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_第1页
中医骨伤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_第2页
中医骨伤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_第3页
中医骨伤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_第4页
中医骨伤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邱俊

德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掌握熟悉了解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道:“有了人类便有了医疗活动。”医学是人类预防或医疗创伤与疾病的一门科学。医学与不同时代的历史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技术手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伤科学是一门防治人体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体”、“正骨”、“伤科”等。中医伤科是中华各族人民长期与损伤及筋骨疾患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和卓著的医疗成就,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述旧石器时代热熨疗法按摩手法外治法导引法新石器时代砭镰,俞跗一、中医骨伤科的起源

(远古-公元前21世纪)这是一段人类从游牧穴居至农牧定居的时代。医疗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人们就会追溯原因和本质,人们从不自觉地对待周围事物到逐渐形成了某种理性认识,用自然现象的哲理来解释损伤与疾患,这就进入医学理论领域。如儒家天人合一观念,认为天与人都是一个宇宙,只有大小之分。由于天圆地方,因此人的头圆脚方;天上有日月星辰与风雨雷电,所以人有五官与七情六欲;地上有九州,所以人有九窍。圆周分为360度,人有360根骨骼;中国有12条河川,人体分为12条经脉;1年有365天,故周身有365穴,《神农本草经》介绍365种中药,《内经》述人体365条经脉等。说明自然界历象、数字对中国医学的影响。道家的阴阳五行对医学影响甚於儒家。阴阳可以解释一切事物,阴阳和谐使万物井然有序。阴阳不调和就会引起疾病与死亡。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人体由五行构成,肺、肝、肾、心、脾与之对应。由于道学的阴阳五行观念对中国医学影响极深,有人将中国医学推源为伏羲所创,传说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推衍八卦,使阴阳五行思想更深邃。人工取火是远古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科学技术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是茹毛饮血的野蛮人与文明人的分水岭。传说“燧人氏钻木取火”,使华夏民族得以用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与驱赶野兽,同时人们发现热物贴身可以解除某些病痛,产生了原始的热熨法。在对付大自然灾害及抗击猛兽侵袭时,常造成创伤,人们在伤处抚摸、按压以减轻症状,经长期实践,摸索出一些简易的理伤按摩手法。对伤口用树叶、草茎及矿石粉等裹敷,逐渐发现具有止血止痛、消肿排脓、生肌敛疮作用的外用药物,这便是外治法的起源。由于生活环境恶劣,人们常患筋骨痹痿之疾,采用舞蹈祛邪解郁,舒展筋骨,由此产生导引法。

旧石器晚期(约万年前),在“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骨针、骨锥和其他骨制尖状器具。《山海经·东山经》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郭璞注解箴石:“可以为砭针治痈肿者”。

传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神农氏教人们认识了许多植物药。

仰韶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3000年),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整理神农氏所尝试过百草性味及治病经验,与其臣子岐伯、俞跗讨论医学理论,创制医经,成为医学之神。这一时期已有石镰,又称为砭镰。

《素问·异法方宜论》载:“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灑,镵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拔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说明新石器时代外科手术器械砭镰已产生,并出现外伤科名医俞跗。奴隶社会夏:酿酒商:青铜器(刀)、汤液(内服)周: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

“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四诊)二、中医骨伤科的萌芽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夏代已有了人工酿酒商代冶炼技术有了很大发展,金属器具广泛地用于生产劳动和战争

周代(公元前1066~476年),医学形成并开始分科,《周礼·天官》记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

《礼记月令》记载:“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战国马王堆(医学帛书)《五十二病方》-伤痉、水银膏《黄帝内经》-中医理论体系《吕氏春秋》-动静结合秦汉淳于意-诊籍

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三、骨伤科基础理论的形成

(公元前476-公元220)三国、晋葛洪《肘后救卒方》-颞下颌关节脱位手法整复、竹片夹板固定骨折

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清创疗法四要点四、骨伤科诊疗技术的进步

(公元220-960)1隋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1.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功能锻炼2.筋骨并重、动静结合3.难以手法复位闭合及开放骨折,采用手术整复4.髋关节脱臼分前后,手牵足蹬肩关节脱位:椅背复位5.损伤按早、中、晚三期治疗四、骨伤科诊疗技术的进步

(公元220-960)2宋宋慈《洗冤集录》张杲《医说》元李仲南《永类钤方》-过伸牵引加手法治疗脊柱屈曲骨折、“粘膝征”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用草乌散麻醉五、中医伤科的发展

(公元960-1368)明太医院总结以前经验异远真人《跌损妙方》-穴位受伤施治

用药歌薛已《正体类要》-重视整体疗法六、中医伤科的兴盛

(公元1368-1840)1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八法、攀索叠砖法、腰部垫枕法

沈金鳌《杂病源流犀浊》胡廷光《伤科汇纂》赵廷海《救伤秘旨》钱秀昌《伤科补要》王清任《医林改错》六、中医伤科的兴盛

(公元1368-1840)2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医受到岐视,骨伤科面临危机。私人诊所河南平乐镇郭氏正骨世家,天津苏绍三正骨世家,上海石筱山、魏指薪、王子平等伤科八大家,广东蔡荣、何竹林等五大伤科名家,武汉武当派李氏正骨,福建少林派林如高,四川杜自明、郑怀贤,江苏葛云彬,北京刘寿山,山东梁铁民,辽宁孙华山七、中医伤科的危机

(1840-1949)成立中医院设骨伤科骨伤科医院伤科研究所骨伤系-本硕博石筱山《正骨疗法》《平乐郭氏正骨》《魏指薪治伤手法与导引》八、中医伤科的新生

(1949-)

中医伤科从分散的个体开业形式向集中医院形式过渡。中医院多设立伤科、正骨科、骨伤科,也有骨伤科医院。50年代上海首先成立了“骨伤科研究所”。80年代十余所中医院校相继成立中医骨伤系。1958年,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方先之、尚天裕等虚心学习著名中医苏绍三正骨经验,总结出新的正骨八大手法,其编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一书,提出“动静结合”、“筋骨并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