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案例版 应激.10_第1页
病理生理学案例版 应激.10_第2页
病理生理学案例版 应激.10_第3页
病理生理学案例版 应激.10_第4页
病理生理学案例版 应激.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版第十章应激Stress患者,男性,32岁,厨师,因接触高温油引发烧伤急诊入院。体格检查:意识不清,T36.3℃,HR143次/分,RR36次/分,BP82/68mmHg。口唇发绀,四肢冰冷。全身烧伤面积达70%,多数为Ⅱ度烧伤。诊断:①特重度烧伤总面积55%,其中浅Ⅱ度18%,深Ⅱ度20%,Ⅲ度17%;②休克。经过清创、补液等急诊处理后,转入烧伤科。案例14h后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2天后患者出现水样腹泻,柏油样便3次,伴有腹胀。血常规:RBC2.81×1012/L,Hb71g/L,WBC11.8×109/L,N90%。粪便潜血实验(OB):(++++)。电子内窥镜检查:在胃底前后壁、十二指肠球部有多发性溃疡出血灶,呈斑点状,大小不等,表面有活动性出血。即予止血、输血等治疗。4天后患者面色转红润,创面较干燥。查血常规:红细胞、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均接近正常。粪便OB(+)。伤后7天腹胀消失。患者否认有任何胃部疾病的病史。为何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出现柏油样便的原因是什么?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为何升高?问题患者,男性,36岁,外科医生,因向妻子乱发火,很想打人而入院。自诉作为医疗救援志愿者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工作近两周后回广州,随后出现精神紧张,失眠,做恶梦,易惊醒,心慌,出汗,不敢看电视电影,不与周围人接触等。尤其严重的是易怒,向妻子乱发火,想打人、骂人,并出现了抑郁、焦虑、烦躁等反常行为。同时机体逐渐消瘦。案例2体检:无明显异常。查空腹血糖8.8mmol/L,心电图:窦性心律过速,ST-T改变。心理医生和他耐心沟通后,调整了患者的工作目标,并且合理地调配工作、休息、娱乐时间,经一段时间心理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患者否认有任何心脏病的病史。为何会出现上述异常临床表现?空腹血糖为何升高?为何出现窦性心律过速,ST-T改变?问题目录概述1应激的全身性反应2细胞应激反应3应激与疾病5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4病理性应激防治的病生基础6大纲要点1掌握应激、热休克蛋白、全身适应综合征、应激性溃疡的概念;应激时交感神经、糖皮质激素反应对机体的影响;应激性溃疡对机体的影响2熟悉HSP的主要功能;APP的概念和功能;应激对各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应激反应的分期;应激性疾病的概念;应激与心血管疾病3了解熟悉应激原的概念及其分类;应激反应的生物学意义;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应激的发现奠基人---加拿大生理学家HansSelye(被称为压力理论之父)。1936年,Selye首先提出,应激是机体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他将这些与刺激原关系不大的非特异性变化称为全身适应综合征,后来改称为应激。第一节概述特异性反应组织坏死化脓酸中毒非特异性适应反应焦虑恐惧血液重分布心率增加Stress手术烧伤感染缺氧强光噪音与刺激因素性质无直接关系一定强度

心跳、呼吸加快、血管收缩、外周阻力↑、BP↑

全身肌肉紧张、胃肠松弛代谢旺盛、分解加速、负氮平衡血糖↑、血浆急性期反应蛋白↑

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ConceptofStress一、应激(stress)

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非特异性适应反应,也称应激反应(stressresponse)。二、应激原(stressor)强度足够引起应激反应的任何刺激的总称。外环境因素内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包括高温、寒冷、射线、噪声、强光、电击、低压、低氧及化学毒物等。心律失常、感染、心功能的低下、休克、酸碱平衡紊乱等改变。工作的压力、紧张的生活节奏、复杂的人际关系、拥挤的环境、孤独、以及突发的生活事件等。变化事件LCU变化事件LCU1.配偶死亡10023.子女离家292.离婚7324.姻亲纠纷293.夫妇分居6525.个人取得显著成就284.坐牢6326.配偶参加或停止工作265.亲密家庭成员丧亡6327.入学或毕业266.个人受伤或患病5328.生活条件变化257.结婚5029.个人习惯的改变(如衣着、习俗248.被解雇47交际等)

9.复婚4530.与上级矛盾2310.退休4531.工作时间或条件的变化2011.家庭成员健康变化4432.迁居2012.妊娠4033.转学2013.性功能障碍3934.消遣娱乐的变化1914.增加新的家庭成员(如出生、过继、老人迁入)3935.宗教活动的变化(远多于或少于正常)1915.业务上的再调整3936.社会活动的变化1816.经济状态的变化3837.少量负债1717.好友丧亡3738.睡眠习惯变异1618.改行3639.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人数变化1519.夫妻多次吵架3540.饮食习惯变异1520.中等负债3141.休假1321.取消赎回抵押品3042.圣诞节1222.所担负工作责任方面的变化2943.微小的违法行为(如违章穿马路)11生活变化单位(LCU)量化表(Holms,1967)三、应激的分类对机体的影响程度躯体应激(理化、生物因素)心理应激(心理、社会因素)

应激原的性质生理性应激(良性应激)病理性应激(劣性应激)应激意义(Significanceofstress)抗损伤如果应激有利于机体在紧急状态下的战斗或逃避(Fightorflight),称为良性应激(Eustress)。生理性/良性应激(eustress)指应激原不十分强烈,且作用时间较短的应激(如短暂运动、体育竞赛、适度娱乐、中奖、提升、考试等),是机体对轻度的内外环境变化及社会心理刺激的一种重要防御适应反应,它有利于调动机体潜能又不致对机体产生严重影响。如果应激原过于强烈,可以引起病理变化,甚至死亡,称为劣性应激(Distress)。病理性/劣性应激(distress)应激原过于强烈或持续时间过长的应激(如休克、大面积烧伤、长期情绪紧张、竞争的失败、丧失亲人等),机体适应机制失效,可直接引起机体自稳态失衡,导致代谢障碍和组织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噫!好了!我中了!”第二节应激的发生机制一、神经内分泌反应二、细胞体液反应神经内分泌反应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轴(LC-NE)兴奋儿茶酚胺分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强烈兴奋糖皮质激素分泌↑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主要中枢效应基本组织单元主要外周效应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联系(一)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轴(LC-NE)ACTH脑桥蓝斑肾上腺髓质

躯体刺激CRHGC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下丘脑的室旁核(PVN)社会心理应激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垂体(一)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轴(LC-NE)中枢效应:兴奋、警觉、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与上述脑区中NE的释放有关。杏仁复合体、海马、边缘皮质及新皮质,是应激时情绪变化,学习记忆及行为改变的结构基础。与下丘脑室旁核分泌CRH的神经元之间有直接纤维联系。蓝斑NE→刺激室旁核神经元上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CRH释放增多→启动HPA功能。蓝斑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应激最敏感的部位。外周效应: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等儿茶酚胺合成与释放增强,血浆中浓度的迅速升高。(1)中枢效应引起兴奋、警觉及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应激启动HPA轴的关键(蓝斑上行纤维)。

(2)外周效应血浆儿茶酚氨类物质浓度迅速增高。

(蓝斑的下行纤维)

2.LC-NE的基本效应心血管系统:心率↑,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 血液重新分布。呼吸系统:支气管扩张,肺泡通气量↑代谢变化:血糖↑促进其它激素的分泌: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儿茶酚胺分泌增加积极作用维持血压,保证心脑重要器官的血供给SAS↑血管加压素心跳加快收缩力↑应激原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高血压微循灌注↓组织液入血维持血量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肾小A内压↓肾素↑血管紧张素原水钠重吸收↑水钠潴留应激原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儿茶酚胺↑胰岛素分泌↓葡萄糖利用↓胰高血糖素↑糖原分解↑生长激素分泌↑脂肪分解↑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糖尿血浆脂肪酸及酮体↑支气管平滑肌β2舒张效应器官受体效应窦房结β1心率加快房室传导系统β1传导加快心肌α1/β1收缩力加强心脏血管冠脉血管α1/β2(主要)舒张骨骼肌α1/β2

收缩、舒张皮肤粘膜α1

收缩腹腔内脏α1(主要)/β2收缩脑血管α1/β2(主要)舒张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的主要效应效应器官受体效应B细胞α2胰岛素分泌↓A细胞β胰高血糖素分泌↑胰腺代谢糖代谢α1β2糖原分解、糖异生↑脂肪代谢α2β1

分解↑唾液腺α1分泌粘稠唾液腺体汗腺α1分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的主要效应激素作用受体ACTH胰高血糖素生长素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胃泌素胰岛素促进促进促进促进促进促进促进促进促进

抑制β

αβ

ααββββββα儿茶酚胺对激素分泌的作用防御意义不利影响心脏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增高、血供增加心肌负荷增加,氧耗增加血管血液重新分布,心、脑、骨骼肌得到充分血供外周小血管持续收缩可诱发原发性高血压,腹腔小血管持续收缩加重组织缺氧代谢促进糖原分解、脂肪动员、保证能量供应持续过高的代谢率,造成机体明显消耗,难以以单纯的营养支持来逆转其他儿茶酚胺对许多激素的分泌有促进作用;支气管扩张,肺泡通气量增加,摄氧增加儿茶酚胺使血小板数量增加,黏附聚集力增强,血液黏度增加,易形成血栓,促使脂质过氧化,生物膜受损儿茶酚胺对机体的影响肾、胃肠缺血性损伤血粘稠度增加,血栓形成心血管应激性损伤:高血压,心肌缺血交感神经兴奋过度的损伤性变化(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ACTH脑桥蓝斑肾上腺髓质

躯体刺激CRHGC社会心理应激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垂体下丘脑的室旁核下丘脑室旁核与边缘系统的杏仁复合体、海马等有广泛联系外周效应:应激时GC分泌量迅速增加。中枢效应:抑郁、焦虑及厌食等情绪反应,学习与记忆能力下降,这些效应主要由CRH分泌增多引起。CRH→促进内啡肽的释放;→促进蓝斑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活性→HPA轴与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轴发挥交互作用。

HPA轴基本效应(1)中枢效应适量CRH↑→促进适应→兴奋或愉快感。过量CRH↑→适应障碍→焦虑、抑郁和食欲不振等(2)外周效应GC分泌量增多,对抗有害刺激,发挥对机体广泛的保护作用。GC持续过量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应激时HPA轴兴奋的基本效应

应激中枢效应

外周效应

GC↑

CRH↑正常:

25~37mg

应激:100mg抑郁、焦虑及厌食等情绪行为改变

ACTH↑与肾上腺皮质功能密切相关蛋白质分解过多,造成负氮平衡。抑制免疫系统:易并发感染抑制生长发育:发育迟缓、伤口愈合不良抑制甲状腺轴:GC→TRH、TSH↓、T3↓抑制性腺轴: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哺乳期泌乳减少;消极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积极作用升高血糖稳定溶酶体膜,减轻组织损伤

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减轻炎症反应维持心血管系统对CA的正常反应促进蛋白质的糖异生;对CAs及胰高血糖素的脂肪动员起允许作用。抑制许多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生成、释放和激活。(三)其它激素

↑:醛固酮、抗利尿激素

β-内啡肽↑催乳素↑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TRH、TSH、T3、T4↓GnRH、LH、FSH↓

生长激素(急性↑;慢性↓)应激→醛固酮、ADH分泌↑→钠水重吸收↑→尿量↓→有利于血容量的维持(三)其它激素β-内啡肽主要在腺垂体合成←CRH↑

对应激时的神经分泌反应进行负反馈调节,以避免应激时LC/NE轴、HPA轴过度兴奋对机体的损伤

镇痛作用,诱导产生兴奋及愉快的感觉。(四)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GAS)

应激时引起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变化,既可以积极调动防御适应代偿机制,同时也可导致机体自稳态失衡(紊乱与损害),总称为全身适应综合征。

肾上腺是一个关键器官。

警觉期

Alarmstage抵抗期

Resistancestage

衰竭期

Exhaustionstage反应出现迅速,持续时间短

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为主机体处于“临战状态”保护防御机制的快速动员期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逐渐减弱,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逐渐增多再度出现警告反应期的症状;

皮质激素分泌持续增高;

出现明显的内环境紊乱。机体的防御储备能力逐渐被消耗机体抵抗能力耗竭CharacteristicSignificance全身适应综合征武松打虎在朦胧的夜色中,武松走上景阳岗,看见山神庙门贴的本县官府的告示,与店小二说的完全一样,他不由地责怪自己太主观鲁莽,不该出言不逊,动手捏人。二更后,忽然刮起一阵狂风,不远处传来猛虎恐怖的咆哮声。武松猛然惊醒,瞪大双眼向丛林望去。警觉期抵抗期老虎伤人有三招:一吼二扑三扫。它一声吼过,并没吓到武松,接着就来了第二招:将后腿一蹬,抬起前爪朝武松扑去。由于没打中要害,老虎仍然将朝右一扭,右耳门恰巧露到上面来。武松使出吃奶的力气,一拳砸下去。之间迸出一股鲜血,猛虎再也不动了。筋疲力尽的武松,丢下死虎,慢慢的向岗顶走去,忽见两只老虎蹲在丛林里……。警觉期(alarmstage)

抵抗期(resistancestage)衰竭期(exhaustionstage)(1)机体防御机制快速动员(2)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为主(1)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为主(2)对特定应激原抵抗程度增强(1)虽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但GC受体数量和亲和力均下降;(2)出现应激相关疾病的表现三个阶段是一个连续过程上述三个阶段并不一定都依次出现

多数应激只引起第一、第二期的变化,只有少数严重的应激反应才进入第三期。GAS第二节应激的发生机制一、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全身适应综合征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反应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反应二、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三、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一、HSP的概念与分类机体在应激时,细胞内新合成或合成增多的一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属于非分泌型蛋白质,在细胞内发挥保护作用,称为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非分泌型蛋白质又称应激蛋白(stressprotein,SP)二、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1.功能与分类(FuncationandclassificationofHSP)HSP:HSP110、HSP90、HSP70、HSP60和小分子HSP等。■诱生性HSP

由各种应激原诱导生成,参与受损蛋白质的修复或移除,保护细胞免受严重损伤,加速修复;提高细胞对应激原的耐受性。■结构性HSP

为细胞的结构蛋白,正常时即存在于细胞内,帮助新生的蛋白质进行正确的折叠、移位、降解,称为“Molecularchaperone”。热休克蛋白的基本组成名称分子量细胞内定位可能的生物学功能HSP90亚类HSP110HSP105HSP110亚类HSP90HSP90HSP70亚类HSP70*(诱导型)HSC70*(组成型)HSP60亚类HSP60TriCHSP40亚类HSP47HSP40HSP10泛素HSP32小分子HSP亚类HSP27,β-晶体蛋白~110~90~70~60~40~30~10~8胞质/核胞质胞质胞质胞质/核线粒体胞质内质网胞质胞质胞质/核胞质线粒体胞质/核热耐受,交叉耐受蛋白质折叠新生蛋白质折叠与类固醇激素受体结合维持其无活性状态蛋白质折叠,细胞保护新生蛋白质折叠蛋白质折叠胶原合成的质量控制抗氧化调控及稳定细胞骨架HSP60的辅因子蛋白质的非溶酶体降解热休克蛋白的主要类型和可能的生物学功能生物学功能帮助新生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移位、结构维持帮助损伤后蛋白质的复性或降解细胞结构的维持

分子伴娘(molecularchaperon)HSPsOtherprotein2.HSP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的关系■HSP70的结构示意图ATP酶结构域(高度保守)

基质识别区域(可变区)蛋白酶敏感位点N-450氨基酸残基200氨基酸残基-CN端:具有ATP酶活性的高度保守序列;C端:具有相对可变的基质识别序列,与受损蛋白的疏水区结合。受损蛋白恢复正确折叠消耗ATP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蛋白质的合成、折叠和移位(三)HSP的诱导与调控HSE

HSPsHSP90HSP70StressorHSF1protein(二)急性期反应蛋白【AcutePhaseResponse】许多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外伤性疾病、炎症和免疫性疾病时,于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天),机体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负急性期反应蛋白】【AcutePhaseProtein】

急性期反应时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称为APP。少数蛋白在急性期反应时减少,如白蛋白、前白蛋白、运铁蛋白等,称为负急性期反应蛋白。分泌型蛋白质急性期蛋白的基本构成和可能功能成分可能功能应激时增加达1000倍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A蛋白应激时增加达2-4倍1-酸性糖蛋白1-抗胰蛋白酶1-抗糜蛋白酶结合珠蛋白应激时增加达50%铜蓝蛋白补体成分C3纤维蛋白原反应时间6~10h48~72h24h10h24h10h24h分子量13200018000041000540006800086000340000110000180000激活补体,调理作用清除胆固醇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抑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组织蛋白酶G抑制组织蛋白酶B、H、L促进血液凝固减少自由基产生趋化作用,肥大细胞脱颗粒APP生物学功能(FunctionofAPP)

抑制蛋白酶,避免组织的过度损伤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抗感染、抗损伤结合运输功能第四节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一、代谢变化分解增加,合成减少,代谢率明显升高应激原交感-肾上腺髓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胰岛素↓促糖异生促蛋白分解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糖原分解↑葡萄糖利用↓脂肪分解↑负氮平衡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糖尿血浆脂肪酸及酮体↑应激时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变化中枢神经系统

■HPA轴适度兴奋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情绪。

■HPA轴过度兴奋或不足可引起CNS功能障碍,出现抑郁、厌食,甚至自杀倾向。

(丧失意识时,多数神经内分泌改变是不可能出现。)二、功能变化二、功能变化(一)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变化CNS是应激反应的调控中心(皮层高级部位)与应激密切相关的中枢部位:边缘系统、下丘脑、蓝斑等结构LC/NE轴兴奋:紧张、警觉、专注程度提高;过度反应时产生焦虑、害怕、愤怒等情绪HPA轴适度兴奋: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认知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情绪;过度兴奋或不足则可引起CNS功能障碍,出现抑郁、厌食,甚至自杀倾向等。(丧失意识时,多数神经内分泌反应都可不出现)心血管系统应激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流速度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周围小血管收缩总外周阻力↑或↓血压升高心、脑血管扩张血流重新分布二、功能变化精神应激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交感-肾上腺髓质的强烈兴奋→心室纤颤阈值↓;在冠状动脉和心肌已有病变时,强烈的精神刺激→诱发心室颤动,导致猝死。心血管系统二、功能变化消化系统二、功能变化食欲↓,消化功能减退,神经性厌食症与CRH↑有关食欲↑→肥胖症与内啡肽、NE、5-HT、DA等↑有关缺血性损伤→应激性溃疡

肠平滑肌收缩、痉挛→便意、腹痛腹泻或便秘■

Acutestressresponse应激外周血吞噬细胞数目↑、活性↑和急性期蛋白↑

Mф、TC、BC的激素受体GC、CA↑(结合)

影响免疫功能免疫功能↓

Psychologicalstress●孤独、抑郁、亲属死亡等LC对丝裂原反应↓、NK活性↓

诱发自身免疫病●积极的心理状态可延长癌症和爱滋病人的存活时间。免疫系统

二、功能变化血液系统急性应激外周血象改变WBC、Plt数目↑,血液凝固性、黏度↑,血沉↑有利:抗感染、抗损伤、抗出血不利:促进血栓、DIC发生二、功能变化单核巨噬细胞系对RBC的破坏加速慢性应激:低色素性贫血泌尿生殖系统交感兴奋肾血管收缩

GFR下降尿量减少交感兴奋

RAS激活

GFR下降尿量减少醛固酮、ADH分泌增多钠水重吸收↑尿量减少生殖系统表现为月经紊乱或闭经,哺乳期乳汁分泌↓。二、功能变化尿量减少,尿比重高,尿钠浓度降低。应激(-)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的黄体生成素(LH)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适度应激应激过度中枢神经系统紧张,专注程度升高,维持良好情绪及认知学习能力等焦虑、害怕、愤怒及抑郁等免疫系统免疫功能增强(吞噬细胞数目增多、活性增强等)免疫抑制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等心肌缺血、易诱发心律失常、猝死等消化系统食欲降低厌食症应激性溃疡等血液系统WBC、Plt数目↑凝血因子浓度↑等贫血泌尿生殖系统尿少,尿比重↑,尿钠浓度↓性功能减退、月经紊乱、泌乳减少等系统第四节应激与疾病应激性疾病:应激在发病中起主要致病作用的疾病。应激相关疾病(stressrelateddiseases)应激在疾病发生发展中仅作为条件或诱因,可加重或加速其发生发展的一些疾病。应激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抑郁症一、应激性溃疡(stressulcer)

1.概念

指患者在遭受各类重伤及大手术、重病或其它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病变。(发病率75%~100%)

表现为粘膜糜烂、浅表溃疡、渗血等,少数溃疡可发生穿孔。

2.临床症状

■出血:出血可轻可重,常表现为呕血或黑粪出血严重时可致死。

■应激性溃疡:由于溃疡浅表,胃或十二脂肠穿孔极为罕见。(1)胃黏膜缺血(应激性溃疡形成的最基本的条件)

交感-肾上腺髓质(+)

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小血管收缩

黏膜缺血

黏膜细胞产生碳酸氢盐和黏液↓黏膜细胞再生能力↓胃黏膜屏障破坏细胞间紧密连接损伤胃腔内H+进入黏膜内不能将H+及时运走

H+在黏膜内积聚

应激性溃疡黏膜缺损不易修复H+是主要的“损害性因素”,是形成应激性溃疡的必不可少的原因3.发病机制(2)胃腔内H+向粘膜内反向弥散(必要条件)(3)酸中毒,胆汁反流胃腔内H+向粘膜内反向弥散的量粘膜血流量

3.发病机制

β-内啡肽增多

糖皮质激素的分泌↑(3)其他因素蛋白质的分解>合成胃、十二指肠上皮细胞更新减慢、再生能力↓

酸中毒—

对H+缓冲能力↓

胆汁逆流(胆汁酸等)

胃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富含黄嘌呤氧化酶→氧自由基↑3.发病机制二、应激与心血管功能障碍

心血管系统是应激反应的主要靶器官,尤其情绪心理应激,常被认为是心血管急性事件的一个“扳机”。

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糖皮质激素分泌↑:主要机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心输出量↑、外周小血管收缩,外周阻力↑血管平滑肌对CAs的敏感性↑醛固酮、抗利尿激素↑:钠水潴留,血容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AngⅡ强烈缩血管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机制:血压升高血脂升高血糖升高损伤血管内膜,利于脂质沉积,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胶原纤维的合成→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脂肪分解加速,血脂↑(尤其是LDL)动脉壁山梨醇途径代谢加快,管壁水肿、缺氧,损伤动脉中层和内膜二、心身疾病

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病因或诱因的一类躯体疾病称为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diseases),或称心理生理障碍(psychophysiologicaldisorders)。三、应激相关心理、精神障碍1.急性心因性反应

急性心因性反应(acutepsychogenicreaction)是指在急剧而强烈的心理社会应激原作用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所引起的功能性精神障碍。表现:伴有情感的精神运动性,如不言不语、表情淡漠、呆若木鸡;伴有恐惧的精神性兴奋,如兴奋、恐惧、紧张、叫喊、无目的地外跑、甚至痉挛发作。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数天或一周内缓解。三、应激相关心理、精神障碍2.延迟性心因性反应(delayedpsychogenicreaction)

又称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指受到严重而强烈的精神打击(如经历恐怖场面、恶性交通事故、残酷战争、凶杀场面或被强暴后等)而引起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一般在遭受打击后数周至数月后发病。三、应激相关心理、精神障碍主要表现: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做恶梦,触景生情等)易出现惊恐反应(如心慌、出汗、易惊醒、不敢看电视电影、不与人接触等)

大多数可恢复,少数呈慢性病程,可长达数年之久

在伊拉克战争之初,美国101空降师在科威特北部的营地遭人袭击,事后调查是一名美军中士投掷了3颗手榴弹,造成一名士兵炸死,另有15人受伤。在初期的进攻受挫后,美英联军方面曾宣布伊拉克战争无限期延长。得知这一消息,很多美英士兵出现了异常情绪反应。美军“小鹰”号航母上甚至有一名士兵跳海自杀,不过后来获救。据随舰心理医生透露,曾有多名士兵向他表露过想要自杀的想法。伊拉克战争中的这两件小事都反映了战争中越来越突显的战时心理应激反应的问题。有军事专家预言,在今后的战争中,决定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该部队处理军事应激反应方面的能力。

3.适应障碍适应障碍(adjustmentdisorders)是由于长期存在的心理应激或困难处境,加上患者本人脆弱的心理特点及人格缺陷而产生的以抑郁、焦虑、烦燥等情感障碍为主,伴有社会适应不良,学习及工作能力下降,与周围接触减少等表现的一类精神障碍。该类障碍通常发生在应激事件或环境变化发生的一个月内,病情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三、应激相关心理、精神障碍第六节防治应激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1.排除应激原2.恰当的心理治疗、护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