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_第1页
16层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_第2页
16层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_第3页
16层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6层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讨论16层t血管造影(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忆性分析36例脑血管病变的16层ta检查资料,应用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ip)重建,结合多平面重建(pr)对脑血管显示情况进展评价。其中6例动脉瘤与dsa对照,26例动脉瘤和4例脑血管畸形(av)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36例16层ta的vr、ip图像对脑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率100%,大脑中动脉5级分支显示率95%(34/36),明晰显示了32例动脉瘤瘤体、瘤颈、载瘤动脉的关系及与颅骨之间的空间关系。明晰显示了4例av的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16层ta是一种平

2、安、快捷、简便的检查方法,且重建图像质量高,能为手术方案提供详实的影像学资料,可以作为脑血管病变患者的首选筛查方法。【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仅为0.5%1%,但其破裂出血后的病死率却高达42%,早期治疗能明显进步患者的预后。早期诊断是早期治疗的前提,因此选择适宜的检查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tinangigraphy,dsa)被认为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其为创伤性检查,具有检查时间长、价格昂贵、患者承受辐射剂量大以及不能观察动脉瘤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等缺点1。t血管造影(tangigr

3、aphy,ta)是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16层t扫描速度更快,使得ta检查更为简单实用2。笔者总结了36例脑血管病变的16层ta检查资料,旨在讨论16层ta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和技术优势。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搜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36例脑血管病变的16层ta检查资料,男21例,女15例,年龄1675岁,平均48.3岁。临床表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3例,sah合并脑出血7例,单侧动眼神经麻木2例,视力下降、头痛、头晕、偏瘫等非特异性病症各1例。1.2扫描方法使用gelightspeedpr16层t,先常规平扫,ta扫描范围自1前弓下缘至颅顶,为扫描基

4、线。fv25,120140kv,240300a,矩阵512512,准直160.625,螺距0.9381,实际扫描时间610s。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比照剂优维显(300gi/l或370gi/l),总量7090l,注射速度3.03.5l/s。扫描延迟主要采用sartprep软件自动测定,个别病例使用经历值,一般为1628s。2结果36例16层ta的vr、ip图像对脑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率为100%,大脑中动脉5级分支显示率95%(34/36),2例患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两侧大脑中动脉45级分支显示欠明晰,但大脑前、中动脉及基底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显示明晰。36例患者中,发

5、现动脉瘤32例(40个),其中单个动脉瘤27例,2个动脉瘤4例(8个),3个以上动脉瘤1例(5个)。其中大脑前及前交通动脉瘤7例(图13),左右侧大脑中动脉瘤各1例(图4),颈内-后交通动脉瘤21例(图5),基底动脉及椎动脉瘤各1例(图6、图7),16层ta的vr、ip图像明晰地显示了动脉瘤的位置、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与颅骨之间的空间关系,瘤体长径1.613.5。26例动脉瘤行手术治疗,结果显示ta表现与手术所见相符,6例动脉瘤未手术,但ta表现与dsa结果一致。发现av4例,其中右侧额顶叶、右侧额颞顶叶、左侧枕顶叶及左侧颞枕叶av各1例,16层ta的vr、ip图像明晰显示畸形血管团、

6、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图8、图9)。所有重建血管图像均明晰自然,无阶梯状伪影。3讨论3.116层ta的技术优势ta是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根本原理是使用螺旋扫描方式,在静脉内团注比照剂,使兴趣区血管内强化达峰值时进展快速连续容积扫描,并以三维重建显示靶血管构造的成像技术。在ta获取原始数据过程中,合理的扫描参数及扫描方案是成像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单层螺旋t层厚和螺距两者只能单项选择其一,z轴覆盖范围有限,空间分辨力较低。与单层螺旋t相比,多层螺旋t优越性得到充分肯定,扫描速度成倍进步,层厚更薄(可达0.625),z轴分辨力大大进步,可以提供各向同性容积数据。且多层螺旋t在扫描层厚和螺距亦有较大的

7、选择性,以gelightspeedpr16层螺旋t为例,可以获得160.625,81.25,161.25等多种形式。单层或多层螺旋t螺距在不影响重建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进步,使扫描时间和辐射量尽可能减少。16层螺旋t扫描速度较4层螺旋t进步了数倍,且重建图像质量明显进步。本组扫描时间为610,防止了颅内静脉过多显影而影响重建图像质量,为高质量的立体血管影像提供了保障。图1前交通动脉瘤,16层ta的vr图像明晰显示动脉瘤颈、瘤体和载瘤动脉图2、图3左侧大脑前动脉瘤,16层ta的vr、ip图像明晰显示动脉瘤颈、瘤体和载瘤动脉图4左侧大脑中动脉瘤,16层ta的vr图像明晰显示动脉瘤颈、瘤体和载瘤动

8、脉图5左侧颈内大脑后交通动脉瘤,16层ta的vr图像明晰显示动脉瘤颈、瘤体和载瘤动脉及与床突的位置关系图6、图7多发脑动脉瘤(5个),分别是基底动脉瘤1个,左侧颈动脉瘤2个,左侧大脑中动脉瘤2个,16层ta的vr、ip图像明晰显示动脉瘤颈、瘤体和载瘤动脉及与床突的位置关系图8、图9右额颞顶叶av,16层ta的vr、ip图像明晰显示了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其与颅骨的空间关系3.216层ta对脑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单层螺旋ta对脑动脉瘤的检出已有较多报道,其技术和方法也已成熟。马睿等3以dsa和手术作为标准,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5%,检出动脉瘤最小直径为3,本组16层ta检出动脉

9、瘤最小直径为1.6。多层螺旋t由于空间分辨力进步,扫描时间明显缩短,所得血管影像静脉干扰明显减少,在动脉瘤的诊断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朱玉森等4一组检出25个动脉瘤中瘤体直径3的有8个(32%),并认为3d-sta检出动脉瘤敏感性高、无创,可以作为诊断动脉瘤的首选影像学方法。重建所得立体图像可以明确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瘤体的形态及有无瘤内血栓、动脉瘤与颅骨的位置,为手术提供准确的影像学资料。通过多角度旋转观察,sta不仅能较准确诊断动脉瘤,还可以为动脉瘤选择手术或介入治疗提供准确测量值及最正确投照角5。本组大脑中动脉5级分支显示率为95%,无伪影影响,与姜兴岳等6报道接近。ta图像质量明显进

10、步,ta表现与dsa及手术所见对照,ta反映了病变特征。陈衔城等7比拟了3d-ta、ra和dsa,认为3d-ta技术提供av高准确性、无创性的替代和补充。本组中16层ta不仅明晰地显示了av的畸形血管,还明晰显示了供血动脉、主要引流静脉以及和颅骨之间的空间关系,为手术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了详细根据。与ra相比,16层t扫描时间短,且不受血管内血液流速和湍流的影响,伪影少,设备易普及,16层ta的vr、ip图像更易于显示动脉瘤的立体形态及与邻近组织的解剖关系811。与dsa相比,16层ta是一种相对无创的血管检查方法,患者受损伤小,检查时间短,费用低,特别是vr、ip技术的应用可提供多个观察角度以显示动脉瘤、动脉瘤颈部以及载瘤动脉立体解剖关系,不受血管重叠的影响811,而多个角度的dsa图像需屡次造影。3.316层ta缺乏之处1需要使用碘造影剂;2扫描参数、t阈值选择假设不适(阈值过宽或过窄),会使血管显示失真810;3无法分清血流方向8;4操作者需具备良好的影像学、血管解剖学知识和一定的神经生理、颅脑手术学知识。综上所述,笔者认为16层ta是一种平安、快捷、简便的检查方法,且重建图像质量高,对患者的辐射量明显减少,能为手术方案提供详实的影像学资料,可以作为动脉瘤及其他脑血管病变首选的筛检方法。【参考文献】7陈衔城,吴劲松,陈爽,等.3d-ta、ra和dsa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