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学(上篇)课件_第1页
广播电视学(上篇)课件_第2页
广播电视学(上篇)课件_第3页
广播电视学(上篇)课件_第4页
广播电视学(上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播电视学上篇 广播电视本体解读 第一章 技术媒体技术不仅是其得以存在的前提,更影响其传播的内容质量和方式。媒体以内容为王,但内容的传播却受到媒体技术形态的规定。案例介绍技术与电视发展我们不能简单地只从技术的角度去理解广播电视是技术媒体,更重要的是从媒体的角度去认识技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本质,看到技术是如何改变了广播电视节目,以及如何影响着广播电视与观众之间的关系。 电视的丰富性技术的进步使得频道资源变得更丰富 受众研究成为必须 第二章 家用媒体人在家庭,应当是媒体从业者对电视观众的最基本的理解和认知,一切的传播设计与传播目的,应当以这个认知为前提,以这样的理解为起点。1、传播方式改变

2、一旦把电视媒体理解为家用媒体,我们随之应当发生的根本性转变就是传播态度和传播理念。强硬的、居高临下的传播态度在家庭这样的环境下显得滑稽和不合时宜。案例介绍: 电视新闻传播语态的变革 央视东方时空:打破“新华体”,开创早间新闻先河 湖南卫视晚间新闻:快乐说新闻,让新闻娱乐起来 江苏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让位老百姓,构建公共话语空间口语和平民化传播也促进了媒介构建“公共领域”的进程。费尔克劳也强调了“口语化”、“家常化”对于公共领域的作用,他认为:电视这种口语体所产生的一个影响就是公共领域与家庭个人空间的界限逐渐被打破 。2、传播内容的限制如果遵循电视所具备的“家用属性”,我们就应当更深刻地理解社会

3、学意义上的“家庭”含义,在这个人们心目中最有安全感的环境中,所有家庭成员所能够接受的信息应当是有“级别限制”的,只有尊重和不侵略这个社会场所中的道德约定性,我们的媒体才能真正低完成自己的道德建设,才会真正地成为“大众媒体” 3、传播内容的变迁日常生活审美化案例介绍:韩流的启示和民生新闻的兴起第三章 移动媒体近10年来,我国大众传媒的竞争局面日益复杂,程度日趋激烈,各种媒体之间出现了洗牌局面。改革开放初期,在电视、报纸等媒体强大的冲击下,1986年广东首创了广播“珠江模式”,掀起广播改革的热潮,随后改革持续仅仅性,发展势头良好。进入新世纪,广播的影响力日益攀升,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仅以2001年

4、为例,这一年报纸的广告收入增长了3%,电视增长了6%,而广播却增长了20%。在这种形势下,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确定2003年为“广播发展年”。一、广播的本体优势 传播迅速 :可随时播报,频繁利用现场直播,几乎可以实现“零播报”,广播的直播方式使频率成为开放性的“时间版面”,广播成为“随时出版”、“连续出版的报纸”,成为立即性传播媒介。 移动性强,伴随接收 :广播可以让听众在运动的状态下接受信息,是“声声相随,时时相伴”的动态媒介。广播是单一声音传播媒介,解放了听众的眼睛和双手,使听众获得更大的自由。 听众便于参与互动 :广播与听众这种即时参与、即时回应的互动,最大程度满足了听众的心理需求。现代

5、传播技术和广播直播方式的包容性,使广播的参与方式更为灵活多样,特别是手机短信参与的方式在2003年被各台普遍采用。这不仅开发了广播参与互动的潜质,也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四章 主持人媒体 广播电视传播和其他媒体的传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广播电视传播中有看得见(听得见)的主持人因素,它是一种人际传播在某种意义上的还原。在所有传播方式中,人际传播最少界限,最易达到效果。正是主持人的存在使媒体与受众的传播还原到了人际传播的原始阶段,主持人成为广播电视表达亲近性和实现交流感的一个载体 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 1、 主持人的个性化表达使节目的包容性增加,扩大了节目在人的中的接受范围。2、主持人

6、的个性化特征能区隔节目的重叠性和相似形。3、主持人的个性化特征使得媒介与观众之间的亲近感得以保留 1、主持人品牌塑造和维护 以凤凰卫视为例 : 1、建立形象 2、塑造形象 3、提升形象 第五章 娱乐媒体 对于中国电视业来说,电视娱乐本性的回归是从20世纪90年代娱乐节目的勃兴开始的。发展至今,电视的娱乐化倾向开始从暗处走向明处,从娱乐节目本身开始向其他节目形态渗透。电视新闻节目也是其中之一。 任何娱乐节目都不仅是提供人们一个休闲娱乐的看点,而且是带给人们一种心理状态。娱乐来自对生活状态的体验感受,娱乐更像人类工作之余的一种生存体验,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曾说,人类在完成了维持和延续生命的主要使命

7、之后,尚有剩余的精力存在,这种剩余精力的释放,主要是娱乐。娱乐节目在这个意义上也反映出人类潜意识的一种普遍理想状态,在一个消费社会里,娱乐性节目的风行,有它自身的现实合理性。专题思考:新闻娱乐化与娱乐化的新闻表达1、娱乐化与低俗化 大众传播低俗化现象主要是指大众传媒在传播活动种放弃自身社会责任,而对受众中存在的低级趣味的倾向、情绪和要求等迎合,也即对受众低浅层次审美情趣乃至观感刺激的迁就,其传播的功利性和商业性往往很强。 一份针对媒体低俗之风的调查材料显示,近来的重新刮起的低俗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性”为卖点,球打“擦边”;二是戏说经典,亵渎先贤;三是轻薄死者,漠视苦难;四是“狗仔”没羞,“八卦”无限;五是渲染暴力,满足猎奇;六是丧失立场,沉迷时尚。(2)故事化传达:过程化叙述,悬念化设置 从广义上看,所有的电视节目类型都含有故事的元素:电视剧是虚拟的故事,记录片、访谈节目等则讲述真实的故事;而新闻事件的叙述同样可以采用故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