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备考:书法中的“生”与“熟”带给我们的启示_第1页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书法中的“生”与“熟”带给我们的启示_第2页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书法中的“生”与“熟”带给我们的启示_第3页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书法中的“生”与“熟”带给我们的启示_第4页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书法中的“生”与“熟”带给我们的启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作文写作备考:书法中的“生”与“熟”带给我们的启示 导写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明代著书法家汤临初书指云:“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始之生者,学力未到,心手相违也;熟而生者,不落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具化工也。”这句话阐述了学书的过程,体现了他对中国书法艺术中“生”与“熟”的思考。汤临初关于“生”与“熟”的艺术见解,也能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给我们以启示。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本题材料语部分引用了汤临初书指中话,阐述了学书的过程,体

2、现了他对中国书法艺术中“生”与“熟”的思考。“书必先生而后熟”,此处的“生”是指生疏、生硬,“熟”是熟练、精熟。由生到熟,是刻苦修练的结果,强调的是在书法技艺上所下的功夫。用笔只有达到娴熟的程度,技巧了然于心,才能得心应手,意到笔随。“亦必先熟而后生”,此处的“生”则与前一次不同,指的新变、创造、升华等。这句话是说,止于精熟,用笔流走于习惯,看似自如流畅,却缺少变化,显得庸常;注重雕琢,流于技术,囿于成法,看似精巧,却缺少神韵,落于俗套。因此学书不能停留在“熟”的阶段,而应由熟到生。“生”的背后隐藏的是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透射出的是高妙的创造力和艺术境界。结合学过的课文有很多案例,比如庖丁解牛的

3、三境界,比如文与可画竹,比如咬文嚼字里的“套板”反应等。从“生”到“熟”是基础,是继承;从“熟”到“生”是突破,是创新。这句话启示我们为人做事既要勤学不怠,脚踏实地,反复实践,技成于熟,业成于精。又要摆脱束缚桎梏,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另辟蹊径,取得突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题的引导语与2022年全国甲卷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致。考生写作时要有情境意识,举例要关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且要“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作。立意拟题:1.由生到熟练功夫,由熟至生出新意2.先生后熟,以熟化生3.生疏练至熟练,熟练开辟新生4.以生入熟,以熟创生评阅判定要点:1.一个完整的论述,包括生到熟,再论熟到

4、生,顺序不可错乱;2.第一个过程,生如何达到熟,需加以论述;3.第二个过程,熟走向生,要阐述“生”的内涵,论述如何达成“生”的境界;4.必须结合学习和生活。评分细则:1.全部符合的,论述清楚的,54分以上;全部符合,论述完整的,48分以上;2.不结合学习和生活的,42分以下;3.只写“生”“熟”关系一半内容的,36分以下;4.开头引材料,后面主体套作的30以下。阅卷反馈,平均41.21.不能准确判断两处“生”字的不同内涵,对“生”“熟”概念的理解不正确;2.偷换概念,写作“基础”与“创新”;3.未结合自己的学习与生活;4.只写由生至熟或由熟至生,要素不全;5.论据不准确,不会叙例;6.结合材料

5、的意识不强,过程与收尾大都没有扣原材料;7.书写潦草,卷面不整。考场范文由生到熟练功夫,由熟至生出新意李昕 60分明代书法大家汤临初指出“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精当简略地概括描述出练习中国书法艺术时由陌生到掌握,由精通到出新的过程。书法艺术尚且如此,其他各社会生活领域亦然。从学习到出神入化地精通任何一门技术,都离不开由生到熟再出生的转化。书必先生后熟,只有当反复琢磨、细细咀嚼原本陌生的知识或技能,才能化生为熟,为后续由熟到生创造铺垫性条件,成为“专家”。没有人生来就会某项技能,遇到新知识时,只有不畏前路、反复雕琢反刍才能化不会为熟练。卖油翁之技艺精湛高超为人惊叹,却也自叹“惟手熟尔

6、”;钱钟书阅读一本书时常将书反刍数遍直至问题浮上心头,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与提升中成就书豪之才;吕蒙正手不释卷,苦读寒窗,由昔日的文浅才疏到后来的文武双全,化生学为熟知,创造“一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佳话。由此见得,始之生者可凭反复练习以到达熟,实现心手合一。惟其如此,才能成为所谓“专家”,为后续成为“大师”作下铺垫。书亦先熟而后生,只有当充分了解、内化那些信手拈来的显性知识后,再推陈去粕、取华出新,才能挖掘并创造出原本隐性的知识,凭借熟而能生巧,成为“大师”。书法创作讲究熟而能生,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新时代场域下,我们缺乏的不是传统文化的资源,而是能够愿意花时间考量传统故纸堆

7、中蕴藏的灵魂、积淀自身并充分内化传统文化知识的人。让故纸堆里的文化“活”起来,不是将其生搬硬套地呼吁大家去保护,而是需要具有“庖丁解牛”般掌握其精髓后再为其注入新时代的血液,激活传统文化于新时代下的特定语境,赋予其现实意义并加以创新,才能使其真正发挥出契合当下的意义价值。“故宫文创雪糕”“如果文物会说话”“扎染技艺再生”等最近推出的新意百出的创意,以喜闻乐见的方式面向大众,把生涩难懂化为生动有趣,便是能“传古今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的最好例证。出生于熟,乃为“大师”。由生至熟,如鱼得水;由熟至生,落笔生花。当有了游刃有余的熟练,才能有别出蹊径的新意,生熟生之顺序切不可反,此过程乃逐层递进、环环

8、相扣,尚可由“新手”至“专家”,由“专家”成“大师”。先生后熟,以熟化生熊若新 57分明代著名书法家汤临初指出:“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即指书法应由生疏到熟练,再以熟练衍化出创新。生活中亦是如此,掌握事物唯有从生疏到熟练,才能以熟化生。生疏是熟练的基础,熟练是生疏的终点。正如书指所云:“始之生者,学力未到,心手相违也。”刚开始是生疏的,想法有,但手却使不到;后来是成熟的,想法到,手自然也跟上了。因而学习就应是先生后熟的过程,不可能有人天生就能熟练掌握一门技艺,都应由最开始的生涩懵懂到后来的成熟精练,而非一蹴而就。坚持不懈,坚守本心,能由生到熟。任何一门技艺都需要积年累月的沉淀,不仅

9、限于书法。就如庖丁,本是无名小卒,可却因解牛之技闻名于君王。他解牛之技也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由最初的日更刀,到后来的月更刀,再到出刀后刀刃若新发于硎,这其中是十九年如一日的坚守。又如卖油翁,以铜钱覆其口,举勺倒之,而不溅出,更是多年以来的坚持不懈,一句“无他,唯手熟尔”后蕴藏的才是由生到熟的艰辛。而我们现在的学习,正处于由生化熟的关键时期,更应凝心聚神,砥砺前方,方扬我辈不坠青云之志。熟练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熟练的目标。书指中说:“熟而生者,不落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具化工也。”说明熟练之后就应进行创新。书法如此,学习亦如此。我们的学习从小学到高中,是十二年的沉淀引领我们从生疏走向熟练。再到大学,进行创新,有各种各样的领域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因而要有最后四年的创新,必有先前十二年成就的熟练为基础。敢想敢为,敢于拼搏,方可以熟化生。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有墨染砚池的拼搏,才有入木三分的熟练,从而有天下第一行书的创新。中国近代的科学家等皆是如此。邓稼先以饱满的学识熟练自我,响应国家号召,敢想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