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基础与儿童保健课件_第1页
儿科学基础与儿童保健课件_第2页
儿科学基础与儿童保健课件_第3页
儿科学基础与儿童保健课件_第4页
儿科学基础与儿童保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儿科学基础与儿童保健苏州大学 儿科学系 儿保科儿科学基础与儿童保健苏州大学 儿科学系 儿保科目录绪论生长发育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偏离儿童营养与儿童保健目录绪论第一章 绪 论第一章 绪 论目的要求 熟悉儿科学任务和研究范围。掌握小儿年龄分期。一般了解儿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特点。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包括测量方法、正常值、计算方法等)。 目的要求 熟悉儿科学任务和研究范围。【重点和难点】重点: 小儿年龄分期。 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的测量及评估。难点: 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特点。 小儿生长发育各项指标的测量方法。 【重点和难

2、点】重点: 小儿年龄分期。【英文词汇】pediatrics 儿科学Infancy 婴儿期toddlers age 幼儿期preschool age 学龄前期Adolescence 青春期weight 体重Height 身长 【英文词汇】pediatrics 儿科学(pediatrics) 是一门研究小儿(从胎儿到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儿科学(pediatrics) 是一门研究小儿(从胎儿服务对象不同年龄期的儿童服务对象不同年龄期的儿童儿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研究儿童各种

3、疾病的预防措施(免疫接种、先天性遗传疾病的筛查、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等)发育儿科学预防儿科学儿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总之,研究儿童的生存、保护、发展。儿科学的研究内容临床儿科学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按照各年龄时期:儿科学的研究内容围生医学新生儿医学青春期医学按照各年龄时期:儿科学的研究内容围生医学新生儿医学青春期医学 一切为了的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儿童儿科学宗旨: 一切为了的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儿童

4、儿科学基础医学方面特点解剖:随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机能:生理功能趋渐成熟 病理:相同的致病因素在不同年龄 可引起不同的病理反应免疫:稚阳体 邪易干心理:不断塑造基础医学方面特点解剖:随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临床方面特点疾病种类:不同病因引起的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临床表现:反复、波动、变化多断诊 断:各年龄阶段的小儿患病种类、临床表现都有独特之处,治 疗:细致护理;预 后:易于康复预 防:成人期疾病在儿童期预防;临床方面特点疾病种类:不同病因引起的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年龄分期年龄分期 胎儿期 指从受孕到出生,(从受精算起为40周,280天)。 胎儿期 指从受孕到出生,(从受精算起为40周,280新生儿期

5、至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到满28天的时期。新生儿期 至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到满28天的时期。婴儿期 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又称乳儿期。婴儿期 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又称乳儿期。幼儿期1周岁满3岁之前。幼儿期1周岁满3岁之前。学龄前期3周岁到入小学前(6-7岁)。学龄前期3周岁到入小学前(6-7岁)。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前,相当于小学学龄期。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前,相当于小学学龄期。学龄期青春期 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从10岁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比男孩早2年左右。青春期 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从10岁20岁,女孩的青春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辛亥革命以前 战国至西汉时代皇帝内

6、经记录了儿科病症。 司马迁史记在扁鹊仓公列传中首次提到小儿医。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儿科诊疗。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辛亥革命以前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辛亥革命以后 20世纪40年代各大城市开始设立儿科。 1943年著名儿科学家诸福棠教授出版首部实用儿科学,并多次再版发行。 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辛亥革命以后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培养初级卫生人员,推广科学育儿。发展保健网络,促进儿童发展。采取综合措施,防治传染病和地方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扩大儿科队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显著提高,婴儿死亡率显著下降。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二

7、章 生长发育第二章 生长发育生长(growth)是指小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以用测量方法表示其量的变化。发育(development)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是质的变化。生长(growth)是指小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是连续的过程 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 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是连续的过程 儿科学基础与儿童保健课件 影响因素:内因1.遗传2.性别3.内分泌4.营养5.孕母情况6.疾病7.生活环境外因 影响因素:内因1.遗传

8、外因体格生长 体重(weight) 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由于摄人不足、胎粪排出和水分丢失等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3%-9%),约在生后3-4日达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体格生长 体重(weight) 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体重 第一个增长高峰:第一个月可增加1-1.5kg;3月龄的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6kg),12个月龄时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9kg),生后第二年体重增加2.5-3.5kg,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12kg);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稳定,年增长值约2kg。体重 第一个增长高峰:第一个月可增加1-1.5

9、kg;体重 312月婴儿体重(kg)年龄(月)+92 16岁儿童体重(kg) =年龄(岁)2+8712岁儿童体重(kg) =年龄(岁)7-52212岁儿童身高(CM)=年龄(岁) 6+77体重 312月婴儿体重(kg)年龄(月)+92 体格生长 身高(height)或身长 指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3岁儿童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位测量,称身长。体格生长 身高(height)或身长 指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身高(长)测量法体重测量法身高(长)测量法体重测量法身高(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为25cm,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cm年左右,即2岁时身长约85cm。

10、2岁以后身高(长)增长平稳,每年约5-7cm。身高(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身高(长) 2-12岁身高(长)的估算公式为: = 年龄(岁) 6+77cm 身高在进入青春早期时出现第二个增长高峰,其增长速率达儿童期的2倍,持续2-3年。身高(长) 2-12岁身高(长)的估算公式为:身高(长) 女孩进入青春期较男孩约早2年,故女孩在10-13岁时常较同龄男孩为高;但因男孩的青春发育期虽开始晚,而持续时间较女孩长,故男孩最终成人身高通常较女孩为高。身高(长) 女孩进入青春期较男孩约早2年,故女孩在10-体格生长 坐高 是由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高度,3岁儿童取仰卧位测量,称为顶臀长。坐高的增长代表头

11、颅与脊柱的发育。由于下肢增长速度随年龄增加而加快,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数即随年龄而下降,由出生时的0.67降到14岁时的0.53。体格生长 坐高 是由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高度,3岁儿童取仰卧位指距 是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的距离,代表上肢长骨的生长。正常人指距略小于身高值,如指距值大于身高值1-2cm,则有长骨生长异常的可能。体格生长 指距 是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的距离,代表上肢长骨的生长。头围测量头围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胎儿期脑发育居全身各系统的领先地位.出生时头围相对较大,约33-34cm;在第一年的前3个月和后9个月头围都约增长6cm,故1岁时头围为46cm;体格生长 头围体格生长 头围生

12、后第2年头围增长减慢,2岁时头围48cm;5岁时为50cm;15岁时头围接近成人;约为54-58cm。头围测量值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头围生后第2年头围增长减慢,2岁时头围48cm;胸围的大小与肺和胸廓的发育有关。出生时胸围平均为32cm左右,比头围小1-2cm;1岁左右胸围等于头围;1岁以后胸围应逐渐超过头围,头围与胸围的增长曲线形成交叉。头围、胸围增长线的交叉时间与儿童的营养和胸廓发育有关,发育较差者头、胸围交叉时间延后。 体格生长 胸围的大小与肺和胸廓的发育有关。体格生长 体格生长 上臂围值代表上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反映了小儿的营养状况。1岁以内上臂围增长迅速,1-5岁

13、期间增长缓慢。在无条件测体重和身高的地方,可测量上臂围以普查5岁小儿的营养状况: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体格生长 上臂围值代表上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 出生 3月 1岁 2岁 5岁体重(kg) 3 6 9 12 18 身高(cm) 50 66 75 85 105头围(cm) 34 40 46 48 50胸围(cm) 32 41 46 50 55体格生长 出生 3月 1岁 2岁 头、躯干和下肢在各年龄期所占身高的比例不同。 脊柱和下肢等各部分的增长速度不是一致的,生后第一年头部生长最快,脊柱次之;至青春期时下肢增长最快。身

14、体比例的变化体格生长 头、躯干和下肢在各年龄期所占身高的比例不同。 中点发生变化中点发生变化 在成人时,头、躯干、上肢和下肢分别增长了2、3、4、5倍。 在成人时,头、躯干、上肢和下肢分别增长了2、3、4体格生长的评价 充分了解儿童各阶段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和正确评价其生长发育状况,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干预,对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体格生长的评价 充分了解儿童各阶段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体格生长的评价衡量体格生长的常用方法如下: 1)均值离差法: 2)百分位、中位数法: 3)标准差比值法(Z评分,Zscore,SDS):体格生长的评价衡量体格生长的常用方法如下:儿科学基础与儿童保健课件体格生长

15、的评价 4)指数法:即用两项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 常用者为Kaup指数,即体重(kg)身高(m)2,亦称为体块指数,BMl,指数值在生后68个月内随月龄而增加,1岁以后随年龄而下降,正常男孩指数均值为12.71-17.84,女孩为12.67-17.31。体格生长的评价 4)指数法:即用两项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生长曲线图评价法生长曲线图评价法体格生长评价要求(1)采用规范的测量用具和正确的测量方法,力求获得准确的测量数据。(2)必须定期纵向观察,以了解儿童的生长趋势,不能单凭一次检查结果就作出结论。体格生长评价要求体格生长评价要求(3)根据不同的对象选用合适的参考人群值。(4)体格生长

16、评价内容应包括发育水平、生长速度和匀称程度三个方面。评价身材是否匀称;Kaup指数可指示体型匀称度,是否过胖或过瘦等。体格生长评价要求(3)根据不同的对象选用合适的参考人群值。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骨骼发育 头颅骨发育 颅骨随脑的发育而增长,故较面部骨骼发育为早。可根据头围大小,骨缝和前、后囟闭合迟早等来衡量颅骨的发育。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骨骼发育面骨发育婴儿期的颅骨较大、面部较短的圆胖脸形面骨发育婴儿期的颅骨较大、面部较短的圆胖脸形 颅骨缝出生时尚分离,约于3-4个月时闭合;前囟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出生时约1.52.0cm,后随颅骨发育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约在l-

17、1.5岁时闭合; 后囟在出生时即已很小或已闭合,至迟约于生后6-8周闭合。 颅骨缝出生时尚分离,约于3-4个月时闭合;前囟对边 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前囱饱满常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疾病,而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 脊柱的发育 脊柱的增长反映脊椎骨的发育。生后第一年脊柱增长快于四肢,一岁以后四肢增长快于脊柱。新生儿出生时脊柱仅呈轻微后凸;3个月左右随着抬头动作的发育出现颈椎前凸;6个月后能坐时出现胸椎后凸;1岁左右开始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 脊柱的发育 脊柱的增长反映

18、脊椎骨的发育。生后第一年脊柱 通过X线检查长骨骨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变化及其融合时间,可判断骨骼发育情况、测定骨龄。 通过X线检查长骨骨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变化及其融合时间,可判断骨骼发育情况、测定骨龄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变化及其融合时间, 其出生后的出现次序为: 头钩骨三角月,大小多角舟状豆。 其出生后的出现次序为:牙齿的发育人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共20个)和恒牙(共32个)。生后4-lO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尚未出牙者可视为异常;最晚2.5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4-6。牙齿的发育人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共

19、20个)和恒牙(共32人生有两副牙齿乳 牙(20个)恒 牙(32个)人生有两副牙齿乳 牙(20个)恒 牙(32个)1岁时的乳牙萌出3 岁时的颌骨1岁时的乳牙萌出3 岁时的颌骨牙齿的发育 恒牙的骨化则从新生儿时开始,6岁左右开始萌出第1颗恒牙即第1磨牙,位于第2乳磨牙之后;自7-8岁开始,乳牙脱落代之以恒牙,12岁左右萌出第2磨牙;18岁以后出现第3磨牙(智齿),但也有终身不出此牙者,恒牙一般在20-30岁时出齐。牙齿的发育 恒牙的骨化则从新生儿时开始,6岁左右开思考题1 试述小儿年龄分期的方法?2小儿疾病在病种分布与临床表现上有何特点?3 小儿生长发育有何规律?4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20、?5 体重、身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思考题1 试述小儿年龄分期的方法?【参考书籍和文献】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童保健学,第二版,刘湘云主编,江苏科技出版社中华儿科学杂志【参考书籍和文献】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 小儿营养 Child Nutrition 小儿营养 Child Nutrit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包括四项内容: 平均需要量 EAR 推荐摄入量 RNI 适宜摄入量 AI 可耐受摄入量 UL 一个人群的RNI=EAR+2SD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营养素分为:能量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 微量营养素(矿物质、包括常量元素和

21、微量元素、维生素) 其他膳食成分(膳食纤维、水)营养素分为: 人体依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供给能量,它们在体内的实际产能量为: 碳水化合物 16.8kJ/g (4kcal/g) 脂 肪 37.8 kJ/g (9kcal/g) 蛋 白 质 16.8kJ/g (4kcal/g) 人体依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供给小儿对能量的需要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活动所需生长所需排泄的消耗小儿对能量的需要基础代谢 一般可按下列方法估算: 婴儿每日为418 kJ (100kcal)/kg ,以后每增加3岁减去42 kJ (10kcal)/kg,到15岁时为 50kcal/kg。 一般

22、可按下列方法估算: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基本成分;保证各种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调节生理、生化活动。占总能量的10%-15%。宏量营养素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基本成分;保证各种生理功能的物 脂肪:提供能量、提供必需脂肪酸、协助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防止散热、机械的保护作用。占总能量的25%-30%。 碳水化合物:主要的供能物质。婴儿膳食中应占总能量的50%-60%。 脂肪:提供能量、提供必需脂肪酸、协助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微量营养素矿物质: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微量营养素水:每日水的需要量,乳儿150ml/kg ,以后每3岁减去25 ml/kg,9岁时为7

23、5ml/kg ,成人为50ml/kg膳食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其他膳食纤维水:每日水的需要量,乳儿150ml/kg ,以后每3岁减去2营 养 平 衡营 养 平 衡 母乳喂养(breast feed)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一般健康母亲的乳汁分泌量常可满足4-6月以内婴儿 营养的需要。 母乳喂养(breast feed) 母乳是婴按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产后4-5天以内的乳汁称为 初乳;产后5-14天为 过渡乳 ;产后14天以后的乳汁为 成熟乳。按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产后4-5天以内的乳汁称为 初乳;人乳的特点 人乳 牛乳酪蛋白:乳清蛋白 1:4 4:1 凝块(-酪蛋) 小 大

24、牛磺酸 425mgL 低 (牛乳的10-30倍)营养丰富 1、蛋白质人乳的特点 2、碳水化物 人乳中的碳水化物主要是乙型乳糖,利于脑发育;利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生长,产生B族维生素;促进肠蠕动;并把乳糖分解成乳酸,使大便呈酸性,从而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有利于钙的吸收。人乳的特点 2、碳水化物 人乳的特点 3、脂肪 人乳能量的50由脂肪提供。人乳的脂肪颗粒小,还含有脂肪酶故较易消化和吸收。人乳含有较多的亚油酸(一种必需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为婴儿髓鞘形成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所必需,有利于脑发育;牛乳则主要含饱和脂肪酸。人乳的特点 3、脂肪 人乳的特点 4、矿物质 人乳中电解质浓度远比牛乳低,这

25、是和婴儿肾脏不能承受较大的溶质负荷相适应的。人乳的特点 4、矿物质 人乳的特点 人乳含钙量低于牛乳,但其吸收率远高于牛乳,且钙磷比例合理故有利于钙的吸收;人乳中铁的吸收率(49)也远高于牛乳(10)。人乳中的锌主要和小分子多肽结合,其利用率高。 人乳含钙量低于牛乳,但其吸收率远高于牛乳,且钙磷比例合理故 人乳含维生素A、C、E较多,在初乳中更为丰富,但人乳所含的维生素K仅为牛乳的14,故单纯依靠母乳喂养的婴儿在满月以后可能发生维生素K缺乏。5、维生素人乳的特点 人乳含维生素A、C、E较多,在初乳中更为生物作用: 1. 缓冲力小,不影响胃液酸度,利于酶发挥作用 2. 含不可替代的免疫成分: 3.

26、 生长调节因子:人乳的特点生物作用: 其他 母乳喂养还有经济、方便、温度适宜、有利于婴儿心理健康的优点。 加快乳母产后子宫复原,减少再受孕的机会。人乳的特点 其他人乳的特点母乳喂养的优点1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儿死亡率 2降低婴儿患病率 3减少营养不良的危险性 4经济、方便、省时省力、温度 适宜 5增进母婴感情 6其他母乳喂养的优点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 产前准备 成功的哺乳则需孕妇身心两方面的准备和积极的措施 。 产后阶段 哺乳期应不断增强哺乳信心, 主张在正常分娩、母婴健康情况良好的条件下尽早开奶(瑞典为生后10-15分钟) 。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 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 2个月婴儿每天哺喂6-7次以上;

27、3-4月者大约6次左右;以后渐减。每昼夜哺乳6次者,血液催乳素浓度可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哺乳应注意的事项: 要保持乳腺,尤其是乳头的卫生。若乳儿哺喂后能安静入睡,体重增加速度正常,而且吸吮时能听到咽奶的声音,则表示奶量充足,反之则不足。哺乳应注意的事项:不宜哺乳的几种情况: 凡是母亲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肾炎、糖尿病、恶性肿瘤、结核病或心功能不全等均应停止哺乳;产妇患精神病、癫痫等亦应停止哺乳,乳母患急性传染病时,可将乳汁挤出,经消毒后哺喂。不宜哺乳的几种情况:部分母乳喂养 4个月婴儿采用部分母乳喂养时母乳哺喂次数一般不变,每次先哺母乳,将乳房吸空,然后再补充乳品或代乳品,

28、这样才有利于刺激母乳分泌,此为补授法 。4-6个月婴儿,为断离母亲开始引入配方奶或兽乳时宜采用代授法。部分母乳喂养 由于各种原因,母亲不能亲自哺喂4个月的婴儿时,可采用其他动物乳如牛乳、羊乳、马乳等或其他代乳品喂哺婴儿,称为人工喂养。 由于各种原因,母亲不能亲自哺喂4个牛乳的特点乳糖含量低宏量营养素比例不当肾脏的溶质负荷缺乏各种免疫因子牛乳的特点乳糖含量低牛乳的改造 配方奶粉:重量比均为1:7,如盛4.4g奶粉的专用小勺,一勺宜加入30ml温开水 全牛乳的家庭 加热 加糖 加水牛乳的改造 配方奶粉:重量比均为1:7,如盛4.4g奶粉的6个月以内 奶量摄入估计配方奶粉摄入量估计 100g供能约5

29、00kcal(2029KJ),婴儿能量需要量约为100kcal/(kg.d),故需婴儿配方奶粉20g/(kg.d) 6个月以内 奶量摄入估计配方奶粉摄入量估计 例:6个月以内 奶量摄入估计 设有4月龄乳儿,体重6kg, 每昼夜按需液量150mlkg、能量100kcalkg, 则:总能量为600kcal,100ml牛奶的能量为67kcal,加入8%糖后的热量约为100kcal。给含8糖的牛奶600ml即可满足能量需要; 总液量900ml,减除600ml牛奶量外 应再加水900-600300ml; 例:6个月以内 奶量摄入估计 注意事项: 1. 婴儿的食量有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 2最好分次配制,以

30、确保安全。 3加糖不是为了增加甜味,而是补充碳水化物和热能的不足。 4其他 奶液的温度应与体温相近,乳儿的姿势和防吐方法、哺喂次数和时间间隔等均与母乳喂养相同。注意事项: 对4个月的乳儿,单纯母乳喂养已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即使是人工喂养者也因胃容量有限,不能单靠增加牛乳量来满足其营养需要。一般说来,当每日摄入的奶量达1000ml,或每次哺乳量200m1时,即应添加辅助食品,以保障乳儿的健康。婴儿的食物转换 对4个月的乳儿,单纯母乳喂养已不能满婴儿的食物转换的目的: 1. 补充乳类营养素的不足。 2改变婴儿食物的质量以满足其生理需要并为断乳作好准备。 3. 有利于咀嚼功能的训练,促进语言的

31、发展。 4. 逐步培养婴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使婴儿从吸吮奶瓶到用匙喂食,以至用杯、碗、筷,逐步从授食过渡到自食。婴儿的食物转换的目的:婴儿的食物转换的原则从少到多 使婴儿有一个适应过程,如添加蛋黄,宜由l4个开始,5-7天后如无不良反应可增加到l312个,以后逐渐增加到1个;由稀到稠 如从乳类开始到稀粥,再增稠到软饭由细到粗 如增添绿叶蔬菜应从菜汤到菜泥,乳牙萌出后可试食碎菜;由一种到多种 习惯一种食物后再加另一种,不能同时添加几种;应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步添加。婴儿的食物转换的原则从少到多 使婴儿有一个适应过程,如添加添加辅食品的具体步骤 母乳所含的维生素C、D不足,故从生后2周起即可

32、逐步添加浓鱼肝油和维生素C,但不作为辅食对待。从4月龄起,添加米汤以促进淀粉酶的生成并补充B族维生素。添加辅食品的具体步骤 母乳所含的维生素C、D不足,故从生后 7-9个月的婴儿多已出牙,故应及时添加饼干、面包干等固体食物以促进牙齿的生长和培养咀嚼、吞咽等良好习惯。 在粥和烂面的基础上,可添加碎莱、肝类、全蛋、禽肉、豆腐等食品,以使食谱丰富多彩、莱肴形式多样,增加小儿食欲。 7-9个月的婴儿多已出牙,故应及时添加饼干、面 10-12个月时,因消化功能进一步完善,故在上述食谱的基础上可添加瘦肉。肉类不宜煎、炒、爆,应剁成碎末加入粥内或面条内同煮,以利消化吸收。羊肉中的脂肪熔点较高,难以消化,故应

33、在年龄稍大后,再行添加。 10-12个月时,因消化功能进一步婴儿期易出现的问题 溢乳 食物引入不当 能量及营养素摄入不足 进食频繁 喂养困难婴儿期易出现的问题儿童保健Child Health Care儿童保健Child Health Care 儿童保健(child health care) 研究各年龄期小儿的生长发育、营养保障、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的综合学科。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利因素,促进和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儿童保健(child health care)胎儿期及围生期儿童的保健新生儿保健婴儿期保健幼儿期保健学龄前期保健学龄期与青春期保健胎儿期及围生期儿童的保健各年龄期的保健胎儿期病

34、理生理特点:宫内生长孕母的各种不利因素均可干扰胎儿的发育 保健方法:围生(产)期保健;胎儿监测 各年龄期的保健胎病理生理特点:保健方法:胎儿期病理生理特点:保健方法:保健措施:遗传咨询:预防遗传性疾病和先天畸形;保证充足的营养;保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心境;预防疾病。各年龄期的保健胎病理生理特点:各年龄期的保健病理生理特点:独立生活;生理调节、反应差;大脑皮层抑制;发病率、死亡率高;特殊的生理状态。保健方法新生儿访视各年龄期的保健新生儿期病理生理特点:保健方法各年龄期的保健新新生儿期病理生理特点:保健方法:保健措施:保暖;尽早开奶;消毒隔离;细心护理。各年龄期的保健新病理生理特点:各年龄期的保健婴

35、儿期病理生理特点:生长迅速;需求多,消化吸收功能差;被动免疫消失;神经髓鞘形成。保健方法:健康检查每3个月一次各年龄期的保健婴病理生理特点:保健方法:各年龄期的保健婴儿期病理生理特点:保健方法:保健措施:母乳(B);免疫(I);生长监测(G);口服补液盐(O);辅食添加。各年龄期的保健婴病理生理特点:各年龄期的保健幼儿期病理生理特点:生长稍慢;乳牙出齐,饮食转变;动作、语言、感知觉发展;识别危险差;自身免疫差。保健方法:健康检查每6个月一次各年龄期的保健幼病理生理特点:保健方法:各年龄期的保健幼儿期病理生理特点:保健方法:保健措施:合理喂养;预防传染病及意外;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早期教育。各年龄

36、期的保健幼病理生理特点:各年龄期的保健学前期病理生理特点:生长稳定;大脑皮质功能迅速发育;客观直接、好模仿;变态反应性疾病增多;好奇幼稚。保健方法:健康检查每年一次各年龄期的保健学病理生理特点:保健方法:各年龄期的保健学前期病理生理特点:保健方法:保健措施:游戏活动;智力、非智力因素培养;预防传染病及意外;预防免疫性疾病。各年龄期的保健学病理生理特点:各年龄期的保健学龄期病理生理特点:更换乳牙、器官成熟;各种功能接近成人水平;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以书本学习为主;初步社会实践。保健方法:健康检查每年一次各年龄期的保健学病理生理特点:保健方法:各年龄期的保健学龄期病理生理特点:保健方法:保健措施:科学知识教育;德智体美发展;五官保健,注意姿势;治疗原发疾病。各年龄期的保健学病理生理特点:各年龄期的保健青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