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两首》教案(第2课时)_第1页
《当代诗两首》教案(第2课时)_第2页
《当代诗两首》教案(第2课时)_第3页
《当代诗两首》教案(第2课时)_第4页
《当代诗两首》教案(第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11当代诗歌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思路本篇教学设计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他“愁”的深刻意蕴。紧接着通过分析解读诗文来阐释他的“愁”,最后运用比较赏析的办法,把两首乡愁放到一起,由表面理解升华到实质心灵体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深入理解诗歌的形象和诗人的感情,感受优美的意境。2学习用形象事物表现抽象感情的写法。(二)过程与方法在朗读和品味中熏陶学生情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内心的思乡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艺术美。(二)教学难点比较两首乡愁的不同。教学方法反复朗读、分析细读、比较学习。教学媒体(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二)素材准备

2、蔡琴演唱的出塞曲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席慕蓉的故乡,在她诗中是在“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儿出生,也不在那儿长大,更不能回故乡去看看(直到1989年在她46岁时,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可是,作为多情的诗人,面对着人为的山河阻隔,在遥远的海岛上,她与故乡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故乡是她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她只有在梦中,在诗中,寄托无限的乡愁。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在她的乡愁里面是包含着多深的情感。(讲授新课)一、作者简介席慕蓉,台湾当代女诗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1954年赴台。跟余光

3、中一样,席慕蓉有很多诗作表达了自己的家国之思。像席慕蓉作词,李南华作曲,由台湾著名女歌手蔡琴演唱的出塞曲就表达了如此的感情,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乡愁看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附:出塞曲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请用美丽的颤言轻轻呼唤/我心中的大好河山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谁说出塞歌的调子太悲凉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想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想着风沙呼啸过大漠/想着黄河岸啊阴山旁英雄骑马壮/骑马荣归故乡二、指导朗读1学生试读这首诗。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味、感悟诗的意境和情感。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支/清远

4、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三、解读课文1这首诗共三节七行,非常短小,但却别出心裁,诗意隽永。把乡愁写得缠绵悱恻,令人感叹不已。全诗共用了三个画面来表达乡愁,请你描绘一下这三个画面运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抽象的乡愁,并说说这三个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板书)画面一:故乡月夜的笛声寄寓月明之夜便会思乡画面二:雾里的挥手别离难回故乡的一种惆怅画面三:没有年轮的树对故乡绵绵无期的思念三节诗,三个画面,意境深远,被笼罩在乡愁的怅惘中不能自已。一开始,诗人用月夜的笛声来营造整个诗的缓慢低回凄清的氛围,把人带进梦幻般的意

5、境中;然后用一个新奇的比喻,把故乡的面貌比喻成雾里模模糊糊的挥手别离,类似通感的写法,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独特而有新意,脱离了俗套;最后诗人点出乡愁,又用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比喻“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诗人用不可能的事(现实中没有那种永不老去的没有年轮的树)。来比方,为的只是说明:乡愁在心中永远挥之不去。诗作到此,戛然而止,一缕乡愁却传给了读者。2第一节对故乡月夜笛声的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饱含着诗人何种情愫提示:营造出种缓慢低回凄清的氛围,指出故乡的生活在诗人心中的感觉,“看月亮,思故乡”,表明自己的故乡情结。3第二节写故乡的面貌,诗人连用了两个虚实结合的比喻。请问哪个比喻是虚

6、,哪个是实它们是怎样组合起来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故乡的面貌一模糊的怅恫雾里的挥手别离虚虚实诗人首先以虚写虚,把故乡的面貌比喻成一种模糊的怅惘,并参进了通感手法,写出了诗人离别故乡后怅惘的心情。然后诗人又以实注虚,把故乡的“面貌”和“怅惘”的心情比作“雾里的挥手别离”这非常具有画面感、形象性的场景,突出自己离别故乡时的依依不舍。比喻独特新颖,意蕴丰富。4第三节的比喻有什么特征有何表达效果提示:这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比喻。树是以年轮来计算生长年限的,现实中并没有永不老去的没有年轮的树,诗人用这种不可能的事情来作比,只是为了说明:乡愁在心中永远挥之不去,与己同在。没有年轮,永不老去,意味着作者的乡思无限

7、,直到永远。这是诗歌艺术中“无理有情”的手法,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的思念之情。通过比喻,把非常抽象的乡愁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四、比较两首乡愁两首乡愁各有千秋首先从诗的形象来看,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四个典型的形象来载情“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不同的形象与关情对象一一呼应,思儿的母亲、思夫的新娘、已故的母亲、祖国的大陆,诗人正借此传达出渐次凝重的感情,并逐步揭示出呼唤华夏统一的深远意境。而席慕蓉乡愁的意象是“一支清远的笛”、“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诗人借哀怨悠长的笛声抒发了对故乡绵绵不断的情思,借“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喻自己永不老去的思乡情结,离别时间愈长,思乡

8、的感情之树愈茂。两首诗都用了多个形象来寄托自己思乡的感情,把分离后的怅然迷惘和无尽的思念抒发得淋漓尽致。其次两首诗在形式上各有千秋。余光中的诗以下称余诗在形式上很整齐,具有建筑的美。全诗四节,各节结构都相同,字数也相同,而且形式也都一样,这样从整体上看就显得句子齐整,结构紧凑和谐。开头一节“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形式上定下了模式。以下三节的句式都与此相同,这样就形成了回环复沓的形式,在音节、节奏方面也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读起来确有音调和谐之美。席慕蓉的乡愁以下称席诗在形式上虽然没有余诗那般整齐匀称,但也另有一番情趣。开头一节仅两句,字数相同,形式整齐,内容连贯。

9、第二节的第一句较长,第三节中间一句较长,整首诗显得参差不齐、错落有致,避免了呆板划一的句式。再次语言风格也各具特色。全诗语言朴素,生活气息浓,完全口语化,诗中多用叠字,读起来感到自然亲切,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愉悦感。全诗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侃侃叙说着思乡的故事,从小到老,时间愈久思乡愈切。席诗在语言上较为讲究,“清远的笛”、“模糊的怅惘”用词典雅而富有诗意。就是常见的用语,也被诗人诗化了,那“没有年轮的树”、“有月亮的夜晚”都是从日常用语中提炼出的妙语,令人耳目一新,给人一种“似曾相识却不是”的感觉。(课堂总结)这两首乡愁诗内容并不难理解,抓住余诗以时空变化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席诗运用新奇、

10、具有独创性的比喻的特点,讲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抒发的乡愁。重点讲借物抒情的写法。席慕容在她的乡愁诗中主要运用了三组比喻,总体特点是新颖奇特、凸现意境。“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笛声婉转、悠扬而又清远,使人想起远方,想起从前。而又“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月亮”往往使人联想到团圆,想到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美好祝愿,从而增添丁一种“静夜思乡”的意境。故乡的面貌依稀记得,每每想起,总是惆怅,而“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使人感受到诗人长期思乡如在梦境的真切感受。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读诗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文学欣赏水平。欣赏诗歌首先要思考诗人用什么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