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1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2
二战后,在苏联的影响下,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变为多国,社会主义力量在发展壮大。1.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二战后,在苏联的影响下,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3二战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二战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4(1)成立的背景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2)成立时间及成员国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2.经互会的成立(1)成立的背景2.经互会的成立5⑶评价经互会
材料:经互会成立初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比较正常,经济发展较快。1951~1983年,经互会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了7.6倍。经互会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0%左右,国民收入占世界的25%,工业生产占世界的33%。其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已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积极影响:经互会成立以来,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各成员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对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消极影响:经互会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苏联经济模式的扩大,在苏联的控制之下,其它各成员国的经济不能独立自主的发展,而同苏联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加强了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削弱了其社会主义成员国的经济独立性。⑶评价经互会材料:经互会成立初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6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3、中苏互助局面的出现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71950年,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思考:近现代化探索中,中国向外国学习的历程?学习欧美---学习苏联---走自己的路1950年,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壮8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
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9斯大林逝世(1953年)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斯大林逝世(1953年)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10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1
1956年,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政治上: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1,赫鲁晓夫改革⑴改革内容1956年,苏共二十大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12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
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推广种植玉米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
玉米;取消农产13材料一: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科学的分析,大规模的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植被,1962年夏季东部干旱,风化侵蚀波及了几百万公顷。仅在巴夫洛达州一地就有150万公顷土地被风“刮走了”。
材料二:195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仅350万公顷,1960年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2800万公顷,但是苏联大部分地区的地理条件不具备美国那样的“玉米带”。因此,不少地方农民播种的玉米一无所获,连人的口粮都受到威胁。材料一: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科学的分析,大14⑵改革评价积极: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消极: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赫鲁晓夫被迫下台。⑵改革评价积极: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15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尼克松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16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重工业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和航天技术同美国抗衡;但轻工业和新兴产业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失败1.背景:2.主要内容、措施:3.结果:4.评价、影响: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17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美苏两国力量对比战略核武器军备上赶上美国常规武装力量到1975年以后,国民经济进入停滞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18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19二、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二、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201.背景:2.主要内容、措施:(1)经济改革:(2)政治改革:3.实质:4.结果:5.评价、影响: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总体效果仍然不佳。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失败1.戈尔巴乔夫改革否定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1.背景: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211991年8月19日凌晨,正当新联盟即将签署之际,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副总统宣布总统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权,总统职务由其代为行使,军队开入莫斯科。在西方国家支持下,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宣布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指责副总统等违背宪法,并要求军民反对政变。在国内外压力之下,历时不到60个小时,政变遂告失败。但此后,苏联形势却急转直下,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国家大权直至苏联完全解体。2.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凌晨,正当新联盟即将签署之际22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动脑筋:他们谁说的有道理?男生说的有道理。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而“八一九事件”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的。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动脑筋:他们谁说的23从苏联到独联体,无可奈何花落去解体含义: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解体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1991年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初步解体。3.苏联的解体从苏联到独联体,无可奈何花落去解体含义:1991年12月2124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同时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至此,存在了约七十年之久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终解体。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25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议一议:苏联为什么会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引起思想混乱,政局失控1.直接原因/主要原因:2.根本原因:3.外部原因: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僵化有人说,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果不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为什么?5.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急剧激化4.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这个词汇出现于二战后50-60年代的冷战时期,由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由于它所进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战争,所以叫“和平演变”。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诱压社会主义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议一议:苏联为什么会解体?戈尔巴乔夫的26苏联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民德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东欧”,指位于欧洲东部、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这些国家在二战后曾经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以苏联的“苏联模式”为榜样,展开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东欧剧变苏联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民德南斯拉夫捷克27材料: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1.东欧剧变的原因:(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激化矛盾,引发危机(2)直接原因(内因):东欧国家改革失败,社会矛盾尖锐(3)客观原因(外因):①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②西方和平演变东欧剧变材料: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282.东欧剧变的表现:(1)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2)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东欧剧变
3.东欧剧变的实质:
共产党执政地位丧失,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4.东欧剧变的方式:
(1)和平(波兰、德国等);(2)暴力(罗马尼亚)。5.东欧剧变后的形势: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2.东欧剧变的表现:(1)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291.经济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3.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定的指导思想。4.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认识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2.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1.经济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30国名时间中国1949年10月1日越南1945年9月2日朝鲜1948年9月9日古巴1959年1月1日老挝1975年12月2日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名时间中国1949年10月1日越南1945年9月2日朝鲜131一、赫鲁晓夫的改革三、戈尔巴乔夫改革四、苏联解体本课小结二、勃列日涅夫改革一、赫鲁晓夫的改革三、戈尔巴乔夫改革四、苏联解体本课小结二、32再见再见33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34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35
二战后,在苏联的影响下,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变为多国,社会主义力量在发展壮大。1.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二战后,在苏联的影响下,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36二战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二战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37(1)成立的背景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2)成立时间及成员国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2.经互会的成立(1)成立的背景2.经互会的成立38⑶评价经互会
材料:经互会成立初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比较正常,经济发展较快。1951~1983年,经互会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了7.6倍。经互会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0%左右,国民收入占世界的25%,工业生产占世界的33%。其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已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积极影响:经互会成立以来,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各成员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对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消极影响:经互会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苏联经济模式的扩大,在苏联的控制之下,其它各成员国的经济不能独立自主的发展,而同苏联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加强了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削弱了其社会主义成员国的经济独立性。⑶评价经互会材料:经互会成立初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39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3、中苏互助局面的出现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401950年,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思考:近现代化探索中,中国向外国学习的历程?学习欧美---学习苏联---走自己的路1950年,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壮41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
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42斯大林逝世(1953年)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斯大林逝世(1953年)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43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44
1956年,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政治上: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1,赫鲁晓夫改革⑴改革内容1956年,苏共二十大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45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
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推广种植玉米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
玉米;取消农产46材料一: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科学的分析,大规模的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植被,1962年夏季东部干旱,风化侵蚀波及了几百万公顷。仅在巴夫洛达州一地就有150万公顷土地被风“刮走了”。
材料二:195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仅350万公顷,1960年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2800万公顷,但是苏联大部分地区的地理条件不具备美国那样的“玉米带”。因此,不少地方农民播种的玉米一无所获,连人的口粮都受到威胁。材料一: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科学的分析,大47⑵改革评价积极: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消极: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赫鲁晓夫被迫下台。⑵改革评价积极: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48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尼克松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49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重工业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和航天技术同美国抗衡;但轻工业和新兴产业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失败1.背景:2.主要内容、措施:3.结果:4.评价、影响: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50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美苏两国力量对比战略核武器军备上赶上美国常规武装力量到1975年以后,国民经济进入停滞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5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52二、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二、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531.背景:2.主要内容、措施:(1)经济改革:(2)政治改革:3.实质:4.结果:5.评价、影响: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总体效果仍然不佳。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失败1.戈尔巴乔夫改革否定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1.背景: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541991年8月19日凌晨,正当新联盟即将签署之际,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副总统宣布总统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权,总统职务由其代为行使,军队开入莫斯科。在西方国家支持下,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宣布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指责副总统等违背宪法,并要求军民反对政变。在国内外压力之下,历时不到60个小时,政变遂告失败。但此后,苏联形势却急转直下,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国家大权直至苏联完全解体。2.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凌晨,正当新联盟即将签署之际55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动脑筋:他们谁说的有道理?男生说的有道理。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而“八一九事件”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的。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动脑筋:他们谁说的56从苏联到独联体,无可奈何花落去解体含义: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解体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1991年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初步解体。3.苏联的解体从苏联到独联体,无可奈何花落去解体含义:1991年12月2157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同时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至此,存在了约七十年之久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终解体。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58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议一议:苏联为什么会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引起思想混乱,政局失控1.直接原因/主要原因:2.根本原因:3.外部原因: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僵化有人说,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果不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为什么?5.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急剧激化4.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这个词汇出现于二战后50-60年代的冷战时期,由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由于它所进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战争,所以叫“和平演变”。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诱压社会主义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议一议:苏联为什么会解体?戈尔巴乔夫的59苏联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民德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东欧”,指位于欧洲东部、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这些国家在二战后曾经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以苏联的“苏联模式”为榜样,展开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东欧剧变苏联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民德南斯拉夫捷克60材料: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毛豆剥壳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柱塞套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挤出复合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手持识别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封底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地热能源供暖系统运行维护与节能改造策略研究报告
- 土地租赁抵押合同协议
-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班务工作计划
- 运营管理合同协议
- 弱电工程协议合同
- 2025年科技节活动小学科普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80题)
- 决胜新高考·四川名优校联盟2025届高三4月联考生物+答案
- 2025年元宇宙+游戏行业新兴热点、发展方向、市场空间调研报告
- 森林管护员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级考评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题(附答案)
- 培训课件: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浇筑、养护)
-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下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策略研究
- 2025年高考语文模拟作文导写及点评:社会时钟
- 《护理信息系统》课件
-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与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方案
- 建筑施工大型机械设备安全使用与管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