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受精是精子进入卵细胞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它开始于精子细胞膜与卵细胞膜的接触,结束于两者细胞核的融合。2.受精卵中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3.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最大的区别是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4.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的双受精现象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所特有的。5.双受精完成后,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整个胚珠发育成种子,整个子房发育成果实。6.有胚乳种子与无胚乳种子的区别在于种子发育过程中胚乳是否被子叶吸收,无论哪种种子,胚总是新一代植物体的幼体。7.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前者为受精卵到幼体阶段,后者为幼体出生(孵化)到性成熟阶段。1.有性生殖及其意义[填空](1)含义:由亲代产生
,经过
(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2)意义:后代具备
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于生物的
和
具有重要意义。
2.无性生殖[填空、填表](1)概念:不经过
,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细胞或配子两性生殖细胞双亲生存进化生殖细胞的结合[自读教材·夯基础](2)种类:生殖方式概念实例分裂生殖(裂殖)一个生物体直接
成两个新个体变形虫、草履虫、细菌出芽生殖(芽殖)出芽形成
,进而发育成新个体酵母菌、水螅孢子生殖由无性生殖细胞——
长成新个体青霉、曲霉、衣藻营养生殖(扦插、嫁接等)由
的一部分,发育成新个体马铃薯块茎、草莓的匍匐茎分裂芽体孢子营养器官(根、茎、叶)3.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判断、连线](1)判断正误:①双受精是各种植物生殖过程都具有的现象。()②双受精过程中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乳;另一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胚。()××(2)连线:请将下列相应内容予以连线。4.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填空](1)胚胎发育:①含义:从受精卵发育成
的过程。②过程:包括卵裂、囊胚和
等阶段。③三胚层的发育:幼体原肠胚(2)胚后发育:①含义:幼体从卵膜中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出生后发育为
个体的过程。②类型:
发育和
发育。性成熟直接变态1.克隆羊的培育过程应属于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提示:克隆羊是经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实现的,因其不涉及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过程,因而应属于无性生殖。3.有人说,因种子的胚能发育成新植物体,所以种子的成熟就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试分析这句话正确吗?提示:错误。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而种子的胚其实已经是新一代植物的幼体了。[跟随名师·解疑难](2)果实和种子各部分发育来源假(设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特别提醒](1)不管是有胚乳的种子还是无胚乳的种子,在种子形成的过程中都有由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的过程,只是有胚乳的种子,胚乳没有被胚吸收,而无胚乳的种子胚乳被子叶吸收了。(2)胚和胚乳是在双受精基础上发育而来的,包含着双亲的遗传物质。种皮和果皮都是由母方的一部分结构变化而来,其遗传物质完全由母方提供。所以种皮、果皮及胚的染色体数目虽然都是2N,但来源不同。2.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例2]
下图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叙述是(
)A.①是玉米个体发育的起点B.②结构存在于大豆种子中C.①与③细胞的遗传物质可能不同D.图中内容包括了玉米个体发育的全过程[思路点拨][精讲精析]
图中的①是胚,②是胚乳,③是珠被。玉米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A项错。大豆中没有胚乳,B项错。①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③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方,C项正确。玉米个体发育还包括幼苗发育成性成熟的个体,D项错。[答案]
C[例3]下图表示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过程表示胚胎发育,②过程表示胚后发育B.卵裂处于囊胚形成原肠胚的过程中,每个细胞的体积不断减小C.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会出现变态发育D.囊胚期开始出现三胚层的分化[思路点拨][精讲精析]胚胎发育是从受精卵到幼体,胚后发育是从幼体到性成熟的个体,因此A项错误;两栖类动物存在变态发育,比它高等的动物没有变态发育现象,因此C项正确;原肠胚开始出现三胚层的分化,因此D项错误。[答案]
C(1)内胚层发育成消化道、呼吸道上皮、肝脏和胰腺——“内消呼肝胰”;外胚层发育成表皮及其附属结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外表附感神”,其他组织器官皆由中胚层发育而来。(2)在蛙的胚胎发育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分裂都是有丝分裂,随着细胞分裂的进行,细胞数目越来越多,细胞的体积越来越小,因为胚不能通过卵膜吸收营养物质(但能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整个胚体的大小基本不变。1.探究卵细胞受精前后代谢状况的改变。2.探究动物个体发育过程及影响因素。3.探究植物个体发育中营养物质的供应状况。典例剖析蟾蜍个体性成熟后,雌雄个体将生殖细胞排出体外进行受精,请设计实验证明受精能激活卵细胞的新陈代谢并能启动细胞分裂。(1)实验材料:蟾蜍的受精卵和未受精卵若干。(2)实验用具和药品:略。(3)实验原理:蟾蜍是在________进行受精的;受精卵在________中完成发育,进行新陈代谢和细胞分裂时会通过________向水中排出________使水的pH下降。(4)实验步骤:①取材:到水沟中采集200粒蟾蜍的受精卵,立即投入装有洁净蒸馏水的广口水槽中,编号为A组;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剥取相同数量的成熟卵细胞,立即投入装有洁净蒸馏水的广口水槽中,编号为B组。②培养:把广口水槽放在窗台上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培养,向水中不断缓慢通入氧气。③检测和观察:用pH试纸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放大镜观察______________。④预测结果: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讨论:①到水沟中采集蟾蜍受精卵时,能把受精卵所附着的水草一同投入水槽吗?为什么?②为避免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应特别注意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干扰。③实验组是________;对照组是________。[解析]
欲确认受精能激活卵细胞的代谢并启动细胞分裂,可设置对照实验,通过比较受精卵与未受精卵代谢状况(可检测pH变化确认代谢状况)来确定。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卵子是否受精,无关变量为光照、水温、营养供应等。[答案]
(3)水中(或体外)水细胞呼吸CO2(4)①活蟾蜍体内③水槽中水的pH的变化细胞是否分裂④pH下降较快,细胞在分裂pH变化不大,细胞不分裂(5)①不能。水草的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会影响检测结果。②其他生物特别是微生物的细胞呼吸③A组B组归纳拓展验证性实验的特点和设计思路1.验证性实验的特点(1)验证研究对象的已知属性、特征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2)由于实验原理、结论是已知的,因此不存在实验假设。(3)实验目的、结果、结论三者是一致的、统一的(4)实验的操作步骤可以是曾经做过的,也可以是未曾做过的。2.验证性实验的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永嘉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 企业年度财务管理与预算执行总结
- 防水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案
- 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与管理方案
- 伺服电机生产线员工激励方案
- 电动系统故障解决办法
- 2026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经济、施工与设计业务管理考试题库300道(考试直接用)
- 2026年二级注册建筑师之法律法规经济与施工考试题库500道(各地真题)
- 2026年初级管理会计之专业知识考试题库300道含答案(培优b卷)
- 木材环保家居材料应用与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评标专家考试题库题及答案
-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从电影《731》看民族记忆-2025-2026学年高中上学期主题班会
- 总务人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甘肃省庆阳市公安局面向社会招聘警务辅助人员58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金融文本数据深度挖掘与分析-洞察及研究
- 2025江苏宿迁泗阳县部分县属国有企业招聘劳务派遣人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6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诗文图文情境默写题仿真专练(含答案)
- 餐饮业员工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手册
- 急性心梗诊疗(2025指南)解读课件
- 中国文化概论完整笔记张岱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