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地质勘察报告_第1页
生态修复地质勘察报告_第2页
生态修复地质勘察报告_第3页
生态修复地质勘察报告_第4页
生态修复地质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HYPERLINK l _TOC_250018 1、勘察工 HYPERLINK l _TOC_250017 工程概 HYPERLINK l _TOC_250016 勘察目的、任务、依 HYPERLINK l _TOC_250015 勘察方法、工作 HYPERLINK l _TOC_250014 2、场地工程地质条 HYPERLINK l _TOC_250013 地形、地貌、地质构 HYPERLINK l _TOC_250012 岩土工程特 HYPERLINK l _TOC_250011 水文地质条 HYPERLINK l _TOC_250010 3、岩土工程分析评 HYPERLINK l _

2、TOC_250009 土的物理力学指地基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 HYPERLINK l _TOC_250008 特殊性岩土及不良地质现 HYPERLINK l _TOC_250007 4、场地的效 HYPERLINK l _TOC_250006 建筑场地类 HYPERLINK l _TOC_250005 4.2砂土液 HYPERLINK l _TOC_250004 5、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 HYPERLINK l _TOC_250003 场地稳定性评 HYPERLINK l _TOC_250002 地基土适宜性评 HYPERLINK l _TOC_250001 6、结论及建 HYPERLI

3、NK l _TOC_250000 结建完工钻孔一览表2 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3 钻孔平面布置图 1 工程地质剖面图 4 钻孔柱状图 3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钦州市海洋局拟进行茅尾海东岸沙井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该项目全长约3300米,拟全线建毛石混凝土防护海堤。防护海堤堤面标高略低于最水位。受钦州市海洋局委托,茅尾海沙井生态修复工程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由我钦州市地质基础工程公司承担。场地位于茅尾海东岸,钦江沙井大桥下游东南一带红树林边缘区域内,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工程;场地复杂程度为三级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三级;岩土勘察等级为丙级。勘察目的、任务查明场地地层、构造、岩土性质、查

4、明场地不良地质现象;提供地基承载力、强度与变形参数;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对地基和基础设计方案提出建议;提出对不良地质现象的治理意见; 勘察合同及委托书岩土工程勘察规范50021-版建筑础设计规范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10 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50585-2010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勘察方根据以上规范,结合本次勘察的任务和要求及场地特点,设计采用的勘察方法有工程地质测绘及;工程钻探;标准贯入试验等原位测试。并对本次勘察施工采取了全程、全面的质量管理。工作本次勘察勘探孔布置遵照沿防护海堤轴线布置的原则,勘探孔间距设计为100米,

5、共布置钻孔 33个,均为水上钻孔。钻孔控制深度为进入全风化岩层000 。本次勘察采用的测量系统由甲方提野外勘探工作于20119132011918完成,勘察工作量一览表备 注个米个最大压力为个勘察场地位于钦州市以南,茅尾海东岸之北东部,为钦江出海口。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勘察区位于钦州盆地南西,未见区域性断裂通过,本次勘察未发现活动性断层和新构造运动的痕迹。场地出露侏罗系地层,岩层倾向南西,倾角 8-25度。本次勘察表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拟建场部岩土大体分 4 全风化基岩层。现分述如下(参见工程地质淤泥层:深灰色,饱和,流塑软塑,主要由粘土矿物及少量粉砂组成,含有机质较多,味腥臭,具高压缩性。大部

6、分布,在第ZK4 ZK11,ZK17ZK33号孔一带可见;最薄处为 1.20米,见于ZK19号孔;最厚处为 5.10 米,见于 ZK23 号孔;平均厚度为 2.88 理力学指标平均值如下:天然含水量W=72.52,液性指数2压缩系数.45P1,压缩模量ES=.9Ma,属高压缩性土;固结快剪,粘聚力C=10.7kPa , 内摩擦角 .9;固结系数 C=2.87c/s61 1 击;ZK1ZK4,ZK7,ZK10,ZK12ZK15,ZK17ZK33 号孔一带可见;最薄处为0.50见于ZK26孔;最厚处为4.30ZK14孔;平均厚度为 1.83 米;层面平均标高为-2.19 米;少量细砾及粘土,分选性

7、较差。仅在第 ZK3,ZK5,ZK6,ZK8,ZK9, ZK11,ZK12,ZK16,号孔一带可见;最薄处为0.50,见于ZK5孔;最厚处为3.80见于ZK16孔;平均厚度为1.17;层面最高处标高为-1.26 米,见于 ZK6 号孔;层面平均标高为-1.55 米。全风化基岩层由-1风化泥岩层、-2质粉砂岩层组成,其岩性特-全风化泥岩层:紫红色,中厚层状,泥质结构,主要成份为粘土矿物,岩石裂隙很发育,岩质较软,岩芯碎块状,土状,冲击钻进较容易。局部分布,仅在第ZK1ZK20ZK23ZK25ZK29ZK32号孔一带可见;钻探控制深度为0.80米1.303.60米。-2 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层:褐黄色

8、,薄中厚层状,泥质粉砂结ZK21ZK22ZK24ZK30, ZK31,ZK33号孔一带可见;钻探控制深度为 0.70米1.10米。层面平均标高为-5.07米。概勘探场地位于潮间带中,水有两类:一为潜水,赋存于砂层的孔水水量丰富;其次为裂隙水,赋存于强-中风化岩带中的裂隙水,其裂 隙发育,但厚度小,水量较贫乏。水与海水连通。腐蚀性评价场地直接临水,环境类别按类考虑,细砂层属强透水层,地层渗透性属A3件海水试样分析成果资料( 海水试样分析成果报告见附表按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第 12 章的规定,综合判定海水对腐蚀性。详见下表 2海水的腐蚀性判别表 判 别

9、项 目等涨潮海等环 境 类 型- 类A 类(强透水层A 类(强透水层SO42-含量(-中Mg2+含量(-微总矿化度-弱pH 值-微侵蚀 CO2 -微HCO3-含量(mmol -微Cl-含量(-强Cl 含量(-中综 合判 定对砼结构的腐蚀性(类、A 类中对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干湿交替强强水渗透系数根据现场注水试验结果,结合近几年来本公司在茅尾海一带勘察经验,各土岩层渗透系数如下表 3:岩土层渗透系数(K)表渗透系数本次勘察对各岩土层做了标准贯入试验,试验成果统计指标见4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11100132298-83-4根据地基岩土层的岩性特征、埋藏条件、原位,并结合地区建筑经验,综合确

10、定场地地基岩土层容许承载力(f、地基岩土变形参数见表 5。各岩土层主要设计参数一览表 ( (ES0.1-)抗剪强度直剪(固块/本场地的特殊性岩土为软土层:场地淤泥类土发育,具二元结构,分布基本连续,呈软塑状,层厚大,含少量有机质;土性为淤泥(局部呈淤泥质粉质粘土性质,建议地基容许承载力 =3050ka有含水率高、压缩性高、孔隙比大,灵敏度高、强度低和压缩固结时间长等特征,是今后围堰处理难度较大土层。建筑场地覆盖土层厚度为 d=4.3018.50m;对 8 个勘探孔对20m 范 围内的岩土层进行等效剪切波速计算, Ves=105.88250.93m/s,平均值 Ves=166.98m/s(3.3

11、.1;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初步判定场地土类型为软弱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属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 0.05g,设计分组为第 1 组,特征周期 0.35s。该场地可不考虑砂土液化问题。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场地软土层稍发育,属建筑抗震的不利地段;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分组为第1组,特征周期0.35s。勘探孔范围内未发现浅埋的断裂构造迹象,基岩主要为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其风化带分布大部分地段,场地基本稳定,适宜进行本项目建设。淤泥层、淤泥质砂土层呈流塑软塑状,为软弱土层,具中高压缩性,不宜选做拟建海堤基础持力层。中砂层: 呈松散状, 工程地质特性差,埋藏较浅,层厚变化较大,水稳性较差。不宜选做拟建海堤浅基础持力层。全风化泥岩-1 层、全风化泥质粉砂岩-2 层呈半岩半勘察场地未发现断裂构造迹象,基岩埋藏较浅,主要为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等,是良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