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城市化 作业(通用版)_第1页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城市化 作业(通用版)_第2页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城市化 作业(通用版)_第3页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城市化 作业(通用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

PAGE

6

第页

(6)城市化——

下图示意中国、日本、韩国城镇化进程(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日本城镇化进程最快的时段是()

A.1950~1970年 B.1970~1990年 C.1990~2010年 D.2010~2030年

2.2020年,中、日、韩三国()

A.韩国经济最发达 B.日本城镇化水平最高

C.中国城市人口最多 D.均进入城镇化后期阶段

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由图可知()

A.英国城镇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镇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镇化进程快于美国 D.美国目前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

4.与2000年相比,2030年三国城镇化带来主要变化是()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落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称为再城市化。下表为某国四个城市不同时期的城市化平均增长速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某国四个城市不同时期的城市化平均增长速度

年份

2000-2010年

-0.24

-0.62

0.28

-0.38

2011-2019年

0.64

-0.23

0.81

0.59

5.根据上表,推测该国四个城市中进入再城市化阶段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6.该国上述城市再城市化的原因可能是()

A.城市地租下降,住房供应增加 B.农业用地比重提升,耕地面积增加

C.产业结构优化,工业比重增加 D.城市环境污染减轻,生态环境改善

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当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经济发展水平时,就会出现虚假城市化,反之则为滞后城市化。下图示意2019年东南亚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新加坡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影响因素是()

A.人口数量 B.经济发展水平 C.工业产值 D.农业发展水平

8.图示国家中出现滞后城市化的是()

A.越南 B.马来西亚 C.泰国 D.菲律宾

9.印度尼西亚城市化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A.农村环境污染加剧 B.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C.农村人地矛盾突出 D.城市人口失业率高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示意成都市2010~2020年人口统计资料(左图)和成都市2010~2020年建成区面积变化(右图)。

材料二随着成都市城市化的不断拓展,城市不透水路面随之增多,导致成都市区“内涝”频发,热岛效应明显。下图示意2000~2014年成都市区不透水路面面积变化。

材料三为解决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大城市病”,2013年成都市推动双流、温江、新(都)青(白江)、龙泉驿、郫县、新津、都江堰等7个卫星城建设。这些卫星城人口规模在50万以上,以大城市的规模和标准规划建设。在配套服务标准和基础设施设置上,推进市级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资源向卫星城延伸,逐步实现卫星城和中心城区市级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15分钟城市公共服务圈。

(1)据材料一,说出成都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2)分析成都市不透水路面变化导致城市内涝频发、热岛效应显著的原因。

(3)分析卫星城建设对缓解成都市“大城市病”所起的积极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A;2.C

解析:1.由图可看出,1950~1970年,日本的城市化曲线增加幅度最大,速度最快,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由图可知,日本经济最发达,A错误;2020年,韩国城镇化水平最高,B错误;中国城市化水平尽管不是最高,但总人口远远大于日本和韩国,故中国城市人口最多,C正确;中国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D错误。故选C。

答案:3.C;4.C

解析:3.从图中可以看到,英国与美国在1920年到1950年,其城镇化水平曲线越来越近,说明此段美国城镇化水平速度快于英国,A选项错误。英国在1950年到1970年之间,城镇化水平便超过了80%,先于美国到达,B选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到1970年之后,中国城镇化曲线与美国城镇化曲线越来越近,说明此段成中国城镇化速度快于美国,C选项正确。目前美国城镇化水平已接近80%,已进入到城镇化的后期阶段,D选项错误。故选C。

4.到2030年英国城镇化水平已达到城镇化后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其第三产业比重应较高,第一产业比重较低,A选项错误。美国目前城镇化水平已接近80%,进入到城镇化后期阶段,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B选项错误。中国自1970年之后,城镇化水平快速发展,至2030年城镇化水平已高于60%,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下降,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选C。

答案:5.D;6.D

解析:5.2000-2010年,甲市和丁市的城市化平均增长速度为负值,这一阶段两市出现逆城市化,2011-2019年两市的城市化平均增长速度转为正值,说明两市在2011-2019年进入再城市化阶段,D正确。乙一直保持逆城市化,丙一直保持城市化,均没有出现再城市化现象,ABC错误。故选D。

6.再城市化是人口再次返回城市中心区的过程。要促使人口回流到城市,城市生态环境需要得到改善,则地租会上升,A错误。城市化发展会导致郊区农业用地面积减少、比重下降,但农业用地的变化对再城市化影响不大,B错误。产业结构优化,工业比重会相应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C错误。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使得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是再城市化的重要驱动力,D正确。故选D。

答案:7.B;8.C;9.D

解析:7.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新加坡城市水平最高,说明其经济发展水平高,故其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影响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B正确;人口数量、工业产值、农业发展水平均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ACD错误。故选B。

8.滞后城市化指的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城市化水平较低。读图可知,泰国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经济发展水平,为滞后城市化,C正确;越南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均较低,A错误;马来西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均较高,B错误;菲律宾城市化水平较高,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为虚假城市化,D错误。故选C。

9.读图可知,印度尼西亚城市化水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为虚假城市化,城市经济发展不能容纳过多的人口,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导致城市失业率高,D正确;印度尼西亚出现虚假城市化,说明农村人口较少,环境污染减轻,人地矛盾较小,A、C错误;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可为城市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B错误。故选D。

10.答案:(1)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不透水路面增多,下渗减弱,地表径流增多,内涝严重;不透水路面增多,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增强,地面辐射增强,热岛效应增强。

(3)分散大城市职能;缓解城市中心压力(土地、人口、交通、治安压力);缓解市区住房困难;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保护旧城区的历史文化建筑。

解析:(1)城市化的三种表现是: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例的增加。依据“成都市2010~2020年人口统计资料(左图)和成都市2010~2020年建成区面积变化(右图)”可判定:成都市人口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表水和气温的影响。城市内涉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城市大量的地面硬化,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水渗透性不好,不容易下渗,使得城市内产生积水。热岛效应是城市气温比郊区气温高的现象。城市的建筑群和柏油路面热容量大,反射率小,能有效地储存太阳辐射热,地面辐射增强,热岛效应增强。

(3)本题实际考查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大城市病”指的是在大城市里出现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物价过高等症状”。卫星城是在大城市周围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成都自古以来素有天府之称,是具有优秀的人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