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一)_第1页
变态心理学(一)_第2页
变态心理学(一)_第3页
变态心理学(一)_第4页
变态心理学(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变 态 心 理 学 (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 陈 策 厚德 仁爱 敬业 创新还认得她吗?征婚标准一本人找伴侣。一不求帅。二不求富。三不求傻。但求同甘苦,共患难。本人对伴侣要求如下:第一,必须为伦敦或哈佛大学硕士毕业生。必须博士生连读,中途无跳级,不留级,不转校。在外参加工作后再回校读书者免。第二,必须为经济学、泡妞学专业毕业。非经济学专业毕业则必须精通经济学。或对经济学有浓厚的兴趣。第三,必须具备国际视野,但是无长期定居国外甚至移民的打算。第四,身高176-183左右。长得越帅越好。必须有刘德华那样的帅气、任达华那样的性感、立威廉那样的俊俏、谢霆锋那样的冷酷、滴呐以及韩寒那样的才气。第五,无生

2、育史。过往所有女友均无因自身而致的堕胎史。第六,东部户籍,即江、浙、沪三地户籍或广东、天津、山东、福建、北京、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等地户籍。西南地区即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和湖南、青海等地籍贯者不予考虑。征婚标准二第七,年龄25-28岁左右。即06届,07届,08届,09届毕业生。有一至两年的工作经验,06级毕业生需年龄在28岁左右,09级毕业生则需聪明过人。且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就职于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者不予考虑。但就职于中石油,中石化等世界顶尖型企业或银行者又比较喜欢。本人85年阴历8月初9日生。阳历生日为9月23日。身高146cm。平时穿高跟鞋153cm。体重40kg。现就读

3、于綦江师范学校获中师文凭。后连读重庆教育学院获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文凭。懂诗画,唱歌,弹琴等。自称最擅长诗歌与散文。精通古汉语, 博览群书。无堕胎史,无生育史。交过几 个男朋友,都不了了之。具体进展却无。 主要要求男方身家清白,聪慧过人。杨 佳5芙蓉姐姐6这些也是罕见的行为光头国之父一对新人扮僵尸走在闹市7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1、在我们生存的人群中,有精神障碍的群体占人群总体的比例为13.47(1993年,7地区)。2、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3、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定义: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

4、学分支学科。变态心理学:心理学分支,异常心理基本性质与特点,个体心理差异,环境对异常心理 发生、发展的影响; 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分支,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及精神病的预防和康复;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里特认为,人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它的推论是“心理是脑的功能”的雏型。希波克拉底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类:胆汁质(果断、勇敢激昂、野心勃勃、暴躁易怒、傲慢主观);多血质(敏捷、乐观、轻浮、易变;粘液质(冷静、安闲、柔弱、能辨是非;忧郁质(考虑多、疑心重、乱想像、悲观失望)学科简史公元5世纪到17世纪,天空

5、被宗教的乌云遮盖,极端神秘主义把心理异常现象看作魔鬼附身,鞭打、火烧、捆绑作为驱鬼手段。学科简史 17世纪中叶开始,神经科有了进一步发展,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BROCA)发现,大脑额下回萎缩后,人的语言运动功能就完全丧失。这些医学科学的进步,使人们更倾向用唯物的思想对待心理异常问题。19世纪和20世纪初飞速发展,一直延续至今。学科简史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潜意识、前意识、意识 (心理结构理论)2、本我、自我、超我 (人格结构理论)学科简史3、人类的生物本能的存在,人类的行为受本能的力量驱使,这一动力冠名为“力比多”(LIBIDO)。(心理动力理论) 俄

6、狄浦斯情结 厄勒克特拉情结弗洛伊德十分强调生物性本能(生理需要),即他的专用名词力比多(内驱力)或本我在人类行为中的驱动作用。他认为本我是我的自私部分,与满足个人欲望有关。大部分本我冲动与性和攻击两个本能有关,形成内在的心里紧张并要求发泄以缓解紧张获得快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或享乐原则行事,始终企图满足每一个要求、愿望,形成满足的固定需要,若未获得满足绝不罢休,甚至也在幻想(白日梦)与睡眠梦境中寻求满足。它没有价值意识,也不能辨别善恶。谁满脑子都是性 有一次,那斯鲁丁正接受精神分析治疗。当他被带到精神分析学家那儿时,精神分析学家问了几个问题:只是一个了解这个那鲁斯丁是哪种人的测试。他画了一条直线

7、问那鲁斯丁:“它让你想到了什么?” 那斯鲁丁说:“当然,一个漂亮女人!” 一条直线!精神分析学家有点纳闷了。 然后他画了一个圈,问:“这让你想到什么了?” 那斯鲁丁说:“当然,一个漂亮女人光着身子。” 然后他画了个三角。那斯鲁丁闭上他的眼睛,说:“不,不,不。别这么做。” 精神分析学家说:“但是它让你想到什么了?” 他说:“这个女人在干下流事。” 于是精神分析学家说:“看来你一心想着性。” 那斯鲁丁说:“什么!我?我一心想着性还是你?谁在纸上画这些下流的图形? 你还是我?”在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里,在与环境的接触过程中,以知觉系统为核心构成了“自我”。自我控制着行为方式。自我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对现

8、实环境的妥协,尽量迎合本我的需要。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当本我出现饥渴,因吃喝造成心里紧张时,自我即寻找现实环境中适当的食物和水,来满足本我需要以消除紧张。本我冲动企图获取周围环境中的任何事物,自我则考虑行为后果,根据现实原则来满足本我的需要。儿童在5岁左右,开始形成人格结构中的第三部分,即“超我”。超我代表父母言行和价值和标准,社会理道德和规范,对儿童能做的事和不能做的事,有更多的限制。“超我”不仅对应受惩罚的行为,使个体形成罪恶感、耻感,而且还对自控良好的行为,严格遵守社会规范、成功压抑本我冲动的行为,形成自豪感、高尚感。学科简史异常心理缘由:性心理的发展受到挫折,造成心理退化、固著,人格的变

9、态异常;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产生焦虑; 对焦虑的克制和非理性冲动的压抑力量不足,让矛盾、冲突和非理性冲破防线,产生异常的心理和行为。压抑隐藏至潜意识,出现口误、失误,梦来表现;学科简史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变态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首先,他第一次提出人的心理变态并不都是由大脑的生理和解剖结构的损害引起,人的内在心理矛盾冲突也同样能造成心理异常。其次,他强调冲动和欲望是人的心理动力;性是推动人们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第三,他提出心理的“防御机制”概念,即认为,在人的无意识中有一种自发的心理调整机能,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人的内心矛盾冲突得以缓和,烦恼和不安得以减轻或消除,使

10、人的心理活动或恢复及保持某种稳定状态。重要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 集体无意识阿德勒:行为的主要激发因素是达到个人目标和战胜障碍的奋斗力量(自卑情结)。心理障碍的根源应该是在当前的景况中,尤其是与其它人的关系中。自卑与超越沙利文:强调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对子女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心理障碍是由焦虑激发的,对人际关系的一种逃避。卡伦.霍妮:心理障碍是基本焦虑的产物。基本焦虑可导致远离趋向对抗(精神病理学的主要表现形式)。艾里克.艾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的建立(综合的独特的和自主的自我意识的建立)。梅兰妮.克莱因:客体关系。心理发展的最强大的因素是孩子与母亲的交互作用。玛格丽.马勒:分离-个体化进程。海因兹.

11、科赫特:自身的发展或人格的中心依赖于儿童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两个主要的心理支持:1.对儿童的活力感和伟大感的确认;2.平静感和可靠感。防御机制(denfense mechanism)自恋防御(精神病型防御):否认、外射、歪曲不成熟的防御:内射、退行、幻想神经症型防御:合理化、转移、反向、补偿、压抑、压制、转化成熟的心理防御:升华、幽默、理智化的作用J.布莱克曼: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学科简史(二)行为主义的解释:巴甫洛夫通过“实验性神经症”的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 狗骨头流口水经典条件反射: 狗骨头+铃声流口水 狗铃声流口水学科简史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发生是由于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

12、过程的冲突造成的。如:生活事件使我们极为兴奋,但我们同时又极力克制自己,于是大脑两半球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便产生冲突,冲突一旦持久不消除并打破神经过程的平衡,我们的神经功能便会紊乱并产生神经症和精神病。关于变态心理学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担保,随便拿出一个来,就可以将他训练成任何一个领域里的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和小偷,而无论他们的天赋、爱好、倾向、能力、先辈的职业及种族如何。” 约翰华生 现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已经令人信服的证明了,人在出生时并非一张白纸。人的特性总是受到遗传的影响,而不能被视为纯粹是后天抚养的结果。行为主义理论操作条件反射:一个人做了某个特殊的行为(操作

13、),而这个行为可能会带来某种奖赏(正强化)即反应的结果会强化前面的反应负强化:反应能避免或排除厌恶的刺激,因而得到强化惩罚:可以减少导致不良后果的行为即减少行为的频率消退:通过撤消强化行为的因素来减少反应泛化:一旦个体对特定的刺激有了特定的反应,即使在没有进一步条件反射的情况下个体也会对其他相似的刺激给予特定的反应分化:学习区分相似的刺激只对特定的刺激产生反应塑造:强化一系列理想的反应直到塑造理想的模式学科简史(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罗杰斯、马斯洛)三个基本假设: 1.理解和进入病人的主观世界的重要性; 2.认可人类潜力和它的独特性; 3.真实性的重要性及它与自由和责任的关系。人本主

14、义理论罗杰斯:自我实现的动机。所有的行为都是由现实化的倾向(保护和提升自我的愿望)所激励;探索和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被称为自我实现(价值化的过程);当价值的外部条件控制了一个人越来越多的行为时,行动和真实的自我之间会产生一个差距,这个人自动用感知曲解来掩盖这个差距,即否认自我和现实之间的冲突。马斯洛:需求层次。人开始追求自我实现之前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满足的一系列需求:1.生存需求;2.安全需求;3.归属和爱的需求;4.对尊重的需求;5.自我实现的需求。生理需要(生存本能)空气、水、饥饿、性;安全需要生理需要满足后,稳定的家庭、工作场所、社会环境,儿童更需要一个获得保护的安全生长环境,和谐完整的家庭

15、,没有内部虐待、暴力、冷漠、双亲离异。爱与归属需要爱与被爱,要求归属一个家庭、团体、组织,从而获得感情上的支持和呵护。自尊需要一是追求自己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自信与自重。二是追求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对自己地位荣誉等的认可。自我实现的需要相当少的人,大多说人心理上是健康的,也是平庸的,缺乏创新性、超越性的人格魅力。人本主义以促进正常人的心理成长与发展为出发点,强调有内在创造潜能,即每个人都有不断发展、完善自己心理动力,强调实现人的尊严与价值。如果这种趋于完美的特征受到了阻碍,则可出现心理问题。存在-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则是开发这种“潜能”,相信求助者能够自我成长,最后达到自我价值实现。认知理论理

16、论核心:人的行为反应不完全是对外在刺激作出的反应,还有对这些刺激的心理加工过程。阿尔伯特.艾利斯:不合理信念。心理问题的原因不是外部世界中的事件,而是人们对这些事件不合理信念的反应。贝克:认知曲解。心理障碍通常与特定的、错误的或扭曲的思想相联系。夸大或缩小、任意推断、高度概括化、选择性提取、极端式思维。梅钦鲍姆:关注自我语言表达的改变 自我觉察、开始一种新的内部对话、学习新的技能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

17、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3、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利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39他们怎么了?4041犀利吗?犀利哥42马加爵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一、常识性的区分: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区分(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三)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不能上班工作、学习等,无法进行社会交往等(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二、非标准化的区分第一种、统计学角度: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智商(IQ)在70以下。第二种、文化人类学角度同性恋,有的文化认可了

18、。精神病的“幻觉”被认为是与神交流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第三种、社会学角度 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对社会危害的行为如果有明确犯罪动机,那就是犯罪,如果没有动机、理曲,那就被认为是行为异常。第四种、精神医学角度 幻觉、妄想等都属于心理异常第五种、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三、标准化的区分第一、医学标准,必须找到病理解剖或生理变化的根据。第二、统计学标准 多以心理测量法为工具,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正常心理范围,两端的被视为“异常”。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第三、内省经验标准一是病人的内省经验:自己的感觉,焦虑、抑郁、不适等;二是就观察

19、者的内省经验:把观察到的现象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亲人去世要哭泣,而此人在笑。则心理异常了。第四、社会适应标准: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适应社会环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二)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三)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条件:1、必须是在经过临床系统治疗以后,精神症状缓解或消失后;2、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你看到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第一单元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一)感觉障碍1 、感觉过敏:感觉

20、域值降低对外界各种一般强度的刺激及某些不适感的感受性增高以至于不能忍耐。2 、感觉减退:感觉域值增高3、内感性不适认知障碍(二)、知觉障碍1、错觉:是歪曲的知觉,即外界存在某种事物,但感知到是另一事物。2、幻觉: 一种虚幻的知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感知觉。 如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及内脏幻觉等。认知障碍真性幻觉:假性幻觉: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认知障碍(三)感知综合障碍 :事物个别属性的错误感知。常见:视物变形、体型感知障碍、空间感知障碍等认知障碍二 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包括: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 正常思维的

21、特征:思维的具体性:具体内容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反映思维的真实性。思维的目的性:围绕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认知障碍思维的实际性:切实可行,正确实际;思维的实践性:通过实践验证。思维逻辑性:符合逻辑四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率)。例:朝着光明的道路前进 朝即是朝廷的朝,革命不是改朝换代,我们的家门是坐北朝南的,朝字上下有两个十字,中间有个日字,子曰,学而时习之,朝字左半有日字,右半有月字,两字合起来念明,光明黑暗,开灯关灯,电灯管儿灯朝中方,四方形,三角形,几何面,方的圆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认知障碍(一) 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奔逸: 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词汇丰富,诙谐幽默2、思维迟缓

22、:联想困难、语音细微、反应迟钝、言语减少3 、思维贫乏:内容空洞,联想贫乏、语量减少。4 、 思维松弛:联想松散,内容散漫;句句有关联,但无中心思想;5、破裂性思维:句句无关联;认知障碍6、思维不连贯:概念无关联;7、思维中断:思维过程联想突然中断;8、思维插入:9、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不由自主涌现一连串联想,不受病人意志支配;10、病理性赘述:思维过程转换、粘滞、保留在某些枝节问题,抓不住主要环节;认知障碍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概念转换,具体概念混淆抽象概念;12 、语词新作:自己创造一些文字、符号或图形,并赋予特殊意义;13 、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既无前提,又无根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因果倒置。 一患者说:“因为电脑感染了病毒,所以我要死了。”认知障碍(二)思维内容障碍1 、 妄想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的结果。特征:(1)内容与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