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蒂球拍状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无锡手外科医院 无锡骨科医院孙振中 皮瓣应用的原则1.局部转移2.带蒂转移3.游离皮瓣皮瓣应用趋势主干血管皮瓣 非主干血管皮瓣 皮支皮瓣 筋膜蒂皮瓣皮支皮瓣优点:切取方便、损伤小、为生 理性皮瓣,回流好、血运 可靠皮瓣切取关键:确定皮支位置 足小腿复合伤越来越多见,其合并有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伴肌腱或骨关节外露,必需用皮瓣或肌皮瓣修复。切取方便,不损伤主干血管,修复后外形好的皮瓣是骨科、显微外科医生临床研究和应用的首选。 我们从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应用带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蒂球拍状岛状皮瓣修复足背、足内侧、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17
2、例,其中交腿修复5例,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本组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549岁。2例为小腿中上段离断再植术后伴断端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骨外露。3例为患侧胫腓骨开放骨折伴血管神经肌腱损伤,术后伴中下段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胫骨或跟骨外露。8例缺损位于足背部伴肌腱血管神经骨外露或损伤,其中5例合并有小腿后外侧软组织挫裂伤。4例位于足前内侧 。1.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探测:内踝开始至向上9cm沿胫后动脉走向探测皮支位置。2.皮瓣设计切取: 皮支穿出点为皮瓣旋转点 ,内踝后上缘至股骨内髁连线作为皮瓣轴心线,根据创面及部位设计一球拍状皮瓣。内踝上皮支点与创面距离作为球拍柄。于深筋膜层切取。 3.皮瓣
3、修复:于创面至内踝部切开作隧道,将球拍修复创面,拍柄嵌于隧道内,间断缝合,供区创缘宽度小于5cm可直接缝合,否则植皮。 本组17例皮瓣术后均血运好,无肿胀、淤血,全部成活,供区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血运好,质软,色泽与周缘相同,无臃肿外形满意。 四、典型病例五、讨论一、内踝上皮支的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本组胫后动脉于内踝至向上9cm范围内有23支皮支,均有伴行静脉,我们利用外径大的皮支血管作为血管蒂及旋转点,经测量皮支在47cm部位最为恒定达14例,3例分别为内踝上2cm,2.5cm,8cm。有一例胫后动脉于内踝上6cm发出一皮支并移行为终末支,外径达1.9mm。故用多普勒探测皮支时应仔细,以血流音量大为皮支血管蒂并明确其位置走向。在切取皮瓣时应从皮瓣前缘切开并向后翻转,这样可以顺着皮支走向不易损伤。 三、该术式注意事项 该皮瓣不宜将小腿大隐静脉带入,若皮瓣大,包含大隐静脉则于内踝部应将大隐静脉结扎,以利皮瓣回流。皮支远端需保留1cm皮瓣,以利皮支分离及保护。创面应再次彻底清创止血,修复足部中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