符。牛不喝水强按头:比喻强迫别人做他不愿做的事。牛吃

10、稻草,鸭吃鱼虾:谓各人福气不同。与牛有关的俗语与牛有关的成语牛刀割鸡:亦作“牛刀割鸡。比喻大材小用。 牛鬼蛇神:牛首之鬼和蛇身之神。形容作品虚幻怪诞。亦喻指虚幻怪诞的作品。比喻歪门邪道之流。老牛舐犊:喻爱子之情。牛爱其犊,常舔之。舐,舔 。牛之典故牛郎织女:牵牛星俗称牛郎星和织女星。两星隔银河相对。神话传说:织女是天帝孙女,常年织造云锦,自嫁河西牛郎后,就不再织。天帝责令两人别离,每年只准于七月七日在天河上相会一次。俗称“七夕。相会时,喜鹊为他们搭桥,谓之鹊桥。古俗在这天晚上,妇女们要穿针乞巧。见?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芸?小说?、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岁华纪丽?卷三引汉应劭?风俗通

11、?。今常喻指分居两地的夫妻。牛年楹联人勤春来早;草发牛更肥。 丑时春入户;牛岁福临门。 牛耕沃野千山笑;雪映红梅小院香。 人夀年丰百姓乐;地肥水美众牛欢。 牛郎不厌天河阔;织女但求凡世欢。 牛俗无论中外,人们都喜欢牛,然而方式却大相径庭。西方人爱牛却拿牛的生命取乐,最典型的莫过于著名的西班牙斗牛。斗牛时挑选黄牛属的健壮野公牛。斗牛士掀动红色披肩挑逗野牛发怒,牛拼命猛扑,疯狂奔跑,斗牛士巧妙躲闪。当野牛的蛮劲用尽,斗牛士拔出利剑刺入牛心,牛当场毙命。此时,斗牛士成为英雄,接受欢呼。最冲动人心的游戏莫过于西班牙的奔牛,成千数百头健壮公牛在数万观众呼喊声中同时沿一条狭窄的人缝向前狂奔,其声势可用“万

12、牛奔腾,所向披靡来形容。沿途不乏一些玩命之徒参加奔牛行列与牛比速度,稍慢一步就会被牛群蹋得血肉模糊。尽管每次都有伤亡,但人们热情依然不减。牛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的地位明显高于其它动物,牛是唯一被中国人视为褒义和蔼意的动物:表扬一个人工作努力,任劳任怨时用“孺子牛;“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常用于赞扬某人的无私奉献;说某人身体健壮象头牛,此人听了肯定很快乐,如果说象个“大狗熊,他必定要跳起来。即使是一些带“牛字的批评话,受批评者听了也觉得很舒服:“他就是这个牛劲,“他就爱钻牛角尖。牛话牛俗在汉族交际风俗中,有“结牛财亲一说,流行于湖南一带。在当地,一头 牛几户其用的称为结牛财亲,并视作亲戚,牛的所有权

13、一旦换成别人,其“亲戚关系也到此结束流行于陕西留坝县等地的“牛王会,是为老人做寿的称谓,因为牛耕田犁地,有功于人,并且排在生肖的前列,以牛为名给老人祝寿,以表示尊敬。 牛俗苗族有抢牛牛尾的婚姻风俗,流行贵州西北一带。男女订婚后,女方要喂养一头黄牛,待婚礼那天将牛牵到现场,度用两根z绳索绊信牛腿。然后由新娘一刀砍下牛尾,新郎会立刻上去抢夺牛尾,假设能在女方父母到来之前夺得牛尾,便可立即成婚,否那么婚姻告吹。 牛俗丧葬在布依族的人生礼俗中,是一个比较隆重的工程,其仪式是转戛,而转戛仪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砍牛。近人董振藻在?黔中苗乘?中有这样的记载:“亲死,选牛一头或数头,亲戚朋友携鸡来祭,即绕牛而

14、奠之(相传前亲死,分食其肉,今以牛代之)。奠毕,屠牛分食而散。流行于云南中部、丽江山区的纳西族在丧葬时有跳耗牛的风俗。老人死后,火化取骨,主人在院内燃起火堆,来客围在四周,跳丧葬舞,领舞者唱着挽歌。歌舞毕,众人依次向骨灰跪拜。随后牵来一头牛,提起牛耳,将一碗牛奶灌进去。假设耗牛扬蹄蹦跳,即为好兆;假设不跳,再灌一碗,那么认为亡灵不要此牛,就要另换一头再灌,然后捆住牛的四蹄,请父母双全的健壮男子宰牛。通常先取牛心,再剥皮分肉,将牛心、牛肉献于骨灰袋前,称“生祭。肉煮熟后再祭一次,称为“熟祭,祭毕埋骨入土。我国少数民族也有慰问耕牛的习俗,称为“献牛王。贵州的荔枝、罗甸、安龙等地的布依族,以农历四月

15、初八为牛贺岁。是日,让牛休息一天,让牛吃糯米饭。仡佬族的牛王节也称“牛神节、“敬牛王菩萨节、“祭牛王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那一天,人们不再让牛劳动,并用上好的糯米做两个糍粑,分挂在牛角上,然后将牛牵到水边照看影子,以此种方式为牛祝寿。在贵州榕江、东江一带的侗族中,每年夏天六月初六举行“洗牛节,届时春耕已结束,人们把牛牵到河边洗澡,并在牛栏旁插几根鸡毛和鸭毛,表示为牛洗耳恭听尘,祈祷耕牛平安健壮。 牛俗当然牛也有缺点:它虽然能吃苦耐劳,但工作效率低,“老牛拉破车何时才能现代化?用牛的耕作方式迟早要被淘汰。牛脾气虽温顺,但是犟起来也够呛,这大概是为什么“犟是“强和“牛组成的典故吧。自古以来我国

16、就流传了与牛有关的美丽传说,最有名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牛虽不是主角,而没有牛来衬托,这个故事就少了很多神话色彩。牛的传说生肖运程-固执己见 责任感强牛在十二地支中以“丑为代表,汉朝以前代表二月,汉朝以后代表十二月,俗称腊月。时至丑月,为冬季最后一个月,万里冰封,千里雪飄,动物在冬眠中昏睡,人们那么围坐家中炉火,大家都期待春天的来临。方向为东北偏北,属艮宮。在一日中,丑时指凌晨一時至三時,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 牛与人关系极为密切,尤其在农业社会,更是人类最得力的助手,假设是沒有牛的协助,也许人类社会不会进步这么快。牛的动作较缓慢,但有毅力,且耐劳苦,因此牛年生的人也具有此特性,不管別人怎么说,或

17、周遭如何困苦,他会不在乎地以自己的步调一步一步做下去,最后也会完成任务的。因为,他们在做之前已经过慢慢的考虑,有時考虑时间长了一些,会让他人觉得动作太慢,不过,一旦付之行动,一定连喘氣和疲倦也不露地完成。 牛有“反刍习性,胃裏食物要花很长时间重复咀嚼,一遍又一遍,使之完全消化,絕不会急就章下嚥,所以牛年生的人也如此,一件事会在脑中反复思考,一遍又一遍,要自己全盘理解之后才会作決定。不过也因为如此,会在事业群中显得多虑、多问题,让他人觉得想得大多。然而,一旦作了決定就会勇往直前去執行,任何曲折都会设法克服,埋首苦干。內心決定的想法会深印脑中,遇到客观上的变动,或来自临时的变化,市場变化,较沒有立即应变的能力,总是认为自己的决定仍然正确,所以此時又显得顽固,最好能在此时暫時放下自己的看法。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