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_第1页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_第2页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_第3页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_第4页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世纪80年代前的四大件20世纪80年代前的四大件20世纪80年代后的四大件20世纪80年代后的四大件如今的四大件【探究】四大件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提示:改革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如今的四大件【探究】四大件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提示:改革促进了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程标准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程标准一、伟大的

2、历史转折文革结束后前两年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思想基础:”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 指导思想: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1、背景:2、内容:3、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以邓为核心)重新确立 抛弃作出确定 1)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2)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3)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思想路线政治路线转折一:“左”倾实事求是转折二: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一、伟大的历史转折文革结束后前两年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1、 客观上:“文革”造成的政治、经济、思想、组织混乱局面一时难以解决; 主观上:党的主要

3、领导人继续犯“左”的错误,坚持“两个凡是”,党的指导思想没有根本改变,干扰着前进的方向;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徘徊原因: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要坚决拥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客观上:“文革”造成的政治、经济、思想、组织混目的纠正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内容(1)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3)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意义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性质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目的纠正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内容(1)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

4、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彻底结束“左”倾错误的束缚 实现党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实现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几次?实现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会议名称主要内容历史意义1927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1935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党的历史上

5、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49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总结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移归纳中国历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会议名称主要内容历史

6、意义1927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领导核心形成标志思想成果第一代毛泽东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第二代邓小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第三代江泽民1992年十四大三个代表思想第四代胡锦涛2002年十六大科学发展观归纳党在历史上的四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前知总结领导核心形成标志思想成果第一代毛泽东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二、经济体制改革1.含义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前提:改革内容:改革目标:改革的根本目的:改革的实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

7、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二、经济体制改革1.含义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1、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请说出你的理由?(1)农村先改革的原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无农不稳)合作探究探索时期的失误对农村的危害最大;(人民公社体制弊端严重)农村已开始了改革试验。 1、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时经济体制的(2)主要内容(3)意义1)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农业经济大发展2)提高农民生活水平3)促进城市的改革经营管理:由高度集中统一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分配方式:由平均分配按劳分配基层

8、组织: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乡、镇、村经济管理:由统购派购制度市场机制产业结构:由单一型多样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2.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2)主要内容(3)意义1)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材料1: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需要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2: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

9、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探究】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导致政企职责不明。企业缺乏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1: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70年代的豆腐票和粉票80年代的布票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70年代的豆腐票和粉票80年代的布票第12课_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阶段项目改革前改革措施第一阶段:政策调整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管理体制政企分开,

10、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分配制度平均主义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阶段:制度创新产权制度国有制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3.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必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可能性:农村改革的推动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1)原因:3)内容:4)作用: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性阶段项目改革前改革措施第一阶段:政策调整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管理 2)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第一步温饱,第二步小康,第三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调动了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

11、迅速发展;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4.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2)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 1)调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改革能否继续?探究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国内:国际: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提出:(2)目标确立:(3)基本框架确立:(5)基本建立:(4)理论完善:2、过程1)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发展;2)南方谈话冲破思想束缚,奠定思想基础3)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奠定物质条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

12、挫折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中共十五大21世纪初国内: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提出:(23、特点:所有制: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资源配置: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4、意义:推动了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分配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对于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3、特点:时间经济体制转变 19491956年从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市场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197890年代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

13、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从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济转变。建国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三次变动 时间经济体制转变 19491956年从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本课测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在农村和城市中展开。在农村改革中,主要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改革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克服了平均主义,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城市中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中,主要围绕着增强企业活力这一中心,通过政

14、企分开、简政放权,通过推行多种所有制形式经济,通过改革分配制度等,调动了企业和领导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率,推动了我国工业生产持续高速发展。本课测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边学边练 1.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不早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D 2.下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会议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会议作出了实行

15、改开放的伟大决策C边学边练 1.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 3.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不包括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D 3.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 5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最先在农村展开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B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C亿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D

16、农民对人民公社体制不满A 6.由于文革时期的土地制度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下面对这一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A 5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最先在农村展开的主要原因是 7.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但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以上材料说明 A.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 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C.有利于节约资源 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A 8.“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反映了农村经营权发生变化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A BC DA 7.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 9.20世纪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这不能反映 A我国粮食产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