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东汉的兴衰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王朝,史称东汉。至此,距离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已经过去了多少年A. 176年B. 177年C. 226年D. 227年历史上刘秀的贡献是A. 匡扶汉室,建立蜀国B. 隆中对策,三分天下C. 建立东汉,光武中兴D. 辅佐吴国,春秋争霸刘秀统治时期,东汉社会安定,经济逐渐恢复,人口快速增长。这一局面史称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秦始皇的统治”D. “汉武帝的大一统”东汉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以下对这一局面出现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有()释放奴婢,减轻刑罚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让士兵

2、返乡务农 惩处贪官污吏A. B. C. D. “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降,旋为赤眉所杀。光武则乘机南下,攻下洛阳,并定都于此。”后世称“光武”所建的政权为A. 西汉B. 东汉C. 蜀汉D. 西晋下列对“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比较,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都是政治清明的时期B. 都使得社会安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C. 统一局面的形成与当时皇帝的治国措施密不可分D. 都平定了诸侯国的叛乱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开元盛世D. 贞观之治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A. 诸侯势力的

3、兴起B. 少数民族的内迁C.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D.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皇帝是中国传统政治体系的核心角色,但其权柄却也常被亲近者侵夺。东汉时期曾经交替侵夺皇帝权柄的重要角色是A. 宦官和外戚B. 宦官和州牧C. 外戚和州牧D. 州牧和藩王梁冀出生于名门世族,其父是大将军梁商,其妹为汉顺帝皇后。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 20 余年。因年幼的汉质帝指责他是“跋扈将军”,梁冀便将汉质帝毒死,另立容易控制的刘志为帝。“跋扈将军”的行为反映了A.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 外戚专权严重C. 东汉王位已被篡夺D. 宦官把持朝政东汉后期朝廷腐败,国势日趋疲弱。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张角的号令下揭竿而起,该起

4、义开始于()A. 171年B. 172年C. 184年D. 185年对于黄巾起义的影响,下列说法准确的一项是()A. 最后被镇压下去B. 推翻了东汉政权C. 沉重打击了东汉政权,使其一蹶不振D.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其由兴盛走向衰亡东汉后期贵族、官僚、商人、地主日益加剧土地的兼并,农民大批破产、流亡,或依附豪族做佃客,或卖身为奴,离乡背井。这一社会危机集中爆发的标志是A. 大泽乡起义B. 王莽篡权C. 黄巾起义D. 官渡之战与秦末农民战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特征是()A. 为了反抗暴政B. 有组织、有准备C. 提出了起义口号D. 使封建王朝一蹶不振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5、题。材料一 (光武帝) 诏曰: “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 不得减罪。”诏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 及狱官未报, 一切免为庶人。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材料二 (建武六年) 诏曰: “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 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 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 吏职减损, 十置其一。后汉书光武帝纪下(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光武帝是如何建立东汉政权的。(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光武帝重建汉朝政权后, 为稳定社会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3)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了什么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宋诗人陈亮称赞:“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 材料二黄巾

6、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焚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1) 材料一中陈亮赞颂的是谁统治时期出现的局面?(2)分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是什么?( 3)通过“光武中兴”局面的出现以及东汉走向衰落的表现,你认为当代中国执政者应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十二生肖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记岁方法。据专家考证,最早完整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出现于东汉。让我们一起走进东汉,探讨一下东汉的历史。【兴盛篇】材料一南宋诗人陈亮称赞:“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龙川文集材料二“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后汉书光武帝纪下(1)材

7、料一中陈亮赞颂的是谁统治时期出现的什么局面?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他采取了哪些措施?【衰落篇】材料三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即位年龄1011311281512149寿命(岁)27231303936341454(2)你能从上面表格中发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使东汉政局出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给东汉带来了什么危害?材料四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焚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后汉书皇甫蒿传(3)分析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反思篇】(4)通过“光武中兴”局面的出现以及东汉走向衰落的表现,你认为当代中国执政官应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答

8、案和解析1.C略2.C略3.BB.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B正确。ACD.题干时间是东汉时期,其余三项时间上均不符合,故排除ACD。故选B。4.D.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他就是光武帝。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

9、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正确。.不符合历史史实,排除。故选D。5.B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他就是光武帝,故B正确。A.西汉是公元前202年刘邦所建,排除A。C.蜀汉是公元221年刘备所建,排除C。D.西晋是公元266年司马炎建立,排除D。故选B。6.D略7.BB.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故B正确。A.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

10、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排除A。C.开元盛世,又称“开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排除C。D.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排除D。故选B。8.CC.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东汉中后期,皇帝都是幼年即位,而且在位时间大多数比较短。这是因为,皇帝年幼登基,无法亲自打理朝政,往往是母后和外戚来掌权。等年幼的皇帝长大后,皇帝依靠身边的亲信宦官来夺回权力。这样,皇帝又宠信宦官,导致宦官专权。很多皇帝英年早逝,接着新的年幼皇帝登基,外戚又重新掌权。这样就陷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东汉的统治也深陷危机。故C符合题意。ABD.均与本题无关

11、。故选C。9.A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把持朝政,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因此东汉时期侵夺皇帝权柄的重要角色有宦官和外戚,故A正确。BCD.汉成帝,改刺史为州牧。汉灵帝时,再设州牧,居郡守之上,排除BCD。故选A。10.BB.依据“外戚梁冀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可知,反映了外戚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B符合题意。ACD.依据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没有

12、体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王位已被篡夺;宦官把持朝政,故排除ACD。故选B。11.CC.结合所学可知,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故C正确。AB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12.C略13.CA.该项发生在秦末,故排除A。B.王莽篡权发生在西汉末年,故排除B。C.东汉后期,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

13、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故C正确。D.该项是曹操军与袁绍军之间的战役,和题干无关,故排除D。故选C。14.B略15.(1)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2)经济上,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政治上,,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民族关系上,,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3)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16.(1)刘秀。(2)东汉后期朝政治腐败败,时局动荡;加上自然灾害频发,人民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暴涨。(3)执政者要勤于政事,政治清明;仁心待人,关注民生等。17.(1)光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