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6.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6.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6.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6.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6.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6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6考点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考点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6-4-一、西气东输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不均匀 流动性 不平衡 不匹配 -6-一、西气东输不均匀 流动性 不平衡 不匹配 -5-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经济水平 能源相对贫乏 -7-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经济水平 能源相对贫乏 -6-(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 煤炭为主,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矿物能源中具有清洁优势的

2、 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很低。长期以来 北煤南运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 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 鄂尔多斯。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8-(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7-3.西气东输主要线路 -9-3.西气东输主要线路 -8-10-9-11-10-4.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变成 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天然气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推动 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西部能源结构优化,在沿线农村

3、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 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12-4.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1-(2)对东部地区。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 消费结构,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带动东部城镇 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以 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3)将西部地区的 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 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13-(2)对东部地区。-12-二、西电东送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东部地区的一次能源资源匮乏,用电负荷相对集中。西

4、电东送就是把煤炭、水能资源丰富的西部省区的能源转化成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14-二、西电东送-13-15-14-三、南水北调 -16-三、南水北调 -15-考向一考向二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典题研析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据此完成下列各题。素养提升19-17-考向一考向二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素养提升19-16-考向一考向二(1)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A.a、b、cB.c、b、aC.c、a、bD.b、c、a(2)当前能缩小能

5、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A.西电东送B.西气东输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思路分析第(1)题,我国的能源产量北方多于南方,经济总量南方多于北方;能源消费重心则由北方迁移到南方。第(2)题,开发东海油气资源可以使能源生产重心东移,缩小与能源消费重心的间距。素养提升19-18-考向一考向二(1)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17-考向一考向二命题立意 本组题考查我国能源生产、消费及跨区域调配,意在检测图像判读能力和区域认知素养。答案 (1)C(2)D素养提升19-19-考向一考向二命题立意 本组题考查我国能源生产、消费及-18-考向一考向二整合构建1.资源跨区域

6、调配的必然性2.资源调配线路选择(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3)安全系数高。(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素养提升19-20-考向一考向二整合构建素养提升19-19-考向一考向二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下。素养提升19-21-考向一考向二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素养提升19-20-考向一考向二4.我国能源进口战略通道 素养提升19-22-考向一考向二4.我国能源进口战略通道 素养提升19-21-考向一考向二(1)西北通道:中哈原油

7、管道和途经中、土、哈、乌四国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2)西南通道:中缅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3)东北通道:中俄原油管道和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4)海上通道:主要是经马六甲海峡、南海运往中国的原油和液化天然气海运通道。(5)中巴油气管道(瓜德尔港喀什)有望成为第五大能源战略通道。素养提升19-23-考向一考向二(1)西北通道:中哈原油管道和途经中、土-22-考向一考向二即时训练(2018广东中山高三调研考试)读某区域能源跨区域调配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素养提升19-24-考向一考向二即时训练素养提升19-23-考向一考向二(1)图示地区需要调入能源的原因是()A.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B.

8、人口密集,环境污染严重C.资源埋藏深,缺乏开采技术D.交通便捷,便于能源出口(2)调入能源后,对图示地区产生的影响是()A.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城市化发展B.调整了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C.促成了能源供需平衡,增加了就业岗位D.加强了东西部的联系,改善了大气环境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图示地区为西电东送工程,此线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图示地区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需要调入大量能源,A项正确。第(2)题,考查西电东送对调入区的影响。西电东送使东

9、部地区调整了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其他选项不是对图示地区产生的影响,故B项正确。 答案解析关闭 (1)A(2)B素养提升19-25-考向一考向二(1)图示地区需要调入能源的原因是(-24-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9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典题研析(2018浙江11月选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印度河是南亚大河,年输沙量4.8亿吨,河口潮差达4.2米,其流域灌溉农业发达,灌溉用水约占径流量的4/5,灌区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平原地区。下图为印度河流域示意图。图中甲城和乙地分别是巴基斯坦棉纺织工业中心和棉花生产基地。下表为印度河流域干支流径流量比重及不同时段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巴基斯坦人口众多,8

10、0%的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该国实施“西水东调”工程,在印度河干流和支流兴建大型水库、拦河大坝等水利工程,将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使印度河流域灌溉用水得到保证,灌溉面积扩大。-26-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9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25-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9-27-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9-26-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9(1)从发展灌溉农业的角度,分析巴基斯坦实施“西水东调”工程的必要性。(2)从自然灾害角度,评价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对印度河三角洲产生的影响。-28-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9(1)从发展灌溉农业的角度,-27-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9思路分析第(1)题,根据设问中“发展

11、灌溉农业”和“必要性”的限定,从东部地区水少、需水多两方面来分析。水少要从流量及其季节变化来分析,需水多可从灌溉农业规模大、灌溉用水量大等角度说明。第(2)题,抓住“调水使下游水量减少”这一核心,执因索果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分析。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巴基斯坦西水东调的原因及影响,重在检测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答案 (1)东部径流量少;东部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东部地区气候干旱,灌溉需水量大;东部地区地形平坦,灌溉农业发展潜力大,需水量大;增加水量能提高东部地区的耕作熟制。(2)有利:有利于减轻洪涝灾害;不利:加剧海水入侵;加剧土地盐碱化;加剧风暴潮影响。-29-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9思路分析第

12、(1)题,根据设问-28-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9整合构建国外著名的跨流域调水工程-30-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9整合构建-29-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9-31-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9-30-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9-32-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9-31-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9-33-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9-32-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9即时训练(2018广东惠州高三期末)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4-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9即时训练-33-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9(1)图中海河流域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A.开发水能,提供电力B.保障城乡用水C.

13、拦截泥沙,蓄水灌溉D.提高通航能力(2)南水北调中线在京津段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其主要目的是()A.减少占用耕地B.缩短输水路线C.减少渗漏和蒸发D.减轻土壤盐碱化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海河流域位于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小,水能蕴藏量小,A项错。由于降水季节变化大,为了保障城乡用水,所以修建水库,B项对。修建水库,河流含沙量高,会导致泥沙淤积严重,库容降低,C项错。海河流域河流流量小,流程短,通航能力差,上游修建水库,导致下游水量减小,不利于提高通航能力,D项错。第(2)题,南水北调所经过的京津段,地下水开采过度,导致地下水水位降低,出现地下漏斗区,且

14、流经地区蒸发量大,修建地下全封闭管道,可以减少渗漏和蒸发,故选C项。 答案解析关闭(1)B(2)C-35-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9(1)图中海河流域水库群的主-34-考向一地理重心迁移路径图的判读典题研析(2018广东广州二模)近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以及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国天然气生产与消费增长迅猛。下图为20002014年我国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路径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考向二素养提升19-36-考向一地理重心迁移路径图的判读考向二素养提升19-35-考向一(1)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是()A.长江三角洲B.重庆、四川C.珠江三角洲D.

15、新疆、陕西(2)明显反映西气东输工程引起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的时段是()A.20022005年B.20052008年C.20082011年D.20112014年考向二素养提升19-37-考向一(1)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36-考向一思路分析 命题立意 本组题考查我国能源生产、消费及跨区域调配,意在检测图像判读能力和区域认知素养。答案 (1)D(2)B考向二素养提升19-38-考向一思路分析 命题立意 本组题考查我国能源生产、消-37-考向一思维建模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如人口重心可表明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变化趋势。其判读思路是:1.根据地

16、理重心移动轨迹,归纳地理事象空间分布、变化的特点。如上题中20002003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重心向西北移动,20052008年总体向东南方向迁移,20092014年变化幅度较大,存在南北方向上的反复,但总体向东移动。2.结合所学原理,能够对地理事象分布、变化的原因做出合理阐释。上题中20002003年,西北地区居民天然气的快速增长是重心向西迁移的主要推动力。20032008年,南部沿海居民天然气消费迅速增长是重心南移的主要推力。20082014年,东北、北部沿海等地区居民天然气消费迅速增长,是促进重心最终向东北迁移的共同推力。考向二素养提升19-39-考向一思维建模考向二素养提升19-38-考向一即时训练(2017黑龙江哈尔滨三模)下图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迁移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考向二素养提升19-40-考向一即时训练考向二素养提升19-39-考向一(1)20002011年,我国天然气生产重心迁移的原因是()A.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B.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C.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D.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向东部输送(2)生产与消费重心的空间距离变化将会()A.解决东部严重的雾霾问题B.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