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宋的政治一、单选题(共12题)1.北宋政治的特点是( ) A.繁荣开放 B.独尊儒术C.重文轻武D.民族交融2.北宋初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其中,为“制其钱谷”而设置的官职是( ) A.转运使B.通判 C.知州 D.枢密使3.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称为( ) A.东京B.南京 C.西京D.北京4.宋史记载,曹彬这样位居枢密使高位的武官,每次在道中迎面碰到文臣的车马,都会主动命车夫驶人旁街小巷。这种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朝( ) A.重文轻武 B.削弱相权C.削弱地方势力 D.加强边疆管理5

2、.下列人物中与“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有关的是( ) A.李世民B.赵匡胤C.赵光义D.赵构6.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加强北宋军事力量 B解决中央财政问题C铲除地方割据势力 D打击官僚地主和抑制土地兼并7.宋朝为了牵制知州,在地方设置的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 ) A.御史大夫B.刺史C.通判 D.转运使8.“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种现象开始于()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北宋9.“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反映了宋朝( ) A.重文轻武B.等级森严C.商业繁荣D.休养生息10.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言说

3、:“臣之于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 )A. 王安石对科举制进行了改革 B. 王安石变法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 王安石变法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D.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11.某节历史课上,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着“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统治状况(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D.宋朝12.宰相赵普曾向宋太祖建议道,治理地方,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提出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实现地方自治 B.加强中央集权C.杜绝官员贪腐D.促进社会和谐二、填空题(共3题)13.宋代通过实行_政

4、策来防止武将跋扈;宋辽签订的“_”保持了双方之间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14.宋太祖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_分割知州权力。 15.960年,_发动陈桥兵变,建立_,定都_,即今天的开封。 三、材料分析题(共2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材料二: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都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

5、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1)材料一中的“显德七年”是哪一年?当时将士是在哪里拥立赵匡胤为帝的? (2)材料一中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17.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中央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

6、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材料二:北宋初年以“分权制衡”为原则,改革中央及地方政府机构,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从而为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发挥着什么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统治者为“分权制衡”,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古代中国政治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 C 【分析】北宋建立

7、后,宋太祖吸取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采取重文轻武,文人治国的政策,成为北宋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点。 ABD三项都不是北宋政治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C项重文轻武是北宋政治的特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 A 【分析】据所学知,北宋为“制其钱谷”而采取的措施是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A项转运使是为“制其钱谷”而设置的官职,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为“制其钱谷”而设置的官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 A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都城被称为东京,A选项符合题意。 B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4. A 【分析】宋史记载,曹彬这样位居枢密使高位的

8、武官,每次在道中迎面碰到文臣的车马,都会主动命车夫驶人旁街小巷。这种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朝重文轻武。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A。5. B 【分析】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

9、建立了北宋。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故B。6. B 【分析】北宋建立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分权以集权,形成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导致北宋严重的财政危机,到王安石时期,这个问题更加严重。这决定了王安石变法以解决财政困难为核心。 故B。 7. C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宋太祖为了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并对知州起监督作用。故答案为C。8. D【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宋朝时,为防止武将专权,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

10、图”行军布阵。 故答案为 D9. A 【分析】据“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等信息可知,北宋读书人地位高,军人的地位很低,表明宋朝重文轻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A正确。 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B错误; 宋代商业经济发达,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错误; 休养生息是指大动乱、大变革之后王朝所采取的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错误。 故A。 10. D【分析】由“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得知这是由于变法触犯了大地主、

11、大官僚的利益,故D正确;科举制和学校制度、用人不当、变法失败材料中并未体现,故ABC错误。故D。 11. D 【分析】北宋对辽用兵失败后,对辽采取防御政策,把主要精力放在防范人民起义上,这就是“守內虚外”。宋太祖建立宋朝后,在军事上解除了大将的兵权,经常调换禁军将领,禁军半数以上驻扎在京师附近;派遣文官担任地方州县的长官,设立通判牵制知州,设置转运使统一收取地方税收。这样,宋太祖强化的皇权和中央集权,达到了“强干弱枝”的局面。为了防止武将装横跋扈的弊端再现,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抑制武将,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宋朝实行分化事权的办法,导致官僚机构重叠,造成了冗官的局

12、面。宋朝主要实行募兵制。招募对象多为灾荒饥民,并实行灾年招募饥民为兵的养兵制度。此外,还鼓励营伍子弟接替父兄当兵,或以罪犯充军,兵源缺乏时,也抓民为军。一经应募,终身为伍。造成了冗兵局面。冗官和冗兵又造成了冗费,这就是“三冗局面”。 ABC三项和题干板书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宋朝“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12. B 【分析】宰相赵普曾向宋太祖建议道,治理地方,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提出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为了加强了中央集权,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

13、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故B。 二、填空题13. 重文轻武;澶渊之盟 【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重文轻武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受到牵制。宋代通过重文轻武政策防止武将跋扈;宋辽签订的“澶渊之盟”虽然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是澶渊之盟毕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此后,宋辽双方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 故重文轻武、澶渊

14、之盟14. 通判 【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故通判。 15.赵匡胤;宋朝;东京 【分析】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故赵匡胤;宋朝;东京。三、材料分析题16. (1)960年;陈桥驿。(2)加强中央集权。(3)重文轻武的政策。原因: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分析】(1)依据材料一的“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结合所学知识

15、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2)依据材料一的“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采取措施,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 (3)依据材料二的“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17. (1)制度:实行郡县制。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也奠定了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基本格局。(2)中央:削弱武将

16、权力,解除禁军主要将领的兵权;分割宰相权力。地方:削弱知州的权力,对地方州县长官调动实行“三年一换”制,地方税收由中央掌控。(3)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分析】(1)根据材料一“(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实行实行郡县制。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郡县制度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加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