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03 秦汉时期【含答案】_第1页
2021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03 秦汉时期【含答案】_第2页
2021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03 秦汉时期【含答案】_第3页
2021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03 秦汉时期【含答案】_第4页
2021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03 秦汉时期【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备考2021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03 秦汉时期一、单选题1.“先分析是阳症还是阴症,再由阴阳辨明表里,辨明虚实,再辨明寒热。”材料中的中医诊断方法出自张仲景的( ) A.黄帝内经B.本草纲目C.伤寒杂病论D.农政全书2.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亚欧的重要商路,对开通此商路功劳巨大的人物是( ) 丝绸之路线路图A.董仲舒B.张骞C.成吉思汗D.康熙帝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当时通行于全国各地的标准货币是( ) A.刀币 B.圆形方孔半两钱 C.铲形币 D.蚁鼻钱 4.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 ) A.

2、张仲景B.华佗C.张角D.贾思勰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6.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传统的中医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 ) A. 华佗B.扁鹊C.张仲景D.李时珍7.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一部医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这部医书是( ) A.伤寒杂病论B.千金方C.唐本草D.本草纲目8.自古以来,在防治瘟疫方面中医有着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东汉末年时出现的一部将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医学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C.千金方D.本草纲目9.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皇帝

3、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 A.禅让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10.张骞通西城使天山南北地区历史上第一次与中原连为一体,中原与西城乃至更西的广大地区交通路线逐步开辟,形成了著名的通商要道( ) A.茶马古道B.驰道C.丝绸之路D.蜀道11.西方有学者研究说,中国为什么这么大,跟汉字的使用有关系。有汉字的维系,口头语言会向一个方向发展,那就是统一的方向,民族会因为汉字而趋同于融合。中国历史上,通过颁行全国通用文字巩固国家统一的帝王是( )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12.“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

4、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是( ) A.欧洲B.中亚C.长安D.河西走廊13.汉武帝批阅奏折时,有时一个奏折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的重大贡献( ) A.张仲景B.王祯C.华佗D.蔡伦14.2020年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炭疫情的战役中,中医药无论在防治还是救治方面都发挥丁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早在东汉时期,提出“治病理论,倡预防疾病的医学家是( ) A.蔡伦B.华佗C.张仲景D.李时珍15.它的起点在长安,终点在罗马。2000多年前,它将中国与意大利两个文明古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指的是( ) A.丝绸之路B.瓷器之路C.海上丝绸之路

5、D.一带一路16.中医成为我们中国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我国汉代中医学家中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 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李时珍17.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令说:“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汉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当时( ) A.廉政风气形成B.控制豪强地主势力C.监视地方官吏D.彻底废除严刑苛法18.图1为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汉武帝把这样的办学经验推向全国。据此可知,汉武帝时( ) 图1A.推崇诸子百家学说B.奉行“无为而治”政策C.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19.秦统一后,为改变币制混乱的状况,由

6、政府统一铸造通行全国的货币(如图1所示)。这一举措( ) 图1A.加强了各地的行政管理B.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C.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D.有利于各地的文化交流20.在建立汉政权前后,刘邦分封了7个异姓诸侯王,如韩信为齐王,英布为淮南王。但后来,他以各种理由诛杀了其中6个异姓王。刘邦剪除异姓王( ) A.目的是强化专制皇权B.深受分封制观念影响C.体现他统治十分残暴D.导致王国问题的形成21.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 A.郡县制B.休养生息,轻徭薄赋C.推恩令D.盐铁官营,统一铸币22.时代)周刊曾评

7、选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湖南未阳人蔡伦排名第四,是因为( ) A.发明指南针B.发明火药C.改进印刷术D.改进造纸术23.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中,为加中央集权,他采取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B.设置西域都护C.设立军机处D.设立“三司”24.明代才子解缙在一首诗中写道:“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与该诗有关的史实是( ) A.大禹治水B.兴修都江堰C.开凿灵渠D.开通大运河25.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的建议之后( ) A.儒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B.思想

8、和学术趋于繁荣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D.诸侯王势力日渐衰弱26.“光武中兴”盛世局面的开创者是( ) A.诸葛亮B.曹操C.刘秀D.赵匡胤27.秦朝建立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度是( ) 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行省制D.科举制28.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 A.蔡伦B.张骞C.司马迁D.张仲景29.秦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开创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的措施是( ) A.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用“三司”代替行中书省D.用军机处代替议政王大臣会议30.西汉初,贾谊向文帝上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后来

9、,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是( ) A.行推恩B.设刺史C.推察举D.分郡县31.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市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B.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C.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D.防止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32.据史记载,“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这说明( ) A.秦朝法律影响后世B.法治思想始于秦朝C.秦朝实行严刑峻法D.法律助推秦灭六国3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训形式多是“家书”或“遗令”,重视教育子弟,内容涉及修身到治学,从处世到事君。此后各

10、朝,上至达官下至平民,多有家训问世,内容多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家训( ) A.只出现在显贵家庭B.受儒家思想影响大C.形式单一内容统一D.满足科举需要34.中国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名医辈出。东汉末年,为外科手术制成麻醉药,并编创了防病健体医疗体操的名医是( ) A.张仲景B.华佗C.孙思邈D.李时珍35.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以逆京师”的困局,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B.实行盐铁专卖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设置西域都护36. (2020 年黑龙江大庆)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

11、中,为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B.设置西域都护C.设立军机处D.设立“三司” 37.“不是张骞通西域,安能佳种自西来?” 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材料反应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 A.巩固了国家统一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C.促进了物种交流D.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38.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治未病理论,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这反映出他们主张( ) A.预防疾病,强身健体B.诊断疾病,望闻问切C.针灸疗法,辨证施治D.药食同源,用药简易二、判断题39.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

12、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三、问答题40.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中国历经沧桑,民族认同始终如一,而且越是历经磨难、遭遇坎坷,越是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造成这一鲜明特性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和统一工作,实现了“书同文”。汉代儒者继承先秦儒家“大一统”思想,重视揭示春秋中有关“大一统”的微言大义。董仲舒宣扬“大一统”为“天地之常经”,汉武帝采纳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大一统社会政治环境下,司马迁著的史记,不但重视反映大一統政治

13、格局的历史,而且对于汉朝的“海内一统和国家强盛給予热情颂扬。秦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即使在分裂割据的年代,各个政权的统治者,大都以统一为己任、以炎黄之后自居。儒家“大一统”思想始终是凝聚民族精神的支柱,使分裂的国家终归于统一。摘编自黄朴民“大一统”原则规范下的秦汉政治与文化等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C”。(1)“大一统”思想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中华文明的认同。 (2)秦统一文字、汉统一思想等文化现象体现了“大一统”的时代精神。 (3)史记文笔优美,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

14、位。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政权统治者不再坚持“大一统”思想。 (5)“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41.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中国早期文明的中心地区在黄河流城,而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中高纬度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更温暖湿润,更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生产,西北丝绸之路的繁荣自然在情理之中。据山海经左传吕氏春秋等记裁,早在先秦时期,内地便与西域地区有了物质交流。西北丝绸之路正式被官方开通,始于汉代的张骞通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分遣副使访问了中亚、南亚等地国家。以后各国使者和商人循此通道出入于中国,形成了一条横亘亚欧大陆东西的交通大通道。张骞开通西北丝绸之路后,中西商队往来于南

15、北两道,我国的冶铁技术、井渠法传入西域,两方的玻璃、琉璃、葡萄、首蓿、石榴、胡桃、胡瓜等传入中国,印度的艺末、佛教、音乐、舞蹈等也传入中国,丝绸之路一片繁荣。摘编自蓝勇编著中国历史地理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C”。(1)两北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当时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2)张骞出使西域前,内地与西域地区没有任何往来。 (3)丝绸之路是一条横亘亚欧大陆东西的交通大通道。 (4)与汉朝同时期的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5)丝绸之路不仅是商业通道,还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四、材

16、料分析题42.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秦朝形势图图5摘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对我国南方采取的措施。简析这些措施的作用。43.历史学家黄仁宇将秦汉时期称为中国的“第一帝国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材料二:汉文帝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 时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他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这样,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降低。汉初来一石值五千钱,文景时降到一石仅值数十钱至十余钱。高中教材 中国古代史选修材料三:孝武(汉武帝)穷奢极欲外事四夷.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资治通鉴材料四:

17、(1)秦完成统一大业是在何时? 比较材料中秦汉疆城图,指出西汉开始对哪一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的哪盛世局面?对西汉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认为汉武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请从政治、经济、思想和民族关系方面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说明。 (4)请写出材料四中史记的体例以及医圣的代表著作。 (5)根据以上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44.依据材料,做出判断。 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这时,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中国丝织品是各地最为需要的,至少占中国出口商品的90%。作为回报,中国也得到了各种物产,如;来

18、自中亚的毛织品和牲畜,来自罗马诸行省的玻璃、珊瑚、珍珠、亚麻布和黄金,其中黄金占首位。这些货物由商队沿着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回运送。“丝绸之路”的主线自中国西北部的长安(西安)开始,向西经河西走廊至塔里木盆地,分为两道,一条道沿盆地的北部边缘,一条道沿盆地的南部边缘,绕过盆地。然后西逾帕米尔高原,穿过撒马尔罕,再绕过里海南端,由此继续西进,至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的罗马边境。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以下表述从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材料表述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未涉及”。(1)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

19、 (2)汉武帝大败匈奴后,丝绸之路得以畅通。( ) (3)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交流。( ) (4)丝绸之路到塔里木盆地后分为三道,最终到罗马边境。( ) (5)罗马帝国强盛时期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 45.阅读以下有关秦始皇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命为“制”,今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司马迁史记材料二: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陈寿三国志材料三: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成。张居正杂著(1)材料一是关于皇帝制度的描

20、述。依据该材料概述这一制度的特点。 (2)材料二中“罢侯”“置守”分别指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创制立法”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先分析是阳症还是阴症,再由阴阳辨明表里,辨明虚实,再辨明寒热。”可知,材料中的中医诊断方法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在书中,收录了300对个药方,到现在仍被人们所借鉴,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他还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A项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不符合

21、题意; B项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的药物学巨著,不符合题意; C项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的著作,符合题意; D项农政全书是徐光启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张仲景以及伤寒杂病论。注意识记东汉的医学成就,重点掌握张仲景以及伤寒杂病论。2.答案: B 解析:A.董仲舒,不符合史实;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自从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之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就形成了丝绸之路,因此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巨大的人物是张骞,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成吉思汗,不符合史实; D.康熙帝,不符合史实; 故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

22、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题目,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3.答案: B 解析:A.刀币,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故选项B符合题意; C.铲形币,不符合题意; D.蚁鼻钱,不符合题意; 故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和对备选项图片的准确识记来回答,这是基础知识,要注意识记。4.答案: A 解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故选项A符

23、合题意; B.华佗,不符合题意; C.张角,不符合题意; D.贾思勰,不符合题意; 故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牢记。5.答案: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嬴政攻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可见,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A项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在秦朝之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秦的统一,要求具备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 6.答案: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4、,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历代医家推崇张仲景为医圣,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其理论、经验、医方等,至今仍是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的准绳,甚至被奉为医学经典。 ABD三项都不是中国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不符合题意; C项张仲景是中国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7.答案: A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

25、家,他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阑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还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后世尊称他为“医圣”。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A。 点评:本题考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难度较低,知道张仲景的著作即可作答。8.答案: A 解析: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伤寒杂病论将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总结了前人的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的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以及杂病的辨别和治疗,理法方药俱全,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A项伤寒杂病论是东汉

26、末年时出现的一部将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医学著作,符合题意; B项齐民要术为北魏贾思勰所著,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等,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不符合题意; C项千金方是唐朝孙思邈所著的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不符合题意; D项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所著的药物学著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伤寒杂病论。解答本题要把握伤寒杂病论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9.答案: B 解析: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长

27、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A项禅让制在夏朝之前实行,不符合题意; B项郡县制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C项科举制是在隋朝创立的,不符合题意; D项行省制是元朝创立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郡县制的实行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知道秦朝建立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10.答案: C 解析: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城,形成了著名的通商要道丝绸之路,它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A项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

28、藏、滇藏两路,不符合题意; B项驰道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不符合题意; C项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项蜀道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知道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11.答案: A 解析:秦朝建立以后,为巩固统治,秦始皇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通令全国使用。故通过颁行全国通用文字巩固国家统一的帝王是秦始皇。 A项秦始皇通过颁行全国通用文字巩固国家统一,符合题意; BCD三项

29、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秦始皇统一文字。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为巩固统治,秦始皇统一文字。12.答案: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的路线。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从西汉的都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由此可知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是欧洲。 故A。点评:掌握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和历史意义。13.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蔡伦的功绩。我国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人们从“积飘絮成絮

30、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进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汉武帝批阅奏折时,有时一个奏折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蔡伦的重大贡献。D符合题意。 故D。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蔡伦的相关知识。14.答案: C 解析:东汉时期张仲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

31、者。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故C符合题意; 蔡伦是改进造纸术,排除A;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排除B;李时珍是明朝的医学家,排除D。故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张仲景及其伤寒杂病论的地位。15.答案: A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以后,丝绸之路开辟,“丝绸之路”东起长安(今西安)、西达罗马,是连接中国与亚欧各国的贸易通道。选项A符合题意;BCD项与题意不符。 故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起点和终点。16.答案: B 解析: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

32、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B符合题意。 故B。 点评:解答本题的国际是识记张仲景的医学成就,被后世称为“医圣”。17.答案: 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 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 ”,汉武帝的做法有利于 廉政风气的形成 ,A符合题意;BCD与材料不符。 故 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信息的内容,结合所学进行解答。18.答案: 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正统思想,在长安设立太学,讲授儒家经典,由此可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 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汉

33、武帝时期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统治者正统思想,19.答案: 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统一了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作为流通的货币,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 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秦朝统一后,经济上采取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等措施。20.答案: A 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刘邦分封的异姓诸侯王占有汉朝大片疆域,且手握重兵,对汉朝中央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刘邦为了强化专制皇权剪除异姓王。A符合题意; 刘邦剪除异姓王,体现出的是废除分封制。B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刘邦剪除异姓王并不能体现他

34、统治十分残暴。C不符合题意;刘邦剪除异姓王解决了王国问题。D不符合题意;故A。 点评: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的有关知识。刘邦分封的异姓诸侯王占有汉朝大片疆域,且手握重兵,对汉朝中央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刘邦为了强化专制皇权剪除异姓王。21.答案: B 解析:依据题干“汉初”,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通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故汉初统治者吸取秦王暴政,采取了休养生息来恢复经济。B正确; 秦国为加强对

35、地方的管理,推行郡县制,A排除;汉武帝时期,是西汉鼎盛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C排除;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币;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盐铁官营。D排除;故B。 点评: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的有关知识。题干中的“汉初”是重要的答题提示。汉初统治者针对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情况,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具体措施有:让士兵还乡务农,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和兵役;“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等措施。22.答案: D 解析:依据题干“最佳发明家”“蔡伦”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蔡伦的发明成就。结合课本所学可知

36、,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得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便利了典籍的流传。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D符合题意; A项是指南针发明,至今未确定发明者,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是相传火药的发明,与中国的炼丹术有关,具体发明者未知,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是改进印刷术的是北宋匠人毕昇,与题干内容,排除;故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提高

37、,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得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便利了典籍的流传。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23.答案: A 解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为加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采纳主父偃的建议, 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诸侯国越分越小,诸侯王的势力也就削弱了,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设置西域都护,不符合题意; C.设立军机处,不符合题意; D.设立“三司”,不符合题意; 故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题目,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可以记得准记得牢。

38、24.答案: C 解析:根据题干“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结合所学知识,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C正确; 大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排除A;都江堰是战国时期,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的都江堰,排除B;大运河的开通,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排除D。故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开凿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交通,促进了经济的

39、发展。25.答案: A 解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故A符合题意; “儒学独尊”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排除B;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排除C;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削夺诸侯王势力,导致诸侯王势力日渐衰弱,排除D。故A。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大一统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26.答案: 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西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势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

40、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管理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社会矛盾,到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C正确; 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A排除;曹操为称霸北方,进行了一系列战争,为曹魏建立奠定了基础。B排除;赵匡胤建立北宋,D排除;故C。 点评:本题考查光武中兴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光武”是刘秀的年号。27.答案: B 解析:秦朝设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等,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中央集权制,故选B; 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A;行省制出现于元朝,排除C;科举制形成于隋朝,排除D。故B。

41、点评:本题考查秦确立中央集权制的有关知识。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28.答案: D 解析: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故选D; 蔡伦改进造纸术,张骞凿通西域,司马迁著史记,排除ABC。故D。 点评:本题考查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张仲景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在书中他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29.答案: B 解析: A:

42、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说的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此项不符合题干内容;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C:用“三司”代替行中书省 ,是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不符合题干内容; D:用军机处代替议政王大臣会议 ,是清雍正年间强化君主专制的表现

43、,不符合题干内容; 故B。 点评: 本题考查秦确立中央集权制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所给选项内容降低了做题的难度。30.答案: A 解析: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指多分封诸侯,从而削弱其实力,相关的措施是推恩令。 A项行推恩是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符合题意; B项设刺史是要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不符合题意; C项推察举指实行察举制这种选官制度,不符合题意; D项行郡县是指秦朝推行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汉武帝推恩令的理解和掌握。结合汉武帝的

44、大一统措施得出答案。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王国问题逐渐突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于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的实力。31.答案: A 解析:通过题干可知,有以下重要信息:“汉武帝时期”、“实行集中货币发行权和统一法币的政策”、“国营专利的实业包括盐铁和酒等”,这些是汉武帝在经济上的措施,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巩固中央集权。 A项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是题干政策最直接的影响,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题干政策最直接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

45、上,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制度。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掌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2.答案: A 解析:A.依据题干信息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可以看出,各种法律文献,都是从秦始皇开始的,这说明秦朝法律影响后世,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法治思想始于秦朝,不符合史实; C. 秦朝实行严刑峻法,不符合题意; D. 法律助推秦灭六国,不符合题意; 故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需要学生读懂题干信息的含义,只要读懂题干信息的含义,回答起来难度不大,但是如果不理解,就难以回答。33.答案:

46、B 解析:依据题干内容“多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知中国古代家训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体现了儒家思想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内涵,B正确; 依据题干可知家训不仅出现在显贵家庭,也出现在平民家庭,A排除;依据题干“重视教育子弟,内容涉及修身到治学,从处世到事君”可见中国古代家训的内容较为丰富,C排除;依据题干可知,中国古代家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而科举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后的隋唐时期,因此并不都是满足科举需要,D排除。故B。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中国古代家训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紧扣题干内容,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34.答

47、案: B 解析:A.张仲景,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东汉末年,为外科手术制成麻醉药,并编创了防病健体医疗体操的名医是华佗,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孙思邈,不符合题意; D.李时珍,不符合题意; 故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35.答案: A 解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汉武帝时期,诸侯实力较大,威胁中央安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削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实力,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实行盐铁专卖 ,不符合题意;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8、,不符合题意; D. 设置西域都护 ,不符合题意; 故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读懂题干中的含义,之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注意读懂题干信息的含义是关键。36.答案: A 37.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说明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地区和西域物种尤其是农作物的交流,如茶叶,桃,梨,苜蓿,蚕豆等。所以正确选项为C选项促进了物种交流。 A选项,巩固国家统一与题意无关故排除;B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于西域地区的管理管辖,故B选项排除;D项,古代经济结构为以小农经济为主,新作物的传入并没有影响小农经济的优势地位,D选项排除。故C。点评:本题考查汉通西域与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紧扣

49、题干材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8.答案: A 解析:材料中的“治未病指的是还未发生的疾病,主要体现了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视,而根据动物姿态创编的五禽戏”类似于今天的健身操等强身健体的活动,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B选项中的望闻问切主要是指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方式,与题意无关故排除;C选项,材料中未曾涉及针灸疗法,C选项不符合题意;D项,药食同源,用药简易主要指病人用药不应该太过复杂,材料中并无此方面的说明,故排除。故A。点评:本题考查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二、判断题39.答案: 正确 解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以后,为了巩固统治,

50、在经济上统一货币,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故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本难度适中。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在经济、军事方面一系列措施,是为了巩固统一。在经济上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三、问答题40.答案: (1)A(2)A(3)C(4)B(5)A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越是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可以看出, “大一统”思想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中华文明的认同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 (2)依据材料信息“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和统一

51、工作,实现了“书同文” ”“ 汉代儒者继承先秦儒家“大一统”思想,重视揭示春秋中有关“大一统”的微言大义。董仲舒宣扬“大一统”为“天地之常经”,汉武帝采纳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大一统社会政治环境下,司马迁著的史记,不但重视反映大一統政治格局的历史,而且对于汉朝的“海内一统和国家强盛給予热情颂扬 ”,可以看出, 秦统一文字、汉统一思想等文化现象体现了“大一统”的时代精神 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 (3)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 史记文笔优美,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 (4)依据材料信息“ 秦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即使在分裂割据的年代,各个政权的

52、统治者,大都以统一为己任、以炎黄之后自居 ”,可以看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政权统治者不再坚持“大一统”思想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的意思; (5)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 “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 故(1)A (2)A (3)C (4)B (5)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细心读材料,先看一下表述内容,之后在材料中细心辨别寻找,看看材料中有没有出现,这类知识,只要细心辨别寻找,难度不大。41.答案: (1)A(2)B(3)A(4)C(5)A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 西北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当时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在材料

53、中体现出来了; (2)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早在先秦时期,内地便与西域地区有了物质交流,故张骞出使西域前,内地与西域地区没有任何往来的说法与材料相违背; (3)依据材料信息“ 以后各国使者和商人循此通道出入于中国,形成了一条横亘亚欧大陆东西的交通大通道 ”,可以看出,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亘亚欧大陆东西的交通大通道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 (4)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 与汉朝同时期的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 (5)依据材料信息“ 以后各国使者和商人循此通道出入于中国,形成了一条横亘亚欧大陆东西的交通大通道 ”“ 我国的冶铁技术、井渠法传入西域 ”“ 印度的艺末、佛教、音乐

54、、舞蹈等也传入中国 ”,可以看出, 丝绸之路不仅是商业通道,还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 故(1)A (2)B (3)A (4)C (5)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就是要细心读材料,先看提供的表述内容,在细心读材料,看看这些表述在材料中是不是出现了,只要细心读材料,就可以顺利回答。四、材料分析题42.答案: 措施:军事上统一南方(或答:南攻越族);修筑通往南方的道路(或答: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车同轨;开凿灵渠);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或答:设郡治理;设立桂林郡、象郡、南海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对南方开拓经营。作用:加强中央对南方的管辖;促进南北经济文

55、化的交流发展;促进南方的开发;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解析:依据图片信息“桂林郡、南海郡、灵渠”结合所学可知, 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对我国南方采取的措施:军事上统一南方(或答:南攻越族);修筑通往南方的道路(或答: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车同轨;开凿灵渠);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或答:设郡治理;设立桂林郡、象郡、南海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对南方开拓经营。作用:加强中央对南方的管辖;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促进南方的开发;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识记秦始皇加强中央

56、集权的措施和影响。43.答案: (1)公元前221年;(2)文景之治;文景之治稳定了政局,发展了经济,蓄养了强大的国力,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物质基础。(3)汉武帝与秦始皇在政治上,都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通过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使地方直接受控于中央;在经济上,二者都统一了货币。秦始皇发行了秦半两,汉武帝则发行了五铢钱;在思想上,二者都实行了文化专措施,秦始皇实行了焚书坑儒,汉武帝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民族关系上,秦汉都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四者任选其二即可)(4)纪传体通史;伤寒杂病论(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解析: 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灭掉了齐国,最终完全了全国的统一。第二问:对比秦汉地图可知,西汉在地区设立了西域都护,标志地区第一次纳入了中央管辖中。 第一问:根据“汉文帝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降低”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西汉的文景之治。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景之治稳定了政局,发展了经济,蓄养了强大的国力,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物质基础。 材料认为汉武帝“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