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实习报告锦集七篇_第1页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锦集七篇_第2页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锦集七篇_第3页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锦集七篇_第4页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锦集七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锦集七篇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锦集七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明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我整理的自然地理实习报告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篇1 一、实习目的: 通过湿地和漓江上游猫儿山的调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 二、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第十八周 20 xx年6月15日,实习动员以及实习准备了解本次实习是主要任务考前须知; 20 xx年6月20日(星期三),猫儿山调查,于下午三点左右驱车返校, 20 xx年6月21日(星期四),会仙湿地调查,早上

2、八点半乘车出的出发,于中午12点左右返校; 20 xx年6月22日20 xx年6月24日,在校书写实习报告。 三、实习成果 3.1猫儿山简介 猫儿山,位于兴安县西北部,距兴安县55公里路程,离桂林市区81公里路程。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跨兴安、资源2县,面积5.3万公顷。是五岭之一的越城岭主峰,最高海拔2142米,它不仅是广西第一峰,也是华南第一峰。因山顶峰酷形似蹲伏的猫儿而得名。猫儿山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为典型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铁杉,水源教养林。1976年秋,国家在这里建立了猫儿山林区保护站,划出1.7万公顷为绝对保护范围。整个保护区地势呈葫芦形,中部高,四

3、周低,向东南倾斜。中部的八角田、南部的通大坪、西部的三十六包为山间盆地,其余均是山峦连绵的峰丛地带。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是广西主要的水源林区之一,是漓江、资江、浔江三条江的发源地,连接珠江、长江两大水系。发源于此的河流有39条,其中流入漓江的有19条,汇入资江的有4条,汇入浔江的有16条。 实习内容: 3.11:当天十一点左右,自猫儿山景区经乌龟江,往山上观测,行至海拔约500m处返回 从山脚往山上观测,发现猫儿山山腰以下基本被人工竹林(毛竹林)覆盖,山顶处,可观测到覆盖的植物对比低矮。沿途经过乌龟江,水清澈见底,无明显的污染,说明水质较好,河床中发育鹅卵石,并可见明显的阶地。途中,可见常绿阔叶林

4、和竹林交织生长,蝴蝶等昆虫易见。沿途袒露的岩石为花岗岩,并发育有落水洞。 从山脚至山上海拔约500m处,由于人工竹林的覆盖以及高差不足,难以观测到植被的分布规律。但,可观测到,山腰以下的植被以阔叶林和竹林为主,山顶部分植物较为低矮,由此可见猫儿山的植物分布基本符合垂直分布规律。 猫儿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森林植被生长繁茂,土壤矿物分解较完全,成土过程主要是脱硅富铝化过程和旺盛的生物富集过程。主要土壤类型为红、黄壤系列土壤。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土壤质地多砂壤土至粘土,土壤剖面层次发育明显,盐基和粘粒的淋溶迁移和淀积作用猛烈,表土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高。根据实地观测,有机土的厚度约为1020cm

5、,发育较好。 3.12:下午两点左右,步行至十里峡谷处。 该处风景宜人,河床中巨大的石块随处可见,流水澄澈,潭中水由于含沙量小,泥沙颗粒小,浮游生物少,在阳光的照射下浮现分外迷人的青蓝色。该处的岩石岩性为花岗岩。然而,该处植被也是以人工竹林为主,原始的生态环境已经被破坏。 3.2会仙岩溶湿地简介 湿地,指的是自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滚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疆。湿地在调理气候、教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会仙湿地位于会仙镇睦洞、四益、新民、文全村委,四塘乡大湾村委和雁山区竹园村

6、委,地跨东经1100838-1101657,北纬250508-250834。湿地范围涉及2县(区)3乡镇6村委47个自然村约2.2万人,总面积约78km2。唐朝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开凿的古桂柳运河(相思埭)由湿地中心穿过,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运河使漓江与洛清江相连接。会仙湿地地貌是喀斯特峰林平原,地势平坦,石灰岩孤峰林立,海拔小于500m。该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太阳强热幅射和季风环流的影响,四季明显,夏长冬短,光照充沛,雨量充足,年平均降雨量1835.8mm,年平均蒸发量1569.7mm。湿地内的植物主要有:樟树、枫香、苦楝、乌桕、松树,黄荆、柃木、水杨柳、十大功劳、芦苇、三角苇、

7、黄茅草、野苦草、五节芒、野牡丹、蓝丝草、马尾草和厥类。主要动物有:鲤鱼、草鱼、塘角鱼、斑鱼、鲢鱼、黄鳝、白鳝、鲢拐鱼、鲫鱼、龙虾、鳅鱼、福寿螺、燕子、灯鸟,白鹭等。前往湿地的途中,发现湿地附近的水稻田边各种农药瓶随处可见。沿途观测会仙岩溶湿地的水质,发现水质一般,并随处可见生活垃圾,对该湿地造成严重的污染。外来物种水葫芦、小龙虾及福寿螺,由于缺少天敌,大量的繁殖,对当地的生态多样性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甚至导致某些物种失去生存空间而从该地区消失。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全球气候变暖,渐渐对湿地蚕食围垦、开荒造田、围湖造塘,挤占河道,使原有湿地不断受到破坏,水面渐渐萎缩,地面渐渐疏干,沼泽和湿地生态遭

8、到严重破坏。据了解会仙湿地中,分水塘、睦洞湖的水体属轻度污染,狮子岩一带属中度污染,运河新桥一带属重污染,灌塘南处属严重污染。由于向会仙湿地倾倒生活垃圾或者农田中未被庄稼吸收利用的化肥残留,使部分水体中氮、磷等营养成分含量过高,导致水体中,特别是静止水域,大量滋生以水葫芦为代表的水生植物,不但破坏湿地景观,更严重的是渐渐将水域淤塞,甚至退化成陆地。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水量减少,加上近年开荒造田、围湖造塘行为的增多,会仙湿地的面积已从25平方公里减少到现在的6平方公里。,但湿地却仍在以每年800至1000亩的速度“缩水。捕鱼现象十分严重:湖面上随处可见小块白色泡沫塑料,小船经过它们的身边也没能

9、改变它们的位置。一小块白色泡沫塑料的下面就有一只地笼,一般直径在一尺五(0.5米)左右、高约7寸(0.23米),里面投放饵料,几乎所有误入地笼的鱼虾都逃不掉。在整个观测过程中,竟然没有发现一只飞鸟,这也是极其不正常的现象。以前有大片看不到边的芦苇,现在全都不见了,充塞视线的,是人工开挖的鱼塘和荒草地。 途中,经过龙山,登顶俯瞰湿地,心中有各种慨叹,若如此美景就此消失,该是多大的可惜。龙山的岩性主要为灰岩和白云岩,典型的岩溶地貌。 临桂会仙湿地在调理径流、蓄洪抗旱、防治污染、调理气候、操纵土壤侵蚀、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等方面有着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生态修复是调蓄水资源的重要措施。水资源调蓄功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水源的蓄积和排泄,对当地老百姓生产、生活用水的供给及旱、涝灾难的减灾能力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目前的形势下,挺高环保意识,加大保护力度已经刻不容缓。 四、实习感受 通过本次的河流地貌认识实习,在慨叹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不仅陶冶了情操开拓了视野更让书本的理论和实际状况很好的结合起来,实际状况和经典案例是有区别的,在遇到不同的状况需要我们运用平日所学,认真思考,野外实习就给了我们这样的机遇。我们要认真观测,从中刻苦钻研,方能打牢基础,为解决日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好铺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