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食物反思教案教科版推荐阅读_第1页
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食物反思教案教科版推荐阅读_第2页
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食物反思教案教科版推荐阅读_第3页
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食物反思教案教科版推荐阅读_第4页
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食物反思教案教科版推荐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食物反思教案教科版推荐阅读第一篇:四年级科学下册 一天的食物反思教案 教科版一天的食物教学反思作为一个单元的起始课,该如何把握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目标。本节课包括“记录一天的食物”与“给食物分类”这两个活动,这两个活动关系紧密,有了第一部分的了解,才能有第二部分的认知。教学目标的确立,首先要考虑本节课在单元中的作用,还要考虑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拓展,从而更好的理解单元教材安排的意图。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遇到两个难点:一是怎样相对完整的记录一天的食物;二是如何对记录内容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并提出分类的问题;对于第一个难点,我简单的引导就解决了,我要求学生根据三餐及其它来记录、按食物名称记

2、录等。在教学中,让学生用小卡片记录食物名称,并将小卡片进行摆放、粘贴、汇报,利用这种方式,变谈话、交流等形式为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小卡片机动灵活的优势让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激活了,事半功倍。二是如何对记录内容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并提出分类的问题。学生分类有以下问题:分类标准不统一;分类后的子项关系不并列;分类后的子项重叠。根据这样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三次分类活动的方法,逐层加深:第一层次:学生自己分;通过学生自己分类交流,从中找到自己分类中的问题。第二层次:统一标准的分类;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确定分类标准,让学生明确分类标准的重要性和层次性。第三

3、层次:让学生将大的分类细化,继续将食物分类。在这节课中,卡片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使学生投入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它易获取,易制作,易操作,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有利于把重点探究活动结合起来,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改进措施:1、一天中的食物记录是本节课的主要活动,同时也是后面几个教学活动发展的基础。记录一天的食物时,把分散的的记录纸用双面胶粘起来,这样汇报时就可以较方便也完整了。2、在分类前,可以先让学生参考超市里食物的摆放。3、卡片记录法很好,实际上也是泡泡图操作流程的一部分,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的却不是很好,主要还是时间的问题,感觉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让孩子去进行更多的思

4、维活动。设想把第一组的食物作为再次分类的原材料,这样通过移动小卡片更便于讨论交流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第二篇:四年级科学下册 一天的食物 3教案 教科版一天的食物教学目标:1统计我们一天所吃的食物,能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记录各种食物。2.能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3.知道爱惜食物的意义,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写有食物名称的卡片、实物,供学生分类时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比你们高许多啊!你能猜猜老师四年级的时候大约有多高吗?老师现在长这么高是由于什么原因呢?我们身体成长需要什么呢?(学生讨论:各种各样的营养,食物,运动)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

5、研究一下我们的食物。板书:一天的食物二、记录一天的食物1.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两件宝物,一件是漂亮的食物卡片;一样是装着各种宝贝的袋子。这些卡片啊,就是奖给这节课表现好的同学,这袋宝物嘛留到最后请上课表现最好同学上来摸一摸,如果猜到就送给谁。2.师:今天中午,老师吃了一碗鸡蛋肉丝面,你说说这鸡蛋肉丝面可以算是几种食物?师:我发现这碗鸡蛋肉丝面里面还放了一点点葱花师:再想想,这碗鸡蛋肉丝面里面可能还有什么?生:盐生:味精、酱油师:看来,一碗鸡蛋肉丝面,要是仔细算起来,有6种以上的食物。仔细想想,你昨天一整天吃的食物肯定更加丰富,你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吗?生:愿意师:那么,怎么交流呢?生:把它记录

6、下来交流。生:先记早餐,再记中餐,再记晚餐。师:除了这3餐,别的时候你还吃东西吗?师:刚才同学们想出来的办法挺不错的,我们就这样来记吧!先记早餐,早餐吃了什么,一样一样记下来,然后记中餐,再记晚餐,除了这一日三餐之外的,我们统统记到“其他”这一栏。这样记录行不行?师:今天老师发下来一张纸,我们用这张纸来编一张一天的食物小报,我们一边探究一边来编写这张小报,好吗?师:对编写这张报纸,老师有几点要求。第一,要求真实,科学家最讲究实事求是,我们不是比谁吃得多,再说,也不是吃得越多就越光荣。第二,不要漏下,不会写的字用拼音。第三,抓紧时间写,我们是比赛!师:听清楚了吗?师:现在开始填写一天的食谱。(学

7、生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师:有的同学快完成了,先完成的同学思考一个问题,其他同学抓紧时间继续做。想一想,怎样汇报,别人容易记得住?)3.师:哪个同学先来汇报一下?师:再请一个同学来汇报。三、 给食物分类1.师:哪一个同学刚才完成得比较快,还考虑了怎样汇报的问题?师:他为什么这么汇报?生:他把食物分成几大类?师:你觉得这样汇报好吗?生:好!2.师:这个同学通过分类,汇报得更清楚了。大家也给自己的食物分分类好吗?想想:可以按几种方法来分?每一种方法可以分成什么的结果?3.师:同学们,由于时间关系,请大家停下来。我想,如果给大家足够多的时间,大家一定能想出更多的分类方法。我们先来仔细听一听别的同学想

8、出了什么好方法。谁来?同类分法加盟 师:包子的肉馅是动物类,外面是植物类。回答得也不错!4.师:每个同学选一样自己喜欢的食物,听口令5.师:同学们,看来,食物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把小报的下面两部分填写起来。6.摸宝袋游戏。四、拓展延伸1.师:那么有关食物,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师:哦,这是个好问题一、学习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3、了解夏天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字和朗读儿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教学难点:生字的书写。三、教学特色:本课共有14个生字,识

9、字量较大。但这些生字当中,有11个为动物名词专用字,在其他场合较少出现。因此本课的生字识记较适合用“整体识记法”。不必分析字形或记忆方法。小动物一直是孩子们喜爱的童年伙伴。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采用“情境法”让学生以小伙伴的身分进入意境,充分感受“玩中学”的乐趣。在“找朋友”、“小诗人擂台”等游戏的过程中,既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自编儿歌),学得兴趣盎然。四、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2、找朋友游戏。3、观察、模仿、实验法。4、榜样示范。五、课前准备:六、教学时间: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14个生字,读准字音。2、熟读儿歌,

10、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3、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当中哪个季节最炎热吗?(夏天)2、我们刚刚走过夏天,谁能说说在有夏天里你看见过哪些小动物?(学生自由回答)3、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识字4也向我们介绍了好多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有文中所提及的各种动物图片及名字的画面)二、双向互动,趣味识字:1、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小动物吗?请选择你喜欢的小动物,大声地叫叫它们的名字。(学生开火车读小动物的名字,要求读准字音。)2、小动物们听到小朋友热情的叫声,都跑出来了。(在黑板上贴出动物图片)同学们,现在你还认识它们吗?下面我们来做

11、一个小游戏,看看谁真正认识了这些动物朋友。老师请出一个小动物(即拿起一张动物图片),请你们马上找到写有这个小动物名字的卡片,比比谁找得又快又好。(再认生字)3、(板书所有小动物的名字)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些名字,你发现了什么?(都有虫字旁,大多是形声字)三、初学儿歌,质疑问难:1、(动画展示小动物们的活动)夏天,小动物们在干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2、大家说得真不错。还有一位特别能干的小朋友把小动物们的活动编成了一首儿歌,请小朋友们打开书读一读。(自由读儿歌)3、读了这首儿歌,你觉得还有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问题吗?请提出来,大家一起帮助你。(学生质疑,其他学生互相解答或教

12、师引导)4、学习生字“”。四、感情朗读,激发兴趣。1、同学们,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觉得应该怎样来读这首儿歌?请用你觉得最好的方法把儿歌读一读,然后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你觉得这一句应该怎样读?(学生再读儿歌)2、我们来一个儿歌朗读擂台赛,比比谁读得最棒。(朗读交流,相互促进)3、评选小擂主。五、书写指导。1、XXX等同学们朗读擂台中获胜了,哪些小朋友能在写字擂台中获胜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出示生字:蚂蚁)2、谁来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分析书写要领)3、有小老师上来给同学们作示范吗?(请一名较好的学生上台示范)4、评字,以肯定优点为主,适当地指出不足。

13、5、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六、课堂小结:同学们,小动物一直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6种小动物,但自然中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你也能编成一首儿歌来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吗?回家试试看吧,老师相信你们能行!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复习生字,巩固生字。2、精读儿歌,背诵儿歌。3、试着仿编儿歌,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一、复习生字。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小动物和它们的名字,小动物们想回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课件展示一些小房子,小房子上写拼音。另外一些卡片上写着动物的名字,打乱顺序,请学生将字与音对应起来)二、表演读儿歌:1、上节课,老师请小朋友回家做一个自己最喜欢的

14、小动物的头饰,请把它戴起来吧。(学生戴上自己喜爱的头饰)2、每种动物请一个上台表演读,边读边自由发挥做动作。3、自由组合小组读。三、生字书写:1、激趣:小动物们,你们会写字吗?老师只知道小学生会写字,但不知道小动物们的字写得怎么样?愿意露一手给我看看吗?2、指导:四、拓展。1、上节课老师让小朋友回家学着编一纺其他动物的儿歌,你们编得怎么样?(请学生读一读自己编的儿歌,不论质量如何都给予肯定)2、选择一两首较有创意的集体帮助修改。五、附学生编写的部分儿歌供参考:动物世界小动物小动物陈润佳陈方燕陈奕铮金鱼水里游得欢,牛儿田里耕地忙,天上鸟儿飞得欢,白兔野外捉迷藏。老虎山间做大王。蜜蜂花间采蜜忙。小

15、鸟树杈造新房,懒猪圈中打呼噜,树上猴子荡秋千,海狮水里表演忙。小狗身上抓痒痒。鱼儿水里捉迷藏。猴子树上荡秋千,雄鹰半空寻猎物,孔雀开屏真漂亮。燕子忙着造新房。第一篇:(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 (7)端午粽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16、)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二、

17、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4)

18、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1)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预设:中秋节、重阳节、春节(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指

19、导学生书写生字米。(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3)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5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2合作交流,向同桌展示自己写得最好的生字。 3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

20、。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二、再读课文,练习书写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 (1)课件出示:箬竹叶的图片。(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上

21、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3)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叶,看图学习生字。 (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6研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预设:外婆包的粽子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7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 (1)图文演示法,理解字义。(2)书写方法:上横短,下横长,中间一口要扁些。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1. 抓住重点语句,指

22、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粽子是用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糯米,中间有一颗_枣。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

23、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预设: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

24、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第二篇:(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端午粽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25、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

26、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 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粽子是用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糯米,中间有一颗_枣。

27、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预设: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

28、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3)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第三篇:(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 教案端午粽教学设计教材解析: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条理清晰

29、,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 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 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 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 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 教学目标:1. 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真、豆”等生字。2.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3.

30、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教学重难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导问: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一个传统的节日是什么节?你们都做什么了?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系五彩线。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2、.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蛋黄粽 4走入

31、情境,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端午粽 借助在“端”和“粽”“认识新偏旁“立”“米”。“端”组词端正就是坐得直直的,就像立在那儿一样。理解词语的意思也可以记住字形特点。“米”字旁的字多与粮食有关。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1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大屏幕出示学习提示。(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出示本课带拼音的生字词学生认读生字。 学生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已经圈画的生字词;3、去掉拼音读词语4、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读对的在识字条上画上对号。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

32、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5、游戏环节检测识字。6、出示新词换语境读词,巩固生字三、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1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一二段读后师强调“一”的变调规律:在四声前都变二声,在一二三声前变为四声,单独用或在词的末尾读一声。(在学生读完) (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四、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 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粽子是怎么做的?闻起来怎么样?味道如何呢?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

33、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糯米,中间有一颗_枣。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真正品尝到了粽子香甜的味道。 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品味课文内容,初步接触按照一定顺序描绘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34、) 师:在了解课文内容后,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端午粽是什么样子的。生1: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师:说一说课文中描写端午粽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A.从外往里 B从里往外) 生:课文中描写端午粽是按照从外往里的顺序描写的。 师:如果我们要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该怎么说呢? 生:粽子的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枣的外面裹着白白的糯米,最外面是青青的箬竹叶。师:我们描绘事物的时候,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西瓜的图片。生1:我是按照从外往里的顺序来描绘的。西瓜的外面是带有波纹图案的绿绿的皮,里面是红红的瓜肉,还有一颗颗黑色的籽镶嵌在中间

35、。 生2:我是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来说的。西瓜的里面是甜美多汁的肉,肉中夹杂着一颗颗黑色的籽;西瓜外面是一件绿衣裳。师:同学们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事物,将事物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2、师: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读读第三段。 理解“美滋滋”的意思,指导长句子。说说外婆是个什么样的人 3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生说说端午节的由来。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五、指导书写1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书写方法:上横短,下横长,

36、中间一口要扁些。3、师范写两个字六、总结全文,情感升华教师总结:孩子们,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粽子,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同时也记住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第四篇:(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10 端午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读好文中的长句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米、分”2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粽子的样子、味道等,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表示颜色的叠词短语,提高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3、通过图文结合,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并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教学重点:1、读好文中的

37、长句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米、分”2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粽子的样子、味道等,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教学难点:1、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表示颜色的叠词短语,提高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播放图片请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图片会想到什么?(端午节)。是的,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粽子也成为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美味。孩子们,喜欢吃粽子吗?既然香香的粽子这么好吃,那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去“尝尝”外婆包的端午粽!2、在去外

38、婆家之前,请同学们用接力法读好这些词语和句子。出示生字词卡片,用接力法按行认读。(无错就过,有错用放大镜纠正。)二、读通课文,感知全文。师:孩子们你们把词语读的这么好,老师相信你们把课文也会读得非常棒,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出示自读学习要求。(读自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三、聚焦重点,突破难点1、学习第1自然段。师:请XXX同学来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2)请全班女同学齐读第一自然段。(3)读了这段你能体会到什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讲解。从“总会”中可以看出粽子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

39、美味;“盼着”这个体现了外婆期望在传统节日中与亲人团聚。)师:是啊,过节了外婆多么希望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请同学们再次齐读第一段,读出“外婆盼望团聚”的心情。) (4)集体朗读。师:不知道今年外婆又为我们准备了什么样的粽子?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看屏幕,朗读学习要求。2、出示“ 叽叽喳喳 ”法合作学习要求。(计时:五分钟)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思维导图,教师随机点拨指导。 当堂展示,请学生汇报交流。师:谢谢XX小组的精彩的汇报,希望其他小组你们也能像他们一样,认真思考、大胆说。把掌声送给他们。 请同学上讲台,贴板书。3、看实物说粽子的样子。师:通过这张思维导图的训练,老师觉得你们对课文已经用了

40、很好的理解,下面请一位同学补充这个句子。 指名同学补充完整。粽子是用( )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 )糯米,中间有一颗( )枣。师:同学们“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叠词?请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叠词和短语。 请学生仿写这样的词语。( )的草地( )的天空( )的稻子学生对比朗读句子,感知体会。(这些叠词既准确地描述出了箬竹叶、糯米和枣子的颜色,读起来非常有节奏。)4、实物尝粽子的味道。师:外婆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你来咬一口尝尝什么味道?抓住“又黏又甜”这个词,对粽子美味的准确表达。 让我们齐读第二自然段第二个句字,感受粽子的香味。 男女生赛读第二自然段。5、学习第

41、三自然段。师:外婆的手艺可不一般,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而且花样也多,那外婆包了那些口味的粽子呢? 指名说出外婆包了哪些口味的粽子。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都吃过那些口味的粽子? 师:是的,不同的地方有不同口味的粽子,爱吃辣椒四川人,还制作出独具特色的辣粽呢!我们在外婆家吃粽子心情怎么样?从哪看出来的? 指名回答。师:外婆不仅为我们准备了又黏又甜的粽子,还不忘把这样的美味送给邻居们吃。这是什么样的外婆呢?指名回答。(热情、懂得分享)师:这样的外婆是不是值得称赞呢?请同学们用夸赞的语气齐读第三自然段。用夸赞的语气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师:同学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可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

42、要吃粽子吗?指名学生回答。 齐读第四自然段。教师出示屈原的图片和资料,请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三、拓展延伸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吗?和同学们用内外圈分享交流。(用内外圈的合作学习方法交流分享,并汇报。)四、指导书写米、分1、观察他们在田字格中的占位。2、教师范写。3、学生书写,学生作品展示。五、布置作业1、给爸爸妈妈讲讲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2、请你收集其他传统节日的由来和风俗,并和同学一起交流。3、制作一份端午节手抄报。4、跟奶奶、妈妈学包粽子。六、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端午节的节日氛围和那份浓浓的亲情,也初步了解了端午

43、节吃粽子的由来,最后我们用一首儿歌结束这节课。 儿歌:吃粽子,蘸白糖,五月初五是端阳。五彩线,手腕绑,龙船下河喜洋洋板书设计10 端午粽样子 (贴) (贴 )味道又黏又甜(贴) 青青的箬竹叶(贴)一股清香(贴)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第五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0端午粽 人教部编版10端午粽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偏旁“”。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与爱国诗人屈原有关。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突破方法学生借助图片掌握生字的字形。教师指导朗读。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方法教师指导分析课文

44、。教法与学法教法图文结合法、分析指导法。学法自读自悟法、讨论交流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图片。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熟练朗读课文。2.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偏旁“”。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传统节日大都和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连连看的游戏。(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元宵、月饼等食品图片以及元宵节、中秋节等节日名称)教师指名回答。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端午节,“尝一尝”端午节的粽子。3.教师板书课题:端午粽。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读生字。3.同桌互相认读圈出的生字,互相纠错,看谁读得好。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小火车”认读。5.教师指名朗读课文,强调读准字音,要做到不丢字、不错字、不加字。6.学生讨论交流:课文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