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发展概述课件_第1页
智力发展概述课件_第2页
智力发展概述课件_第3页
智力发展概述课件_第4页
智力发展概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智力发展第一节 智力概述第二节 智力的发展第三节 智力发展评定第四节 非智力因素第五章 智力发展第一节 智力概述智力的概念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最早的定义:智力是指个体有意识地以思维活动来适应新情境的一种潜能。法国比纳:智力是判断力、常识、创造力和适应个体生存能力的总和。美国推孟:智力就是运用抽象概念进行思维的能力。瑞士皮亚杰:智力实际上是一个活跃的和积极的操作系统,他是最富于推动力的心理适应作用,也就是说,是主体与环境之间进行交流所不可缺少的工具。美国韦克斯勒:智力是一种全面的或整合的实体,它是一个人理解和处理他周围世界的全面能力。美国斯腾伯格:智力的外显理论和内隐理论智力的概念德国心理

2、学家斯特恩最早的定义:智力是指个体有意识地中国心理学家对智力的看法主要有:智力是顺利完成智慧活动的能力。智力是一种先天素质,特别是脑神经活动的结果。智力是一种偏重于认识方面的能力。智力是一种顺应或适应能力。1921年和1986年国际两次智力研讨会较共同的见解:智力是高级认知过程(59%和50%),是学习能力(29%和17%),是对新情况或新环境的适应(21%和21%)综合各家观点:智力大致有的共性:适应环境特别是新环境的潜在能力多种能力的综合,其中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中国心理学家对智力的看法主要有:智力的理论智力的因素论智力的二因素论智力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智力的多因素论智力三维

3、结构论智力的认知理论智力的理论智力的因素论智力二因素论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Spearman)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智力是由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组成的。G因素是人的全部认知机能共有的能力,S因素是关于特殊机能的能力。完成任何一种作业,都是G和S两种因素决定的。例如,一个算术推理作业需要G+Sa,而完成言语作业则需要G+Sb。这两种测验的正相关是由于它们有共同 G因素,而它们又不完全相关,是由于这两种作业的S因素。斯皮尔曼还把G因素的高低作为天才和白痴之间相区别的指标,把S因素的差异作为个人认知领域差别的表现。 智力二因素论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Spearman)在上世flui

4、d intelligence. It is our ability to process information quickly, accurately and completely. It is our ability to learn new things and comprehend new concepts. It is our ability to process numbers and do complex reasoning. In other words, fluid intelligence is our ability to process information invo

5、lved in 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By our early 60s, most of us operate at about the level of a boiled potato.fluid intelligence. 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It is our ability to use our life experience. It hits its peak at about the same time as fluid intelligence, in the mid-twenties, but it stays a

6、t that level throughout our lives except when an illness like Alzheimers intervenes. In one sense we actually become smarter with age. As the years go by we gain more life experience. At 60 we know a lot more about the world than we did at 30. Because we know a lot more, we are able to deal with new

7、 situations effectively even though we cannot process new information as well as we did when we were younger. 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卡特尔认为一般智力或g因素可以进一步分成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指一般的学习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晶体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卡特尔认为流体

8、智力主要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晶体智力是由教育和经验决定。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卡特尔认为一般智力或g因素可以进一步分成智力多因素说上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L.L.Thurstone)认为智力由字词流畅性、语词理解、空间能力、知觉速度、计数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记忆能力七种基本心理能力组成,并且各基本能力之间彼此独立。但七种基本能力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似乎仍可抽象出g因素。智力多因素说上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L.L.Thu七种基本能力之间有相关七种基本能力之间有相关智力三维结构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提出,智力活动可以区分出三个维度即

9、内容、操作和产物,这三个维度个各个成分可以组成一个三维结构模型(three dimension structure of intelligence).智力三维结构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三维智力结构模型示意图三维智力结构模型示意图内容4项、操作5项和产物6项。每一维度中任何一项同另外两维度中任何项三者结合就构成一种独特的智力,共得到120种智力。后来,吉尔福特略加修改,在操作维度的记忆中分成保持和记录,共六种;在内容维度方面改为视觉、听觉、符号、意义、行为五种。把三个维度结合起来,可以得出65 5=150种组合。内容4项、操作5项和产物6项。每一维度中任何一项同另外两维

10、度智力的认知理论 20世纪下半叶认知心理学兴起后,对智力的研究出现了另一条重要的研究途径,即信息加工途径。认知心理学家关心的不是智力活动的结果,而是信息加工过程。由于智力活动过程与结果联系密切,智力可以通过考察信息加工过程上的差异来进行研究。 智力的认知理论 20世纪下半叶认知心理学兴起后,智力的认知理论(一)智力的三元理论(二)PASS模型 智力的认知理论(一)智力的三元理论(一)智力的三元理论 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Robert sternberg)试图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解释智力行为,于80年代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对智力的三个方面予以说明,即智力的

11、内部构成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情境智力成分。 (一)智力的三元理论 美国耶智力的内部构成 (成分亚理论) 斯腾伯格认为,智力的内部构成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在认知性智力活动中,元成分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策略。 智力的内部构成 (成分亚理论) 经验性智力(经验亚理论) 智力的第二个方面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它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或称为经验性智力。经验性智力既包括有效地应付从未见过的新异事物, 也包括自动地应付熟悉的事情。在任务非常熟悉的时候,良好表现依赖于操作成分的自动执行, 如阅读、驾车、

12、打字时的自动编码等等; 而在任务不熟悉时, 良好的成绩依赖于元成分对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辅助方式。 经验性智力(经验亚理论) 智力的第二个方面涉及内部成分与外情境智力 (情境亚理论) 在日常生活中,智力是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智力的这方面特点又称作情境智力。 智力行为是因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的,在不同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行为有不同的表现。在这种意义上,情境性智力又称作实践智力。 情境智力 (情境亚理论) 在日常生活中,智力是适(二)PASS模型 加拿大心理学家戴斯(J.P.Das)结合鲁利亚的神经生理学成果提出了研究认知活动的PASS模型,他在此基础上编制的测验称为认知评估系统(CAS)

13、。PASS是指“计划注意一同时性加工一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 (二)PASS模型 加拿大心理学家三层认知系统(P155,图5.2)1.注意系统又称注意一唤醒系统, 它是整个系统的基础;2.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系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 3.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 三个系统协调合作, 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 三层认知系统(P155,图5.2)1.注意系统又称注意一唤醒思考题您对智力内涵有何新认识?思考题您对智力内涵有何新认识?智力内涵的新认识从传统的统一智力观到独立的多维智力观从只有内部结构维度的认识到外部环境相联系的认识从外显智力观(智力本来是什么)到内

14、隐智力观(现实中人头脑中的智力是什么)从重智力活动结果的认识到重智力活动过程的认识智力内涵的新认识从传统的统一智力观到独立的多维智力观智力的弗林效应(the Flynn effect)智力测验的平均成绩在不断上升。弗林认为,智力测验的平均成绩(IQ的平均分数)在以每10年3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智力的弗林效应(the Flynn effect)智力测验的第二节 智力的发展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二、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三、智力发展的差异性第二节 智力的发展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人的智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贝利的研究(Bayley,1970),个体

15、从出生到25岁的智力发展趋势(增长阶段)。根据沙因和斯特罗瑟(1968)个体从35岁以后的智力发展趋势(稳定和衰退阶段)智力中的各种成分发展趋势不一致。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人的智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智力发展概述课件智力发展概述课件常模常模Source: The Aging Mind: Potential and Limits. Paul B. Baltes, Ph. D, The Gerontologist, 1993. Source: The Aging Mind: Poten智力发展概述课件二、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儿童的智力随年龄增长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个体的

16、智力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 二、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同年龄智商的相关年龄36912183.57.53.36.356.80.74.619.90.7612.78此表格说明了什么?不同年龄智商的相关年龄36912183.57.53.36.3三、智力发展的差异性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智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智力发展的结构差异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智力发展的群体差异性别差异文化差异种族差异国家(地区)差异三、智力发展的差异性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第三节 智力发展评定(智力测验)智力测验的产生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医生西蒙在1905年编制的。1912年,德国心理学家斯腾提出了智商的概念:

17、即表达儿童智力水平的商数。比率智商:智商心理年龄实际年龄100比率智商只适合于儿童,对于成年人和老年人均不适合。韦克斯勒又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智商10015Z第三节 智力发展评定(智力测验)智力测验的产生二、现代智力测验(一)斯坦福比内测验(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韦克斯勒编制了儿童智力量表和成人智力量表,两个量表都设计了11个分测验。分测验分别度量个体的言语能力和操作能力。言语能力的测量包括常识、词汇、类比、理解、算术和记忆广度。操作能力包括图片排列、填图、积木、译码、拼图。二、现代智力测验(一)斯坦福比内测验测验工具:玩具、画册、指导手册、记录单等。测验工具:玩具、画册、指导手册、记录单等。

18、韦氏智力量表的构成和内容言语分量表 1. 常识 例 太阳从哪里升起?韦氏智力量表的构成和内容言语分量表例 太阳从哪里升起?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构成和内容言语分量表 1. 常识 2. 类同例 苹果和香蕉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构成和内容言语分量表例 苹果和香蕉韦氏智力量表的构成和内容言语分量表 1. 常识 2. 类同 3. 算术例 买米 1.8元/斤,10元可买多少?剩多少钱?韦氏智力量表的构成和内容言语分量表例 买米 1.8元/斤,1韦氏智力量表的构成和内容言语分量表 1. 常识 2. 类比 3. 算术 4. 词汇例:伞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伞?韦氏智力量表的构成和内容言语分量表例:伞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伞

19、韦氏智力量表的构成和内容言语分量表 1. 常识 2. 类同 3. 算术 4. 词汇 5. 理解例 捡到一封信,怎么办?韦氏智力量表的构成和内容言语分量表例 捡到一封信,怎么办?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构成和内容言语分量表 1. 常识 2. 类同 3. 算术 4. 词汇 5. 理解 6. 数字广度例 85148237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构成和内容言语分量表例 85148237韦氏智力量表的构成和内容操作分量表 1. 填图 2. 排列 3. 积木 4. 拼图 5. 译码 6. 迷津韦氏智力量表的构成和内容操作分量表1.填图1.填图2. 排列2. 排列3.积木3.积木4.拼图4.拼图智力发展概述课件5.译码

20、5.译码(三)婴儿智力测验1、格塞尔发展顺序量表测查自出生后4周到6岁婴幼儿的发展情况。主要从动作、顺应、言语和社会应答四个方面对婴幼儿的行为进行测查。2、贝利婴儿发展量表适用于测量出生2个月至2.5岁的婴儿。包括心理量表、动作量表和婴儿行为记录表。 (详见P259)(三)婴儿智力测验1、格塞尔发展顺序量表案例分析“十年弱智帽今摘除”如何正确对待 智力测验结果?案例分析三、心理测验的质量标准行为样组信度效度标准化难度三、心理测验的质量标准行为样组第四节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 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与成就的关系智商只解释学业成绩个体变差的一部分。其预测效度只能达到0.50。非智力因素:指那些不直接

21、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态度、性格、气质等。第四节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 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与成就的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差异表现 P179组成结构的完整性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影响因素活动水平对活动效果所起的作用国内外该领域一致的观点:非智力因素对于智力活动的结果产生着重要影响,智力活动的成功或者说一个人的成就,主要不取决于智力因素,而是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差异表现 P17相关研究领域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 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测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Mayer,1990)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指一个人用优秀的标准来对自己成绩进行评估、努力取得成功、体验由成功带来的喜悦的内部推动力量。相关研究领域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讨论:结合自身经历,谈谈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对学业成就的作用。讨论:结合自身经历,谈谈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对学业成就的作用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