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春望》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春望》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春望》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春望教学设计 双流区彭镇初级中学 冯艳【教材分析】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歌亦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在我们的中学教材中,诗歌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诗歌学习也有着相关要求“理解背诵相当数量的优秀古典诗歌,能够分析古典诗词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理解其思想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运用审美情趣”。由此看来,让中学生学习并朗诵优秀古诗词是非常必要的,既能够丰富学生文化素养,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又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传承民族优秀文明。春望是“安史之乱”之后的作品

2、,此时的作者也是国家动乱的受害者,他深切体会到了黎民百姓的痛苦,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关怀。【学情分析】 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阅历和生活经历的局限,信息来源的狭窄,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多停留在僵硬的死记硬背上,只关注文字信息,难以展开相应联想和想象去发掘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及本诗的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掌握诗歌赏析题的解题技巧。4、背诵本首诗歌。【重难点】重点: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掌握诗歌赏析题的解题技巧。【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知识链接】作者介绍: 杜甫(7127

3、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善于运用古

4、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唐玄宗时期)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都城长安沦陷。 756年,唐肃宗在灵武即位。诗人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着囚徒一样的生活。 757年,春回大地,但这时的长安城已被叛军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诗人与亲人久别,生死存亡未卜。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春望。【学习过程】一、预习1.将这首诗熟读成诵,注意节奏、韵律,读准字音、字正腔圆。2.查阅资料和知识链接了

5、解作者。3.了解诗句的内容、所蕴含的情感。二、课堂学习(一)解题题目是诗歌的眼睛,我们一起来看看题目春望,该作何解呢?明确:春:时令“望”的含义:1.观望国破山河在的惨景。2.希望战火平息。3.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望(二)走进作者完成填空。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 “杜工部”、“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忧国忧民,被世人尊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到衰的年代,他的诗多反映对国家的忧虑和百姓困难生活的同情,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三)走进诗歌1.一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语调低

6、沉、语速稍慢、深沉)2.二读诗歌,读懂诗意。(1)重点词的词意国:国都 城:长安城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恨别:痛恨离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浑:简直 胜:能够承受、禁得住 (2)语句的意思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所见)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所感)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所思)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所忧)(3)三读诗歌,读懂情感古人写诗,常常“吟安一个字,拈nin断数茎须”(为了找到一个吟诵妥帖的字拈断数根胡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

7、出,吟成不禁双泪长流。)这首诗中哪些句子(词)写得好,小组合作探讨,选出你最有感触的句子(词),试赏析。“破”,陷落的意思,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断壁残垣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深”,茂盛的意思,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刻画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总结炼字题答题技巧:a.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B.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C.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第一种理解: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 把“花”、“鸟”拟作人,把自己的感情寄寓在花鸟上,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世间的离别,连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这

8、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更突出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思家之情的深沉。第二种理解: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使诗人反而落泪惊心,更突出了诗人感时伤时忧国思家的深沉感情。总结一般赏析题答题技巧:a.明确手法。b.展开联想描述景象。c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在战火不断的情况下因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从而写出战火不断时家信的珍贵,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对妻子儿女的强烈的思念。头发早就白了,变得越来越少了,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

9、态可以想见,表现了忧国、伤时、思家的思想感情。(4)四读诗歌,升华情感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参考句意: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1.分析诗歌主旨: 全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2.请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诵读形式,并展示学习成果。提示:诵读形式包括诵读、背诵、轮读、配乐读等等。(四)当堂检测(见检测单)加油哦,看谁做得又快又好!(五)课堂小结杜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看到春城长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