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隆昌三中学2022-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三中学2022-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三中学2022-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三中学2022-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三中学2022-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 B酒精挥发 C胆矾粉碎 D葡萄酿酒2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

2、D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双氧水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选项与化学变化无关的是A蚊虫叮咬后发痒肿痛,可以涂抹肥皂水减轻痛痒B天然气作生活燃料C春天万物生长,繁花似锦,处处花香四溢D用铁粉作食品双吸剂4取2.3g某物质,在足量氧气里完全燃烧,生成4.4gCO2和2.7g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B该物质的分子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25C该物质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3D该反应中CO2和H2O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35人体内必需的下列元素中,因摄入量不足而导致骨质疏松的是()A钙 B碘 C铁 D锌6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对物质进行研究的基础自然学科。请你运用分子

3、的性质判断,以下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新装修的房子中有异味分子在不断运动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7在“创新实验装置”的竞赛中,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如图是同学对实验中的部分现象进行的预测,预测正确的是( )A装置中黑色固体消失B装置产生蓝色沉淀C装置中会有气泡冒出D装置产生蓝色沉淀8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9如图表

4、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属于单质,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不可再分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质量改变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10能用过滤法将下列混在一起的物质分离的是()A二氧化锰和铁粉B氧气和二氧化碳C食盐和蔗糖D食盐和泥沙11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陶瓷烧制B火药使用C粮食酿酒D甲骨刻字12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图中表示混合物是ABC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

5、共28分)13如图是实验室中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b:_。(2)实验室通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图中的_装置,如果想要获得较为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应选择_装置,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3)如果利用如图装置(集气瓶中是空气)作为收集装置,那么氧气应该从_导管(填“a”或“b”)进入集气瓶,验满的方法是_。(4)氢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已知实验室通常利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则应选用图中_装置作为发生装置,_装置作为收集装置。1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实验室里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KM

6、nO4)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在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1)用装置C收集氧气时,所得氧气不纯的原因是_(写出一点)。(3)若将D装置中的氧气从瓶内排出,水应从_(填“”或“”)通入。(4)装置E是用软塑料管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时,液体药品是_。(5)小易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放入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150加热制取O1实验结束时,小宇同学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O1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小易和小宇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猜想I:反应生成的MnO1分解放出O1;猜想II:反应生成的K1MnO4分解放出O1;猜想III:反应生成的K1MnO4和MnO1

7、分解都放出O1(实验验证)小易和小宇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小易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1,在1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1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错误。小宇同学取K1MnO4在1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II正确的结论,小宇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15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_,_。(2)小红使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制取过程中,连接好装置后,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取用固体药品应使用的仪器是_(填仪器的名称);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 (填字母编号,下同),向收集有二氧化碳的

8、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后观察到溶液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小华认为将药品换为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后,A装置也可以用来制取氧气,理由是_;若使用E装置收集氧气并完成细铁丝燃烧试验,则收集前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验满的方法是_。小明利用高锰酸钾与B装置也成功的制取了氧气,其制取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装置B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16用Y形管或Y形导管完成以下实验。(1)图1中Y形管左侧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右侧管中加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_,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_。(2)图2中Y形导管平放于桌面,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结论_。(

9、3)若把Y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3),a管位于上方,b管位于下方,两石蕊试纸均湿润,可观察到b管中试纸变色比a管明显,原因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酒精溶液作消毒剂,请根据酒精(C2H5OH)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酒精由_种元素组成,其中C、H、O元素质量比为_。(2)酒精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列式计算,结果精确到0.1%)。(3)酒精的摩尔质量为_。(4)2molC2H5OH分子种约含有_个碳原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5)含有3mol氢原子的酒精质量_g。18某科学兴趣小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从石灰厂带来一块石灰石

10、样品,技术员告诉他们此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不能与盐酸反应。为了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兴趣小组同学取用10g这种石灰石样品,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20g分6次加入,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得到如下数据:实验次数123456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202020202020剩余固体的质量/g8.0m4.02.01.21.2求:(1)表中m的值为_g。(2)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_(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绘制实验设计图是填写实验报告常用的一项重要技能。下图是小路同学正在绘制的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

11、氧气的装置图。(1)请你帮他将装置图补充完整:_(2)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3)可以用排水法来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4)在第(3)问中,能用该收集方法收集气体,是因为生成的气体进入集气瓶后,使得集气瓶内_,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_作用下,把水压出瓶外。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试题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石蜡熔化是由固体直接变为液体,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酒精挥发,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胆矾粉碎,只是物质形态的改

12、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葡萄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2、B【解析】A、加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没变浑浊的是氧气,可以区分,正确;B、两种气体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无法区分,错误;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可以区分,正确;D、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会产生气泡,而二氧化锰和水混合无明显现象,所以可用二氧化锰区分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可以区分,正确。故选B。点睛: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

13、确解题的关键。3、C【解析】A、蚊虫叮咬后释放的液体显酸性,肥皂水显碱性,涂抹肥皂水后可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减轻痛痒,选项错误;B、天然气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C、春天万物生长,繁花似锦,处处花香四溢是一种扩散现象,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D、铁粉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选项错误。故本题选C。4、B【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氧气4.4g+2.7g-2.3g=4.8g.有机物中氧元素质量为:4.4g+2.7g-4.8g=0.8g,即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B、碳、氢原子个数比为:(4.4g12):(2.7g1)=1: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14、;C、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4g:(2.7g)=12:3,该选项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3,故正确;故选:B。5、A【解析】A、老年人缺钙易导致骨质疏松症,正确;B、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错误;C、缺铁会导致贫血,错误;D、缺锌会导致食欲不振、发育不良,错误。故选A。6、C【解析】A、新装修的房子中有异味分子在不断运动,这是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故A正确;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故B正确;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间隔增大,导致体积变大,故C错误;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划分,原

15、子的重新组合,故D 正确。点睛分子基本性质、分子的体积是很小的。、分子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总是在不断的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相同。7、D【解析】A、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装置中黑色固体不会消失,此选项错误;B、随着反应的进行,装置中压强增大,装置中过氧化氢溶液进入中,故选项说法错误。C、随着反应的进行,装置中产生的氧气进入装置,但装置中左侧导管位于液面上方,因此不会产生气泡,此选项错误;D、随着反应的进行,装置中压强增大,将氢氧化钠溶液压进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装置产生蓝色沉淀,此选项正

16、确。故选D。8、C【解析】A、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故A正确;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B正确;C、有的分子是由多个原子构成的,例如水分子是由3个原子构成,故C不正确;D、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D正确。故选C。9、A【解析】A、由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都是由同一种分子构成,都属于纯净物,它们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生成物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构成,属于化合物,故A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

17、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了变化,分子可再分,故B错误;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故C错误;D、由反应的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D错误。故选A。【点睛】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10、D【解析】A、二氧化锰和铁粉均难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A错误;B、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为气体,不能用过滤法分离,故B错误;C、食盐和蔗糖均易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C错误;D、食盐易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D正确。故选D。【点睛】过滤

18、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必须需要满足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不同,必须具备:一种不能溶于水,另一种物质能溶于水。11、D【解析】A、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火药使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甲骨刻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12、C【解析】A、图中该物质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B、图中该物质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C、图中该物质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D、图中该物质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二、

19、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锥形瓶 酒精灯 A E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a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如果带火星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B D或E 【解析】(1)仪器a是锥形瓶;仪器b是酒精灯。(2)实验室通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应选图中的A;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如果想要获得较为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应选择E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利用图F装置(集气瓶中是空气)作为收集装置,那么氧气应该从a进入集气瓶,将空

20、气从短导管排出;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出,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4)实验室通常利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应选用图中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氢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的小,可选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可选用D或E装置作为收集装置。14、检查装置气密性 导管口未出现连续均匀气泡时,进行了氧气的收集(答案合理即可) 过氧化氢溶液 I和III 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 【解析】(1)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1)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刚开始出现气泡时,是内部受热膨胀鼓出的空气,氧气含量较低,若一出现气泡进行收集,则得到氧气不纯

21、(答案合理即可);(3)水的密度大于氧气,且氧气不易溶于水,从处进水,水在底部,将其上部的氧气从处排出,达到排出氧气的目的;(4)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所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催化分解制取氧气,液体药品为过氧化氢溶液;(5)小易称量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说明没有生成物生成,所以不是二氧化锰分解生成氧气,因此猜想中带有二氧化锰的都不对,所以猜想I和III都不对;可以利用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性质判断猜想II的正确性,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锰酸钾加热产生的气体附近,木条复燃,则证明生成了氧气。15、锥形瓶铁架台CaCO32HCl=CaCl2H2OCO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镊子EH2OCO2

22、=H2CO3过氧化氢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且反应不需要加热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或加少量水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2KMnO4K2MnO4MnO2O2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解析】(1)据图可知:是锥形瓶;是铁架台;(2)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连接装置后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取用块状固体药品要用镊子;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O

23、2=H2CO3;(3)制取装置的选择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过氧化氢溶液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温度很高,故应事先加入少量的水或细沙;氧气的验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进行;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所以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点睛】制取气体时装置的选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规范性,特别是要注意配平。16、左管中的酚酞变红 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 湿润的石蕊变红,而干燥的石蕊不变红 CO2H2O= H2 CO3 二

24、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解析】(1)氨水具有挥发性,故左管中的酚酞变红。说明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2)二氧化碳不显酸性,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使石蕊变红,故现象是湿润的石蕊变红,而干燥的石蕊不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2O= H2 CO3。(3)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先与b管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变红。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三 12:3:8 52.2% 46g/mol; 2.4081024 23 【解析】化学中元素质量比等于原子个数比乘以相对原子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详解】(1)根据酒精的化学式(C2H5OH)可知酒精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分子中碳、氢、氧原子质量比是。 (2)酒精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酒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故酒精的摩尔质量是46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