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综合测试卷_第1页
高考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综合测试卷_第2页
高考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综合测试卷_第3页
高考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综合测试卷_第4页
高考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综合测试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55/55/5高考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 ,每题4分 ,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B有明显的增温降湿效应C减少城市地区日照时间D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答案】A【解析】绿地有明显的降温增湿效应 ,与日照时间、酸雨关系不大 ,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以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答复第23题。2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2、()ABCD3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A兴建污水处理厂B疏浚河道、完善排水系统C加强道路建设D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答案】2.A3.B【解析】第2题 ,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包括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 ,曲线洪峰出现最早最高 ,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 ,曲线洪峰出现最迟最低 ,是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第3题 ,防治城市内涝 ,就是加快城市内地表水快速顺利流出城市 ,结合选项可知疏浚河道和完善排水系统满足要求。4土地价格是形成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 ,影响地价的最主要因素是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是否便捷 ,以下图是某地区地价等值线分布图 ,以下选项中能正

3、确反映两地之间地价上下情况的是()【答案】B【解析】地距离城市中心最近 ,交通最便捷 ,地价最高 ,其次是地。其他地区由图中地价等值线可得。5已经在兴旺国家出现的逆城市化 ,是指大城市人口向周边中小城市或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有()大城市人口减少大城市经济水平下降乡村环境优美、生活闲适汽车普及、高速公路网兴旺ABCD【答案】C【解析】造成逆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有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地价房租昂贵、生活质量下降 ,引起人口向环境优美、地价房租廉价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开展 ,带动了城区人口的外迁 ,交通、通讯的现代化大大缩短了城市与郊

4、区的时空距离等。读某城市地域结构图 ,分析答复第67题。6该城市的形态及其形成原因是()A放射式沿河流开展B团块状平原地形C条带状沿交通线开展D分散式山河阻隔7关于该城市道路网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A环路是为了将住宅区与工业区隔开B环路可缩短各端点之间的距离C放射式路线的走向与河流流向一致D放射式路线可防止市中心的交通拥堵【答案】6.B7.B【解析】第6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 ,该城市的各功能区紧密相连 ,城市形态为团块状 ,这说明当地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有利于城市向四周开展 ,此外也没有河流等将城区分隔开。第7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 ,该城市的道路网属环行放射式 ,其中的放射式路线可加强城市

5、各地与市中心的联系 ,而环路那么可缩短各端点之间的距离 ,使任意两点之间的联系不必都绕道市中心。82009年12月24日 ,全国首个跨区域综合规划?广佛同城化开展规划(20092020年)?正式出台。?规划?中明确:到2019年 ,初步实现同城化。以下有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广州和佛山都同属珠江三角洲腹地城市 ,地域相连 ,人缘相亲 ,经济相融 ,文化相通B广佛两地在城市结构形态、产业协作开展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可以做到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C广佛同城后 ,其GDP总量直逼上海 ,但同上海相比 ,广佛人才资源不够雄厚 ,科技与教育力量相对缺乏D广佛同城后将拉高佛山的房价 ,影响居民生活

6、。佛山廉价劳动力会涌入广州 ,导致广州就业紧张 ,环境污染加重【答案】D【解析】广佛同城化开展规划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分工协调开展。房价上升与同城化相关 ,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开展的结果。当今世界有五大都市圈:纽约都市圈、北美五大湖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巴黎都市圈、伦敦都市圈。目前长江三角洲已经具备冲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实力。据此答复下面第911题。9以下都市圈中 ,气候的大陆性最强的是()A巴黎都市圈B东京都市圈C纽约都市圈D北美五大湖都市圈【答案】D【解析】北美五大湖都市圈深处北美大陆内部 ,西部有高大的落基山阻挡太平洋的水汽 ,东部受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挡 ,大西洋水汽到达也较少 ,故大陆

7、性最强。10世界五大都市圈共同的开展条件是()A附近矿产资源丰富B热量、光照条件优势C交通便利D均为世界性大河入海口【答案】C【解析】东京都市圈资源不丰富 ,北美五大湖都市圈热量条件较差 ,大都市圈不都在世界性大河入海口附近 ,它们的共性是都处在交通便利的地方。11长江三角洲冲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劣势在于()A没有起主导作用的中心城市B效劳范围有限 ,经济腹地不大C圈内人口规模较小 ,市场狭小D城市间有机联系和协作程度缺乏【答案】D【解析】长江三角洲人口众多、市场广阔 ,特别是有长江和众多铁路可以联系中国广阔的内陆腹地 ,也有上海、杭州、南京等主导性的特大城市的带动作用 ,完全可能开展成世界第

8、六大都市圈;当前的缺乏主要是城市间都是竞争关系 ,没有形成分工合作的有机体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分为2小题 ,共56分)12分析有关城市化及城市问题的图文资料 ,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近年来 ,此沿海城市市区 ,一直饱受交通拥堵之苦。下面是该市某中学高一学生?敢问路在何方??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的一些资料:该市的私家车保有量以每年5.6%速度递增 ,该市69.7%居民出行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 ,市区内机动车、非机动车相互抢道 ,致使交通拥堵 ,城市空气污染严重。汽车道路行驶时速在5060千米时 ,道路利用率很高;以时速20千米左右的速度行驶时 ,耗油量大 ,占道面积最多。而该城市市区汽车道

9、路行驶时速一般在19.2千米左右。由于涉及文物的保护 ,市区(特别是老城区)的许多道路很难拓宽。市政府畅通工程听证会现场 ,如以下图:(1)从材料一中AC可看出 ,这个城镇地域在数量上的变化是_ ,在面积上的变化是_。(2)从图中可以看出 ,影响该城镇空间结构的主要地理因素是_。(3)在城市化过程中 ,一般表现出以下三个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_ ,劳动力向_产业转移 ,_不断扩大。(4)图示城镇地处我国东南 ,那么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工厂应分布在城镇_方向的郊外。(5)根据上述材料 ,请你分别简要点评两位代表的观点。_(6)如何解决该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请你献计献策(至少写出两条)。_【答

10、案】(1)增多增大(2)沿海城市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3)增大二、三城市规模(4)下风(5)点评有车族:自行车 ,既环保又经济 ,且利于身心健康。但在一些混合车道地段 ,自行车多造成交通拥堵 ,间接加剧机动车的空气污染。点评自行车族:机动车出行方便 ,效率高 ,是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机动车数量多 ,占用有限的道路资源 ,且大量排放污染物。(此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6)公交优先。重视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 ,提高交通的管理水平。错开出行顶峰。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对市中心的小汽车实行单双日行驶制。正确引导私家车的开展 ,并辅以有限的限制和差异化调控。关注步行街和自行车车道的建设等等。(假设没写出

11、公交优先不能得总分值 ,其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过程中的交通拥堵问题及解决措施 ,此题切合实际有较强的时代气息 ,能增强学生的效劳意识和责任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可以较为容易地作答此题。13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现状 ,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西三角经济圈的区域开展战略 ,以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展。根据下述资料 ,结合所学知识 ,答复以下问题。(1)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A_、B_等三个省(市)。(2)指出图中成都、重庆两城市的城市地域形态 ,并分析导致两城市地域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_(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西三角经济圈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开展的优势条件。_(4)西三角经济圈在开展中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_【答案】(1)四川(或川、蜀)陕西(或陕、秦)(2)成都为团块状 ,重庆为组团式。成都地处平原地区 ,有利于城市各组成局部比拟集中 ,连成一片;重庆地处两江交汇的丘陵地区 ,地形和河流的分割使城市的开展失去了完整性。(3)天然气、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