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诗词之间的牵绊_第1页
历史与诗词之间的牵绊_第2页
历史与诗词之间的牵绊_第3页
历史与诗词之间的牵绊_第4页
历史与诗词之间的牵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历史与诗词之间的牵绊

凝听诗人的声音“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古诗词的金光.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集聚了多少文化的清泉.在文化的清泉中,诗人用他们的才学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有的像镜子,反射出历史的光环;有的像春天的溪流,浇灌出心灵的花朵;有的像大河之水,浮现出壮阔的波澜.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了县令,“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归隐田园而不与世争,开荒南野际而守拙归园田.他,低头锄地耕菊花,抬头采菊酿诗酒,对酒当歌,能悠闲下千言.此中的真意,也是欲辨已忘言.这就是陶渊明的声音,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自号五柳先生,难怪世人都羡慕五柳,能度过那淡泊的年月.他,“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领会过直奔入海不复回的黄河水,也想像大鹏鸟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孤单时会把月亮当做朋友月下独酌却对影成三人,想念朋友时“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游遍了大江南北和黄河两岸的李白,仕途上经历过严重的挫折,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追求.他那奔放的性格,奔流的人生,奔腾的生活,就类似他笔下的江河之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样豪迈.她,声声慢,一剪梅……淡淡的忧伤,“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饱经战乱,家破人亡,身在无能的宋朝,自愧为何不托生男儿,像岳飞一样去保家卫国,“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人生的苦水,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

回眸历史长河,古代诗人词人的声音在耳畔回响.“今人不识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虽然没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他们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食粮,一生也取之不尽.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给我们留下了千古绝唱,白居易的叙事长诗《琵琶行》永远是秋夜江上的一轮明月,而李煜的春花秋月不会了.啊,古诗古词,美不胜收,“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古诗古词若流水,共叹人生皆如此.听,那潺潺的声音,永久,永久……

享受诗词文化作文开头

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大量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有内蕴的人。王维的诗中有画,明明只是读诗,眼前却往往表现一幅幅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并没有希奇的结构,独特的想象,绚丽的情思,有的只是平淡如水,近乎白话的语言,可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使人一遍又一遍的去读去品。其实,做人何尝不是这样呢?追求名利,跟随潮流,让自己金光闪闪,其实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空白而又自卑的心罢了。一个真正自信的,有才华的人并不需要这些外在的修饰,他仅仅是站在那里,就有一种让人折服的气场。“自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它是由内而外的。所以。读诗,让我们成为一个有内蕴的人吧!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潇洒的人。时光易逝,一生几十年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人于世光,如蚍蜉于天地,沧海之一粟,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伤怀。这时去读一读李白,苏轼的诗,去品味诗中的潇洒人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狂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他们活得随性,没有为世俗所累,莫非不是这样吗?人生短短数十载,假如不能活得充实潇洒尽兴,岂不惋惜?让我们做一个潇洒的人吧!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正直的人。现在的人,少了一份“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决心,多了一份利欲熏心的贪婪,少了一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坚持,多了一份溜须拍马的奉承;少了一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的博爱,多了一份自私的贪心。所以,读诗,让我们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古诗,就像茶一样,初入口只觉苦涩,但却有绵长的回味,期中蕴含了无数做人的道理,需要细心品读,这大约就是古诗的魅力吧!诗词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委婉悠扬,在抑扬顿挫里低回不尽,让人忘忧,使人开颜;诗词如画,在虫鱼鸟兽中描摹自然,在小桥流水中呈现乾坤,为我们描绘出或凄美、或壮阔、或静谧、或强烈的绝美意境;诗词又像一位哲人,在历经千年后,向我们娓娓道来人生的真谛,鼓舞我们走向生活,面对挑战。喜欢诗词,喜欢诗词的韵律美。谁不曾迷醉于诗词的天籁中?谁不曾被诗词的音韵之美拨动心弦而乐以忘忧、喜笑颜开?牙牙学语时,我们被父母教以“春眠不觉晓,四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虽然不通其意,但心中却有种异样的感觉;上小学时,我们背着手,昂着头,晃动着脑袋朗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个个都瞪着无知的双眼,乐在其中;至于现在,当我在心中吟诵“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时,仍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这就是诗词的音乐美所带来的美好体验。诗词如歌,让我们陶冶性情,促我们享受人生。喜欢诗词,喜欢迷醉于诗词的意境。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憧憬荒居野处的古人,携一张琴,捧一杯茶,于深山幽林之中偃仰啸歌,在千里澄江之上开心垂钓。与自然同呼吸,和天地共变幻,倘佯在大自然巧妙的景物中。喜欢陶渊明式的隐居,“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淡观天涯云卷云舒;沉醉于王维的山水田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更流连于苏轼“水风清,晚霞明〞的初晴凤凰山,“淡妆浓抹总合适〞的西子湖畔……诗词如画,呈现了自然万物的巧妙灿烂,我只愿做一个画中人,永远迷醉在诗词的意境中。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绚烂的明珠!从《诗经》起,一直到今天,古诗词以其广泛的内容,深邃的内涵,真挚的情感,承载着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古诗词正是先人给予我们的一份最宝贵的精神资产。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是经过筛选出来的精品中的精品。短短的几行字,寥寥数语,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韵。而这其中的哲理与美韵是让学生受益终生的知识积淀。那么,如何在小学古诗教学中使学生领悟蕴涵在古诗词中的各种美,从而陶冶学生自身的情操呢?一、吟――古诗词声律之美吟,即“吟咏〞。古诗词教学,我认为“吟咏〞是第一位。所谓“吟咏〞,就是有节奏地诵读诗文。说“吟咏〞是第一位,这是古诗词这一特定文学形式所决定的。作为古诗词,其语言本身就是有音响、节奏、旋律的,是抑扬顿挫的,是音乐性的。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指出“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感悟古诗词,还是要从“吟咏〞开始。当然,就现阶段而言,我们不可能向学生灌输有关古诗词声律方面的知识。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用“吟咏〞的方式来让古诗词浮现其特有的声律之美韵。就拿程颢的《春日偶成》来说吧。全诗的内容是这样的:“云淡风轻近午天,旁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而全诗的主题是:通过描写风和日丽的春日风景,抒发了诗人春日郊游的愉悦心情,表达了对春天的称赞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假如我们只是让学生一味地不遵循任何方法地去读去背;或者通过教师的无休止的讲解。我想,学生是很难从古诗中体会到诗人那近乎孩童似的无比愉悦心情的,更无从谈起从诗中得到美的享受。但假如我们教师指引学生来“吟咏〞这首诗,我想,那效果就明显不一样了。首先,我们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相关知识,将这首诗分出节奏:云淡M风轻∥近午天,旁花M随柳∥过前川。时人M不识∥余心乐,将谓M偷闲∥学少年。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分的节奏来读一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标上需要重读的字词:云淡M风轻∥近午天,旁花M随柳∥过前川。时人M不识∥余心乐,将谓M偷闲∥学少年。结果,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范读,标出何处该扬,何处该挫,从而形成这首诗的“吟咏〞效果:云淡M风轻∥近午天△⌒,旁花M随柳∥过前川△⌒。时人M不识∥余心乐⌒J,将谓M偷闲∥学少年△K。经过反复吟咏之后,那云之“淡〞,那风之“轻〞,那鲜花之幽香,那绿叶之婀娜,一幅绚丽多姿、色调斑斓、光辉夺目的春光美景图不就早已浮现在学生的眼前了吗?那“余心乐〞之高亢,那“学少年〞之窃喜,不也都早就荡漾在学生那因“吟咏〞而迷醉的小脸之上了吗?学生不懂什么是声律,但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或消极,或振奋,或急促,或绵长的“吟咏〞,这正是对古诗词声律的最好诠释。二、品――古诗词妙语之美品,即“品味〞。古诗词语言本身就是一个高度概括性的语言。对于古诗词语言的教学,一是要品诗眼,正如北宋大文豪苏轼所说“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古人写诗最考究炼字,总是去搜求最贴切的字辞入诗。这一点,我们从贾岛的“推敲〞一事上就可以略知一二了。二是要品佳句,古诗词中有着大量令人回味一生的句子,这些句子或给人以启迪,或给人以美的享受。面对如此精湛的词句,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奇妙呢?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不能不说是一种十分好的途径。认真去“品〞,古诗词妙语当尽展眼前。在教学白居易《暮江吟》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去“品〞诗中之妙语的。师:请大家读古诗的第一、二句。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师:谁能说说这两句话描写了什么?生:描写了夕阳余辉照在宁静的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绿色,一半成了红色。师:是“照〞吗?生:是“铺〞在江面上。师:大家看得真细心,可白居易为什么不用“照〞,而用“铺〞呢?(生一时语塞)师:没关系,我们来好好读一读这两句。注意在读到“铺〞字时,我们大家要逐渐地,轻轻地去读一读,回味回味。让这个字响在耳边,现在眼前,熔在心中。(生又开始读诗了。)生:我想,此时的太阳一定是贴在江面上,所以才用了“铺〞字。生:我觉得“铺〞这个字用得特别好,一个“铺〞字就能把夕阳照在江面上这一画面写“动〞起来了。生:我也认为“铺〞字的运用十分得恰当,当我读到这个字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红红的阳光从江的那一头向江的这一头缓缓滚来。生:读到“铺〞字,我感觉到夕阳是多么的美好,它轻轻地为江面抚上一层红绿相间的衣服,是那样的关怀入微;也让我知道秋天不仅有丰收的果实,更有美伦美幻的夕阳。生:当我从“铺〞字去看这江面时,那江水在缓缓滚动,微波粼粼的江面上光辉在不停的闪烁,那红的,那绿的,映入眼帘,好一个“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江面!师:是呀!多美的风景!一个“铺〞字用得多形象。当我们大家读到这个字的时候,心中会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与安闲。这是秋天夕阳的温和,这也是秋天夕阳的魅力之所在。让我们再来读读两句话,读读这首诗,品一品这无与伦比的“铺〞字!回味回味这江水一半是绿,一半是红的壮观景象吧!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总是停留在对诗的字面意思的短浅理解上,或只是把诗人的思想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始终无法在古诗词学习中走得更远。所以,古诗词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浅层,指引学生去对古诗词语言的品味是一条必经之路。终究,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美韵是要“品〞出来的。三、想――古诗词意象之美想,即“想象〞。中国的古诗词有着丰富意象,这也决定了古诗词沉重的内涵和表达的含蓄。如何把诗歌的浑厚内在传达出来,让学生与古诗词来一起做一个深呼吸?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学生对古诗词意象美的感悟。如何引领学生去感悟古诗词意象之美呢?我认为,除了“想〞,别无其他佳径。看看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教学《长相思》一词时是怎样让学生在想象之中感悟古诗词意境的吧!伴随着如袅袅轻烟似的丝竹民乐《琵琶语》,王老师开始了:师:好,孩子们,请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回到的家乡,走进纳兰性德的故园。我们去看一看,在他的家乡有着怎样的画面和情景。生1: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他的家人在庭院中闲聊,小孩子在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们坐在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风,放起了风筝,还有的用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家乡一片活力勃勃。师:好一幅乡村乐居图啊!这是他看到的,你们看到了哪些?生2:我看到了晚上,月光皎沽,星星一闪一闪的。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圆圆的月亮,鸟儿也不再“唧唧喳喳〞地叫,只听见外面“呼呼〞的风声,花儿合上了花瓣,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师:一个多么恬静多么美好的夜晚。你看到了――生3: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妻子正绣着锦缎,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上玩耍,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又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汉子们正往家挑着水,做好饭后,一家人围在一起,喝酒闲聊。可以说,“想象〞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缺乏“想象〞的一堂古诗词教学课,必将会使堂课变得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