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岳阳楼记》说课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1课《岳阳楼记》说课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1课《岳阳楼记》说课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1课《岳阳楼记》说课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1课《岳阳楼记》说课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岳阳楼记说课稿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岳阳楼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 岳阳楼记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课以洗练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劝勉友人。课文语言骈散结合,表达方式灵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

2、的千古美文。二、说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古文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与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将朗读技巧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文言文朗读获得喜悦感和成就感, 加深对文义的理解。三、说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相关词语,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4.朗读、背诵全文,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5.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四、说教学重难点1.疏通文意, 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

3、高思想境界。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五、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说,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老子也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不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本课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同时,注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让他们知道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

4、人。教法:本文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初读、细读、总结读书、扶放结合等方法,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理解课文。学法: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因此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陶冶高尚道德情操,提升道德情感。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洞庭湖畔的岳阳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千百年来,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其吟诗作赋,其中不乏孟浩然、李白、杜甫这类的大文豪。而范仲淹所作的这篇岳阳楼记,引起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共鸣,从而千古传唱、经久不衰。今天这堂课我们就跟范仲淹做一次洞庭之游,去感受岳阳楼气象万千的阴晴明暗;去聆听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拳拳心语。(揭示课题)【设计意图:激发学生阅

5、读兴趣,引导学生对本课论题的思考。】作者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岁进士及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3、写作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 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

6、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板块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学生自主阅读,扫清文字障碍,圈点批注。1)正确认读本课生难字词2)理解本课词语词义(学生自主阅读,扫清字音、字形、词义障碍,结合阅读提示和教学目标边读边做批注,初步生成问题,为避免问题过多、过杂,教师可引导学生将问题归类,并加以补充。)板块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指导(1)听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3)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明确:全文共5段,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

7、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全文的主体)第一层(第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第二层(第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第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点明作“记”的时间。(课文核心)板块四、精读课文,文本探究1.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说明了什么?“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旷达胸襟

8、,与一般的“迁客”不同。2.第二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3.第三段画面描写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4.第四段的画面描写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5.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

9、写的目的是什么?“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6.“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8.“进”指什么?“退”指什么?“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9.“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

10、的慰勉和规箴之意。10.本文采用了记叙、写景、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说说文章是怎样将这几种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的?文章先简略叙述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之事,然后由事入景,写在岳阳楼上所见自然景色,触景而生情,用“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接着写“迁客骚人”所触之景不同情亦不同,一悲一喜。这里的景写得很出色,但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了写“迁客骚人”的“情”,“情”“景”交融。最后由情化理,进入议论,否定“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响彻云霄的口号。小结: 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在当今时代,这一思想观点有着怎样的借鉴和

11、教育意义?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板块五、探究写法1.剪裁得体,突出中心。作者胸有全局,布局统一,他把文章的重心放在说理言志上,因而写巴陵胜状只以几笔带过,惜墨如金。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加以总括,文辞不过于铺张,枝蔓不旁逸斜出。对于登楼者的所见所感,虽

12、纵情铺叙,泼墨如注,实用贬抑之笔,目的是为了反衬下文的“古仁人之心”,抑此而扬彼。详略得当,而中心突出。2.对比反衬,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文章第三、四两段,写景一暗一明,对比鲜明。如从天气状况看,一边是淫雨霏霏、阴风怒号,一边是春和景明;写迁客骚人的反应,一悲一喜:悲则“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喜则“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这些对比描写正好反衬出了下文“古仁人”的旷达胸襟,突显了文章的主旨。从句式上看,本文多用骈句、排比句,对仗工整,节奏明快;间或穿插散句,又使文章摇曳多姿。3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板块六、拓展延伸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引导要点:句式整齐,

13、如有很多四字句,有一些对偶、排比、错综手法,使文章既有气势又富于变化。板块七、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一二段,下节课检查。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背诵做了量的规定,我们提倡阅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要能基本上做到当堂背诵,并且在课后还要不断刺激、强化。在课堂上我们应经做过了快速背诵的训练,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课后尝试背诵全文。通过背诵,学生不仅为下节鉴赏课做好了充分准备,同时他们将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以及美文妙句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不断提升自我。七、说板书设计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根据课前确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板书围绕文章的内容组织进行,分清层次,对各部分的内容进

14、行概括、提取板书。最后总结结论,引起重视。整个板书内容紧紧围绕中心,突出结构层次,逐层概括推进,明确主旨。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既重视内容的理解,也重视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下几个教学方法始终贯穿整个课堂: 对于文言文课文,理解文章字词句意还是首位。为了让学生在感受文章语言美、意境美的同时又能识记理解文章的字句,我还是使用一贯的方法:多读,多思考。 本课的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夯实,另一方面,在内容的理解、主题的挖掘、语言特色的理解等方面,也都做到了启发引导。 通过本文的教学,我认为“读”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诵读的方式很多,针对本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同时,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多积累字、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