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三峡》教案四篇
《三峡》教案篇1
执教:秀中分校马玉琴
开课时间:20**年11月25日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同学体味三峡景色之美。
3、开展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体味文章意境。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闻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伙伴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许多,你能告知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体味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观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沟通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体味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同学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体味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具体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宏伟壮美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亮的、凄寒的、等等。〕
四、拓展延伸:
过渡: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矗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日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
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沟通一下。
〔师生共同沟通,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胜利。
20**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镇静的峡谷型水库。〕
到20**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比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图片,开展想象,描绘一下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改变?
〔小组争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妙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雄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奇妙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久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久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久的爱!
作业:
1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山〕--奇险
夏湍急
三峡--〔美〕
〔水〕--春、冬清幽
秋凄清
《三峡》教案篇2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咱们安阳是汉字的家乡,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生答"山"。〕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生答"水"。〕对,词典上说明: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水因山而活泼,山因水而灵秀。今日,我们就要一起去观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
〔板书题目及:三峡郦道元。〕
二、出示目标
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今日的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1.体味三峡景色之美。
2.揣摩笔法之妙。
3.感悟三峡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读好三峡文
我们已经接触到的几篇文言文,那么读好一篇文言文要做哪几步:读准、读懂、读美。下面我们进入第一环节。我来挑战
读准齐读:屏显读准字音我能行。
认读生字:襄陵?沿溯素湍?属引?泪沾裳〔释“裳”齐读〕
读懂齐读:屏显精确说明我能行
1.掌控以下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自阙?奔霜?绝?三〔释“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
2.重点点拨以下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三生分〕
读美:疏通了文意,大家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情愿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一生朗读〔配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仔细听,把听到的内容转化为美的画面。这位同学读得真美。大家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是不是像屏幕上显示的一样美呢?〔画面一组〕
过渡,如此美不胜收的风景,怎能不让我们佩服造化的鬼斧神工呢!
(二)读赏三峡景
1、〔查找美〕思索:1〕本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种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你能各用一个词概括出每种景物所表达出的美的意境吗?
独立思索,同桌沟通展示,品读明确?提示
山:怎样的山?连绵高峻高峻美〔雄壮丽〕
夏水:有什么特征凶险迅疾(师范读指导)?奔放美?《早发白帝城》春冬:景色如何??清静幽美清幽美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凄凉静寂凄婉美
2、〔观赏美〕在郦道元的笔下三峡景色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除了抓住特点写景之外,还采纳动静结合的笔法,使文章显得张弛有度,舒缓自然。你能详细说说吗?可以用下面的格式
?“我发觉了三峡的是静态美或动态美,你看。他〔她〕多像一个啊。”
有肯定的难度,启发、归纳、思索写出来,展示观赏
?例:我发觉了三峡的山是静态美,你看,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高耸入云,遮盖天空,拦住阳光。他多像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
山高峻美?夏水奔放美?春冬清幽美秋景凄婉美
男子汉?英雄汉??美少女怨妇
顶天立地??风风火火???清秀文雅悲伤孤独
高大壮实??闯九州色调绚丽望眼欲穿
镇静舒缓激烈焦灼?静中微动清寂悲伤
?过渡:动静结合,美好无比
〔三〕读透三峡妙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的,再看课文,你认为的写作笔法之妙还表达在哪些方面呢?给大家共享一下。〔小组沟通展示〕
例:文章结尾去掉引用的渔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明确:融情于景;突出三峡渔夫的凄惨生活;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也渲染了三峡秋景凄凉肃杀的特点。〕
〔四〕读懂三峡情
动静结合,写作笔法敏捷多样,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在郦道元的笔下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我提议大家把这篇美文美美的再读一遍,再体味三峡的无穷魅力,男生读前两节,要读出阳刚之美;女生读后两节,要读出阴柔之美。
特别棒,男生读的气概磅礴;女生读的动听悠长,把老师都沉醉了,〔掌声鼓舞自己〕我只想说:此景未必天上有,人间只应三峡寻,本文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三峡的喜爱之情,郦道元在文中也有一句径直抒发情感的句子,大家找一找〔明确:良多趣味〕,正是对三峡的真诚赞美,喜爱之情,才成就了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五〕拓展延伸
如今的三峡可以说是高峡平湖,景象更加壮丽,想看看吗?大家来观赏一组图片,看后为三峡写一那么广告语。
是呀,我们的祖国自然美景比比皆是,有张家界的索溪峪,桂林的漓江,还有五岳、黄山……数不胜数,老师想起了省试验中学顾少强老师那封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说:中国那么美,我想去看看。我们大家呢?欢迎到内黄游玩,感受枣乡风情,祭拜人文始祖。
《三峡》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文中所写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技能。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三)情感立场价值观:
体会作品的意境和的思想感情,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致的特点。
2.把握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引导同学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法:培育同学的比较阅读技能。
3.争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预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很多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珍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颂。
问:你知道三峡吗?知道些什么?
播放有关三峡的风光片,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我国北魏时期闻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喜闻乐见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过三峡的人,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而赞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或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走进文本,解决字词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明确听读要求(划出难读的字);显示生字及其注音;提出小组合作理解句意的详细要求;多媒体逐步显示各个句子大意。
同学流利朗读课文,理解句意,整体感知全文。
听(边看)课文录音,找出难读的字预备发问;掌控生字词、难读字的读音;流利朗读课文、读通节奏;小组争论理解句意,口头翻译全文。
三、细读文本,体会情感
多媒体显示附带文字的三峡四季图片。
提出问题让同学思索,小组争论,体味三峡的美,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
1、同学边读课文边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翻译和体会其中之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峡的漂亮的景色,以及好句子的表达效果。明确归纳文中三峡山水四季之美: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丽
三峡的夏水:暴涨迅疾,壮丽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三峡的秋天:凄凉萧瑟,凄美。
2.提出疑问:
1)为什么会涌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现象?
2)为什么写水不根据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次写?
3)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你想到什么?
4)你怎样理解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感情?
同学争论后回答,再明确参考答案。
a.认真读课文,思索问题,提出质疑,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
b.小组合作沟通有关句子,并在合作中翻译这些句子,回答质疑,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c.全班沟通,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的山、水之美。从中体味用词的精妙,说出这些句子中的词语好在哪里。
四、拓展文本,小结延伸
小结课文内容:
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亮的清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同时表达了对山河自然的喜爱,对劳动人民的怜悯。
比较阅读:
幻灯片显示《三峡》与《早发白帝城》,两文对比,提出疑问,让同学说出两文的异同点。
一起来背诵《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绵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那么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三峡工程:
(多媒体演示三峡的今日:“高峡出平湖”照片)
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20**年春秋两季,长江流域际遇百年大旱,也有人认为是三峡工程造成的气候异样,就这些,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由古及今,让同学关怀三峡的今日和将来的命运,培育社会责任感。
布置作业:
背诵并书面翻译课文。
板书设计:
山高峻美
三峡夏奔放美
水春冬--清幽美
秋凄婉美
《三峡》教案篇4
一、文章内容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那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文学常识
1、本文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三、语音
略无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月〔*ī〕沿溯阻绝〔sù〕素湍绿潭〔tuān〕绝巘多生怪柏〔yǎn〕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zhǔ〕
四、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
五、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六、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凉爽〕〔肃:形容词用作动词,静寂〕
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七、一词多义
1绝
沿溯阻绝〔隔绝〕
哀转久绝〔消逝〕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自非亭午夜分〔假如〕
八、重点词语说明
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
2、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3、那么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4、良多趣味〔良:很〕
5、属引凄异〔属:连接〕
6、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
九、非常句式
十、朗读节奏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予以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9、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1、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时,那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旧〕不认为快。
2、回清倒影
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绝巘多生怪柏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假如不是正午和午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3、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异。
4、本文的中心是:描写三峡的宏伟山势和四季景色。
5、先写夏季景色的目的是:首先呈现长江奔腾的气概和蓬勃的活力。
6、为什么后写秋天?
目的在于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风致。
7、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呈现风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幻星际战争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科研成果翻译与分享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车辆速度控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业生态修复与节水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直播内容版权监测与维权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革新与成本效益对比报告
- 2025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资金申请项目申报流程与政策支持分析报告
- 2025年注册土木工程师(市政)考试市政工程设计专项训练试卷 提高市政工程设计能力
- 2025年高考物理电学基础专项训练试题
- 2025年考研英语(一)阅读理解篇章结构分析试卷 深度理解
- 医院药品采购与质量控制规范
- 支部纪检委员课件
- 枣庄学院《图学基础与计算机绘图》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版仓储库房租赁合同范本(含合同生效条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纳米抛光浆料行业发展监测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养老护理员培训班课件
- 2025-2030城市矿产开发利用政策支持与商业模式创新报告
- 隔爆水棚替换自动隔爆装置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 医学减重管理体系
- 民宿管理运营标准化手册
- 2025年全国招标采购专业技能大赛(央企组)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