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医师师晋升副主任医师专题报告病例分析(双肺弥漫囊性病变病例分析)_第1页
外科医师师晋升副主任医师专题报告病例分析(双肺弥漫囊性病变病例分析)_第2页
外科医师师晋升副主任医师专题报告病例分析(双肺弥漫囊性病变病例分析)_第3页
外科医师师晋升副主任医师专题报告病例分析(双肺弥漫囊性病变病例分析)_第4页
外科医师师晋升副主任医师专题报告病例分析(双肺弥漫囊性病变病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 页外科医师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病例分析专题报告单位:姓名:现任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专业技术职务:2022年9月28日一例双肺弥漫囊性病变病例分析患者女,66岁,主因间断咳嗽、咳痰9个月余于2015年9月8日入院,患者9个月前因咳嗽,咳大量白色泡沫痰,无发热、呼吸困难,于外院行胸部CT(图1)示右肺下叶大片实变影、周边弥漫磨玻璃影,查血常规、血癌胚抗原正常,抗感染治疗9 d效果不佳,就诊于我院胸外科,考虑为肺癌,于2015年2月9日行右肺下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中央型浸润性黏液腺癌,肿瘤大小约6 cm6 cm4.5 cm,支气管及血管断端干净,纵隔及肺门淋巴结未见转移,但肺泡

2、腔内组织细胞聚集,术后分期为A(T2bN0M0)。患者仍有咳嗽咳痰,但较前好转。患者顾虑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未同意行辅助化疗。4个月前患者胸外科门诊复诊,血癌胚抗原正常,胸部CT(图2,图3)示右肺多发囊性病灶,未予重视。2个月前复查胸部CT(图4,图5),患者肺内囊性病灶及实性结节病灶较前明显增多,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为116.4%,FEV1/FVC为70.95%,TLC占预计值%为99.4%,DLCO占预计值%为72.8%,支气管镜检查镜下未见明显异常,左B3 BALF白细胞分类:巨噬细胞51%,中性粒细胞7%,淋巴细胞40%,嗜酸粒细胞2%,曲霉半乳甘露糖抗原检测0.168,涂片找抗

3、酸杆菌阴性,细菌、真菌培养均阴性,巨细胞病毒DNA阴性,右B4支气管TBLB病理示肺泡间隔增宽,纤维组织增生,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部分肺泡腔扩张,其内可见较多组织细胞聚集。既往史:发现脂代谢紊乱5年,不吸烟,30年前因卵巢囊肿行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图1 2015年2月5日胸部CT示右下叶大片实变影,可见支气管气相,周围边界不清,伴磨玻璃影(白箭头)图2 2015年5月12日胸部CT示右肺少量薄壁囊状病变(白箭头)图3 2015年5月12日胸部CT示右肺少量薄壁囊状病变(白箭头)图4,5 2015年7月15日胸部CT示双肺囊性病变较前增多,部分囊周边可见磨玻璃,有部分实性结节(白箭头)图6,7 20

4、15年10月10日胸部CT示双肺弥漫囊状病变明显增多,周边散在实变及磨玻璃(白箭头)图8 TBLB组织HE染色结果。黑箭头为腺癌组织,红箭头为细支气管,白箭头为伴行细支气管的小动脉,可见肺癌浸润累及细支气管低倍放大图9,10 2016年1月27日胸部CT示双肺磨玻璃影及实变完全吸收,仍残留双肺弥漫囊性病变(白箭头)入院后9 d在CT引导下对左下叶后基底段囊性病变进行穿刺活检,病理示肺泡结构清晰间隔稍增宽,型肺泡上皮增生,肺泡腔内较多组织细胞聚集。后患者咳嗽、咳痰明显加重,咳大量白色泡沫痰,夜间不能平卧入睡,伴呼吸困难,无发热,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因患者诊断仍不明确,且入院34 d后再次复查胸部

5、CT(图6,图7)示病变明显进展,于2015年10月12日第二次行支气管镜检查,内镜下未见明显异常,于左B6行TBLB,病理示肺黏液腺癌(图8)。诊断明确后予培美曲塞及奈达铂化疗4周期,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完全消失,胸部CT(图9,图10)示双肺磨玻璃及实性结节完全吸收,但仍残留双肺弥漫囊性病变。讨论弥漫性囊性肺疾病(diffuse cystic lung disease,DCLD)是临床较为罕见的疾病,常见于(1)肿瘤性疾病: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PLCH)、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ulmonary lymp

6、hangioleiomyomatosis,PLAM)、原发性肺癌、转移癌;(2)淋巴增殖性疾病: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干燥综合征、轻链沉积病、淀粉样变性;(3)感染性疾病:肺孢子菌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4)过敏性肺炎、脱屑性间质性肺炎。但肺气肿、1胰蛋白酶缺乏,囊状支气管扩张、蜂窝肺在影像学上表现类似为囊性改变,应予以鉴别。患者发病时咳大量白色泡沫痰,影像学表现为大片实变及磨玻璃影,均为典型黏液腺癌表现,并得到手术病理证实。术后逐渐出现影像学出现双肺弥漫囊性病变,并逐渐出现磨玻璃影及实变影,临床症状与手术前一致,高度怀疑肿瘤复发,经3次活检最终证实,DCLD进行小标本活检往往难以明确诊断

7、,需要重复多次或行胸外科肺活检。肺囊性病变形成机制目前并不清楚,可能为细支气管本身病变或受累后引起活瓣效应:吸气时细支气管管腔扩张,空气进入肺泡;呼气时管腔缩小,空气滞留,肺泡内压不断增高,造成远端肺组织过度通气。临床上常见表现为DCLD的如PLCH、PLAM,病理特点分别为增生的朗格汉斯细胞或平滑肌细胞累及细支气管,而本例患者形成弥漫囊性病变的原因为肺癌细胞累及细支气管壁,病理上可以看到形成肺癌细胞侵犯细支气管证据,另外文献报道肿瘤分泌黏液亦可阻塞细支气管形成活瓣效应,推测部分机制可能与黏液阻塞有关,但小标本病理无法证实。经过针对肿瘤的化疗,患者肺内实变及磨玻璃影明显吸收,但是囊腔无明显变化,笔者认为若引起细支气管受累的病因被治愈,囊腔在较长时间后有可能逐步好转、甚至消失,但本例患者最后死于肿瘤进展。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