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一、选择题1.197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说:“我在法国看到一座低水头的水电站,全部用电子计算机控制,节假日没有工人上班,照样运行发电。联想到国内的经济技术水平,差距太大,很有咄咄逼人的紧迫感。”谷牧这番话旨在强调()A.总结经济建设教训 B.中西方技术的差距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D.改革开放的必要性2.1979年7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3月将“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特区名称改变反映了()A.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 B.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C.突破了计划经济束缚 D.出口特区不适合国情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B.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C.“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1985年,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厂长张兴让首先提出并实行的“满负荷工作法”,对企业各项工作提出比较先进的目标,然后由低到高分步实施,层层落实,形成保证体系,并与个人报酬挂钩。这一工作法()A.发展了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C.大大增强了企业活力 D.实现了管理体制转变5.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20世纪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有利于对外开放引进外资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6.1979年创办的《计划经济研究》学术期刊,1993年更名为《经济改革与发展》,1998年又再次更名为《宏观经济研究》,这反映了我国理论界()A.开始独立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 B.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逐渐明确C.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彻底放弃传统社会主义的研究7.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为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英国、葡萄牙两国政府与中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一国两制”具有()A.维护合作的稳定性 B.政治制度的兼容性C.促进繁荣的动力性 D.军政分治的合理性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2021年3月两会期间,李克强强调:要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这些()A.解释了港澳的政治实体地位 B.强调了和平统一的价值C.体现了“一国两制”的核心 D.阐明了实施两种制度的意义9.1992年8月,美的实行股份制改革。2001年,顺德政府出让所有股份,解决了困扰美的多年的“产权问题”。2016年美的集团首次上榜世界五百强企业,2020年跃升至307位。由此可见,美的崛起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C.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 D.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10.赵朴初在《自度曲》中写道:“澄波似镜长圆,如今正合林公语。贩毒蕃航,收回天边去。远略精思,光焰辉千古。紫荆花长伴五星旗,教重洋翘首观吾土。”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开国大典 B.汪辜会议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11.“忽然遭世变,两别泣不休。相相人已远,海角天涯梦。结发夫妻尤似梦,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战祸何时终?”这首诗最有可能出自()A.抗战老兵 B.台湾老兵C.老红军 D.老知青12.198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这主要表明蒋经国()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希望完成国家统一C.希望两岸人民共同维护民族利益D.希望两岸同胞团结反对外敌入侵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中国太平洋学会召集举办,《浮生六记》卷五册封琉球国记略《海国记》原件专家认证会2010年9月11日在北京召开。经海峡两岸学者研讨,认为《海国记》一文为古典名著《浮生六记》缺失之佚文。因文中内容明确表示古钓鱼岛归属中国,为中国确认钓鱼岛主权又添铁证。材料二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峡两岸学者认证《海国记》一文为古典名著《浮生六记》缺失之佚文的主要用意,并分析其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14.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9年春天,当人们还在为能不能实行包产到户争论不休时……由于社员们的坚持,也由于县委的默许,小岗村的包干到户在那一年终于“不合法”地实行了。——摘编自陈锡文、马苏元《巨大的变化,深刻的启示——安徽省凤阳县小岗、雁塘头生产队包干到户的典型调查》材料二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关键是发展生产力。——摘编自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包产到户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邓小平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持什么态度?为什么?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一、选择题1.197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说:“我在法国看到一座低水头的水电站,全部用电子计算机控制,节假日没有工人上班,照样运行发电。联想到国内的经济技术水平,差距太大,很有咄咄逼人的紧迫感。”谷牧这番话旨在强调()A.总结经济建设教训 B.中西方技术的差距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D.改革开放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谷牧的言论强调了当时中西方经济发展的差距,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其意图在于强调中国必须实行改革开放,必须向西方国家学习,故D项正确;题干指出西方经济发展中的优势,而不是对过去中国经济建设教训的总结,故A项错误;B项表述正确,但只是表象,C项没有结合“1978年”的时代背景来分析论证,均排除。2.1979年7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3月将“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特区名称改变反映了()A.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 B.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C.突破了计划经济束缚 D.出口特区不适合国情【答案】B【解析】“出口特区”体现了对外开放的单一性,而“经济特区”的内涵更丰富、更广泛,其名称变化说明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和广度不断加大,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A项;突破了计划经济束缚是在1992年南方谈话,排除C项;出口特区和经济特区都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形式,排除D项。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B.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C.“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D【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大锅饭”体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带来农村的巨大变化,故D项符合题意。4.1985年,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厂长张兴让首先提出并实行的“满负荷工作法”,对企业各项工作提出比较先进的目标,然后由低到高分步实施,层层落实,形成保证体系,并与个人报酬挂钩。这一工作法()A.发展了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C.大大增强了企业活力 D.实现了管理体制转变【答案】C【解析】“满负荷工作法”将目标分解,层层落实,并将目标、任务完成的好坏与个人报酬挂钩,既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又提高了企业效率,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故C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A项错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故B项错误;“满负荷工作法”虽加强了企业内部管理,但“管理体制”这一概念明显更大,故D项错误。5.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20世纪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有利于对外开放引进外资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答案】C【解析】材料列举的各项法律为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与外商合资、经营等活动提供了规范,使之制度化、法律化,表明政府推进对外开放的决心,有利于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故C项正确;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指的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不属于公有制经济,排除D项。6.1979年创办的《计划经济研究》学术期刊,1993年更名为《经济改革与发展》,1998年又再次更名为《宏观经济研究》,这反映了我国理论界()A.开始独立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 B.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逐渐明确C.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彻底放弃传统社会主义的研究【答案】B【解析】杂志名称由“计划经济”“经济改革”到“宏观经济”的改变,体现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说明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逐渐明确,故B项符合题意;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后,中国开始独立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排除A项;实行市场经济,没有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7.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为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英国、葡萄牙两国政府与中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一国两制”具有()A.维护合作的稳定性 B.政治制度的兼容性C.促进繁荣的动力性 D.军政分治的合理性【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关键作用”是指该制度保障了香港、澳门在一定时期内保留资本主义制度,即“一国两制”具有政治制度的兼容性,故B项符合题意;“一国两制”不是维护中外合作的稳定性,排除A项;材料主旨不是反映促进繁荣的动力,而是强调“一国两制”为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排除C项;“一国两制”并不是军政分治,排除D项。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2021年3月两会期间,李克强强调:要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这些()A.解释了港澳的政治实体地位 B.强调了和平统一的价值C.体现了“一国两制”的核心 D.阐明了实施两种制度的意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即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因此材料内容体现了“一国两制”的核心,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港澳不是政治实体,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核心内容,没有强调和平统一,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一国两制”的核心,而不是阐述其意义,故D项错误。9.1992年8月,美的实行股份制改革。2001年,顺德政府出让所有股份,解决了困扰美的多年的“产权问题”。2016年美的集团首次上榜世界五百强企业,2020年跃升至307位。由此可见,美的崛起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C.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 D.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92年美的实行股份制改革,并于2001年解决了“产权问题”,2016年美的集团首次上榜世界五百强企业,2020年跃升至307位,由于可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促进了美的的崛起,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故B项错误;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经济全球化不是美的崛起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10.赵朴初在《自度曲》中写道:“澄波似镜长圆,如今正合林公语。贩毒蕃航,收回天边去。远略精思,光焰辉千古。紫荆花长伴五星旗,教重洋翘首观吾土。”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开国大典 B.汪辜会议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答案】C【解析】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上面是紫荆花,“紫荆花长伴五星旗”象征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故选C项。11.“忽然遭世变,两别泣不休。相相人已远,海角天涯梦。结发夫妻尤似梦,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战祸何时终?”这首诗最有可能出自()A.抗战老兵 B.台湾老兵C.老红军 D.老知青【答案】B【解析】材料“两别”“相相人已远”“人间战祸”反映的是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故选B项。12.198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这主要表明蒋经国()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希望完成国家统一C.希望两岸人民共同维护民族利益D.希望两岸同胞团结反对外敌入侵【答案】A【解析】蒋经国的观点指出了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都是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中国太平洋学会召集举办,《浮生六记》卷五册封琉球国记略《海国记》原件专家认证会2010年9月11日在北京召开。经海峡两岸学者研讨,认为《海国记》一文为古典名著《浮生六记》缺失之佚文。因文中内容明确表示古钓鱼岛归属中国,为中国确认钓鱼岛主权又添铁证。材料二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峡两岸学者认证《海国记》一文为古典名著《浮生六记》缺失之佚文的主要用意,并分析其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答案】(1)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个人投资协议合同范本
- 海南省会计从业证考试及答案解析
- 上海高考安全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养老护理员中级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房地产经纪人协议书
- 安全员b证题库软件排行及答案解析
- 工贸企业从业人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基金从业高管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员工岗前培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房产赠与协议书公证
- 汉字的六种结构方式
- 口腔补牙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茄尼醇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2025年四川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 保障农民工工资课件
- 人脸采集管理办法
- 壶腹部肿瘤的治疗及护理
- 感术行动培训课件
- 桥梁施工安全会议记录
- 乡村旅游环境卫生培训
- 六级英语试题库电子版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