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的概括分析-课件(共29张PPT)_第1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的概括分析-课件(共29张PPT)_第2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的概括分析-课件(共29张PPT)_第3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的概括分析-课件(共29张PPT)_第4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的概括分析-课件(共29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的概括分析12文言文的概括分析12学习目标: 掌握语意分析题的答题方法,了解其设误类型.2学习目标: 掌握语意分析题的答题方法,了解其设误类型. 高考文言选段的特点 1从体裁上说,选文大多为史传作品,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选文主要出自二十四史。2从内容上说,选文的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人物大都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32022/10/2 高考文言选段的特点 1从体裁上说,选文大多为史传作品,命题特点1、这类选择题多数为“选非”型。 2、四个选项的内容设

2、置一般遵照原文中的先后顺序,而拼合起来往往成为很好的全文梗概。 3、“概括”侧重对内容的提炼,“分析”侧重对内容的理解,往往要涉及整篇文章。 4、有时对原文局部细节有不解之处,通过阅读此题能豁然开朗,因此利用好该题选项可用来印证、补充、丰富阅读时的理解。 5、文言文解题时宜采用“倒卷珠帘”的方式,即整体阅读后马上聚焦这最末一题,往往有助于迅速把握文段。 4命题特点1、这类选择题多数为“选非”型。 4解题方法1、该题的错误项设置往往正误相杂,以真扰假,即在大体正确的情况下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因此解答时一定要注意采用“题文对照”的策略,即将每个选项还原到文中找到对应区域,每一个内容都应

3、该找到信息源,尤其要重视细节之处的仔细对照,看有无曲解。2、解答该题最忌的就是“题文分离”,只凭阅读的模糊感觉确定答案,这样会增加错误率。5解题方法1、该题的错误项设置往往正误相杂,以真扰假,即在大“分析概括题”解答步骤:细读选项表述快速圈定解答区域和具体出处比照选项与原文相应语句的异同关键:能够比较准确地译出原文 注意选项的转述是否等值读找比6“分析概括题”解答步骤:细读选项表述快速圈定解答区域和具体出答题技巧错项设计曲解文意以偏概全时序混乱地点错位无中生有 张冠李戴因果混乱7答题技巧错项设计曲解文意以偏概全时序混乱地点错位无中生有 张 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

4、、地、职”有一点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通过这些变化反映了人物的精神品格,事情有什么意义,作者对这个人物做何评价等。时地职变化8 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一、了解一些常见职官词语。 1、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如:中郎将、祁连将军等。 2、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3、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知州、知府等。 4 掾 吏 属 僚等小吏。92022/10/2一、了解一些常见职官词语。 1、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二、 归

5、纳官职变动的词语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拜:授予官职;除:任命,授予官职;授:给予官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擢:在原官职上提拔;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充缺职;改:改任官职。出:离开京城外调102022/10/2二、 归纳官职变动的词语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102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署:代理,暂时任;权:暂代官职。 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

6、: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左迁:降职;黜、废:废弃不用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112022/10/2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112022/9/281张冠李戴122022/10/21张冠李戴122022/9/281、命题设误:(1)误解形象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2)张冠李戴即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结果。2、比对方法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132022/10/21、命题设误:132022/9/28例1:(2017全国

7、卷)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赵熹传)【口头翻译】当时平原有许多强盗,赵憙和各郡一起追捕,杀死他们的头领,其余党应判罪的有几千人。赵憙上书称“惩罚坏人仅限于其本人,可把其他人全搬迁到京城附近的郡”。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把那批人全部搬迁到颍川、陈留。【选项设置】B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对比分析】将余党迁往异地的是皇帝,是皇帝听从了赵熹的建议,才这样做的。不是赵熹直接将他们迁往异地。 14

8、2022/10/2例1:(2017全国卷)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例2:(2019全国卷)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史记商君列传)【口头翻译】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黥刑。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选项设置】C. 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

9、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对比分析】“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说法错误,文中“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并未对其本人施以刑罚。152022/10/2例2:(2019全国卷)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 关注事件,理清思路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大多为“一人多事”型,结构一般可以概括为:人物简历性格特点事件、作者的议论。阅读时我们边读边用序号标出文中记叙的事件,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16 关注事件,理清思路162时序混乱 地点错位172时序混乱171、命题设误(1)时序颠倒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2

10、)空间错位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2、比对方法分析时特别注意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182022/10/21、命题设误182022/9/28例3:(2018全国卷)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鲁芝传)【口头翻译】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曹真去逝后,宣帝代替曹真督促关西军务,于是任命鲁芝参与骠骑军事,后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

11、蜀地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人口一直在下降,盗贼四起。鲁芝竭力镇守防卫。又建立集市贸易,几年的工夫,被掠夺的土地都收复了。又调任他为广平太守。天水百姓包括少数民族都非常仰慕他的美德,大家亲自到京城上书,请求留下鲁芝继续做天水太守。 【选项设置】B. 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池,恢复旧境;离开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比对分析】“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郡邻于蜀,数被侵掠”的意思是“天水接邻蜀地,多被蜀国侵扰”。192022/10/2例3:(2018全国卷)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真例4: 庞籍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

12、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 (庞籍传)【选项设置】A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对比分析】“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应为“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时。 【口头翻译】很久后,庞籍离开京师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颁布遗诏:章惠太后参议军国大事。庞籍请求交付阁门,取来垂帘礼仪制度全部烧掉。 202022/10/2例4: 庞籍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4、因果错置 212022/10/24、因果错置 212022/9/28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将直接的、根本的、原因的或已然的事情误为间接的、枝叶的

13、、结果的或未然的事情,或反之设误,或者把因果关系说成其他关系。在遇到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与原文中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所给关系是否恰当。例5:(2016全国三卷)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明史傅珪传)【口头翻译】傅珪闲居时类似木讷不会说话的人,到担当大事时,毅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人不能改变,最终因为这忤逆权贵佞臣而离职。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恪守正道被欺凌,阉党就

14、假托帝王诏命令二人退休。长安和洛阳监官和谏官交互向皇帝上书请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选项设置】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对比分析】“他仍坚持离职”错误,原文“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是指长安和洛阳监官和谏官交互向皇帝上书请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离职的原因是“遂矫旨令二人致仕”;此处“不听”的主语是皇帝,不是傅珪。222022/10/2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将直接的、根本的、原因的或已然的事情误为间接例6:(2015山东卷)“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

15、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说,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六韬龙韬立将)【口头翻译】主将接受任命后,拜而回答说:我听说国事不可受外部的干预,作战不能由君主在朝廷遥控指挥。臣怀二心就不能忠心侍奉君主,将帅受君主牵制而疑虑重重就不能专心一志去对付敌人。我既已奉命执掌军事大权,不获胜利不敢生还。请您允许我按照上面的话全权处置一切,若不允许,我不敢

16、担此重任。国君答允之后,主将就辞别君主率军出征。从此军中一切事务,不听命于国君而全部听命于主将。临敌作战,专心一意。这样,主将就能上不受天时限制,下不受地形牵制,前无敌人敢于抵挡,后无君主从中掣肘。这样,就能使智谋之士都愿出谋画策,勇武之人都愿殊死战斗,士气昂扬直冲霄汉,行动迅速如快马奔驰,兵未交锋而敌人就已降服。从而取胜于国外,建功于朝廷,将吏得到晋升,士卒获得奖赏,百姓欢欣鼓舞,主将没有祸殃。于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安宁。【选项设置】B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对比分析】“再次请求君王”错误;“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

17、划策,勇士英勇战斗”错误,这是作者在表达自己的军事思想,而将军“君许之,乃辞而行。”将军已经在得到君主承诺后辞行了。232022/10/2例6:(2015山东卷)“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例7(2019全国卷)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吴起列传)【选项设置】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口头翻译】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

18、兴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比对分析】“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分析错误。文中“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是指公叔忌惮吴起, 吴起逃往楚国的原因是怕被公叔陷害,并未提到吴起对公叔继任相位的不满。242022/10/2例7(2019全国卷)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过手练习】252022/10/2【过手练习】252022/9/281、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

19、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选项设置】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口头翻译】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对比分析】强加因果。并非因做六论而名闻四方。 262022/10/21、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2、(孙长卿)通判河南府。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

20、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家几人?”曰:“惟此弟尔。”曰:“然则汝杀弟也。”鞫之,服,郡人神明之。【选项设置】孙长卿临危不乱,又善于断案。担任河南府通判期间,孙长卿果断制止了一场兵变,并审理了一桩命案,最终将黑心哥哥捉拿归案,他因此而名响一方。【口头翻译】孙长卿担任河南府通判。秋天,下大雨,军营房屋被毁坏。有人说某些士兵要叛乱,洛阳城中一片哗然。孙长卿赶去晓谕他们说:“下雨毁坏了房屋,还未能修葺,你们怎么有想叛变的意思,恐怕是有人想趁机动摇我们的军心吧?”(孙长卿)审问出一个首恶分子杀了,并且当夜留宿在军

21、营中,众人的心才安定下来。孙长卿担任和州知州。有人上诉说别人杀了他弟弟,孙长卿考察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他的家产情况,他回答说:“是上等。”又问:“家中几个人?”回答说:“只有这个弟弟而已。”孙长卿说:“那么是你杀了弟弟。”审问这个人,服了罪,郡中的人把孙长卿视若神明。【对比分析】 张冠李戴。 审理案件是在担任利州知州时。 272022/10/22、(孙长卿)通判河南府。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16天津高考)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洪州副郡守),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后十七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