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学科:语文_ 授课年级九年级 讲课题目:_任务一章节名称周总理,你在哪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学时2课标要求新课标提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意蕴和人文内涵,重视互动合作,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内容与学情分析内容分析1976年一月八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由于当时特殊历史背景,全国人民无法充分表达哀思。所以在新的历史转机出现之后,1977年他逝世一周年之际,大量的悼念诗文才得以公开发表。柯岩的这篇周总理,你在哪里就是这个时期发表的优秀诗篇。学习文本通过大量运用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抒写感情,并理

2、解周总理崇高而亲切的形象。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这一单元有五首诗歌,部编教材编者一改诗歌的常规教法,将此单元设置为是“活动探究”单元,并有明确指示:“活动探究”单元原则上以自学为主。因此我对本课的定位是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活动的方式组织课堂。学习重点领会诗歌采用的“询问呼唤寻找回答”这种形式的巧妙构思。自主朗读欣赏,读准字音、节奏,把握感情基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3.体会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新的、富有诗意的意象,揣摩重点语句,初步领会诗歌特有的绘画美和内在美感,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学习难点1.理解周总理崇高而亲切的形象。2.抒写感情的方法

3、。3.体会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新的、富有诗意的意象,揣摩重点语句,初步领会诗歌特有的绘画美和内在美感,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4.感悟诗歌蕴藏的诗意,学会感受生活的美好,追逐诗意人生,并尝试创作。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上下册已经学习过中外现代诗,如天上的街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再加上对本单元前三课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欣赏现代诗的基础。基于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欣赏为主,以活动的方式展开,在教学方法上选择了批注法、合作探究法等。再加上学生刚进入九年级,学业繁重,压力倍增的学情,所以本课的落脚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重压下的诗和远方,在感受诗歌语言和情感之美后引发

4、学生的共鸣,并尝试创作,去抒写自己生活中的爱与温暖,提升对诗与生活的感悟。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轻灵、娉婷、鲜妍、冠冕”等词语。2.了解作者生平事迹;朗读诗歌,欣赏诗歌的音乐美。3.理解诗中清馨、富有情意的意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知诗歌的情感意蕴。4.领会诗歌特有的内在美感,感受诗歌表现出来的浓郁的 “爱的赞歌”。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提示:包括需要预习的内容,思考的问题,调查收集的资料等。学习策略朗读法、批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学习环节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落实目标导入新课导入他年少奋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挥斥方遒,为中华之明日而革命。他日理万机,为让世界认识中

5、国而奔走。他鞠躬尽瘁,为中国能有今日死而后已。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介绍周总理: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

6、来选集。作者简介:柯岩(1929.7.14-2011.12.11)原名冯恺【ki】,女,满族,当代著名作家,女诗人,是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妻子。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已出书50多部。她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全国人大第八、九届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她的作品主要是戏剧和诗歌。她的儿童诗故事性强,构思巧妙,形象生动,富有儿童情趣,深受小读者的欢迎。主要作品有诗集“小兵”的故事大红花讲给少先队员听柯岩儿童诗选等。另有诗剧合集“小迷糊”阿姨。报告文学癌症死亡等。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影响广泛。听老师对于周总理的介绍!了解作者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激趣导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

7、趣。了解背景的基础上,能更好地感悟本诗的思想感情。环节一展示目标一、学习目标:1.学习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丰功伟绩;2.学习朗诵技巧,体会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3.欣赏本诗巧妙的构思:询问呼唤寻找回答;4.欣赏本诗拟人、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环节二诗歌朗读二、初步感知;诵读诗歌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 y ),/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向前/不停息”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大地/轰鸣:“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

8、/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我们/对着/森林喊:周总理松涛/阵阵:“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宿营地上/篝火红呵( nga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海浪/声声:“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我们/找遍/整个/世界,呵( ),总理,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辽阔/大地,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广场/回音:“呵( ),轻些呀,轻些,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你就在/这里呵( y ),

9、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 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自主读诗!初读诗歌,读准字音、停顿,感受诗歌音韵的特点。环节三诗歌鉴赏三、合作探究1.分析第一节诗歌(1)诗歌中的“我们的”三个字不能少,思考为什么?明确:表现了周总理与人民的血肉关系。诗歌中的“好”字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既揭示了人民崇敬和怀念的原因,又引出下文对周总理不朽业绩的追忆。说说我们想念你后,为什么还要说你的人民想念你?明确:表达了一种反复倾诉怀念之情。“我们的”就是“你的”,破折号与反复并用,

10、强调爱戴之情。2.分析2-7节诗歌(1)思考:2-7节诗抓住了哪几个自然景象来写总理?分别表现了周总理怎样的品质?明确:山谷回音大地轰鸣松涛阵阵海浪声声广场回音(2)课文抓住了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四种自然景象来写总理,请说一说这四种自然景象的具体含义。(3)为何要把总理放到这样的背景之上来写?明确:展示总理的形象的高大、胸怀的宽阔、业绩的卓著,表明周总理与山岳大地同在,同人民群众一起。(4)从第3-5诗节中的回答中我们分别可以看出总理对一类人的关心,请问他们是谁?这样写有何作用?明确:农民、工人、士兵。表明周总理同人民群众一起,为人民辛劳一生。3.分析第8节诗歌(1)“这里”究竟是哪里?明确

11、:祖国大地,人民心里。(2)这一节在全诗作用是什么?明确:呼应“在哪里”,回答课文第一节的问题,使全诗结构完整。(3)反复的手法有何表达效果?明确:充分表达了人民对总理的崇敬、爱戴、怀念之情。4.分析第九节诗歌朗读第九节,体会“永远居住”和“太阳升起的地方”的含义。明确:很有诗意,让人联想到周总理的形象与日月同辉,给人民带来光明和温暖。5.再读诗歌,说一说诗歌的感情线索是什么?6.再读诗歌,说说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拟人:诗歌中的山川、大地、松涛、大海是天地万物的代表,诗人赋予它们情感,因为它们是总理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这种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全诗具有了浪漫主义色彩,便于表

12、达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里的立意,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反复:连续反复。如诗中“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 ”,表达了亿万人民对爱的周总理无限的怀念、无边的哀思。 间隔反复。如“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我对着森林喊:周总理” “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呼唤声声,使感情抒发得更加浓烈,更动人地表现出人民对总理的思念;有利于场景的展开、意境的开拓,层次显得更清晰;使诗行回环反复,富有节奏感。补充链接:反复的相关知识四、诗歌主旨:这首诗歌高度评价了周总理光辉的革命一生,倾诉了亿万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怀

13、念和热爱的深情,抒发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总理为革命呕心沥血,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五、课堂总结:周总理虽然与世长辞,就连他的骨灰也撒向了茫茫的大海,但他的伟大形象如昆仑巍峨挺立,他的革命精神似长江奔流不息,他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五、自主阅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进一步认识诗歌。(一)导入有那样一个女子冰心说:“她很美丽,很有才气。”在沈从文眼里,她绝顶聪明。“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是金岳霖为她作下的挽联。徐志摩为她轻吟空灵的诗句,曾感慨道:“我欲于茫茫人海中找寻灵魂唯一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她就是著名诗人、建筑学家,旷世才女林徽因,福建人,

14、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她的诗,善于捕捉巧妙的意象,情感细腻入微,呈现出轻柔灵秀、蕴藉清丽之美。她写爱,用“人间的四明天”来形容,可谓匠心独运,极具创造力。四月天,阳光明媚,和风吹送,绿草如茵,河流清澈,百花争妍,飞鸟鸣啼。人间所有的甜美、倩思、快乐和梦想尽在四月。因此,“四月天”来赞颂“爱”,才最真挚感人。创作背景:这首诗发表

15、于1934年,是诗人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颂歌”。(二)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绘画美;2.理解意象,体会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3.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多种表现手法。(三)初步感知请同学们将自己置身于四月天,设想自己的对面坐着如四月天般的人,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语气和语调!字词积累:娉婷(pngtng):女子容貌姿态娇美的样子。鲜妍(yn):光彩美艳的样子。冠冕(gun min):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呢喃(n nn):拟声词,形容燕子的叫声。1.任务一: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

16、绘画美(1)发现:本诗当中押韵的字:天 变 烟 前 妍 圆 鲜 莲 燕 天韵脚:an(2)陌生化短句: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星子/在无意中闪,你是天真,庄严,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3)本诗中,“你”字反复出现,你能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吗?本诗短短15行中出现了12个“你”,但并不让人感觉重复累赘,相反,读起来亲切无拘束,好像是在和自己面对面倾心而谈,而你的使用也让世人情感的表达与抒发更加顺畅自然。总结:音韵美注重押韵,每一节都是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韵。诗人故意用一些“陌生化”的断句,读起来需放慢语速,使节奏方面的音韵美得以表现。十二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2、任务

17、二:(1)请圈画出诗歌中的意象?概括意象及“你”的特点?3.尝试为每幅画面拟写一个名字,描述画面内容,并写出感受。春光风舞图爱如人间的四月天,充满爱的“笑响”把春风都点亮了,爱的“笑响”也让春光变得光艳轻灵,或者说,爱如四月的春风,让人感觉一亮;爱如四月的春光是那么光艳轻灵。“云烟”,柔和中带着朦胧,呈现出一种爱的静态美;“吹着”的“风”,闪动的“星子”,“点洒在花前”的“细雨”,呈现出一种爱的动态美。这一节,抒发爱的无处不在。总结:这体现出了绘画美。诗人所选的意象鲜艳而美丽,如夕阳无限好的“黄昏”,闪亮的“星子”,色彩缤纷的“百花”,“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梦中的“白莲”等,诗人

18、将春天一系列美好的景物,饱含感情地描画出来,色彩鲜妍,如画一般美。总结:何为意境。意境:通过意象的描写表现的氛围、情境等。4.品读“我”对“你”的情感诗题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你”比作人间的“四月天”,突出“你”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你”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副标题则对这种情感进行了更加鲜明地强调。5.齐读诗歌最后一节总结全诗:这首诗以“四月天”为喻, 选取了代表春天温柔、和暖、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意象,营造了美好的意境,突出了“你”的温柔、和暖、充满生机和希望。抒写对生命的赞歌,表达心中对新生事物的希望和新事物出现的依恋、热爱和喜悦之情。学生分析第一节诗歌,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习2-7节,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分析具体含义。分析第八节诗,体会“反复”的手法的表达作用。分析“反复”和“间隔反复”产生的不同的表达效果。听老师介绍关于林徽因的生平背景。初读诗歌,找出诗中押韵的诗句及押韵的字。读句子,感受诗句中特殊的短句方法学生分析本诗中“你”字反复出现,体现的表达效果。分析诗中意象,并概括其特点教师示范对第一节诗进行分析总结,并且加上自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尝试对其他部分进行总结。学生齐读最后一节,感受浓浓的情感。通过“字”“词”来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效果。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景物的特点,来鉴赏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文本中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蕴含其中的深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