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第1页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第2页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第3页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第4页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学会个生字,理解个词语的意思。、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欣赏录象,导入新课、同学们去过桂林吗?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桂林游览一番。出示课件。(桂林山水风光录象)、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揭示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认为作者会写些什么内容?(围绕课题质疑)估计:桂林山水的特点怎样?课文怎样具

2、体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二、重点学习第自然段,欣赏桂林水“美”、听录音。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句话写得最“美”,划出来,朗读体会“美”在哪里?、根据学生的发现,随机学习:讨论: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学习第句,水“美”在哪里?“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体会水的独特“美”。再读第句,质疑:(估计)看似这句与文章联系不很密切,为什么要写这句话?释疑想象:“波澜壮阔”、“水平如静”的景象。通过对比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画面)学习第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读,自由说:比较句子,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漓江的水静得

3、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道它在流动。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2教材分析桂林山水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陈淼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描绘了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赞美了桂林的山水,表达了作者对这桂林山水的热爱,当然也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课文按照整、分、整的顺序来对桂林山水进行描写的。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并累积这些词语。2、通过看图和学习这篇课文,把握好桂林山水的特点,并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3自然段,并背诵课文。教育目标:懂得自

4、然界的伟大,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操。发展目标:1、掌握具体叙述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作文中能有意识地加以运用。2、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和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想象其美景。2、学会作者观察和表达桂林山水的方法和技巧,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把握桂林山水的特点,理解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教学方法:问答式、多媒体课件、欣赏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通过我们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课文的生字和生词都已经认识了,复习上节课的字和词(“水平如静”、危峰兀立”、“形态万千”、“波澜壮阔”、“连绵不断” 、“峰峦雄伟”)二、学

5、习第二段(1)观赏漓江水的图片,认真阅读这一段文章,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并用三个字概括其特点。(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特点之二“清”。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特点之三“绿”。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2)再次认真阅读这段,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漓江水的特点?有什么效果?(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做的效果是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更加突出漓江水的特点。)(3)分析这段的句式特点(这段由三句构成,第一句以别处的秀水作比较来显出桂林水,其中第三个分句以“却从没见过”这种转折语气的句式来强调漓江的水,并以此句

6、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个分句组成,每个分句以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前半句写出水的特点,后半句补充描写前半句的特点。第三句是作者自身的感受。)(4)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学习第三段(1)观赏桂林山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第二段的方法来学习第三段,画出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并也用三个字进行描述。(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

7、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2)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四、体会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该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第二段的结构与第三段的结构差不多,同学们要能够在学习完第二段后对第三段结构进行分析,把桂林山的特点具体描述出来。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五、板书设计静:感觉不到在流动漓江水 清:看见江底的沙石绿:仿佛无瑕的翡翠奇:拔地而起 形态万千桂林山 秀: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险:危峰兀 怪石嶙峋六、课后活动1、写一篇有关自己旅游的小作文。2、桂林今年将举行新世纪的第一个“山水旅游节”,老师要请大家一起来当小小设计师。同学们可以个人设计,也可以合作设计。

8、把好的设计寄给桂林市旅游局。如果被选中,你设计的标志和宣传语说不定就会传遍大江南北,传到世界各地,这也是对桂林旅游业的一个贡献,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选做)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3设计理念: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教学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从而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方法: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

9、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用立体化的文本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应用。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个。过程设计:一、 激情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国山河壮丽、风景秀美,有秀丽神奇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更有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

10、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你们看屏显画面,现在老师给你们作导游,来介绍桂林山水。二、 整体感知,带入情境1、范读课文。(屏显动画,音乐伴奏)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第二节,体会感情1、自由朗读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屏显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11、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江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评价激励:概括得真好,我们读文章的时候要把长句读成短句。)3、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1)屏显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

12、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屏显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原句整齐,读上去有节奏,琅琅上口)(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屏显动画,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4、激情点播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

13、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独特的美)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2)屏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1、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2、出示要求,屏显文字。读读:读第三节。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练练:读出美的感受。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3、朗读比赛。谁觉得自己能够把桂林山的特点读出来,就自告奋勇来当擂主,接

14、受同学们的挑战,挑战同学要先对擂主做出点评再朗读。4、朗读欣赏。比赛优胜者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看能否看到奇、秀、险的桂林山。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导语:静、清、绿的漓江水犹如一面大镜子,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奇、秀、险的桂林山环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请同学们看风光片,听老师朗读最后一段。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1、范读。屏显动画,音乐伴奏。2、激情点拨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话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15、,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 (板书:美如画)3、屏显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1、其实,我们的家乡来凤也有很多名胜。屏显:仙佛寺,酉水河的景色2、说一说。要求: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仙佛寺山的特点,酉水河水的特点,学习用整理的句式具体地描写3、写一写(略)七、选择性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4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

16、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3、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4、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5、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掌握“啊”的读音。教学准备:课件、音乐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17、。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2、“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3、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二、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出示自学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请用小圈圈出。3、检查自学指名四人朗读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板书:总起分述总结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

18、险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总结文章。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三、导学第二节1、分小组自学课文第二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文读懂:词义,结构(分层),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谈谈学习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来学习课文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学习的方法、步骤。2、交流学习情况:词义:波澜壮阔、无瑕等分层:三层修辞手法:引读第一句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独特的美。第二句具体写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其中的“真

19、”,是的确、实在的意思。对这三个特点,作者用感觉或用比喻来具体说明,并把它们组成一组排比句,文字优美,富有节奏,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最后一句写出江水之静。描写角度:引读“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动态的角度写;“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透明度的角度写;“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从色彩的角度写。引读,说说你怎样读出语气,交流并指导朗读。“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读好排比句,注意节奏,几个“像”要一气呵成。个读,齐读。质疑,解疑小结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课文的?【读课文分层找特

20、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3、背诵第二节,根据板书自背,互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把课文背出来的。4、检查背诵。四、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3、背诵并默写第二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3、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4、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2、过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二、导学第三节1、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

21、: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2、交流学习情况:词义: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分层:二层写法: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形色彩明丽山色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势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引读。有感情地朗读。交流学习方法:【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三、略读第三段1、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

22、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2、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3、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4、背诵第三段。四、总结1、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2、让我们齐读课文。五、完成课后练习。1、指导课后练习二: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23、“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2、完成其他练习。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默写课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5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初步了解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2、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的作用。3、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课前调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课堂展示,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提炼,提升学生的桂林山水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教学难点:了解桂林山水的成因。教学准备:1、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2、制作反

24、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先看看山吧。着名的五岳是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摇蓝黄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又让人心旷神怡。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格外美丽。(课件展示1)二、新授第一部分: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历史、名称由来。1、既然我们要去桂林游玩,首先就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况。请同学们打开课前老师发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上的这段话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先请大家:(1)读一读这段文字(2)指一

25、指:地图中桂林的位置(3)算一算: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20 xx+214-1=2214年(4)说一说:桂林名称的由来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讨论。2、学生回答,老师相应补充:(1)请学生来指图。(评价)能不能再给大家说说桂林在哪个自治区,在什么方位?(2)桂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她不仅是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从古至今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所以又有“文化城”的美称。早在1982年就成为了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3)大家想象一下,金秋时节,在郁郁葱葱的桂树掩映下的桂林,不时飘来阵阵桂花的香气,真是令人心醉呀!3、过渡:同学们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风景更美!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称赞“桂

26、林山水甲天下”。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评价)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桂林山水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呢?第二部分:感觉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学重点)1、请同学们打开书P115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正是独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构成的锦绣画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2、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奇特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的。课前我们班同学已经分成了三大组,每一组围绕一个主题,按照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纲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学习。现在就要请三组同学分别来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了。比一比,哪一组介绍的最好。(1)我们就按照顺序,首先请第一组来介绍山。师总结:好,让

27、我们用掌声感谢第一组的介绍。现在我明白了“诸峰如笋拔地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的含义了。桂林的山真是神姿仙态,婀娜秀丽啊!(2)接着请第二组同学给我们介绍水。师总结:同样也用掌声感谢第二组的介绍。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他们在介绍漓江的水时仍离不开讲桂林的山,是吗?其实这正是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秀山围绕着清水,清水倒映着秀山,山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所以才会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奇观!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句,来体会它的含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3)最后再请第三组来介绍洞。师总结:我们也要感谢第三组的介绍。这奇幻多姿的岩洞被人们称为瑰丽无比的“艺术宫殿”,真是名符其实

28、!我想无论是谁看到这种神奇的景像都会叹为观止的!可以说桂林的奇洞美石为桂林山水锦上添花。3、刚才三组同学介绍得都很精彩,真是分不出谁最好。通过你们的介绍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清澈和洞的神奇,领略了“三绝”的绝妙之处。大家想想,单独着桂林的山、水、洞都已如此美,如果三者浑然一体,那将是多么妩媚多妖,仙境般地桂林风景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段录像,整体地欣赏一下桂林美景。(看录像,课件展示2)桂林山水真是太美了!难怪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三部分: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教学难点)1、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林秀美的山、清澈的水、奇特的洞、美妙的石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一起去初步

29、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1)请大家看书P116-117桂林仙境的奥秘这一部分的2、3自然段,先自己读读,再讨论讨论:桂林山水形成的二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石灰岩:它是形成桂林山水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石灰岩就没有今天的桂林山水。*含有二氧化碳水:CO2水;(教师板书)(2)关于这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有没有问题要提?学生提问,教师归纳为两个问题。什么是石灰岩?石灰岩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是石钟乳、石笋?(3)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动画演示。(课件展示3)看一段动画介绍。现在有没有明白什么是石灰岩,它是怎么形成的了吗?今天桂林的山、水、洞、石就是由石灰岩发育而来的。为什么要含有CO2的水?桂林的雨水中为什么含有

30、CO2?含有CO2的水是怎样使石灰岩形成桂林的山、水、洞、石?接下来我们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请大家继续看动画介绍,答案就在里面,仔细听认真看呀!(课件展示4)什么是石钟乳、石笋、石柱?看动画介绍。(课件展示5)(3)小结:同学们,你们看,含有CO2的雨水,既像一位雕塑家,又像一位美容师。经过几百万上,把石灰岩塑造、打扮成了繁花似锦、千姿百态的山、峰、洞、石,形成了桂林的仙境。2、同学们现在一定觉得大自然特别神奇,的确大自然充满了无穷的奥秘,等待着你们不断地增长知识去控索。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也很容易值得探索,大家如果有兴趣,课后我们还可以一起继续去研究。3、同学们,其实

31、在我国云南石林、广东肇庆也有一些由石灰岩形成的峰林;华北地区也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可为什么它们没有形成象桂林这样秀美的山水,为什么人们唯独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呢?(1)看屏幕上这段话,自由读,想想原因(互相说说桂林山水能甲天下的原因)(课件6)(2)指名说。桂林一带的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质地纯净。教师小结:对!尽管石林、庆肇的石灰岩厚度大、质地纯净,但由于面积小,分布不广,所以不能形成“桂林山水”那样雄伟壮观的气派。高温多雨的气候又给桂林带来了丰沛的降水。教师小结:华北地区虽然有大面积的石灰岩,但气候干少雨,比较寒冷,因此难以形成桂林婀娜多姿。(3)小结:正是因为这些优越的条件,使桂林的风景

32、,不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发育的完美上,都是独树一帜,天下第一。第四部分:桂林山水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桂林山水,引来无数旅游观光的中外游人,令他们留连忘返。那么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呢?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1)第一个影响是什么?(她让世界了解了我国的锦绣河山和灿烂文化,增进了我国与世界的社会交往)(2)第二个影响是什么?(她使中国人面对这举世无双的国宝,感到无比骄傲。)(3)还有什么影响?(她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增加了社会财富,从而推动了社会前进),请大家看一组资料。(出示课件9)2、总结:从这几个数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桂林的旅游业的确不仅沟通了中国与

33、世界的社会交往还增加了国家和地方的社会财富,促进了桂林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2学习生字。3谈感受,总结全文。教学过程:一、练习背诵课文1自背。2交流背诵方法。二、谈收获l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的特点。2学生以导游身份为大家深情地介绍桂林山水的美。3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及课文的写作结构。4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注意字形“漓”:右边是“离”最后两笔是“ ”和“丶”。“澜”:右边“门”里是“柬”。(2)组词练习,区分形近字瑕( ) 峦( ) 桨( ) 澜( )暇( ) 恋( ) 浆( ) 斓( )漓( ) 绵( ) 筏( )璃(

34、 ) 棉( ) 伐( )离( ) 锦( ) 阀( )(3)大家互相交流学习生字的体会和注意的问题。三、总结、扩展1总结我们一同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名不虚传。2读了本课,你可能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3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写一段话介绍当地的一处风景,使读的人能了解这处景物的特点。(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3阅读桂林山水感怀(习题精选中提供)。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7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朗读课文,熟读成诵。(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2、过程与

35、方法(1)学习文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2)让学生初步体会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的妙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留恋与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学(5分钟左右)(一)启发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谁愿意给大家

36、介绍一处你印象最深的景色?(学生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二)情景导入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陈淼先生的一篇观赏桂林山水的课文。(板书课题)桂林,是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着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人们观赏归来时都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桂林的山水,那句话呢?谁知道呀?(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2、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板书课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桂林山水录像片)(三)出示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7、四)出示自学指导。1、学生自读课文12遍,在读通课文的过程中自主识记生字。2、试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课文的内容。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二、自学(一)预习生字的情况1、分形式读,指小组读齐读指到那个生字词就读那个2、学生在练字本上把生字词写一次,写时要注意那个字比较容易写错(容易错在哪),小组长检查同学写的情况,并及时纠正组员写错的或写得不好的。3、指导书写:瑕、攀、泰(二)检查读的情况1、指名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三、互学(不超10分钟)1、出示互学的要求,并合作完成。2、小组长逐一检查组员读生字词的情况,要每个

38、组员过关。3、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四、展示默读课文,想一想:(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五、测评1、智引精练,灵活拓展(一)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汇报自主学习内容2、感受“水”美(1)播放多媒体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漓江水的独特美。)(2)你能把漓江的水美美地读出来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3)说一说: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漓江的水静、清、绿。)(二)学习反思通过朗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导学:1、

39、师:导入新课。(播放画面1桂林山水图,)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师:同学们,能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你眼前的美景吗?多生展示。师: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美景吗?生。师: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陈淼先生的作品桂林山水。师板书桂林山水,请生齐读。2、师:(播放画面2词语荟萃。)师: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开火车读词语,要求:声音洪亮,字正腔圆。生读,可随机正音。二、自学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2、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三、互学1、谈话激发合作兴趣,组建合作小组学习。2、小组合作,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

40、会桂林山水的美丽。4、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四、展示(一)学习第1自然段1、浏览课文。师;字词读准确了,才能把课文读流畅。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并思考:你能不能用文中的话,一语道出陈淼先生去桂林游玩的理由?预设生:桂林山水甲天下。2、总结段意。(师播放画面3)师:请问,这个“甲”是什么意思?预设生:第一。师:显而易见,这句话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地位。师板书“甲天下”。师指名读文。3、师:同学们思考,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预设生:总起。师: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岂有不游之理?出发前老师还有个问题,你能否把“观赏”换个词,而句子的意思不变?预设生:欣赏。师:观赏仅

41、限于看,我们可不能说我在观赏音乐,应该说预设生:欣赏音乐。4、师:好,出发,我们现在就去欣赏桂林的山水。(二)学习第2自然段1、学生读文。师:那么谁来做我们的导游,读读第2自然段?生读。师:指名。请你来说说,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什么?预设生:漓江水的特点。师:漓江水有什么特点?预设生:静、清、绿。师。板书静、清、绿。2、对比不同。师:(播放画面4并读文。)同学们,老师不大明白,我们是来赏游桂林的,为什么作者要提到大海和西湖?生。师:那么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大海和西湖的风光。(点击超链接。)师:大海什么样?预设生:波澜壮阔;师:西湖什么样?预设生:水平如镜。师:那么,漓江水有什么特点?预设生:静、清

42、、绿。师:现在明白了吗?大海有大海的气势,西湖有西湖的妩媚,各具美感。作者就是想通过对比这三种景观的不同特色,来突出漓江水别具一格的美。(点击画面,出现“对比”。)3、漓江水特点分析。师:(播放画面5。)作者是怎么样描写漓江水的静的?生读。师:静到如此地步,令你想到什么?生。师:请读一读关于描写漓江水清的句子。指生读。师:请问,清得你还能在水中看到什么?预设生:小鱼、浮萍。师:描写漓江水最后一个特点的句子谁来读?生读。师:你认为绿得还像什么?生。师:对于这句话的描写,细心的同学发现没有,作者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预设生:排比和比喻。师:读排比句应由弱到强,读出它递进的语势,谁再来展示读?生读。

43、师:漓江水这么美,我们不由赞叹起来,应该怎么读?(变陈述为感叹)预设生: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师:面对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的水,你最想做什么?预设生:歌唱、洗脸等。(三)学习第3自然段1、学生自学。师:下面请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方式,自学第3自然段的内容。稍后请你汇报学习成果,可以组内同学互助,生自学,师巡视。2、自学展示。师:指名读,学生展示自学成果。生。师适时板书:桂林山奇、秀、险。3、桂林山特点分析。师:同学们在自学中硕果累累,值得表扬。(播放画面6)谁来读文?生读。师:这一段中,作者继续采用什么方法写桂林山的与众不同?预设生:对比。(师点击超链接)师:(指泰山

44、画面)泰山有什么特点?预设生:峰峦雄伟。师:(指香山画面)香山呢?预设生:红叶似火。师:那么相比之下,桂林山则是?预设生:奇、秀、险。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师:(播放画面7)想亲身体验桂林的山有多奇,有多秀,有多险吗?生:想。师:请看!(播放画面8)生齐读。好,我们先来见识一下桂林山的奇(师点击超链接老人山、巨象山和骆驼山。)除了这三座山峰作者没有再一一举例,而用两个词语表明桂林的山不但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是哪两个词?预设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师:我们再来欣赏桂林山的秀(师点击超链接屏障、竹笋。)像屏障的山峰有什么特点?预设生:翠绿。师:竹笋呢?预设生:色彩明丽,倒映水中。师:明丽也就是

45、?预设生:艳丽。师:我们最后来感受一下桂林山的险。(师点击超链接危峰兀立。)危峰兀立什么样?生。师:怪石嶙峋呢?生。师:面对桂林山,我们无法不惊叹预设师生齐:桂林的山真奇呀!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注意“啊”的变音。)(四)学习第4自然段1、融文入画,由画及诗。师:(播放画面9)风景美吗?生。由画及文,你想到课文中哪一段落的描写?生读文。师指导:你陶醉了吗?这么美的山水没令你陶醉吗?哪位自觉已经陶醉了,好,请你读!生再读。师:有山无水则失灵气,有水无山则少刚毅,山水相依,才相映成趣。思考,最后一小节作者除了山水还写了哪些景物?预设生: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作者从空中到山间到江上,

46、简单几笔勾勒出桂林山水图,请问:是图画吗?预设生:是连续不断的画卷。师:是啊,图画局限的,而从桂林市到阳朔县全程83公里,沿途处处皆景,恍若仙境。泛舟江上,作者诗兴大发,不由吟道预设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师板书:画中游。2、总结写作方法。师:(播放画面10)那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吗?生说。师:最后,文章以诗句收尾,画龙点睛地概括了全文,这与首句的“人们说”预设生:遥相呼应。师:(播放画面11)纵观全文,同学们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写作顺序。预设生: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而2、3自然段则分述桂林山和水,第4自然段则是对全文的总结。师:这种写作方法就叫预设生:总分总的写法。师:我们

47、在以后的作文中也要尝试运用这种“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条理更加清楚。同时别忘了,还要学习作者细心观察,采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突出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的写法。五、测评(一)总结全文:师:同学们,桂林山水美吗?生答。师:桂林山水甲天下,祖国山河多壮丽!慨叹之余,我们不由赞叹陈淼先生的文笔更美!让我们伴着音乐,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间,尝试着背诵全文,好吗?生齐诵。(二)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赏读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2、收集桂林景观两洞的资料。(三)板书设计: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8教学目标知识1、学会6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2、边读边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能

48、力:能仿照课文一段话的写法,把一个事物的几个特点写清楚、写具体。思品:产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受到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情感的熏陶。教学重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表达方法。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你还想知道什么?赶紧读一读课文吧!二、检查预习效果1、你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与大家交流或提示大家?2、交流点拨:重点指导:攀澜的书写“啊”的变音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桂林的山真险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

49、林的山真秀啊!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名读)三、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甲天下、美)2、人们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拿出字典查一查。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3、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2、3)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作者的感受?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总分总)第二课时一、导入:桂林的水是如此的美丽,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接着学习课文。二、自学第三自然段。1、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课文的描写山的这一段落与描写水的这一段落相对

50、比,你有什么发现?(段落结构相同)桂林山的特点 具体描写的句子 是怎样写具体的2、桂林的山有怎样的特点呢?它是怎样将山的特点写出来的呢?对照表格自学。3。集体交流,教师适时指导。特点之一“奇”。(1)“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是什么意思?(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2)“”是什么意思?从哪看出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3)教师要再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老人、巨像、骆驼什么样?还有的像什么?结合自己的想象再来读一读这句话?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

51、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三、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1、假如你就是作者,你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你有怎样的感受?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2、你是怎样来理解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3、默读这一自然段,你怎样来理解“画”、“画卷”?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幅画?(引导学生联系描写山水的景色融合起

52、来,形成画面。而“云雾迷蒙”、“绿树红花”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些色彩。“竹筏小舟”则增添了动感)(“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四、读全文体会篇章结五、布置作业:仿照第2、3 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把一个事物的几个特点写具体。课后小结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课上我注重了学生对课文写法领悟过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

53、体会先概括特点,然后再具体描写所见所感加以说明的写法特点,在引领学生欣赏了优美的图片之后,有感情朗读,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不过,学生对“啊”的读音还不太准确,需要讲一讲相关知识。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9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及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习的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既有令世人称奇

54、的人文景观,也有风光秀美的自然景色。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二)视频欣赏。(配乐朗读课文,并配以桂林山水的画面。)(三)层层探究。围绕文章的中心“桂林山水甲天下”。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漓江水的特点是什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等问题,层层深入组织教学。1、漓江水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找这一段共写了几句话?哪一句写了漓江水的特点?(找学生读一读)写出了漓江水几个突出的特点?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各是什么?然后交流自读情况,了解漓江水“静、清、绿”这三个特点。2、在归纳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基础上,逐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是怎样具体形象地描写漓江水这三个特点的。通过相

55、应图片,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加深课文理解。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句子,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漓江水“静、清、绿”这三个特点。3、齐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让学生体会作者在第二段的开头不直接写漓江水的特点,却写“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明确写法:通过对比,强调漓江的水有它独特的美。(四)学生自学。教师在领学第二段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学习第二段的方法,带着下面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第三段。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2第一句在第三段中的作用是什么?3体会桂林山的特点,并有感情地朗读

56、出来。每组推选一个代表读。每个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学习桂林山的特点。之后再全班一起交流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桂林山“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是什么意思?(五)学生谈感受,并在此基础上齐读最后一段,了解作者的感受。最后教师配乐,指名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六)总结全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进一步了解本文的结构,及相关知识点。(七)布置作业1把描写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的句子摘抄到读书笔记本上。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0教材分析:桂林山水是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本文为一篇散文,作者以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

57、桂林山水的秀丽神奇。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娇,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个自然段。第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自然段分别写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观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

58、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媒体的运用:我校是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桂林,缺少生活体验,针对这一现象,在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观看课文朗读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产生对桂林山水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时,利用课件让学生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体

59、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标。最后让学生欣赏我国其他地方的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着作者陈淼再次踏上我们的桂林之旅,相信在这次的旅行中你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你们期待这次旅行么?别着急,我们要过了字词关才能得到旅行的船票哦!出示词语:观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学生开火车认读)大家都能顺利地过关,祝贺大家!拿着自己的船票,我们出

60、发了!(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二、欣赏课文录音:1.请大家坐稳船,尽情地欣赏沿途的风光,一会说说自己的感受。2.现在,谁来夸夸你看到的景色?3.你们想不想也来这样美美地读一读课文?三、提出要求,自读课文:要求:(1)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用“”标出(2)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汇报学习成果:(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2)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先写“水”再写“山”最后写“山水相融”,顺序:先总起,再分述,后总结。(板书:水、山)四、精读课文,感悟特点及方法:(一)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