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程_第1页
临床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程_第2页
临床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程_第3页
临床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程_第4页
临床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临床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气管插管术【适应症】1、全身麻醉。2、心跳骤停。3、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或呼吸抑制需机械通气行呼吸治疗 者。【禁忌症】1、喉水肿、气道急性炎症及咽喉部脓肿。2、胸主动脉瘤压迫气管、严重出血素质者,应百倍谨慎。【准备工作】器具准备:麻醉喉镜、带充气套囊的气管导管、衔接管、导管 管蕊、牙垫、喷雾器、吸引装置、供给正压通气的麻醉机或呼吸 器及氧气。【操作方法】1、明视经口气管内插管法:患者仰卧,用软枕使病人头位垫 高10W,使经口、经咽、经喉三轴线接近重叠。2、术者位于患者头端,(不宜于在床头操作者,可位于患者头 部旁侧),用右手推病人前额,使头部在寰枕关节处极度后伸。如 未

2、张口,应用右手推下颌并用食指拨开下唇,避免喉镜置入时下 唇被卷入挤伤。3、置入喉镜:左手持麻醉喉镜自病人右侧口角置入,将舌体 挡向左侧,再把镜片移至正中,见到悬雍垂。沿舌背弧度将镜片 再稍向前置入咽部,即可见到会厌。4、如用直喉镜片,将其置于会厌的喉面挑起会厌,以显露声 门;如用弯喉镜片,只需将其远端伸入舌根与会厌咽面间的会厌 谷,再上提喉镜,使会厌向上翘起,紧贴镜片而显露声门。5、以1%地卡因或2%利多卡因喷雾喉头表面。6、右手以握笔状持导管从右侧弧形斜插口中,将导管前端对 准声门后,轻柔地插入气管内,拔出导管管蕊。7、压迫胸壁,查得导管口有出气气流,即可置牙垫于磨牙间, 退出喉镜,用胶布将

3、气管导管和牙垫妥善固定。8、导管接麻醉机或呼吸器,套囊内充气,同时听两侧呼吸音,再次确认导管插入气管内。锁骨下静脉穿刺术【适应症】1、需行全胃肠外营养或中心静脉压测定者。刺非常困骞急大量输液、输血,或长期静脉补液而外周静脉穿3、肺动脉插管及心血管造影等。【禁忌症】1、有出血倾向者。2、局部皮肤有感染者。3、有躁动不能配合者。4、重症肺气肿及呼吸急促者。【操作方法】常采用经锁骨上穿刺:1、患者仰卧,头低位(1520), 或将床尾抬高30Cm,肩下垫枕,上胶稍外展,头转向对侧。2、 取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缘与锁骨上缘所形成的夹角的平分线距顶 端0.5cm处为穿刺点,用1%甲紫作好标记。一般多先从右侧

4、进 针。3、常规消毒铺无菌巾。4、局部浸润麻醉后,穿刺针头与冠 状面呈3040角向胸锁关节后方进针,一般进入2.54.0cm 即可到达。【注意事项】1、准确掌握适应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尽量选右侧穿刺,准确选好穿刺点,掌握好穿刺针的进针 方向,以防发生并发症,如气胸、血胸、气栓。神经损伤、感染3、更换接头、注射器和插管时,均应在病人呼气后屏气状态 下进行,以免吸入空气,发生气栓。4、胶管与玻璃接头连接处应紧密,或用线扎紧,以免漏气。5、锁骨下静脉压力较低,约为00.588好,吸气时可为负 压,因此在输液过程中绝不能使输液瓶滴空,并应使一段输液管 低于病人心脏水平。动脉穿刺术【目的】取血作动

5、脉血气分析,采血作细菌培养。【部位】桡动脉、锁骨下动脉、肱动脉、股动脉。【准备工作】治疗盘内放皮肤消毒剂、棉签、无菌干燥注射器及针头、无 菌手套、各种试管及2%普鲁卡因等。【操作方法】1、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确定动脉走向,扪及搏动最明显处。2、常规作广泛性皮肤消毒。3、术者以左手食指及中指固定欲穿刺的动脉,右手持注射器, 在两指间垂直穿入动脉,穿刺成功后,以右手固定针头,保持针 头方向及深度,左手以最大速度注射药液或采血。4、操作完毕迅速拔针,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不少于5分钟。【注意事项】1、穿刺点应选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消毒面积较静脉穿刺广。2、做血氧分析时,空针内绝不能进入空气。3、操作完毕,局

6、部必须加压5分钟,直至无出血为止。胸膜腔穿刺术【适应症】1、诊断性穿刺,以确定积液的性质。2、穿刺抽液或抽气以减轻对肺脏的压迫或抽吸脓液治疗脓胸。3、胸腔内注射药物。【禁忌症】出血性疾病及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于耐受操作者应慎用。【准备工作】1、向病人说明穿刺的目的。2、有药物过敏史者,需做普鲁卡因皮肤试验。3、器械准备:胸腔穿刺包、手套、治疗盘(碘酒、酒精、棉 签、胶布、局部麻醉药)、椅子、痰盂。如需胸腔内注药,应准备 好所需药品。【操作方法】1、病人体位: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手前臂平放于椅背 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坐卧位,患侧前臂置 于枕部。2、穿刺点定位:胸腔穿刺抽液

7、先进行胸部叩诊,选择实音明 显的部位进行穿刺,穿刺点可用龙胆紫在皮肤上作标记,常选择: (1)肩胛下角线7-9肋间。(2)腋后线7-8肋间。(3)腋中线 6-7肋间。(4)腋前线5-6肋间。包裹性胸腔积液:可结合X线及超声波定位进行穿刺。气胸抽气减压:穿刺部位一般选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 中线4-5肋间。3、操作步骤:(1)穿刺点局部常规消毒,术者戴消毒手套,铺洞巾,用1 2%普鲁卡因逐层麻醉至胸膜。(2)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与穿刺针连结的乳胶管先用血管钳 夹住,准备穿刺。(3)术者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沿肋骨上缘缓慢 刺入至阻力突然消失,将注射器接上,松开血管钳,抽吸胸液,助手

8、协助用血管钳 固定穿刺针,并配合松开或夹紧乳胶管。(4)需向胸腔内注药时,在抽液后将稀释好的药液通过乳胶 管注入。(5)穿刺完毕,拔出穿刺针,盖以无菌棉球及纱布,用胶布 固定。(6)抽出的胸液,根据病情需要分别送检。【术后处理】病人静卧休息,观察术后反应,注意并发症,如气胸、肺水 肿等。现场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是用于呼吸和心跳突然停止、意识丧失病人的一 种现场急救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来向 患者提供最低限度的脑供血。【适应症】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和心室纤颤)。【禁忌症】1、胸壁开放性损伤。2、肋骨骨折。3、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4、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

9、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 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操作方法】当病人突然倒下时,首先应边摇边喊病人,判断是否失去知 觉,有无呼吸心跳,无反应,应立即开始做心肺复苏术。1、病人的准备:将病人平卧在平地或硬板上,当病人有外伤 (如骨折等)时,要小心搬动,以免加重伤情。保持病人气道通畅, 可用仰头一一抬颏(或托颌或托颈)法,使病人的口腔、咽喉轴呈 直线,防止舌根、会厌阻塞气道口,方法是操作者一般站或跪在 病人右侧,左手置病人前额上用力后压,右手指放在病人下颌骨 下沿,将颏部向上向前抬起。2、口对口吹气:口对口吹气是向病人提供空气的有效方法。 方法是:抢救人员将置于病人下颏的右手向下压其颏部,

10、撑开病 人的口,左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病人的鼻孔,防止呼入的空气逸 出。抢救人用自己的双唇包绕封住病人的口的外部,形成不透气 的密封状态,然后以中等力量,用11.5秒的速度向病人口中吹 入约800毫升空气,吹气后,抢救人员即抬头侧过一边,作一次 深吸气,待下次吹气,如此按每分钟12次的频率反复进行,直到 病人有自主呼吸为止。3、胸外心脏按压:目的是通过朐外心脏按压形成胸腔内外 压差,维持血液循环的动力。按压部位是胸骨中、下1/3交界处 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方法是抢救人员在病人右侧 时,其左手掌根部置于病人胸前胸骨下段,再将右手掌压在左手 背上(婴儿可用食、中指尖,儿童可用一只手掌根

11、),两手的手指 翘起不接触病人的朐壁,伸直双臂,肘关节不弯曲,用双肩向下 压而形成压力,将胸骨下压约5.06.0厘米(婴儿1.52.5厘米, 儿童3.04.0厘米),按压和放松相间,时间相等,但手掌不离 开病人朐骨部位,反复进行,每分钟按压100120次。【注意事项】1、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可单人或双人同 时进行),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30: 2。2、即吹气2次,胸外心脏按压30次,吹气与按压的次数过 多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3、胸外按压的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脾、胃等内脏。 按压的力量要适宜,过猛过大,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 按压力过轻,形成的胸腔压力过小,不足 于推动血液循环。4、口对口的吹气不宜过大(不应超过1200毫升),吹入时间 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病人气道 是否通畅,胸腔是否被吹起。5、复苏的成功与终止。进行心肺复苏术后,病人瞳孔由大变 小,对光放射出现,脑组织功能开始恢复(如病人挣扎、肌张力增强,有吞咽动作等), 能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