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防治知识课件_第1页
禽流感防治知识课件_第2页
禽流感防治知识课件_第3页
禽流感防治知识课件_第4页
禽流感防治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禽流感防治知识1、什么是人禽流感?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它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此次报道的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2、什么是高致病性禽流感? 根据禽流感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感。3、H7N9禽流感,早期有哪些症状?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起病急,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

2、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4、人类禽流感的诊断依据是什么?人类禽流感的诊断原则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综合分析,予以诊断。诊断依据主要有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6.禽流感病毒与流感病毒是什么关系? 我们通常所说的流感,是由甲(A)、乙(B)、丙(C)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特别是甲型可引起人类流感大流行,丙型仅引起散在病例。禽流感为甲型流感病毒引起。7、人禽流感的传染源是什么?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和人。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禽和带毒禽,包括水禽和飞禽,主要是鸡、鸭、

3、鹅等家禽,特别是鸡。研究显示,对于高致病性禽流感,1克污染的粪便中病毒的含量就可造成100万只禽感染。目前还不能认为人类是禽流感的传染源。当然不排除其它禽类或猪成为传染源的可能。9、禽流感在禽类之间是如何传播的? 禽流感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禽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饲料、水、蛋托(箱)、垫草、种蛋、鸡胚和精液等媒介,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气源性媒介传播。在自然界中,鸟类带毒最为广泛,因此,迁徙面广的候鸟、野鸟、水禽对本病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家禽体表的寄生昆虫是否也带毒,能否通过叮咬而感染,目前尚不明了。10、人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部分确诊病例曾经接触过动物或者处于有动物环境当中。2

4、013年4月4日,在上海市一家市场上的鸽子中检出H7N9流感病毒,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有较高同源性。但人如何感染尚不明确。动物传播给人类以及人际间传播的可能性正在核实中。但是目前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由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经呼吸道、接触等方式传播给人类。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 11、与人之间会传播禽流感吗? 院士钟南山表示:现在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H7N9病毒)传染有很明确的聚集性。例如在家庭、学校、单位内的聚集性发作。上海患者家庭的3例患者发病是否存在关联有待进一步调查,并不能说明是人

5、传人。到现在我掌握的资料,没有明确的人传人的任何证明,都是散发的 13、禽流感是如何远距离传播的? 通过活家禽的国际贸易,禽流感可从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迁徙鸟类,包括野生水禽、海禽和岸禽类,可长距离携带病毒。野鸭是最引人注目的禽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其本身对病毒感染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有时仅有轻微的、不致命的疾病表现,但它们可长距离携带病毒,并在粪便中排出病毒。14.吃煮熟的禽肉、蛋会被传染吗?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径主要是接触感染。禽肉煮熟煮透后,病毒可被杀死,传播的可能性较小,目前尚未发现由于吃禽肉及蛋而受到感染的病例。但如果病禽未经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就可能进入人体。所以如果食用未经检疫

6、或来自疫情暴发区的家禽,则不排除染病风险。16、禽鸟传给人类的禽流感有哪几种? 至今由禽鸟传给人类的禽流感有三种:甲型H5N1、甲型H7N7、H7N9及甲型H9N2,主要通过易感禽类与感染禽类的直接接触或与病毒污染物的间接接触而传播,如被污染的饮水、飞沫、饲料及其他被污染的蛋筐、蛋盘、运输工具等。被病毒污染的羽毛和粪便是重要的传染物,因为病毒含量高而且存活时间长,应特别注意。17、人禽流感的易感人群是哪些人? 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需要比普通人更加注意预防。如果这类人群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告之医生7周内活动情况。 18、人感

7、染上人禽流感后该怎么办?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病情,比一般流感严重,患者需要留院治疗,多休息,多饮水。某些抗病毒药物对病情可能有效,但这些药物有不良副作用,必须听从医生指示,小心使用。 19、人禽流感的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一)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一旦发现禽流感疫情,动物防疫部门立即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从事养殖业及禽类加工处理的所有相关人员都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二)加强对密切接触禽类人员的监测。当这些人员中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应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人标本并送至指定实验室检测,以进一步明确病原,同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三)接触人禽流感患者应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接触后应洗手。(四)

8、要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防止医院感染和实验室的感染及传播。(五)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类及蛋类等食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六)药物预防,对密切接触者必要时可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或按中医药辩证施防。20、个人应如何预防禽流感感染?(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尤其在接触禽畜后及时彻底洗手。(2)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3)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当手部有破损处理肉类时,建议佩戴手套;(4)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

9、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5)如果病情加重应佩戴口罩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告之医生近七天有无禽类接触,以及去过禽流感疫区。(6)外出踏青时,应尽量避免接触野生禽鸟或进入野禽栖息地。(7)年老体弱者、特别是患有基础病的居民,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应尽量减少去空气不流通和人群拥挤的场所。到医院就诊时应戴口罩。21、怎样能杀死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很容易将其灭活,如氧化剂、稀酸、十二烷基硫酸钠、卤素化合物(如漂白粉和殿碘剂)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

10、65度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度)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在PH值4.1的条件下也具有存活能力。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有甘油保护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至40小时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市场上销售的经过煮熟的禽肉、蛋、及其禽类制品可放心食用,不必造成恐慌。23、注射流感疫苗能预防禽流感吗? 流感疫苗不能预防禽流感,但有助减低因感染流感而引起并发症及住院的可能性。因此建议老年人及长期患心脏或呼吸疾病的病人注射预防流感疫苗。直至现时为止,仍未研制出供人类使用、能有效预防禽流感的疫苗。24、学校及幼儿园应采

11、取什么预防措施?学校及幼儿园应采取措施防止学生接触禽鸟,如有饲养禽鸟情况,应把禽鸟与学童分隔,防止学童接触到禽鸟和禽鸟粪便。要教育学生和幼儿不要喂饲野鸽和其他鸟类。接触禽鸟或禽鸟粪便后,要立刻彻底清洁双手。要对学生和幼儿进行健康教育 26、人得了禽流感可以治好吗?根据既往资料,人禽流感均为散发。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禽流感(包括此次的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目前它们在人群中传播力不强。但是既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死率十分高,约为60%。这次H7N9禽流感病毒,也有很高的病死率。截止至2013年4月14日,确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61例,其中13例死亡。27、为什么高

12、致病性禽流感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主要原因是:第一、流感病毒对温度比较敏感,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病毒存活时间缩短。另外,夏秋时节光照强度相对更高,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病毒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第二、夏秋时节禽舍通风强度远远高于冬春季,良好的通风可以大大减少禽类生活环境中病毒的数量,因此,病毒侵入到禽类体内的机会和数量就明显减少,感染几率下降。同时良好的通风也减少了不良气体对禽类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对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具有重要意义 28、小区发现不明禽类动物尸体应如何处理?小区一旦发现不明禽类动物尸体,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或用脚接触,必须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因为禽鸟尸体内可能含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如果不将这些病原根除,随意处置病禽,势必造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传播扩散,同时可能危害人民的健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