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00吨/年废矿物油收集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专项分析1风险评价目的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2评价等级2.1物质危险性判断本项目主要为废矿物油的收集、运输,运营期发生风险事故的可能性为溢油事故,按物质危险性、毒理指标和毒性等级分析,并考虑其燃烧爆炸性,对照物质危险性标准表4-1,建设项目主要的危险物质识别见表4-2。表4-1 物质危险
2、性标准 物质类别等级LD50 (大鼠经口) mg/kgLD50 (大鼠经皮)mg/kgLC50(小鼠吸入,4小时)mg/L有毒物质1510.0125LD5251LD5500.LC50.532LD52005LD54000.LC52易燃物质1可燃气体,在常压下以气态存在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点(常压下)是20或20以下的物质2易燃液体,闪点低于21,沸点高于20的物质3可燃液体,闪点低于55,压力下保持液态,在实际操作条件下(如高温高压)可以引起重大事故的物质爆炸性物质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注:(1)有毒物质判定标准序号为1、2的物质,属于剧毒物质;
3、符合有毒物质判定标准序号3的属于一般毒物。(2)凡符合表中易燃物质和爆炸性物质标准的物质,均视为火灾、爆炸危险物质。表4-2 建设项目物质风险识别表序号名称相对密度沸点()闪点()饱和蒸气压(kPa)爆炸极限(V%)燃烧性毒性1废矿物油0. 875180-37040150.7-5.0可燃低毒2.2重大危险源判定由于不可抗力、设备突然失灵、操作者疏忽、船舶灾难等目前尚无法预测的因素,存在着船舶废矿物油泄漏事故不可根本避免的客观事实,一旦发生船舶废矿物油泄漏事故,对周围水体的环境影响是很大的。项目船只载重分别为700t、740t,项目拟收集到200t左右即进行运输,本项目按载重200t预测,一旦发
4、生船舶相撞等事故导致漏油现象,船方会立即启动应急程序,对废矿物油进行围堵、蘸、吸,并通知相关部门应急救援,但仍有一部分油会流入水体。根据国内发生同类事故的应急措施情况(上海黄浦江吴泾热电厂煤轮事故、大连利达洲18 号事故),通过及时采取拦油设施,控制表面油层扩散,反复吸油以及对溢出围油栏外的油迹喷洒消油剂来清除,被拦截油类物质超过50%,本项目按溢出废矿物油50%的排放量对河流造成影响,计算事故源强分别为处理前2000t/艘次,处理后100t/艘次。船舶废矿物油量高于临界量,因此新建项目构成重大危险源。2.3评价工作级别确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对风险事
5、故评价等级进行判定,由于本项目航线经过长江李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长江(通州区)重要湿地、长江长青沙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焦港河(如皋市)清水通道维护区、新通扬运河(海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海安县里下河重要湿地,均属于环境敏感地区,本风险评价按一级进行评价。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表见表4-3。表4-3 评价工作级别判定表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3评价范围和环境保护目标地表水风险评价范围为项目航线范围,全长约95km,项目航线区域内分布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有2 个,分别为长青沙水厂取水口以及
6、规划李港水厂取水口,各取水口规模及与本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见表4-4。表4-4 地表水风险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表水体取水口名称取水口功能规模(万t/d)取水口位置与本项目航线距离(km)长江规划李港水厂取水口生活/下游浏海沙水道横港沙右边滩0.40长青沙水厂取水口生活20上游长青沙与友谊沙夹江处0.604风险识别4.1风险源本工程为废矿物油的收集、运输,运营期发生环境风险事故的可能性是船舶溢油事故。本工程船舶溢油事故来自事故性事故和操作性事故。事故性事故包括航线水域内船舶碰撞、船撞码头等造成(也包括自然因素、台风事故主要指、风暴潮)。操作性事故为船舶废油的冒舱、软管脱落、跑冒滴漏等造成。事故性
7、事故发生概率较低,但溢油量大;操作性事故发生概率大,溢油量少。本次评级主要对船舶发生的溢油事故进行影响分析。由于工程构成重大危险源,航道航线经过环境敏感地区,因此,本次风险评价按“一级”进行评价。4.2源强分析根据多项事故类型和事故诱因的统计分析,船舶航行事故占各类事故的70%,且90%的船舶航行事故发生于港区或沿岸地区。典型事故诱因见表4-5。表4-5 典型事故诱因归纳表发生地点发生源代表性的发生原因航线船舶船与船碰撞、恶劣天气(雾、台风)、溢出泄漏锚地船舶船与船相撞、火灾爆炸、溢出泄漏港池船舶船与船相撞、船与码头相撞、操作失误、溢出泄漏4.2.1溢油事故统计资料(1)海域溢油事故统计从19
8、732003年近30年以来,沿海船舶、码头发生溢油量在50t以上的污染事故67起,平均溢油量为547t;溢油量在50100t有9次,平均溢油量为71t;溢油量在100500t有40次,平均溢油量为218t;5001000t溢油事故11次;1000t以上的溢油事故有7次。19732003年在我国海域发生的溢油事故中,油轮37起,占62.7%,非油轮22起,占37.2%。近14年我国海域发生452次溢油事故,其事故原因和事故溢油量见表4-6。表4-6 近14年我国海域溢油事故统计事故原因事故次数溢油量(t)溢油量比例(%)溢油事故发生地区码头港湾进港近岸外海其他机械故障11305003011531
9、碰撞12618900019541254591爆炸319700010546151火灾1730000.510214搁浅1232350002412740532撞击46140001.518155521结构破坏943460003689475412其他4560006121合计 =SUM(ABOVE) 452 =SUM(ABOVE) 970500 =SUM(ABOVE) 100 =SUM(ABOVE) 48 =SUM(ABOVE) 99 =SUM(ABOVE) 75 =SUM(ABOVE) 124 =SUM(ABOVE) 88 =SUM(ABOVE) 18(2)长江溢油事故概率据统计,长江中型码头万t级货船
10、碰撞性溢油事故发生率约为0.2%,约0.05次/年,即20年一遇。4.2.2最大可信事故从众多溢油污染事故统计分析,一般发生重大溢油事故的原因主要是油轮突遇恶劣天气,风大、流急、浪高等不利条件,造成油轮触礁、碰撞、搁浅等重大溢油污染事故。考虑到以上溢油风险事故均为海港,发生重大溢油事故的原因主要是油轮突于恶劣天气,风大、流急、浪高等不利条件下造成的触礁、碰撞、搁浅等事故,发生事故的船舶多数是油轮,而本工程位于长江沿线,其波浪、潮流以及天气条件要远远好于沿海,因此发生事故性溢油事故的可能性较小。根据事故统计资料,因操作性失误而引起的事故占总溢油事故件数的8090%(包括航线和码头),因此本项目最
11、大可信事故为操作性溢油事故。本工程风险主要存在于船舶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碰撞、搁浅等事故,因此,本次评价风险事故为操作性溢油事故,外溢物取船舶存储的废矿物油作为代表物质,外溢量取200t。5溢油风险事故影响预测分析 泄漏在江河中的废矿物油在水中主要以水面漂浮为主,项目航线经过长江李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长江(通州区)重要湿地、长江长青沙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焦港河(如皋市)清水通道维护区、新通扬运河(海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海安县里下河重要湿地,项目分析最不利情况为船舶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发生泄漏,船舶存储的废矿物油200吨均扩散到水中。项目一旦发生船舶相撞导致漏油现象,船方会立即启动应急程序,对燃料油
12、进行围堵、蘸、吸,并通知相关部门应急救援,但仍有一部分油会泄漏。综合以上船舶溢油事故统计分析,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考虑出现重大溢油事故,本次评价溢油源强取为200吨。泄漏的石油类首先用接油盆、吸油垫、草垫沙子、捞油兜等收油物品阻止或减少溢料下江,然后再经二道围油栏拦截回收。经上述处理后,泄漏入长江的石油类最少有50%可被回收,剩余的50%将随水流向下游扩散,即流入长江的量为100吨。5.1预测断面以航线经过长江李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例,分析船舶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发生泄漏时废矿物油的扩散面积及范围。5.2预测条件泄漏在江河中的废矿物油在水中主要以水面漂浮为主,最不利工况出现在丰水期(夏季)。从
13、对环境最不利角度考虑,对长江李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别以丰水期涨潮风向为东南偏东(ESE)和丰水期落潮风向为西风(W)作为预测时段,涨落潮最大平均流速分别取为3.1m/s和10m/s。5.3预测模式考虑污染最大风险,预测不考虑污染物的降解。预测采用不溶性化学物料的溢油扩散、漂流模型。(1) 溢油扩散模型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对突发事故溢油的油膜计算采用P,C,Blokker公式。假设油膜在无风条件下呈圆形扩展,则式中:Dtt时刻后油膜的直径,m; D0油膜初始时刻的直径,m; w、o水和油品的比重,kg/m3; V0计算的溢油量,m3; K常数; t时间,
14、min。油膜扩散使油膜面积增大,厚度减小。当油膜厚度大于其临界厚度时(即扩展结束后,油膜直径保持不变时的厚度),油膜保持其整体性;油膜厚度等于或小于临界厚度时,油膜开始分裂为碎片,并继续扩散。(2)溢油漂移模型油进入水体后很快扩展成油膜,然后在水流、风流作用下产生漂移,同时溢油本身扩散的等效圆油膜还在不断地扩散增大。因此溢油污染范围就是这个不断扩大而在漂移的等效圆油膜所经过的水域面积。飘移与扩展不同,它与油量无关,漂移大小通常以油膜等效圆中心位移来判断。如果油膜中心初始位置为S0,经过t时间后,其位置S由下式计算: 式中油膜中心漂移速度V0由下式计算: 式中:U10 10m高处的风速,m/s;
15、 K 风因子数,取3.5%。5.4预测结果及分析工程江段处于感潮河段,潮位及流速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工程区岸边发生船舶溢油事故,油膜主要是沿河岸往复漂移,落潮期在径流作用下油膜向下游漂移,涨潮期在潮流作用下油膜向上游漂移。假定油膜保持整体,不分裂扩散,并不采取任何应急措施,溢油事故预测估算结果列于表4-7、表4-8。表4-7 石油类泄漏扩延预测结果(丰水期落潮)时间(min)直径(m)面积(m2)厚度(mm)距离(m)1089.26241.21.8466.520112.39907.31.2933.030141.515726.80.71866.040162.020608.00.62799.0501
16、78.3249680.53732.060192.128969.10.44665.07020132713.10.35598.075209.734506.20.360658021936253.80.36531.085219.937960.20.36997.59022739629.20.3746095229.341263.60.37930.5100233.742866.40.38397.0105237.944439.60.38863.5110242.045985.60.29330.0115246.047505.90.29796.5120249.849002.30.210263.0表4-8 石油类泄漏
17、扩延预测结果(丰水期涨潮)时间(min)直径(m)面积(m2)厚度(cm)距离(m)1089.26241.21.8281.420112.39907.31.2562.825128.612982.20.984230141.515726.80.71125.635152.518249.40.61407.040162.020608.00.61688.4由上表可知,船舶溢油泄漏事故一旦发生,逸出的石油类将随水体运动的同时,在横向纵向进行扩展。丰水期落潮时发生泄漏,油膜10min后即可到达466.5m处,对李港饮用水水源取水口产生影响,丰水期涨潮时发生泄漏,油膜20 min后即可到达562.8m处,对李港饮
18、用水水源取水口产生影响。以上影响是丰水期假定河道顺直、落潮流速最大、最大风速时的估算结果。实际上由于河道的弯曲且10m高空风速达不到最大,油膜扩展漂移时间要大于该计算时间。但船舶溢油泄漏事故发生后,仍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综上所述,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必须第一时间紧急通知自来水厂关闭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闸,尽快采取严格积极的措施,围堵、蘸吸油膜,启动应急预案,将油膜扩散范围降到最低。项目船舶最大废矿物油载重量为200t,载重较轻,发生搁浅等事故性风险的概率较小,且项目经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道属于福北水道,该水道宽阔顺直、没有较大转折点、沿岸码头稀疏、作业来往船舶较少,大大降低了项
19、目事故发生的概率。但一旦发生船舶碰撞溢油环境风险事故,船方应立即启用应急预案,与项目所在地的港口管理委员会及时沟通,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并实施溢油应急计划,配合整体救援行动,将溢油事故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在采取风险防范控制措施后,环境风险是可以接受的。6溢油风险事故环境影响分析6.1对水质的影响溢油在江面形成油膜以后,受到破碎波的作用,使一部分以油滴形式进入水形成分散油。另外,由于机械动力,如涡旋、破碎浪花、湍流等因素,使油和水激烈混合,形成油包水乳物和水包油乳化物。这两种作用都将增加水质的油类浓度,特别是上层水中的浓度将明显增加。据有关资料及室内的模拟实验表明,油膜由分散作用和乳化
20、作用而引起的江水上层油类浓度增加可超过0.050mg/L的GB3838-2002类水水质标准。在近岸水域,由于粘附在岸边的油在波浪下往复作用,水质中油类浓度将大大增加,将超过0.5mg/L的类水水质标准。另外,由于油膜覆盖,将影响到江气之间的交换,致使江水中溶解氧减小。同时,溢油发生后,油的重组分可自行沉积,或粘附在江水的悬浮物颗粒中,沉积在沉积物表面,从而对底质造成影响。6.2对浮游生物的影响浮游植物是水生生物的初级生产者,最容易受到油污染的影响。据调查,水体中油的浓度达到0.1mg/L时即可影响其正常生长,以其为食的浮游动物也随之受到影响。完全性浮游动物、动物幼体、卵、一些动物的某一个生长
21、期等对油污染更为敏感。某些动物在变态期,甚至0.01mg/L的油污染就会影响其正常变态。油污染对一些水生生物的影响情况详见表4-7和表4-8。6.3对鱼类的影响鱼类是水生生态环境中主要的游泳生物,它们对油污染的抵抗能力比其他生物较强,但1mg/L的油浓度也会引起鱼类的中毒反应。而对于幼小的鱼苗,它们对油的敏感程度比成熟的鱼高100倍,而且它们不能象成体那样避开被油污染的水域。表4-9 石油产品对水生生物的致死浓度生物种类2号燃料油或煤油废油(ppm)水生植物100 uL/L10鳝 鱼50 uL/L1700幼体和卵0.1 uL/L1.25浮游甲壳动物550 ppm1520底栖甲壳动物0.56 m
22、g/L表4-10 石油产品对水生生物的致死浓度种类石油产品种类浓度(ppm)亚致死反应普通小球藻精制荼1抑制生长硅藻、双鞭毛藻油0.10.0001抑制或减缓细胞分裂日本星杆藻煤油338降低生长速度海胆幼体船用燃油萃取物0.11影响受精卵发育大西洋鳕鱼幼体BP1002010破坏捕食行为大 虾原油、煤油10影响化学感受捕食行为贻 贝原油1加快呼吸、减少捕食滨 螺BP100230明显抑制生长6.4对其它生物的影响哺乳动物类、鸟类等大型的脊椎动物虽能逃离污染区,但是如果在其生殖季节油类污染了正在栖息生殖的岸滩,它们将极易受到伤害,其幼体有被窒息的危险。溢油还会污染它们的皮毛,甚至眼睛、鼻孔和嘴,造成不
23、同程度的伤害,威胁其生命。此外油类中的石油精在某些不敏感的有机物的同化作用下,能以各种不同方式富集于它们的食物链中,尤其在鱼类、软体类动物体内富集,使这些动物受到污染。渔业生产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一方面可能降低渔业产量,另一方面因造成肉质带有油味而降低其商业价值,因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7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7.1风险事故预防措施(1)主要的工程性防范措施船只应配备溢油应急装备和材料,主要有: 围油设备:建议使用抗温抗撕裂性好的橡胶包皮固体,浮子式围油栏,保证围油栏具有800mm的高度; 吸油材料:目前常用的吸油材料有喷聚丙烯材料和无纺布聚丙烯吸油毡,前者具有吸油量大、速度快、有油拖把、油
24、索等形式,后者具有吸油速度快、贮存占地面积小的特点。吸油材料备用量500kg。 溢油分散剂:浓缩型分散剂的处理能力高于常规分散剂10倍左右,一般不主张将轻质油乳化至水内,但为了防止废矿物油溢油事故发生火灾危险,应尽快喷洒含24%浓缩型分散剂的水溶液。 环保船只: 溢油事故发生时,专门的环保船只可用来铺设拖带海上围油栏,环保船只可通过合同形式向邻近港口租赁。(2)主要的管理性防范措施主要的管理性防范措施是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防止突发事故的发生,以及制定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等,把突发事故的发生机率降低到最低程度,把突发事故严重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对水域油污染事故的防范应与港口有关部门联网。(
25、3)规划李港水厂、长青沙水厂风险防范措施规划李港水厂、长青沙水厂应建立完善的取水口风险应急预案,配备完善的隔油、拦油设施,并定期组织演练。一旦接到风险事故预警,应及时在取水口周围布置围油栏或设长期固定围油栏。考虑到建设项目溢油事故会对水厂造成短暂不利影响,从保障供水安全角度出发,规划李港水厂、长青沙水厂应建设应急蓄水池,根据预测可能的影响时间,要求至少保证溢油事故发生后12 小时内稳定、安全供水。7.2突发事故应急预案7.2.1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建设单位成立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由公司经理任领导小组组长,公司生产、安全、技术、财务、后勤等部门主管任组员,应急领导小组职责:制定、修订公司内部的应
26、急预案;根据有关应急设备设施和本项目的事故风险制订应急反应设备设施配备方案,并切实落实应急反应设备设施的配备;指导公司各部门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训练和演习,做好各项救援准备工作;负责一般污染事故的应急反应,包括应急预案的启动、现场救援的指挥协调、宣布解除应急状态、事故调查总结等;对于超出自身应急反应能力的较大、重大、特大污染事故,迅速向上级应急主管部门报告,启动响应级别的上级预案。在应急反应过程中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执行上级应急反应部门下达的应急指令。7.2.2船舶破舱溢油应急处理切断溢油源A管路泄漏船舶油管路发生泄漏时,立即降低该管内油压力、关闭控制阀。在装油接驳过船时,如果连通管出现
27、漏泻,加油船立即停滞泵油,关闭油泵及连通阀。B.船体发生泄漏当泄漏发生在水线以上时,应立即采取堵漏措施并将发生漏油的储舱转驳至其他舱储,为使该舱储油位降到破损部位以下,但要注意船体应力和稳定性。泄漏发生在水线以下船体时,首先立即关闭该舱所有开口(包括透气阀),使该舱内产生负压减少溢油量。利用潜水泵从舱顶部将该舱的油抽到其他舱,在处理泄漏的过程中迅速向上级报告和当地海事、公安、环保单位报告处理措施。泄漏发生在船底时,应立即关闭所有开口(包括透气阀),同时迅速将油驳至其他舱,使该舱内油位降到水线以下,同时迅速报告和联系其他船只救灾。考虑船体应力、稳定性及吃水在船内接驳有困难时,应将油接驳到其他船或
28、陆地油罐的控制措施。如不能确定泄漏部位时,应派潜水员查明漏油原因及部位,再按上述要求相应地采取控制溢油措施。溢油的围控及时布设围油栏或其它等效器材(如可漂浮的缆绳等),以防止溢油扩散,并尽能利用吸油材料回收设备等将油收回。调度人员通过观察(包括视频监控)以及现场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向现场指挥人员发出指令。围油应根据潮水情况,在潮水下游用围油栏拦截并通过环保船收集,若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发生泄漏,应及时通知当地自来水厂关闭取水闸门,并在取水口设置围油栏。水面溢油回收可以用机械装置回收溢油,也可以用吸油材料回收溢油,还可以用其它简单的器材进行回收。回收溢油的机械装置有收油机、收油网、油水分离设备、机械
29、抓斗和推土机等。吸油材料有吸油毡、吸油拖栏、稻草等。若事故发生在涨潮期间,应密切跟踪油污的移动情况,及时通知海门水厂工作人员暂停从长江取水,直到险情解除。残余溢油强制消除残余溢油尽量回收,无法回收的采用喷洒装置喷洒消油剂去除,溢油消除应得到环保部门和海事部门的许可。应急固废处置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废油、含油废水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7.2.3大气污染事件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污染防治措施对于船舶溢油泄漏量大,不易控制,可能产生火灾或爆炸的,应当一方面处理泄漏的污染物,一方面由应急领导小组指挥各救援小队救险,另一方面通知上级相关部门,指挥受保护的村舍和社区做好防范措施;若泄漏或火灾爆炸事故十分严重,威胁到
30、受保护区域人的生命安全,应当由应急协调小组组长立即通知镇或者县有关部门,根据事态的严重程度安排该区域的人员疏散,同时划定隔离区。基本防护措施a.呼吸防护:在确认发生泄漏后,应马上用手帕、餐巾纸、衣物等随手可及的物品捂住口鼻。手头如有水或饮料,最好把手帕、衣物等浸湿。最好能及时戴上防毒面具、防毒口罩。 b.皮肤防护:尽可能戴上手套,穿上雨衣、雨鞋等,或用床单、衣物遮住裸露的皮肤。如已备有防化服等防护装备,要及时穿戴。 c.眼睛防护: 尽可能戴上各种防毒眼镜、防护镜或游泳用的护目镜等。 d. 食品检测: 污染区及周边地区的食品和水源不可随便动用,须经检测无害后方可食用。 受影响区域人群疏散方式当环
31、境事故发生后严重影响到了受保护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时,应当组织人员疏散,疏散时,遵循以下原则:a.保证疏散指示标志明显,应急疏散通道出口通畅,应急照明灯能正常使用。b.明确疏散计划,由应急领导小组发出疏散命令后,疏散小组按负责部位进入指定位置,立即组织人员疏散。c.疏散小组用最快速度通知现场人员,按疏散的方向通道进行疏散。d.积极配合好有关部门(如公安消防队)进行疏散工作,主动汇报事故现场情况。7.2.4水污染事件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本项目船舱溢油流入江河中时,应当做好以下应急措施:a、立即联系报告环保部门、海事部门协助处置;b、找出漏油进入外环境的原因,切断泄漏源;c、环保和政府相关部门联系
32、水域附近企业单位,通报情况、告知作好应对准备;d、必要时上报南通海事处,使用围油栏,同时上报南通水利关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水闸,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及时处理水中的泄漏物,减少污染危害,溢油进入敏感目标点时,政府部门及时通知上、下游取水口、用水单位采取应急措施,并委托地方监测部门、取水口进行采样分析,一旦河水中COD、pH、石油类等超标,需及时做好应对措施,防止发生其他事故;同时采取围油、吸附、清除等方式消除溢油,以消除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8应急监测方案8.1主要污染物现场以及实验室应急监测方法(1)现场监测应当优先使用试纸、气体检测管,水质速测管及便携式测定
33、仪。(2)对于现场无法进行监测的,应当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应急监测结束后需用精密度、准确度等指标检验其方法的适用性。8.2仪器与药剂当公司仪器设备无法满足监测需求时应当向当地监测站寻求帮助,若发生重大危险事故时应与国家相关监测部门联系进行监测。监测机构信息:南通市环境监测站。8.3监测布点与频次8.3.1 采样点位布设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监测计划。(1)水环境污染事故船舶溢油造成水环境污染,采样时以事故发生地为主,按水流的方向,扩散速度以及其他因素进行布点采样,根据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可现场确定采样范围。采样在事故发生地、事故发生地的下
34、游布设若干点位,同时在事故发生地的上游一定距离布设对照断面。采样时,需要采平行样品,一份在现场进行检测,一份加入保护剂后尽快送至实验室分析。若根据污染物质类型需要,应当使用塑料广口瓶对水体的沉积物采样密封后分析。水质监测因子主要为pH和COD、DO、石油类,主要监测点位为事故发生地、事故发生地上游500米、事故发生地下游1000米、事故地点附近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对于火灾以及爆炸事故,除了执行以上的监测步骤,还必须对消防水采样分析。(2)大气环境污染事故对于火灾以及爆炸事故,首先应当确定事故中可能产生的衍生污染物,再根据该污染物的性质特征,尽可能在事故发生地就近采样,并以事故地点为中心,根据
35、事故发生地的地理特点、风向及其他自然条件,在事故发生地当日的下风向影响区域、掩体或低洼地等位置,按一定间隔的圆形布点采样,根据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确定采样点布置的范围。而且需要在不同高度采样,同时在事故点的上风向适当位置布设采样,作为对照点。且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采样点位置。采样时,应当确定好采样的流量和采样的时间,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和风速,采样总体积应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体积。对火灾、爆炸事故燃烧产生的CO进行监测。大气监测点位为:根据当地风力风向及有毒气的特性,监测采用扇形布点法,在上风向500m设一对照点,以事故发生时的下风向为轴心,污染源为圆心。300m和1500m
36、半径作60度扇形,扇形区为应急监测区,监测区内隔200m布设一条弧线,每条弧线上设置3-5个监测点。 8.3.2 应急监测频次的确定水监测频次:事故发生后进行连续监测,直至污染解除。大气应急监测的频次根据事故发生的时间而有所变化,根据污染物的状况,在事发初期应当增加频次,不少于2小时采样一次;待摸清污染规律后可适当减少,不少于6小时一次;应急终止后可24 小时一次进行取样。至影响完全消除后方可停止取样。表4-11 水质监测频次表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频次追踪监测事故发生地上游500米pH、COD、DO、石油类初始加密监测,后等间隔监测初始加密监测,后等间隔监测监测浓度均低于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
37、平为止事故发生地下游1000米事故地点附近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事故发生地1 次/应急期间以平行双样数据为准表 4-12 环境空气监测频次表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频次追踪监测项目所在地CO初始加密监测,视污染物浓度递减连续监测2 次浓度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扇形布点监测9应急终止9.1应急终止的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方可终止应急预案:(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2)油类等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5)已经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9.2应急终止程序需由现场救援组确认终止时机,报当地海事部门指挥部批准;应急状态终止后,本公司应协助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10应急终止后的行动(1)分析、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2)进行应急过程评价,分析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协助当地环保局编制特别重大、重大环境事件总结报告。(3)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11应急保障(1)资金保障根据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需要,提出项目支出预算并执行。(2)装备保障公司根据应急要求,配备以下主要应急设备:围油设备(充气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引领时尚塑造品牌
- 2025汽车租赁合同范本「常用版」
- 2025企业电脑设备购销合同模板
- 《我的网络安全教程》课件
- 2025年兰溪市华创金属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安徽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安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浙江嘉兴市嘉善大云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德州市交通运输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云浮市郁南县宋桂镇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水利工程信息化项目划分表示例、单元工程质量标准、验收应提供的资料目录
- 2025年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考试必考题库及答案(共232题)
- DB31∕T 360-2020 住宅物业管理服务规范
- 2024-2030年中国街舞培训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 2024年度中国鲜食玉米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简报
-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NB∕T 10096-2018)
- 装修拆除安全协议书范本(2篇)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
- 射频同轴连接器基础知识及设计要点
- 员工食堂节能降耗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