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8时间的脚印(优秀公开课课件)_第1页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8时间的脚印(优秀公开课课件)_第2页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8时间的脚印(优秀公开课课件)_第3页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8时间的脚印(优秀公开课课件)_第4页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8时间的脚印(优秀公开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时间的脚印8说明文时间的脚印8说明文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8时间的脚印(优秀公开课课件)1.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2.你是通过什么来掌握时间的?3.除了钟表、日历之外,你还从哪里看到过时间的流逝? 时间除了把它的脚印留在大家刚才所说过的那些地方之外,还把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1.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8时间的脚印(优秀公开课课件)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训练默读文章和概括课文要点的能力。2. 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

2、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3.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重点)(重点)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训练默读文章和概括课文要点陶世龙(1929 ),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9年开始创作科普文章,主要从事自然科学与中国文化融合的研究。参与主编了科普创作科技写作科普创作概论和黄河文化。部分作品结集为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陶世龙(1929 ),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9年开始创作踪迹 装置 浑浊 山麓 龟裂 楔形文字 沙砾 帷幕 海枯石烂一 读一读字音zngzhzh

3、uxilwiljnk踪迹 装置 浑浊 山麓 龟裂 腐sh( ) 粗co( )二 写一写字形蚀糙腐sh( ) 粗co( )二 写一三 记一记词义1.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2.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粹,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3.腐蚀: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使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本文用义项)三 记一记词义1.踪迹:4.山麓:山坡与周围平地相接的部分。5.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6.龟裂:裂开许多缝子。7.刨刮:刮平。4.山麓:岩石导思1:文章开头是怎样巧妙引出说明对象的?导思3:岩石记录时间脚印有何意义?是什么意义导思4:文章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来

4、说明时间的脚印?说明方法关键词: 时间导思2:岩石如何记录时间的脚印?怎么做岩石导思1:文章开头是怎样巧妙引出说明对象的?导思3:岩石记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圈点要求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具体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第三部分(、):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引

5、出话题,岩石是大自1.文章以“时间的脚印”为标题,有何作用?【答案】本题运用说明文标题作用分析法。说时间有脚印是拟人,把时间比成脚印是比喻,本文标题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时间,具体化、形象化,更能吸引读者,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1.文章以“时间的脚印”为标题,有何作用?【答案】本题运用说2.文章引用高士其的话有什么作用?【答案】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的话开头,一方面把时间拟人化,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生活实际,吸引读者。 2.文章引用高士其的话有什么作用?【答案】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3.第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主旨?为什么

6、?【答案】不偏离主旨,因为写“铜壶滴漏”的计时方法说明时间是可以被记录的,为下文说明岩石可记录时间提供了有力的辅证。3.第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主旨?为什4.第段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人类因建设铁路而炸毁山头的事例有力地说明了人类对岩石的破坏速度之快。4.第段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运用了举例5.“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句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案】本题运用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法。不能。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 000到10 0

7、00 年的时间,具有确定性。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科学,数据有多精确,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5.“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6.“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运动。”句中的“死”该如何理解?【答案】“死”指岩石是不能动的,不能动的岩石却可以记录地壳的“活动”,突出岩石这一功能的奇特。6.“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运动。”句中的“死”该如7.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答案】举例子。列举“海洋生物三叶虫化石”等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化石能“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

8、史的发展过程”。7.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答案】举例子阅读方法解密举例子作用分析法。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说明方法。答题模式:文章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事理)的特点。阅读方法解密举例子作用分析法。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8.文章结尾段有何作用?【答案】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总结全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认识地球的发展过程,增长知识;还在于帮助我们找寻地下的宝藏,为人类造福。8.文章结尾段有何作用?【答案】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答案】作者首先设问:开篇在引用高士其的诗时间伯伯后,自然而然地

9、提出问题,由设问句一问一答,从而领起全文的说明内容。接着作者又是用设问句“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引入,再从岩石形成的过程和岩石记录了时间的踪迹两个方面进行说明。最后对这一段落即第二部分进行总结:“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这样,通过启承的关键句,理清主体部分看似庞杂的内容,理解也就容易了。最后一段说明认识岩石中时间脚印的意义,即增长知识,找寻地下宝藏。【难点探究】文章采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来说明“时间的脚印”?【答案】作者首先设问:开篇在引用高士其的诗时间伯伯后,自时间的脚印岩石记录了时间的脚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的脚印逻辑顺序认识岩石记录时间脚印的意义时间

10、的脚印岩石记录了时间的脚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的脚印逻认识岩本文通过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以及认识这一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说明了自然界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改变着,人类社会也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具有探索精神,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本文通过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以及认识这一功能所具有的重1抽象的名词形象化,陌生的形象熟悉化,熟悉的形象趣味化。从修辞上,就是巧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例如,“时间的脚印”这个标题就用比喻将时间形象化了,“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运用设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仿佛岩石是记录员似的。这是抽象的名词形象化。再如,说冰河对岩石的破坏,“就好像一柄铁

11、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冰河移动是形象的,但是陌生,喻体则很熟悉,一联想,就产生实实在在的感觉了。这是陌生的形象熟悉化。又如,“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这类拟人句颇有趣味。1抽象的名词形象化,陌生的形象熟悉化,熟悉的形象趣味化。2常用人称代词“你”、“我们”,话语亲切。例如,“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仿佛作者把读者领到现场讲解一样。文中说的“我们”,把作者与读者合为一体。“再仔细瞧瞧”,显然省略了主语“你”,话语也很亲切。2常用人称代词“你”、“我们”,话语亲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

12、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席勒 谁对时间最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要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郭沫若 最严重的浪费就是时间的浪费。 布封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 你热爱生命吗?那幺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1.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晋)陶渊明杂诗【译文】一生中精力充沛的青年时期不会再重复出现了,一天中也很难让早晨再出现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