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2022-2023学年统编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2022-2023学年统编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2022-2023学年统编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2022-2023学年统编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学历案|统编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框架:人文主题:体会青春的价值,追寻理想,拥抱未来。语文素养:学习从意象、形象、语言、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文学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提升审美能力;尝试诗歌及文学短评写作。【单元概览】1.你敢挑战吗?班上要举行一次以“青春”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朗诵篇目包括《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及两首同学们的原创诗歌,请同学们创作诗歌、撰写主持稿、打磨朗诵作品并整合排练。2.你需要学什么?通过精读《沁园春·长沙》学习借助意象、语言鉴赏诗歌的方法,并将其自主运用到《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的解读中;细读《百合花》《哦,香雪》,体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青年人身上的青春美和人性美。3.你将学会什么?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丰富的情感层次,形成准确又富个性的朗诵作品(第1-2课时,第8课时);通过分析诗歌意象、语言等,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歌意蕴,绘制诗歌鉴赏展示图,尝试文学短评写作(第1-4课时);通过小说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赏析人物形象(第5-6课时);借助核心物象的象征意义理解小说主旨,尝试诗歌创作(第7课时)。4.给你支招可以参考的阅读资料有:《〈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费枝美、季世昌);《毛泽东自传》(埃德加·斯诺);《诗的哲学

哲学的诗——郭沫若〈著名演员〉〈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联读》(何郁)中关于创作背景的部分;《闻一多传》(四)(王康)中关于《红烛》创作背景的部分;《在苦难与命运中自我完成——昌耀纵论》(燎原);《雪莱和〈致云雀〉》(江枫);《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节选);《论中国现代诗歌对古典意象的继承与改造》(节选);《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意象的情感功能》(节选);《我写〈百合花〉的经过》(茹志鹃)、《铁凝与“香雪”》(董兴杰)。大情境:“青春”主题诗歌朗诵会环节一回顾•分享:我是一个怎样的青年?(第1课时)任务一:回顾成长历程,认识自己,尝试回答“我是一个怎样的青年”这个问题。 (1)回忆那些触动你心灵的文学作品,完成下面的任务清单,如表1所示:序号篇名/书名作者触动之处123456 (2)根据你获得这些作品的途径等不同维度,参考下图尝试进行更多分类,将上表中的序号填入。 (3)从上述回顾与梳理中,你对自己文学作品的阅读趣味有哪些感受与思考?与你学习小组的伙伴分享自己的整理与发现,感受每个人文学阅读趣味的同与异,注意分享各人的独特之处。 (4)阅读只能反映一个人部分的精神生活,对现实世界的观察、感受与思考则更直接地反映这个人的精神面貌。可以借助以下问题唤醒你的回忆:①三年前你进入中学学习,那时你想象过你现在的生活场景吗?②你想象过高中老师与同学的形象吗?③初中三年里,你满意或不满意自己做的事情有哪些? (5)回顾与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与生活经验是一件既幸福又痛苦的事情,为自己的精神面貌、人生追求、阅读趣味等画个像,尝试回答“我是一个怎样的青年”这个问题。你可以选择下面一种形式,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作品可以在班级墙报、、班级网页等展示交流。①创作一首小诗②画一幅漫画③创作一篇散文/小传/小说④写一首歌⑤做一组图文并茂的幻灯片⑥制作一个微视频环节二研读·发现:他们是怎样的青年?课前任务1:知人论世篇名诗人创作时间当时年龄诗人处境《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925年32岁《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1919年9、10月间27岁《红烛》闻一多1923年24岁《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1962年8月2日初稿26岁1983年7月27日删定47岁《致云雀》雪莱1820年夏28岁课前任务2:初读感知配乐朗诵《沁园春·长沙》(老师把音乐提供给学生),并标注朗读的重音、停顿、语气、语调等,思考你这样处理的原因。精读《沁园春·长沙》单篇教学(第2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分析诗歌意象、语言等,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歌意蕴和诗人情感;尝试文学短评写作。评价任务:完成诗歌鉴赏表格,完善朗诵作品。学习进阶:任务二:朗读互评学生在课堂上配乐朗诵,同学们互评,该生讲述这样处理朗读的原因。预设:同学们可能根据诗歌整体的情感基调、语言细节(如意象、语言、修辞等)进行评价。通过代表性的意象和精妙的诗歌语言,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丰富的情感。接下来,我们就将以《沁园春·长沙》为例,学习如何通过分析诗歌意象和语言解读诗歌。任务三:品味意象研读资料并分享。阅读资料主要观点诗句及意象举例《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节选)袁行霈什么是意象、意境?意象之间有怎样的组合规律?《论中国现代诗歌对古典意象的继承与改造》(节选)朱寿桐现代诗歌对古典意象的继承与改造表现在哪里?“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因此,意象是我们理解诗人情感的重要密码。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也运用了诸多深刻体现诗人情感的物象,它们具有怎样的特点?又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思考并填写表格。意象观察视角修饰词意象特点意境情感(结合创作背景)山远、色彩万、红遍林江舸鹰仰视鱼总结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学生展示&讨论,老师点拨指导。任务四:品读语言请从《沁园春·长沙》中找出体现诗人青春理想激情的字词和使用修辞的语句,仔细品读。先独立思考,在书上圈点批注,再小组讨论,完成表格。(提示:可以赏析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数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字词/语句类型表达效果情感(结合创作背景)抒情主人公形象怅寥廓表达情感的动词小组展示&互相补充,老师点拨指导。任务五:优化朗读细读诗歌后,带着对寥廓意境与诗人豪迈情感的进一步理解,请同学们修改自己标注的重音、停连、语音、语调等,思考应该如何朗诵,再次配乐朗诵《沁园春·长沙》并课堂展示。学生朗诵、互评&教师指导、范读。作业与反思:1.背诵并默写《沁园春长沙》;2.关注同一时期不同作家的诗歌,对比品鉴。课外阅读周恩来的《赤光的宣言》、朱德的《太行春感》、陈毅的《赣南游击词》等,感受他们的青春情怀。小组合作,赏析诗歌(第3课时)学习目标:将借助意象、语言鉴赏诗歌的方法自主运用到《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的解读中,形成诗歌鉴赏展示图。评价任务:绘制《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的诗歌鉴赏成果。学习进阶:任务六: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组6人,每两组赏析同一首诗歌,其他小组根据评价单对该组的表现进行评价。活动规则:运用前一课时学习的赏析诗歌的方法赏析诗歌,即从诗歌意象与语言入手,结合诗人创作背景,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内容,并绘制展示图(有详细的文字解读,编排及图案形式不限,25分钟)。小组内自行分配任务,要求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由本组主讲人代表小组进行展示,展示时间不超过4分钟。若讨论过程中存在疑问,每组有3次和老师提问交流的机会。展示图(参考):作品青春的价值意象艺术特点情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坚毅想象奇特意象修饰词意象特点意境情感(结合创作背景)字句/词语类型表达效果情感(结合创作背景)抒情主人公形象出示评价量表:评价项目标准分值分数评语诗歌解读意象把握准确10语言品读细腻10结合创作背景5内容概括准确5思想情感体会丰富10抒情主人公形象理解深入10展示图绘制内容充分15排版清晰美观10主讲人讲解表达清晰,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语速恰当10精神饱满,台风自然5创意加分有特别创意,且起到明显效果10参考资料:《诗的哲学,哲学的诗——郭沫若〈著名演员〉〈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联读》(何郁)中关于创作背景的部分;《闻一多传》(四)(王康)中关于《红烛》创作背景的部分;《在苦难与命运中自我完成——昌耀纵论》(燎原);《雪莱和〈致云雀〉》(江枫)。作业:继续完成课上未完成的表格。小组展示&评价(第4课时)学习目标:将借助意象、语言鉴赏诗歌的方法自主运用到《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的解读中;尝试通过评价单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评价任务:展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的诗歌鉴赏成果并相互评价。学习进阶:各小组按照《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的顺序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填写评价单,并在每首诗展示(即两个小组展示)结束后进行点评,对疑惑的问题展开讨论,教师适当点拨(注意时间)。课堂结束上交评价单。教师总结各组展示的表现,反馈各组的得分;对学生存在争议或疑惑、重要但未提及的问题进行补充讲解。如:如何看待《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诗人近乎无节制的抒情?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但红烛“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你如何理解红烛的选择?从渴望有“雄鹰或雪豹”为伍到“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你如何理解这种转变?云雀的形象具有哪些象征意味?作业:1.以比较为拓展,完成诗评诗篇浩如烟海,作家灿若繁星。请你策划“青春之歌”专栏,推荐最具时代气息的青春诗篇,一人一首代表作,关注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诗歌,求同辨异,并附上诗歌评论。毛泽东:《咏蛙》《忆秦娥·娄山关》《水调歌头·游泳》……郭沫若:《凤凰涅槃》《天上的街市》《炉中煤》……闻一多:《七子之歌》《死水》《一句话》《忘掉她》……任选作家:……阅读小说《百合花》《哦,香雪》并分别概括小说主要情节;阅读《我写〈百合花〉的经过》(茹志鹃)、《铁凝与“香雪”》(董兴杰)并圈画,了解两篇小说的创作背景。总结回顾&理解小说人物(第5课时)学习目标:梳理小说情节,借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把握人物形象特征。评价任务:完成情节及人物性格梳理的表格,为人物撰写富有诗意的介绍词。学习进阶: 任务七:梳理“他/她”的故事通读小说,梳理要点,并思考:故事情节是靠什么联系在一起的?篇名主人公叙述者具体情节性格特征《百合花》《哦,香雪》2.阅读两篇小说,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下年轻女性的转变。(1)阅读《百合花》《哦,香雪》,读完请列出小说中出现的人物。《百合花》中的人物:《哦,香雪》中的人物:从以上列出的人物中,你可以发现有些人物没有确定的姓名,人们往往以身份称呼他(她),这带给你什么感觉?有的人物的称呼还多有变化,例如“通讯员”。作者应该是有意为之,你觉得作者这样塑造人物的目的是什么?(2)香雪、新媳妇在小说中都有明显的变化,梳理她们变化的过程,分析她们变化的原因。想一想,如果你在那样的处境中,你会怎样处理那些突发事件?(3)《哦,香雪》中有不少标志个人身份及其价值追求的物品或生活细节,如“火车”“塑料铅笔盒”;《百合花》中也有这样的物品或生活细节。试着找出一些来,理解不同人面对这些物品或生活细节时的态度。(4)选择一个打动你的人物,写一段话或一首诗,向陌生的同龄人介绍她(他),旨在激发同龄人阅读这篇作品的兴趣。任务八:选取“他/她”的片段没有细节就没有故事,细节与描写就是人物目光的停留,就是叙事作品的特写。凡是笔墨细致之处,往往包蕴着某种表达意图。请认真体会文中的细节,把潜藏着的人物心理、主题意蕴还原出来。如:1.一个破洞。2.两忆故乡。小说中两次提到故乡,请你动情地读一读相关段落(限于篇幅,下文只列起止句)。如果中间要加一声叹惜——“唉”,你会加在哪里?并说出理由。 (段11)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这是我多么熟悉的故乡生活啊! (段47)啊,中秋节……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3.三处“百合花”。4.“窗”和“铅笔盒”。“窗”和“铅笔盒”,你会选择哪个作为《哦,香雪》的核心意象?请说明理由。除此之外,你还会选择什么意象?环节三比较•反思:他们的世界离我有多远?(第6课时)任务九:阅读这个单元的诗文,理解“他们”与世界的关系,感受不一样的青春价值。 1.再次阅读五首诗歌与两篇小说,梳理诗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与世界连接的方式或状态。尝试参考以下维度:主动/被动、短暂/长久、辽阔/狭小、浅表/深入、奋斗/妥协、付出/获得、实用/审美,等等。 2.再次选择这七篇作品中几段文字,用心阅读,或独自朗读,慢慢体会不同连接方式或状态带给读者的不同感受。想一想,你与哪些连接方式更容易共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