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土力学-土排水及不排水强度_第1页
高等土力学-土排水及不排水强度_第2页
高等土力学-土排水及不排水强度_第3页
高等土力学-土排水及不排水强度_第4页
高等土力学-土排水及不排水强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述关于有效应力原理的一些错误的认识与作法第一页,共52页。第一页,共52页。概述由于颗粒间接触点的面积很小。图3-53土粒的接触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的推导(1):有效应力的定义第二页,共52页。第二页,共52页。有效应力原理的推导(2)土颗粒之间为点接触,接触面积可以忽略c0。A第三页,共52页。第三页,共52页。有效应力原理的推导(3)aaPsviPsviusi=u+Psvi/AsiaaAsi=A(1-n)

P2=Aun

AP第四页,共52页。第四页,共52页。多孔介质的有效应力原理的适用范围岩石与混凝土、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形式不同。某些多孔介质的孔隙与固体可能都是连续的,固体的接触面积不可忽略。图3-55某些多孔介质的孔隙强度问题变形问题第五页,共52页。第五页,共52页。孔隙水压力系数三轴应力状态的孔压系数A与B第六页,共52页。第六页,共52页。孔隙流体小0(饱和)土骨架——压缩系数大B=1B=0图3-56孔压系数B第七页,共52页。第七页,共52页。块石或土Cs10-4×kPa-1n(%)B巴斯石灰岩0.06150.468滑石0.25300.647密砂15400.988硬黏土80420.997软黏土400550.999表不同岩土的孔压系数B第八页,共52页。第八页,共52页。非饱和黏土的孔压系数B孔压系数B饱和度图3-78饱和度与孔压系数B第九页,共52页。第九页,共52页。对于弹塑性模型,相适应流动规则:B=1.0孔压系数a:孔压系数c:一般应力状态下:其中第十页,共52页。第十页,共52页。3.5.2砂土的排水和不排水强度密砂松砂图3-57砂土的排水试验第十一页,共52页。第十一页,共52页。A:CU,Dr=30%B:CU,Dr=44%图3-58不同密度砂土的三轴试验C:CU,Dr

=47%D:CD,Dr

=30%c=400kPa第十二页,共52页。第十二页,共52页。图3-59松砂土的最大应力差与最大应力比0((-总应力强度(峰值)有效应力强度最大应力差对应的强度总应力强度(残余)(-1第十三页,共52页。第十三页,共52页。临水松砂岸坡的流滑:松砂的不排水总应力残余强度只有3~5。图3-60水松砂岸坡的流滑(液化)1-3第十四页,共52页。第十四页,共52页。砂土的流滑试验第十五页,共52页。第十五页,共52页。振动荷载下的饱和砂土排水试验第十六页,共52页。第十六页,共52页。饱和松砂:

dkPa1/32

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孔隙水压力增加,达到极限平衡状态—轴向应变突然加大,土样破坏。应力循环次数N应力循环次数N轴向应变孔隙水压力u第十七页,共52页。第十七页,共52页。黏土的排水与不排水强度1.饱和黏土的排水试验CD2.饱和黏土的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CU3.固结不排水试验(CU)确定的强度指标4.黏土的不固结不排水试验(UU)5.排水和不排水强度指标的工程应用6.非饱和土的强度与强度理论第十八页,共52页。第十八页,共52页。三轴排水与不排水试验不固结不排水(UU):unconsolidatedundrained固结不排水(CU):consolidatedundrained固结排水(CD):consolidateddrained第十九页,共52页。第十九页,共52页。1.饱和黏土的排水试验CDe正常固结黏土0固结压缩试验固结排水试验强度包线(过原点)图3-61正常固结黏土的压缩曲线与强度包线第二十页,共52页。第二十页,共52页。1.饱和黏土的排水试验CDe超固结黏土固结压缩试验固结排水试验强度包线图3-62超固结黏土的压缩曲线与强度包线第二十一页,共52页。第二十一页,共52页。2.饱和黏土的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CU正常固结土-剪缩(正孔压);超固结土-剪胀(负孔压)图3-63黏土的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第二十二页,共52页。第二十二页,共52页。3.

固结不排水试验(CU)确定的强度指标超固结土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图3-64总应力路径与有效应力路径第二十三页,共52页。第二十三页,共52页。超固结正常固结图3-65先期固结压力p附近的包线第二十四页,共52页。第二十四页,共52页。4.黏土的不固结不排水试验(UU)第二十五页,共52页。第二十五页,共52页。原状土的不扰动取样过程图3-66

正常固结黏土的沉积、固结与取样过程应力路径第二十六页,共52页。第二十六页,共52页。(1)正常固结土的原位应力状态(不计静水压力)vvhu=0h总应力超静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图3-67原位应力状态第二十七页,共52页。第二十七页,共52页。放入压力室以前:体积不变,负孔压

ur(2)取样以后的应力状态总应力有效应力v=-urh=-ur孔压ur<000图3-68原状土取样以后第二十八页,共52页。第二十八页,共52页。如果:c=uc=-ur,则:u=0,´=c总应力c=ucvc=hc=c-ur-uc=-ur有效应力孔压ur+uc-ur-ur(3)施加围压后图3-69施加围压c

产生超静孔压uc=

c第二十九页,共52页。第二十九页,共52页。总应力有效应力孔压ur+ucuc(4)剪切过程图3-70施加轴向应力产生超静孔压±u第三十页,共52页。第三十页,共52页。总应力有效应力孔压ur+ucufcf(5)试样破坏时情况图3-71试样破坏时的应力状态uf第三十一页,共52页。第三十一页,共52页。饱和土的不排水包线是一条水平线,其斜率uu=u=0。图3-72UU的强度包线第三十二页,共52页。第三十二页,共52页。剑桥模型与p,q,e间的唯一性关系有效应力路径的唯一性,物态边界面的唯一性;相同围压,不同总应力路径的CU试验有效应力路径和强度的唯一性。第三十三页,共52页。第三十三页,共52页。CU试验有效应力路径的唯一性qp,p0第三十四页,共52页。第三十四页,共52页。第三十五页,共52页。第三十五页,共52页。非饱和黏土的三轴不排水试验强度包线图3-73

非饱和黏土UU的强度包线第三十六页,共52页。第三十六页,共52页。5.排水和不排水强度指标的工程应用

(1)有效应力强度指标(CD)①对于砂土,在一般加载的速率下,用有效应力强度指标进行分析——CD。②对于黏性土,如果在计算中,超静孔压已经全部消散(加载很慢),或者土中的孔隙水压力可以准确地确定,也可以用有效应力强度指标。③有效应力强度指标可以通过排水试验或者CU+孔压量测来确定。第三十七页,共52页。第三十七页,共52页。(2)固结不排水(CU)强度指标在一定的围压下固结已经完成,很快施加剪应力,不能排水。第三十八页,共52页。第三十八页,共52页。CU指标:软黏土上(1)部分完成很长时间(2)部分快速施工的填方工程图3-74软黏土上分期填筑的土方工程第三十九页,共52页。第三十九页,共52页。水位骤降(土坝厚心墙)图3-75土坝水位骤降第四十页,共52页。第四十页,共52页。图3-76天然土坡上快速填方第四十一页,共52页。第四十一页,共52页。(3)不排水(UU)强度指标在原来的应力状态上,施加围压和剪应力时,都不会排水,存在超静孔压。第四十二页,共52页。第四十二页,共52页。(c)黏土地基上,快速施工的建筑物(a)在软黏土地基上快速施工的填方(b)土坝快速施工,竣工后,心墙未固结图3-77UU强度指标的应用第四十三页,共52页。第四十三页,共52页。土质排水条件施工速度考虑的工况——根据对工程情况的了解,经验判断选择指标要考虑一下因素:第四十四页,共52页。第四十四页,共52页。6.非饱和土的排水强度Bishop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及强度准则:其中是一个与土的饱和度有关的参数,一般不易确定。第四十五页,共52页。第四十五页,共52页。弗雷德伦德(D.G.Fredlund)非饱和土理论双应力体系:净应力,吸力。第四十六页,共52页。第四十六页,共52页。弗雷德伦德(D.G.Fredlund)非饱和土的强度准则可见:

tg=tg,同样不易确定。第四十七页,共52页。第四十七页,共52页。图3-79非饱和土的强度包线第四十八页,共52页。第四十八页,共52页。s=ua-uwSr/%1000不是常数图3-80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第四十九页,共52页。第四十九页,共52页。第五十页,共52页。第五十页,共52页。习题:3-26,3-37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