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鉴赏复习策略_第1页
中考诗歌鉴赏复习策略_第2页
中考诗歌鉴赏复习策略_第3页
中考诗歌鉴赏复习策略_第4页
中考诗歌鉴赏复习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中考诗歌鉴赏复习策略

杨华慧

在備战中考诗歌鉴赏题时,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找到适合的方法:明确考情,精准投入;方法引领,有序品鉴;实战演练,内化能力。由此建立诗歌鉴赏策略,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复习效果。品鉴古诗词的能力是必备的语文素养,也是中考语文复习的重要内容。然而,复习专题中,诗歌鉴赏的复习往往是食之无味,弃之惋惜的“鸡肋〞。理由是分值相对较低,但篇目多、信息量大、复习形式枯燥、内容高深。师生往往投入较多时间,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付出和收效难以成正比。针对这一窘境,本文从明确考情、方法引领、实战演练三部分探讨提高中考诗歌鉴赏复习效率的策略。

一、明确考情,精准投入

以福建中考为例,通过对福建近五年省中考卷、各地市质检卷诗歌鉴赏题的梳理可以得知:近两年诗歌鉴赏考察篇目数量大大增加,从2022~2022年的40首调整为2022年、2021年的85首;考察分值为5~6分;考察内容主要涵盖基本常识、内容理解、品味赏析、思想情感等四个方面;考察形式为单首诗歌阅读或两首诗歌比较阅读;题型均为一道单项选择题和一道问答题。

只有辨明考试方向,明确考试重点,学生才能在众多诗歌中,对诗歌复习进行精准性地投入,整体性地思考,有针对性地品读,避免盲目复习,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方法引领,有序品鉴

古典诗词语言凝练,寓意深刻,鉴赏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解读,如何备考,不应人云亦云,也不能死记硬背浩如烟海的知识要点。教师应引导学生探寻出读诗的章法,培养学生“读诗五看〞(看题目、看、看序注、看意象、看情感词)的习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1.看题目,题目为眼知内容

标题是诗歌的眼睛,但很简单被学生忽视。细读标题,就能发现标题里暗藏玄机。从诗歌题目往往可以获得丰富的内容:诗歌描写的对象、诗歌创作的背景、诗歌的情感倾向、诗歌的类型等。把握以上信息,在进入正文鉴赏时,就能以题目为眼,根据题目提供的有效信息,前后关连,观照整首诗的内容。

2.看,背景为首立视角

诗言志,诗歌是表达诗人感情的载体。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1]强调读诗要“知人论世〞。想读懂诗歌,就得先了解其人。所处的时代、生平经历、创作背景、思想行为等都直接影响着诗歌的创作。以杜甫为例,杜甫的一生,从踌躇满志到颠沛流离,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辛酸。但是,诗人始终怀着一份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了解这样的背景,就很简单理解选取的85首诗中杜甫诗里所流露出来的忧国忧民、怀才不遇的创作思想。了解了,学生才能在鉴赏诗歌之初建立起相应的鉴赏视角,从而为理解诗歌的意象、表达技巧、主旨打下基础。复习时,可指导学生以为线索,对85首诗歌进行整合复习。引导学生比较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的同题材或不同题材的作品,整合归纳,完善鉴赏角度,寻觅有价值的背景,做出确切到位的解读。

3.看序注,解释为辅洞人世

序注指的是诗歌的序言和课下解释。课下解释能为学生理解诗歌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和鉴赏依据。如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序言:“丙辰中秋……兼怀子由〞可猜测这首词是中秋借月思人之作,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再如从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解释“行军〞“时未收长安〞“唐代诗人〞可知,本诗写作背景涉及到唐代的安史之乱,因此可以猜测,本诗的主旨应当不只局限于思乡,可能还有更严肃更重大的意义。古代诗歌距离今天年代较为长久,大量古代常识、时代背景、人情世故以及晦涩难懂的词语等通过序注可以得到解释。看似不起眼的序注,在帮助学生了解诗歌写作背景(时代境遇、创作缘由等)、内容甚至主旨都可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4.看意象,意象为本品意蕴

意象,即“意〞与“象〞的结合,诗人将主观的“意〞寄托在客观的“象〞之上,由此形成了情感寄托体。大量意象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固定而丰富的含义,带上了特别的文化意味,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和象征意义。如“月亮〞用来寄托离别之思,“夕阳〞用来抒发迟暮之怀,松、竹象征高洁,大雁象征思乡,等等。85首诗歌中,不同诗歌类型就有不同的典型意象。如边塞战争诗里出现的典型意象有大漠、芦管等;思念送行诗里出现的典型意象有明月、大雁、夕阳、柳等。因此,品读诗歌,要引导学生重视对意象的解析,着重品味蕴蓄在客观之“物〞里的诗人内心的独有之“意〞,借助意象这一把钥匙,深入诗歌内部,感受诗歌的意境,触摸诗歌的情感,开启诗人心灵的大门,在深层次上理解诗歌丰富的意蕴。

5.看情感词,情感词为魂悟主旨

情感词指直接或间接表露情感的词语。情感是诗歌的灵魂,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往往借景、借含蓄的修饰语抒情,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2]。除此之外,在诗歌中,还经常出现具有能传情达意的情感词,这类词语,或明或暗地透露着文章的情感主旨,有直接表达情感的,如“爱〞“悲〞“愁〞“怜〞“恨〞等;有间接表达情感的,这些词语,因诗而异,它可能是诗歌中一个不起眼的词语,如“生子当如孙仲谋〞里的“当〞,流露的是诗人对英雄的仰慕;“一夜征人尽望乡〞里的“尽〞,抒发的是征人对家乡无限的思念。捕获到情感词,就捕获到了文章或微妙或明朗的情感。在对题目、、解释、意象已有分析的基础上,情感词的加盟,无异于锦上添花,如虎添翼,可助力学生快速打通诗歌鉴赏的难关,直抵诗歌情感主旨这一核心要素。

三、实战演练,内化能力

有了上述的指导思想做基础,学生还需要实战演练,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笔者从近三年的福建省中考题中选取了三道诗歌鉴赏题,外加一道预计题供学生训练。四道题目,囊括两大题型(单项选择题和主观题),两大形式(单篇阅读和比较阅读,比较阅读包括同题材作品比较阅读和同作家不同时期作品比较阅读),以此落实“读诗五看〞的综合运用。从实践操作来看,在“五看法〞的引领下,大部分学生均能快速地找到答题规矩,答对单项选择题。在回复主观题时,学生能利用“五看法〞调动知识储存,结合题目构思答案,有的学生甚至能提出自己的创见。“五看法〞中,运用得稍显薄弱的环节是“看情感词〞。有些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蕴蓄在诗歌中较为隐晦的情感词,导致情感叹括题回复得不够完整。这部分内容学生经老师提点,也能快速地厘清思路,写出相对完整的答案。

总之,备战中考诗歌鉴赏题,把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