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历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1_第1页
2009-2022历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1_第2页
2009-2022历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1_第3页
2009-2022历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1_第4页
2009-2022历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住在富人区的她2009-2022历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历年真题荟萃(共30题)1.用一个尽量小的自然数乘以1999,使其乘积的尾数出现六个连续的9,则这个乘积是:

A.5999999

B.4999999

C.3999999

D.2999999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第二步,自然数是非负整数,与1999相乘所得乘积必为1999的倍数,又因相乘的数字为“尽量小的自然数”,所得结果也为尽量小的数字,故结果必然要为1999的倍数,不是倍数的就排除。考虑从选项中最小的数字代入。代入D选项,2999999不是1999的倍数,排除;代入C选项,3999999是1999的倍数,C选项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2.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哪些事项可以提出行政复议:

A.不服公安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的

B.公安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C.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公安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或者申请公安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公安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D.申请公安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法定职责

参考答案:BC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复议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行政复议法》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八)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九)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公安机关属于行政机关,由此可见,BCD项正确。

因此,选择BCD选项。

A项:根据《行政复议法》第八条,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安机关也是行政机关,因此不服公安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只能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能申请行政复议。A项错误。

3.被誉为“植物中的熊猫”和“鸽子树”的珍稀植物分别是:

A.金钱松

B.银杉

C.银杏

D.珙桐

参考答案:B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知识。

第二步,B项:银杉,属裸子植物,松科,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别名衫公子,是一种高十至二十米的常绿乔木,是中国特产的属于第三纪残遗下来的珍稀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熊猫”。B项正确。

D项:珙桐,又名水梨子、鸽子树,是一种落叶乔木。它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由于我国高山大川多,成了各种动植物的天然避难所,珙桐就是在我国中西部偏僻的山区幸存下来的古老植物之一。珙桐有“植物活化石”之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D项正确。

因此,选择BD选项。

A项:金钱松为松科金钱松属下的一个种,由于气候的变迁,尤其是更新世的大冰期的来临,使各地的金钱松灭绝,只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少数地区幸存下来。但没有“植物中的熊猫”和“鸽子树”之称。A项错误。

C项: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公孙树,曾是仅遗存于我国的珍稀树种之一,素有“活化石”之称。其中,银杏树的果实(白果)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但没有“植物中的熊猫”和“鸽子树”之称。C项错误。

4.一位高中英语教师在最后的一次试验中,把一些真正的、通常使用的格言散置于几个他自己编造的、无意义的听起来像格言的句子之中。接着他让学生们对所有列出的句子进行评价。学生们普遍都认为伪造的格言与真正的格言一样地具有哲理和含意。这个老师于是就推论出格言之所以得到了格言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们经常被使用,而不是他们具有内在的哲理。

下面哪一点如果正确的话,最能质疑那个老师的结论?

A.有些格言使用的频率比其他格言的高

B.在所列出的句子中,真正的格言的数量比伪造的格言的多

C.格言型的句子与听起来像格言的句子具有不同的风格

D.那些被选择作为评价者的学生,缺乏判断句子哲理性的经验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最能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格言之所以得到了格言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们经常被使用,而不是他们具有内在的哲理。

论据:一位高中英语教师把一些真正的、通常使用的格言散置于几个他自己编造的、无意义的听起来像格言的句子之中,并让学生们进行评价。学生们普遍都认为伪造的格言与真正的格言一样地具有哲理和含意。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该项对比了不同格言的使用频率,与论点所说的格言得到地位的原因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真正的格言数量与伪造的格言数量之间的对比,与论点所说的格言得到地位的原因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句子的风格,与论点所说的格言得到地位的原因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切断联系。若这些学生缺乏判断句子哲理性的经验,那么说明由他们总结出来的结论是不科学的,故该项质疑了论证过程,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5.某单位发生盗窃案件,四名员工因涉嫌而被传讯四人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个人都没有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个人没有作案,丁:我没有作案。如果四个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个人说的是假话。

则以下哪项判断成立?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B.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C.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若干论断和真假限定,确定为真假推理。

第二步,找关系。

①甲:所有都不

②乙:有的是

③丙:¬乙或¬丁

④丁:¬丁

①和②为矛盾关系,③和④为包容关系,④→③。

第三步,看其余。

根据矛盾关系的特性“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及题干的真假限定,可知①和②一真一假,③和④也是一真一假;

根据包容关系的特性“一真前假,一假后真”,可得:④为假,③为真,即丁作案,乙没有作案;

根据丁作案,可得①为假,②为真;所以②③为真,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因此,选择D选项。

常见包容关系有:①所有→某个→有些;②A且B→A(B)→A或B。包容关系特性为“一真前假;一假后真”。

6.把黑桃、红桃、方片、梅花四种花色的扑克牌按黑桃10张、红桃9张、方块7张、梅花5张的顺序循环排列。问第2015张扑克牌是什么花色?

A.黑桃

B.红桃

C.方片

D.梅花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循环周期问题。

第二步,一个循环周期的牌数为10+9+7+5=31,而2015÷31=65,刚好整除,所以第2015张牌是第65个循环的最后一张牌,即梅花。

因此,选择D选项。

7.领导者要有效地实施领导,必须:

A.尽量多地运用威信的影响力

B.善于把权力的影响力发挥到极致

C.加强主观努力,增强自己的威信

D.善于把权力与威信的影响力相结合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知识。

第二步,马克斯·韦伯认为任何组织的形成、管治、支配均建构于某种特定的权威之上。有的权威是理性法定权威,是指以理性和法律规定为基础行使权威,服从并不是因为信仰或崇拜,而是因为规则给予领导者的权力。而有的权威是魅力权威,是指人们在权力的基础上,通过对领导者个人魅力的尊崇而使领导者产生了使人信服的威信。所以,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把权力和威信相结合,使自己成为一个魅力型权威领导,这样能提高人们的信任感和主动性。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作为单位的领导,尽量多地运用威信的影响力需要在权力的基础之上,而不能只依靠威信,表述不够全面。A项错误。

B项:把权力的影响力发挥到极致会导致“科层制”出现,这种制度否定了人们在工作中的情感需求,会对人的社会性进行剥夺。B项错误。

C项:加强主观努力,增强自己的威信,是一个领导需要的素养。但是把权力排除在外会导致缺乏制度约束,行为失范。C项错误。

8.职业倦怠是指个体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在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职业倦怠的是:

A.某省运动队小吴刻苦训练多年,但今年以来比赛都没获奖,斗志丧失,训练时总是无精打采

B.小张大学毕业被父母安排到家族企业上班,没过几天她就心生倦怠,迟到早退,找各种理由不去公司

C.李老师多年带高三的学生,为提高升学率殚精竭虑,临近高考经常失眠,容易头疼,对学生动不动就大加指责

D.王护士在医院工作多年,经常加班,临近年终又要应对各种考核,没有精力和同事往来,对病人也没有以前热情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个体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压力时的极端反应;

②个体在长期压力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刻苦训练多年,体现了“长期压力”,斗志丧失且训练时总是无精打采,体现“情感、态度的衰竭状态”,符合定义;

B项:小张毕业后被安排到家族企业上班,未体现“长期压力”,不符合定义;

C项:多年带高三学生,体现了“长期压力”,临近高考经常失眠、头疼并对学生大加指责,体现了“情感、态度的衰竭状态”,符合定义;

D项:在医院工作多年且经常加班,体现了“长期压力”,没有精力应对同事和病人,体现“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9.某年级有4个班,不算甲班其余三个的总人数有131人,不算丁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4人;乙、丙两班的总人数比甲、丁两班的总人数少1人,问这四个班共有多少人?

A.177

B.176

C.266

D.265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解题。

第二步,设甲、乙、丙、丁四个班人数分别为a、b、c、d。根据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1人、134人,可得b+c+d=131,a+b+c=134,得2(b+c)+(a+d)=265。由乙、丙比甲、丁少1人,可得(a+d)-(b+c)=1。解得a+d=89,b+c=88。

第三步,故四个班共有89+88=177(人)。

因此,选择A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数字特性法和代入排除法解题。

第二步,由于乙、丙总人数比甲、丁总人数少1人,可知四个班总人数为奇数,排除B、C选项。由于4个班总人数小于131+134=265,排除D选项。

因此,选择A选项。

10.一批商品,按期望获得50%的利润来定价,结果只销售掉70%商品,为尽早销售掉剩下的商品,商店决定按定价打折出售,这样所获得的全部利润,是原来所期望利润的82%,问打了多少折扣?

A.4折

B.6折

C.7折

D.8折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利润率折扣类,用赋值法解题。

第二步,赋值进价为100,数量为10件,则定价为100×(1+50%)=150,卖了10×70%=7(件),剩下10-7=3(件)。

第三步,设剩下的商品折扣为x,根据利润是期望利润的82%,可得7×150+3×150x-100×10=(150-100)×10×82%,解得x=0.8,即打了8折。

因此,选择D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利润率折扣类,用十字交叉法解题。

第二步,根据全部利润是原来所期望利润的82%,则全部的利润率为50%×82%=41%,设打折后的利润率为x%。根据十字交叉法有:

原价销售的部分与打折部分有比例关系:,解得x%=20%。

第三步,赋值进价为100,则折扣价为100×(1+20%)=120,原定价为100×(1+50%)=150,则折扣为120÷150=0.8,即打了8折。

因此,选择D选项。

11.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立的表明在特定环境中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标准,可分为描述性规范和指令性规范两种。描述性规范表明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应该做的,它简单地告诉人们,哪些行为是有效的和适合的。指令性规范详细说明在特定情境下,什么是人们必须做的,以及什么是被人们赞同或者是反对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属于描述性规范的是:

A.节约用水标语

B.实验室守则

C.安全生产标准

D.人生规划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多定义,考查“描述性规范”,其关键信息如下:

①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应该做的,哪些行为是有效的和适合的。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节约用水标语是告诉人们应该在用水时注意节约用水,属于“哪些行为是有效的和适合的”,符合定义;

B项:实验室守则是人们必须做到的,而非“应该做的”,不符合定义;

C项:安全生产标准是人们必须做到的,而非“应该做的”,不符合定义;

D项:人生规划是个人对于人生追求所设定的短期和长期目标,不属于“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应该做的,哪些行为是有效的和适合的”,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12.下列数字中,符合“3,7,2,47,?,2252”数列排列规律的是:

A.21

B.-37

C.-43

D.31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非常快,考虑递推方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3²-7=2,7²-2=47,规律为第一项²-第二项=第三项,故所求项为2²-47=-43,验证下一项47²-(-43)=2252,规律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13.关于中国文化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大名绣是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B.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

C.六艺是指礼、乐、射、御、辩、数

D.五书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中庸》

参考答案:A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知识。

第二步,A项: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四大名绣,指的是我国刺绣中的苏州苏绣、湖南湘绣、广东粤绣、四川蜀绣。A项正确。

B项:五音是指我国的五声音阶,汉族古代音律。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12356。但我国古代的音律不止五音,也有七音,多出的二音是指“变宫”和“变徵”。分别是4和7。B项正确。

因此,选择AB选项。

C项:六艺是指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中需要掌握的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没有“辩”。其中,“礼”是礼仪道德规范,“乐”是六套乐舞,“射”是军事射箭技术,“御”是驾驭马车战车技术,“书”是读书写字,“数”是算术。C项错误。

D项:五书也就是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而《中庸》是“四书”里的说法,“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D项错误。

14.每个年轻人都要经历社会化过程。正道直行固然有一种简约之美,但在参差多态的社会里,仅有这一招是远远不够的。灵动如蛇固然是聪明而富有效率的,但如果没有内心的方圆和规矩,纯粹的机会主义者行而不远。因而,社会这位无处不在的严师总是教化人们,要在坚持原则和事急从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无伤大雅和誓不低头之间找准分寸感。

最能体现这段话主旨的是:

A.歧路纷纷,直道而行

B.处世之道的选择

C.过于锋芒毕露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

D.参差多态方为世界之美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每个年轻人都要经历社会化,之后解释仅有“正道而行”或“灵动如蛇”都不可行,最后用“因而”引出结论,要找到处事的平衡感和分寸感。文段为“分—总”结构,最后一句是主旨句,强调年轻人在社会中需要选择恰当的处事方法。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强调“直道而行”,只针对了处世之道的一方面,片面,排除。C项:“过于锋芒毕露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原文中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排除。D项:“参差多态”也只是处世之道的一方面的,过于片面,排除。

15.舌尖效应是指对于平时很熟悉的事物,人们就是一时想不起来,有一种话到口边却说不出来的感觉,在情绪紧张时尤其明显。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舌尖效应的是:

A.退休不久的老孙在街上看到过去同一办公室的同事,同事热情地与他打招呼,但老孙就是想不起同事的名字

B.小王去一家广告公司应聘,面对招聘人员的提问,他沉着冷静,对答如流,但当招聘人员最后问他所期望的工资待遇时,他却难以启齿

C.江先生平时聊天总能侃侃而谈,在一次相亲中他遇到—位心仪的女性,他一紧张反而变得笨嘴拙舌,不知如何与对方攀谈

D.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小张遇到一道难题,他的大脑一片空白,心里很着急,但就是不知如何回答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对于平时很熟悉的事物;

②一时想不起来,话到口边却说不出来的感觉。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同一办公室的同事,属于“平时很熟悉的事物”,但老孙想不起同事的名字,属于“一时想不起来”,符合定义;

B项:小王应聘的广告公司对于小王来说不属于“平时很熟悉的事物”,对工资待遇难以启齿,是因为难以回答,而不是对平时熟悉的事物“一时想不起来”,不符合定义;

C项:相亲的女士对于江先生来说不属于“平时很熟悉的事物”,江先生面对相亲的女性不知如何攀谈,是因为该女士是其心仪对象,江先生特别紧张所致,并不是对平时熟悉的事物“一时想不起来”,不符合定义;

D项:小张面对难题不知如何作答,是题目难度太大,小张能力不足所致,并不是对平时熟悉的事物“一时想不起来”,而且做不出试卷上的题目,也不是“话到嘴边说不出来的感觉”,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16.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错误的是: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宋代人,他的作品还有《岳阳楼记》

B.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C.《雪》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孔乙己》

D.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老舍,其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东晋人。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岳阳楼记》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佳句。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水调歌头》是北宋苏轼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通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与苏辙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B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雪》,出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写于1925年,通过面对黑暗的现实和冷酷的季节,鲁迅将自己的心境写入文中,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精神,去寻求“革命的破坏者”。《孔乙己》也是鲁迅的代表作。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来编入《呐喊》。小说通过描写被封建毒害的孔乙己精神上的麻木不仁、迂腐不堪,从而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C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老舍,原名舒庆春,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还有著名剧本《茶馆》。D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17.关于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都有明确的目标

B.非正式群体对组织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C.正式群体是人为产生的而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

D.组织成员在非正式群体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补充正式组织的不足

参考答案:BC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知识。

第二步,根据组织管理学,正式群体是指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有既定的目标,有固定的编制和群体规范,成员占据特定的地位并扮演一定的角色的群体。而非正式群体是指以个人好恶兴趣等为基础自发形成,无固定目标,无成员间的地位及角色关系的群体。

B项: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由于是自发形成的,所以如果否认、限制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发展,就会引起对立情绪。如果放任其盲目发展,又有可能扩大势力范围,与正式群体分庭抗礼,阻碍组织的正常活动和目标的实现。因此,非正式群体对组织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因此,对于一个正式群体而言,应该去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健康发展。B项正确。

C项:由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概念可知,正式群体是基于一定的目标而人为形成的而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C项正确。

D项:在正式组织中,由于制度规范的约束,人们的情感等社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根据梅奥的“社会人”理论,人是一种有多方面需求的社会人,不仅仅只是追求经济需要的“经济人”,因此组织成员可以通过在非正式群体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来补充正式组织的不足。D项正确。

因此,选择BCD选项。

A项:由组织管理学中关于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概念可知,正式群体有明确的目标,而非正式群体没有。A项错误。

18.一般情况下,银行利率提高,股市会作出股票价格下降的反应。对于产生这一反应的合理解释是:

①投资者预期企业利润下降

②投资者改变投资组合

③银行业利润高于其他行业

④股民的投资收益减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微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银行利率与股票价格成反比,如果银行利率提高,投资者会将部分股市资金投向银行,那么投资股票市场的资金就会相应减少。根据供求规律,股票价格就会下降。因此,投资者会改变投资组合。②正确。同时,银行利率提高,企业贷款成本会增加,投资者预期企业的利润可能下降,因此,也容易导致股民撤离部分在股票市场上的投资,①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③项:银行业利润高于其他行业与银行利率没有关系。③项错误。

④项:银行利率提高不代表股民的投资收益一定减少。④项错误。

19.100多年前,英国人威里璧只能依靠租用的马队完成漫漫的西藏探险历程。今天,当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和探险家________,驱车饱览雪域高原神秘文化和秀美风光的时候,________的公路交通网早已把最初探索者们留下的艰难足迹________在历史风尘中。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纷至沓来

纵横交错

湮没

B.接踵而至

车水马龙

埋没

C.络绎不绝

川流不息

消逝

D.摩肩接踵

井井有条

消失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三空。A项“湮没”指埋没,B项“埋没”指掩埋;埋起来。两词均与“足迹”“在历史风尘中”搭配得当,符合语境。C项“消逝”指慢慢逝去,不再存在;D项“消失”指(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两词均不能用于把字句,排除C项和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第二空填入的词语修饰“公路交通网”。B项“车水马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不能修饰“公路交通网”,排除B项。A项“纵横交错”形容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符合文意。答案锁定A选项。

第三步,验证第一空。“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A选项。

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井井有条:形容说话办事条理分明,丝毫不乱。

20.的最后两位数字是:

A.01

B.91

C.21

D.51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

第二步,已知76²=5776的最后两位数字是76,76³=5776×76=(5700+76)×76=5700×76+76×76,只需要计算76×76即可得出最后两位数字,则最后两位数字仍为76,因此,的最后两位数字是76。同理,25²=625的最后两位数字是25,25³=625×25=(600+25)×25=600×25+25×25,所以的最后两位数字也是25。

第三步,76+25=101,故的最后两位数字是01。

因此,选择A选项。

21.①阅读理解技能正在退化

②一项关于“阅读危机”的调查报告表明,人们在逐渐远离书籍,而接近电视和电子媒体

③阅读危机与障碍在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并且呈现出比较一致的规律

④和过去的20年相比,家庭用于买书的费用减少了

⑤阅读质量受读者的社会、文化、经济状况的影响越来越大

⑥还有一项题为“读还是不读”的研究报告指出:人们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而青少年是读书最少的人群

将以上几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①⑤③⑥

B.③②⑥④①⑤

C.④②⑤①③⑥

D.⑤②⑥①④③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②句“一项关于‘阅读危机’的调查报告表明”属于例子的论述,不适合作首句,排除A项。③句“阅读危机与障碍”存在并呈现一致的规律属于观点的引出,④句和⑤句均是对于③的解释说明,因此,判断③作首句。答案锁定B选项。

第二步,验证B选项。③引出观点“阅读危机与障碍的存在”,接②和⑥引用“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的两个例子,接④句“和过去对比”同样是对有阅读危机的举例论证,①和⑤是对于“和过去对比”的具体对比内容。逻辑清晰,表意连贯。

因此,选择B选项。

22.下列数字中,符合“5,3,2,,1,?”数列排列规律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中的分数数列。

第二步,分数较少,且做商无规律,考虑分子分母各自成规律。结合选项,分母呈增大趋势,分子呈减小趋势,将数列中的整数化为分数并反向约分,原数列转化为:,,,,,(),分子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下一项分子为6-1=5;分母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下一项分母为6+1=7。故所求项为。

因此,选择B选项。

23.下列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靖难之役

②安史之乱

③巨鹿之战

④澶渊之盟

A.①③④②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④②①③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①项:“靖难之役”发生于明朝初期,因为建文帝朱允炆要削藩,所以时称燕王的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赶走了朱允炆,在南京称帝。②项:“安史之乱”发生于唐朝唐玄宗时期,时任节度使的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致使唐玄宗出逃,导致唐朝由盛转衰。③项:“巨鹿之战”发生于秦朝末年,由于秦二世的昏庸无能,赵高奸臣当道,百姓民不聊生,项羽起义,于巨鹿破釜沉舟击败了秦军主力。④项:“澶渊之盟“发生于北宋中期,是北宋和辽国长期战事之后的一次议和。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因此,上述历史事件的正确排序应该是③②④①。

因此,选择C选项。

24.2019年6月23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第四十一届会议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在首轮选举中以高票当选粮农组织新任总干事,成为该组织历史上首位中国籍总干事。

A.韩长斌

B.陈晓华

C.王连铮

D.屈冬玉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知识。

第二步,

2019年6月23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第四十一届会议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在首轮选举中以高票当选粮农组织新任总干事,成为该组织历史上首位中国籍总干事。当日,屈冬玉在与来自法国和格鲁吉亚的候选人的竞争中胜出,成为粮农组织第九位总干事。屈冬玉于2019年8月1日上任。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韩长斌,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A项错误。

B项:陈晓华,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B项错误。

C项:王连铮,曾任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获作物学会科学技术成就奖,2012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8年12月12日,王连铮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C项错误。

25.关于物权与债权区别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权是支配权,债权是请求权

B.物权是绝对权,债权是相对权

C.物权不允许当事人自由创设,债权主要由当事人自由确定

D.物权具有优先力和追及力,债权只有追及力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大陆法民法理论对物权法律效力的概括:通常认为包括三方面:①物权具有对世权(绝对权,是指除权利人之外的一切人均为义务人的民事权利)和排他权,它仅凭借权利人的对物支配行为即可实现,并可排除第三人的不法干涉,它对权利人以外的一切不特定人具有普遍约束力。②物权具有追及效力,其标的物不论辗转落入何人之手,物权人依法均可向实际占有人主张权利,追索原物,以回复初始权利状态。③物权具有优先效力,在同一物上有数种权利并存时,物权具有优先于债权而行使的效力,有担保债权具有优先于无担保债权而行使的效力。而债权因为不是对世权,所以没有追及力。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根据《物权法》第二条,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所以物权是支配权。

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八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所以债权是请求权。A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B项:物权具有绝对权,也称为对世权,指除权利人之外的一切人均为义务人的民事权利。相对权,又称对人权,是指其效力及于特定人的权利,即义务人为特定人的权利。相对权的主体必须通过特定义务人的履行义务的行为才能实现其权利。债权就是一种相对权。B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根据《物权法》第五条,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这也被称为“物权法定原则”。因此,物权不允许当事人自由创设。而债权是基于意思自治原则,给个人自由进入债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可能,当事人是否进入、怎样进入以及进入怎样的法律关系,概由当事人自己决定,但这种法律关系一旦确定,就成了一种既定的法律秩序,正是这种秩序,而不是法律关系具体的内容,与其他第三人发生了联系,任何人都必须尊重这种秩序,不得随意破坏,这就决定了债权的不可侵性。也就意味着债权主要由当事人自由确定。C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26.学习西方并没有错,但把西方视为“真理”则大错特错了。中国并不拒绝其他文明和价值,但中国文化本身必须成为主体。在学习西方过程中,因为没有主体意识,中国文化就失去了主体地位。问题在于,西方文化主导下的西方话语解释不了中国的一切。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西方话语不能说明自己。但是,很少有人去创造,去发明。这种情况不改变,中国永远不会有自己的话语、自己的概念和自己的理论,当然更不用说是文化软力量了。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学习西方时应首先确立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

B.中西方文化都应有各自独立的价值体系

C.自身强大后才能在文化交流中掌握话语权

D.中西方交流中的文化创造或创新应另辟蹊径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通过转折词“但”指出把西方视为“真理”是错误的。接着提出观点——中国文化本身必须成为主体并解释说明。最后指出中国学习西方时,“没有主体意识”这一情况不改变的危害。文段重点是第二句,强调学习西方必须把中国文化本身作为主体。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项。B项和D项主体“中西方”错误,文段主要强调“中方文化”。C项“自身强大”属于无中生有。

因此,选择A选项。

27.定义:

①哲理妙语即演讲者要善于透视社会,解析人生,把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悟,提炼和升华为富有哲理性的精妙语言。

②情感妙语即演讲者运用精妙的语言,把内心真挚而热烈的情感表达出来。

③幽默妙语即在演讲过程中,利用幽默的语言让听众对演讲产生兴趣。

以下三个例证中,与定义相符的个数有:

(1)幼稚是会生长,会成熟的,只不要衰老、腐败,就好。(鲁迅)

(2)充满真情实感,充满感情对待你身边所有的人。对你好的人你来不及报答,那就报答其他所有的人。(黄永玉)

(3)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丘吉尔)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哲理妙语:透视社会,解析人生,把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悟,提炼和升华为富有哲理性的精妙语言;

②情感妙语:运用精妙的语言,把内心真挚而热烈的情感表达出来;

③幽默妙语:利用幽默的语言让听众对演讲产生兴趣。

第三步,辨析典型例证。

例证(1),点出了幼稚、成熟、衰老的关系,“只要不衰老”把“成熟”的意思说透,这种语言上的对比,富有幽默感,符合定义幽默妙语;

例证(2),传达的是演讲者对如何对待和报答身边的人的人生感悟,语言富有哲理性,耐人寻味,符合定义哲理妙语;

例证(3),“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表达了演讲者愿意全身心付出和投入的满腔热情,符合定义情感妙语。

综上,有3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