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范文_第1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范文_第2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范文_第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范文_第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上册语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1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作者是怎么样逐层深入地提示课文的中心思想,表示中法两国人民的一起心愿。 3、学习本文对话,通过人物对话,提示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二、课前准备:找一些有关中法友好往来的文章。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心愿”的意思是会什么?

2、 (指心里的愿望、想法) 2、课文写谁的心愿? (写一家普通的法国人和中国工作人员的一起心愿。) 3、是个什么样的心愿? (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一起的心愿。)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自学新词。 四、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17)写我与一位法国小姑娘的对话,说明小姑娘的全家都是是中国迷。 第二段:(18-20)写小姑娘的爸爸两次去中国,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使全家人都爱上了中国。 第三段:(21-29)讲作者与小姑娘一家人的谈话,知道了小姑娘全家的希望: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第四段:(30)写修一座友谊的长桥,是中法两国人民的一起心愿。 五、讲

3、读课文第一段。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人物有哪些? 2、“这是人最爱坐的长椅,因为我喜欢那几丛花,在春天的北京,这样的花是经常见到的。”这句话是怎么理解? 3、哪些词语表示法国小姑娘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是纯洁和朴素的? 4、“闪耀着欢乐的光”说明书了什么? 5、从小姑娘的回答说明书了什么? 6、“我家有好多中国人”指的是什么? 7、小姑娘熟悉中国人的相貌特征,原因何在?表示了什么? 8、有感情朗读课文。 六、课堂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 2、誊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法国小姑娘怎么会知道我是中国人的? 2、她说她家里有好多中国人,这是真的吗?表达了小姑娘

4、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小姑娘为什么对中国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2、为什么把小姑娘的家称为“中国物品展览馆”?这说明书了什么? 3、“是那些不说话的中国人,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人的家庭,而且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指小姑娘的爸爸从中国带回了泥人,并陈设在家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爱。他的这种真挚感情感染了全家,连小姑娘也成了中国迷了。) 4、小姑娘的爸爸向我介绍了什么?他是怎么样介绍的? 5、“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永远值得引以为荣的历史和文化,但是现在确实需要发展。你们的国家有巨大的潜力,这是谁也比不上的。”这一段话表达了什么感

5、情? (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赞美,对中国繁荣富强的期望以和对中国发展前途充溢信心。)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第四段。 1、“乞求”是什么意思? 2、小姑娘到底“乞求”什么? (乞求爸爸同意带她去北京。) 3、“用会说话的眼睛乞求着”说明了什么? (说明她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多么纯洁) 4、小姑娘的心愿是什么?她爸爸的心愿又是什么?中法两国人民的一起心愿又是什么? (去北京当老师;希望孩子为法中人民作贡献;修一座友谊的长桥。 5、课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四、总结全文。 本文记叙了一位中国工作人员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公园里同一家法国人进行友好谈话的情景,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中

6、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反映了发展中法友谊是两国人民的一起心愿。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2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同学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回顾“词语盘点” 1.同学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誊写竞赛,引导同学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同学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

7、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效果加以展示. 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俺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俺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同学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b.尝试理解:同学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诵名言.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同学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同学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俺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

8、.郑胜利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 5.鼓励同学课后将自身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恭恭敬敬、旌节、气节、置之度外、屈指可数”等词语。 2.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与学习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讲读课文的第五到第六节,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品味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9、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插图,认识苏武板书:苏武 2.简介:苏武和西汉的历史背景,及两国的关系。 3.板书:牧羊理解:牧课题补充完整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中有几次写到旌节? 苏武又是怎样对待这支旌节的? 2.交流板书 (1)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 理解:旌节板书 板书:接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郑重其事的态度。 (2)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板书:握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宁死不屈的精神。 (3)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

10、,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板书:举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内心极其愤慨的语气。 过渡:看来,这两次斗争无论匈奴王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无法使苏武屈服。在这种情况下,他又生出了一计。那便是苏武牧羊,那他牧的是什么羊呢? 三、学习第三、第四重点节 (1)轻声自由读读第4小节,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学生交流。 (3)小结:你看,这真是一个毒计,匈奴王真是阴险狡诈呀!但苏武又是怎样面对的呢? (4)学生默读第五节,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5)逐句出示,加以理解。 A.北海边野草遍地,没有人烟,惟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 (内心是孤独的,生活是寂寞的,但是在精神上有追求,有

11、一种坚定的信念。) B.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师生对读,(感受到后面的话是把前面的折磨写具体了) 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苏武在想尽办法克服种种困难) 板书:饿渴冷 出示图片,想象苏武还会面临哪些困难? C.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不论白天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 理解:置之度外 (要学生感悟到苏武不是为自己活,而是在为国家而活。 D.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 抓关键词:经常(换词)常常,时常, 南飞的大雁:汉朝在南方,南方代表祖国,多想成

12、为一只自由的大雁,早日回到祖国。 屈指计算日子:再次体会归心似箭。 盼望:望眼欲穿,归国心切 小结:苏武就是这样一个宁死不屈,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让我们充满深情地读读这一节。 四、学习第六节 过渡:茫茫荒漠,野草丛生,人烟绝迹,苏武时时刻刻紧紧握着这支和他患难与共的旌节。多少年等待,多少年期盼,整整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在异乡历尽了千心万苦,受尽了非人的折磨,经过汉朝的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武回国。 1.抓住40岁,已满头白发 2.出示句子,改成肯定句, 再改成反问句 五、总结课文 1.过渡:学到这,你觉得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在敌人面前不屈不饶,坚持正义,坚决维护国家尊严

13、的人。他不愧为中国历的一位爱国志士。 2.评价:后人是这样评价他的。牧羊十九年,留胡节不褥。 任海枯石烂,心如铁石坚。 3.激发兴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像苏武那样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人,我们不仅要敬佩他们,而且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忠诚祖国,报效祖国,有兴趣的同学可去图书馆或上网搜索有关内容,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4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语言。 2.通过细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把握文章的思想主题。 3.结合讨论课后两题,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4.教导学生认识到信任与真诚的重要,从而使他们懂得在生活中要互相信任

14、他人,以诚待人。 教学重、难点:教导学生认识到信任与真诚的重要,从而使他们懂得在生活中要互相信任他人,以诚待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如果某个城市出现了首家“无人超市”,即无人导购,无人收款,请你猜测,可能会出现哪些状况? 今天我们即将学到的是一篇去无人看管的桃林摘桃、付钱的故事。 二、学习: 1.自读课文; 2.用简短的话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3.一个告示就可以引导人们去桃林摘桃,真有趣,再读课文,圈划出文中描写“告示”的有关词句; 4.按以上提示分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三段) 5.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 5a.用比较形近字记字形的方法熟记:沁、脾、馋、涎、掏; 5b.用理解字

15、义的方法记忆:婆、吠; 5c.成语练说:沁人心脾、馋涎欲滴、小心翼翼。 三、作业: 熟读课文,理解“信任与真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的“告示”把人引向了什么样的地方? (学生应该会出现以下两种答案:a、把人们引向了果园,自己动手采摘果实;b、把人们引向一个朴实又真诚的地方,即一个互相信任的崇高境界。) 二、学习: 1.自读全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 2.讨论交流: 2a. “告示牌”引导人们准确无误的来到桃园; 2b. “桌上留言”主人不担心人们摘桃子后不付钱或少付钱; 2c. “无人看管的

16、钱箱”主人不担心有人将钱箱拿走; 2d. “我掏出钱包”主动付钱; 2e.猫狗训练有素,热情好客; (对以上这几点,学生可能很难理解。因此,在熟读文中描写关于猫、狗动作、神态的语句后,引导学生思考,正是由于主人的热情好客,猫和狗才能如此乖巧,如此热情,处处与人为善,相信到来的每一位客人。这种描写是“侧面描写”,略举熟知的“侧面描写”的文章)。 3.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5.学习文章运用“第一人称”写作的方法写自己经历的事,用第一人称叙述。文学创作里的“我”,“我”往往不是作者,而是里面的一个重要人物。 三、作业: 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一篇歌颂人与

17、人之间相互信任的文章。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敬佩”、“再三”、“热泪盈眶”造句。 2、会借助课题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按“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质疑读议(解疑)说练”的课堂教学结构,采用以启发式为中心的“读读、议议、说说”的教学方法,在读议、理解过程中穿插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关注课文的深厚的人文内涵的同时,避免把课文上成空洞的说教课,政治思想课。应把时间限度地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整个教学流程自然、流畅,没有斧

18、凿的痕迹,使学生轻松自如地读懂课文,掌握方法,达到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深悟两位首长乃是共产党领导人高尚人格精神的典型代表,他们严守军纪、关爱群众、以身作则、模范表率,才使“军爱民,民爱军”,“军民一条心”,才使自己的政党有了极强的凝聚力,使自己的战斗部队坚不可摧,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拥护,才使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二十八年,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了腐朽黑暗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人民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学重点】 1、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条心”的军民鱼水般的深情。 2、借助课题,结合相关的问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按照“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第一教时 一、实物展示,激趣导入 1、出示两块银元,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银元,是中华民国时期的钱币。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两块银元有关,围绕这两块银元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记记生字的字形,想想新词的词义。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交流反馈 (1)做作业本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