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详解演示文稿_第1页
主要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详解演示文稿_第2页
主要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详解演示文稿_第3页
主要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详解演示文稿_第4页
主要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详解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要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详解演示文稿第一页,共七十一页。(优选)主要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第二页,共七十一页。一、禽流感及其诊断技术(一)概述(二)流行病学(三)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第三页,共七十一页。(一)概述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疾病综合征。呈世界性流行,且日趋严重,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快,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疾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疾病。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

2、。第四页,共七十一页。主要危害禽鸟大量死亡:给养殖业带来毁灭性打击;感染并致死人类:有可能变异为可在人间 传播的毒株;造成对禽鸟及其制品消费的恐慌:经济损失:如旅游、贸易带来巨大的损失高致病性禽流感,为OIE规定的A类传染病第五页,共七十一页。(二)禽流感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许多家禽和野禽、鸟类都对禽流感病毒敏感,已发现带毒的鸟类达88种并从其体内分离出病毒。病毒在野禽中大多形成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家禽中火鸡、鸡、鸭是自然条件下最常受感染和发病的禽种。第六页,共七十一页。2.传染来源一是发病的家禽。二是一些隐性排毒动物,尤其是水禽和迁徙的鸟类,很多水禽和鸟类感染后不发病,但是他们的带毒、排毒非常

3、普遍。第七页,共七十一页。3.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水平传播,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可以经垂直传播。水平传播上可通过直接接触、饮水、饲料、粪尿,呼吸等,病毒污染的一切物品,如饲养管理器具、设备、蛋盘、蛋筐、受精工具、动物、饲料、饮水、垫草、衣物、运输工具等,均可成为病原的机械性传播媒介。感染禽从呼吸道、结膜和粪便中排出病毒。被感染禽群的粪便及分泌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中的尘埃以及笼具、蛋品、种苗、衣物、运输工具,均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其他的健康禽群。 第八页,共七十一页。 4.目前流行的禽流感血清型(表1)易感动物世界流行禽流感血清型我国流行禽流感血清型鸡H5N1,H5N2,H7N3,H7N7H5N1,

4、H9N2火鸡H7N3, H5N1H9N2,H5N8H5N1,H9N2商品鸭H5N1,H7N7,H3,H4,H6,H11H5N1,H9N2鹅H5N1H5N1野鸟H5,H7,H3,H9,H11,H6H5, H9,H7,H3, H11,H6人H5N1,H7N7,H9N2H5N1 ,H9N2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家禽主要流行H5和H9两种血清型 第九页,共七十一页。(三)临床症状、病理变化a 急性发病死亡;b 脚鳞出血;c 鸡冠出血或发绀、头部水肿;d 肌肉和其它组织器官广泛严重出血。 临床怀疑为高致病性禽流感 第十页,共七十一页。养殖场急性发病死亡第十一页,共七十一页。病鸡脚鳞出血病鸭腿及脚蹼皮下严重

5、出血鸭蹼皮下出血临床症状病鸡脚鳞皮肤充血、出血第十二页,共七十一页。病鸡头部、眼睑周围肿胀 结膜充血、出血,并流出粘性鼻涕冠髯肿胀,严重时出血、坏死 临床症状第十三页,共七十一页。 病鸭头部肿胀,流出血性鼻涕临床症状第十四页,共七十一页。气管内有干酪样渗出物 禽流感气管黏膜出血【大体病变】 第十五页,共七十一页。腿部、胸部肌肉及腹部脂肪有点状出血 禽流感腺胃乳头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带状出血【大体病变】 第十六页,共七十一页。【大体病变】 禽流感干酪性窦炎喉头气管黏膜水肿 第十七页,共七十一页。禽流感病鸡卵泡出血、破溃,腹腔内有新流出的卵黄液第十八页,共七十一页。禽流感高致病力毒株感染时,由于

6、在大体病变形成之前病鸡已经死亡,因此可能没有明显病变。有时,典型病例可见头颈和胸部皮下有淡黄色胶样水肿液。【大体病变】 第十九页,共七十一页。鸭肝脏、心脏出血禽流感第二十页,共七十一页。鸭胰腺出血、坏死禽流感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一页。 卵泡出血、破裂,腹腔内有新流出的卵黄 禽流感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一页。发病鸭病理变化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一页。发病鹅病理变化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一页。低致病性禽流感解剖变化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一页。低致病性禽流感解剖变化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一页。二、新城疫诊断技术(一)概述(二)流行病学(三)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一页。(一)概述鸡新城疫(ND)是由鸡新城疫病

7、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呼吸困难、下痢、神经功能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一页。(二)流行病学1. 多种禽类均为新城疫病毒的天然易感宿主,包括鸡、火鸡、雉鸡、鸽、鹌鹑等200多种。主要侵害鸡,雏鸡比成年鸡易感。 2. 病鸡及流行间歇期的带毒病鸡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多由呼吸道和眼结膜感染,也可经消化道感染。 3. 新城疫的防制工作受到了高度重视,基本上杜绝了大面积暴发的情况,但散发情况仍然普遍存在。 4. “非典型新城疫”的症状和病变都不典型, 主要表现为:产蛋量下降 :发病多在200350日龄,发病率高,死亡率不高,最高23%,产蛋下降 520

8、,神经型新城疫:多见于3060日龄或8090日龄,死亡率不高,但淘汰率很高。第二十九页,共七十一页。鸡新城疫病鸡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伏地不动 或翅下垂,闭目呆立。 排出绿色粪便 (三)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第三十页,共七十一页。嗉囔内充满酸臭黏液,倒提病鸡,可从口腔中流出。鸡新城疫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一页。大多数病鸡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咳嗽,发出呼噜声 。鸡新城疫未受刺激时较为正常, 一旦受到惊吓,便出现头颈扭曲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一页。鸡新城疫 平衡失调,倒地挣扎 或呈观星姿势 【神经症状】 第三十三页,共七十一页。产蛋鸡发病时产蛋量大幅度下降,白壳蛋数量增加,有软壳蛋。 第三十四页,共七

9、十一页。【大体病变】 鸡新城疫 腺胃乳头出血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第三十五页,共七十一页。 整个肠道发生卡他性炎症,肠腔充满黏液,外观可见紫红色枣核样肿大的淋巴集结肠道淋巴集结出血、坏死 鸡新城疫第三十六页,共七十一页。盲肠扁桃体出血、溃疡及坏死 鸡新城疫 产蛋鸡卵泡出血、液化、变形第三十七页,共七十一页。三、口蹄疫诊断技术(一)概述(二)病原(三)临床诊断要点第三十八页,共七十一页。(一)、概述口蹄疫 (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也是造成家畜及其产品国际贸易障碍的重要疾病,被国际兽医局(OIE)列为法定通报传

10、染病。其特征是在蹄部、口腔粘膜和雌性动物乳房皮肤出现水泡和溃烂。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随毒株毒力、感染剂量、动物品种和物种、动物免疫状态的不同而变化很大。临床表现从温和型到严重,甚至死亡,特别是幼畜。第三十九页,共七十一页。危害传染性极强,感染率达100,可形成大范围流行。死亡率23%,犊牛及仔猪和恶性病例死亡率可达50100%。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1.直接经济损失动物死亡、病畜及可疑病畜被屠杀焚毁。患病期间肉和奶的生产停止。病后肉和奶产量长期减少,种用价值丧失。2.间接经济损失及政治影响对疫区周围的广大范围必须隔离封锁。禁止动物转移和畜产品调运上市,畜产品出口贸易被禁止。对相关产业的影

11、响(如饲料业、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等),对环境的污染。成为生物武器的可能。第四十页,共七十一页。FMD基本特点第四十一页,共七十一页。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一页。(二)、病原FMDV为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口蹄疫病毒属(Aphthovirus) 。单股正链RNA病毒,正二十面体对称的球状体,无囊膜,直径约为30nm,分子量为6.9106道尔顿。 口蹄疫病毒属除FMDV外还包括马鼻炎病毒A(Equine rhinitis A virus,ERAV)和牛鼻炎病毒B(Bovine rhinitis B virus,BRBV)第四十三页,共七十一页。口蹄疫病毒的抵抗力自然情况下,含

12、毒组织和污染的饲草、皮毛及土壤等可保持传染性达数周/数月;-30-70或冻干保存可达数年;50甘油生理盐水中在5能存活1年以上。但高温和直射阳光(紫外线)对病毒有杀灭作用;对酸和碱十分敏感:消毒剂:2-4氢氧化钠、3-5福尔马林溶液、0205过氧乙酸、1强力消毒灵、5次氯酸钠、5氨水等食盐、酒精、乙醚、氯仿、去污剂对病毒作用不大。肉品10-1224h,4-824-48h,病毒灭活,但骨髓、淋巴结内不易产酸,病毒能存活1a以上。水疱液中的病毒在60经5-15min可灭活,80-100 很快死亡,在37温箱中12-24h即死亡。第四十四页,共七十一页。(三)、临床诊断要点第四十五页,共七十一页。(

13、三)、临床诊断要点第四十六页,共七十一页。Clinical Features in Sheep and Goats羊很少表现症状,也很难被发现口蹄疫第四十七页,共七十一页。典型病变:在心脏有心肌炎病变,心肌松软,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浅黄色斑点或条纹,好似老虎身上的斑纹,故称虎斑心。(三)、临床诊断要点第四十八页,共七十一页。四、猪瘟诊断技术(一)概述(二)当前猪瘟的流行特点(三)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第四十九页,共七十一页。(一)概述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可表现为急性、慢性、非典型或母猪繁殖障碍的病程。猪瘟传染性极强,具有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流行非常广泛,几乎世界各国都有本病

14、,我国目前仍有发生。近年的流行特点是以零星散发为主。母猪亚临床感染和繁殖障碍增多。 猪瘟仍然是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做好猪瘟防控是猪病防控的首要任务之一。第五十页,共七十一页。(二)当前猪瘟的流行特点:广泛。猪瘟无处不在,只要有猪场的地方,就有猪瘟的存在。 散发。在广泛高密度的猪瘟疫苗免疫的形势下,猪瘟以散发形式存在。非典。同样的原因,导致猪瘟的临床症状和剖解病变呈现非典型化。带毒。健康带毒,母猪带毒,胚胎感染,先天性免疫能力低下。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带毒后备母猪亚临床感染 ;混感。免疫抑制,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免败。免疫抑制,常出现猪瘟免疫失败的现象 。第五十一页

15、,共七十一页。 急性猪瘟:大群猪只发病情况,病猪体温升高(41左右),精神沉郁、弓背。眼中有多量黏液脓性分泌物,使眼睑粘连;鼻、唇、耳、下颌、四肢、腹下、外阴等处的皮肤点状出血,指压不褪色。(三)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第五十二页,共七十一页。肾脏表面出血脾脏梗死全身皮肤、黏膜、浆膜和实质器官有充血和大小不一的出血点。 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第五十三页,共七十一页。病理特征:扁桃体坏死第五十四页,共七十一页。病理特征:大理石样淋巴结第五十五页,共七十一页。慢性型 多见消瘦贫血,衰弱无力,行动蹒跚,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便秘和腹泻交替。皮肤有紫斑或坏死干痂。病程1个月以上。不死亡猪则表现长期发育不良

16、,成为僵猪。 猪瘟:回肠粘膜上的扣状肿第五十六页,共七十一页。先天性感染第五十七页,共七十一页。五、猪蓝耳病诊断技术(一)概述(二)病原(三)流行特点(四)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第五十八页,共七十一页。(一)概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名猪蓝耳病)是由病毒( PRRS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按临床表现的不同,猪蓝耳病可分为经典猪蓝耳病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经典猪蓝耳病最重要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猪感染后表现为慢性持续感染. PRRSV能在易感猪体内持续感染数月而不表现临床症状。以母猪繁殖障碍、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仔猪呼吸综合征为特征。第五十九页,共七十一页。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以高度接触性传播、全

17、身出血、肺部实变和母猪繁殖障碍为特征,仔猪、育肥猪和成年猪均可发病和死亡;其中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我国2008年新修订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第六十页,共七十一页。(二)病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病原体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动脉炎病毒属的成员,是一种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ssRNA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型,直径为4560纳米,囊膜表面有纤突,相对平滑。PRRSV有2个血清型,即美洲型(以ATCC VR-2332为代表)和欧洲型(以为Lelystad virus,

18、LV为代表)。我国分离到的毒株多为美洲型。 第六十一页,共七十一页。国内欧洲型PRRSV毒株出现流行田克恭报道国内猪群不仅检测到欧洲型PRRSV毒株,且感染有上升趋势。田克恭报道2011年对97个原种猪场共4982头猪只的流行病调查中,发现其中8个场共13头猪只检出欧洲型PRRSV毒株,猪场检出率达8.2%,个体检出率达0.3%。猪群检测出欧洲型蓝耳病毒株,意味国内防控兰耳病的复杂性和控制难度提升。第六十二页,共七十一页。PRRSV亚型亚型国际代表毒株 国内代表毒株 NA1 1992,美国,VR-2332株 1996,北京,BJ-4NA2 1997,美国,JA-142株 1996,北京,Ch-

19、1a NA3 2001,美国,MN184B NA4 2006,江西,NVDC-JXA1;HuN,TJ 。NA4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逐步成为国内PRRS流行的主要毒株。 EU1 1991,荷兰,LV株 2006,北京,BJEU06-1株;2009,内蒙古,NMEU09-1株。 EU2 2006,立陶宛,Eigir株 EU3 2007,俄罗斯,Lena株 3个亚型的毒力差异较小,可引起厌食、高热,仔猪死亡,6周龄仔猪实验攻毒的致死率为40%。 第六十三页,共七十一页。(三)流行特点猪是唯一易感的动物,各种年龄和种类的猪均可感染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由病猪鼻的分泌物、尿、精液、粪便排出。耐过猪大多可长期带毒,并不断向体外排毒。传播方式多样。本病传播方式不仅是猪与猪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染,还可借助空气传染,也可通过精液传播。 本病传播迅速,污染严重,一旦发生很难净化。由于本病可导致免疫抑制,常伴有其它病毒、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或继发感染。 第六十四页,共七十一页。猪蓝耳病流行情况猪蓝耳病是引起猪群发病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猪蓝耳病在我国猪群中的感染强度很高;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是目前国内主要流行毒株。目前,四川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污染面较广,危害较重。第六十五页,共七十一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