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课件_第1页
《古代寓言二则》课件_第2页
《古代寓言二则》课件_第3页
《古代寓言二则》课件_第4页
《古代寓言二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寓言二则课件教学目标:1 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2 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3 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教学目标:1 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2 了解两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事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事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你知道下面两幅图画的是哪两个寓言故事吗?请给大家介绍一下故事内容并说说其寓意。 你知道下面两幅图画的是哪两个寓言故事吗?请给大寓意:1、有真材实学,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2、领导者在用人时应一一细察每个人的本领量才录用。寓意: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比喻说话做事前后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

2、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 (打一物品)谜底:鞋猜谜游戏稀奇古怪两只船,谜底:鞋猜谜游戏古代寓言二则课件郑人买履履你所知道的韩非 ? 韩非 (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韩国的贵族,但他提倡法制,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 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而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韩非见韩国国势日益削弱,曾上书韩王,建议变法,主张修明法制,富国强兵,求人任贤,但未被采纳。他观察过去政治的得失变化,著为孤愤五蠹内外储说说林说难等十万余言。后遭李斯、姚贾的嫉妒谗毁,后被李斯毒死在狱中你所知道的韩非 ? 韩非 (约前280前233)战国

3、文言文翻译的注意点:、对照书下注释或查工具书,做到字字落实、重点实词或虚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的语句要尽可能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对号入座的基础上留、译、调、增、删字字落实文从句顺文言文翻译的注意点:、对照书下注释或查工具书,做到字字落实初读课文,读准字音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ldudsunng初读课文,读准字音郑人买履ldudsunng再读课文,读通文意小组合作,共同释义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全句翻译:鞋子动词,量长短

4、代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坐 同“座”,座位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再读课文,读通文意小组合作,共同释义郑人买履鞋子动词,量长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到去然而拿代词,指量好的尺寸全句翻译:等到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才名词,脚的尺码同“返”,返回代词,指量好的尺寸全句翻译: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寸。”就返回家拿尺寸。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到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结束终于全句翻译: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

5、鞋子等到同“返”,返回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结束终于全句翻译:等到(他)又返回集市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有人说:“为什么不用脚试一下鞋的大小呢?”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即“以足试之”:用脚试一试鞋不相信自己(的脚)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人曰:“何不试之以足?”即“以足试之”:用脚试一试鞋不相信自趣味理解,看图配音:郑人买履.swf“有声有色,耳目一新。”视听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文中寓言故事的理解,仔细观看郑人买履动画,以小组为单位,分配角色,为故事同步配音。1、每4人组成临时小组,各小组根据需要,分配角色,编写台词。3、播放郑人买履动画(设成静音

6、),组织学生练习配音。4、组织学生交流、评价。趣味理解,看图配音:郑人买履.swf在此基础上探究学习: 郑人形象: 寓言道理:固执迂腐不懂变通知道变通,从实际出发,得出体会和结论。在此基础上探究学习: 郑人形象: 韩非子中的其他寓言买椟还珠智子疑邻扁鹊治病守株待兔韩非子中的其他寓言扁鹊治病 月怀一鸡 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释:攘窃取、偷盗。斯那么就应该的意思。道个人的举止言行。)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其:或:是:损:已: 非义:2、翻译短文。3、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补充阅读: 反

7、馈练习1、解释画线词:(1)度A、先自度其足 B、吾忘持度 。(2)而置之其坐。(3)至之市,而忘操之。(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2、翻译下列句子: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无自信也 反馈练习1、解释画线词:1、解释画线词:(1)度A、先自度其足 量长短 B、吾忘持度 。 尺码(2)而置之其坐。 同“座”,座位(3)至之市,而忘操之。 到去(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同“返”,返回/结束(集市交易结束)/终于2、翻译下列句子: 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宁信度,无自信也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1、解释画线词:参考答案:1、其:他的;或:有人;是:这(代词)

8、;损:减少;已:停止;非义:不符合于正当的事理。2、3、要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原谅自己,必将种下祸根。参考答案: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刻舟求剑吕氏春秋一字千金 史记吕不韦列传说,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奇货可居 吕不韦战国末年政治家,原为大商人,经商致富后,他问父亲:“耕田之利几倍?”父:“十倍。”吕不韦又问:“贩卖珠宝之利几倍?”父:“百倍。”又问:“若扶立一人为王,掌握山河,其利几倍?”父亲:“安得王而立之?其利千万倍也,不可计也!”后遇见做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奇货可居,入秦为之

9、游说,使之归国继位(即庄襄王)。后秦王赢政年幼即位,称吕不韦“仲父”。门下宾客三千,家僮万人,后因罪免职,自杀。你所知道的吕不韦?一字千金你所知道的吕不韦?吕不韦和吕氏春秋 吕不韦:战国末年政治家,原为大商人,在赵国首都,遇见做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奇货可居,入秦为之游说,使之归国继位(即庄襄王)吕氏春秋吕不韦使其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共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和吕氏春秋 吕不韦:战国末年政治家,原为大商人,在再读课文,读通文意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搭船)渡江到立即,急忙刻代词:这,这儿助词,无实义全句翻译:有个楚国人(搭

10、船)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的人再读课文,读通文意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的地方全句翻译:船停了,(他)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他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的地方全句翻译:船停了,(他)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迷惑,糊涂全句翻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么?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迷惑,糊涂全句翻译趣味理解,绘图编剧:刻舟求剑.swf1、“文以画形象,画借文生辉。”图文并茂,感染力强。请你为寓言刻舟求剑配一幅富有感染力的画。2、原文语言只有一句,你能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发挥想象,将它拓展成一个发人深思的小故事吗?趣味理解,绘图编剧:刻舟求剑.swf 在此基础上,探究讨论寓意: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要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探究讨论寓意: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要适联系实际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故事呢?联系实际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