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那场雪_第1页
大宋的那场雪_第2页
大宋的那场雪_第3页
大宋的那场雪_第4页
大宋的那场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大宋的那场雪提到宋代,我首先想起的是一场场大雪,宋太祖雪夜访赵普、程门立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仿佛宋代,总有着下不完的雪。

今冬的小寒季节特别冷,但估摸着也冷不过宋代。两宋是古代气候的寒冷期,乾德二年京师汴梁下起了大雪,宋太祖“设毡帷于讲武殿,衣紫貂裘帽以视事〞,还觉得很冷。宋太宗赵匡义为了表达仁德,几次分发炭薪给困难人群,这也是“雪中送炭〞的典故由来。

大宋刚开张就迎来一场大雪。建隆元年冬天的一个夜晚,雪下得铺天盖地毫无节制。成功计划“陈桥兵变〞的赵普,立在风雪中等待一个人的到来。《宋史》记录这场雪颇显夸诞,“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

这一夜,君臣二人不仅围炉小酌,而且史上最牛的饭局“杯酒释兵权〞,就是在那个沉寂的雪夜敲定的。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国画《雪夜访普》,就是明代画家刘俊根据《宋史》文字记载的情景用笔墨予以再现。

与600多年后张岱在西湖的那个雪夜不同,虽然一样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但此时的宋太祖,很难有世间“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的闲情雅致,想的还是“然天子亦大艰苦,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敢安枕而卧也!〞

接下来的情节就像导演编排好的戏码,成功解除了一群武将的兵权。巧合的是惯于雪夜对饮的宋太祖,也是在雪夜中离奇去世。《宋史》载,“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大雪,帝王召晋王光义,嘱以后事〞。假如不再探究“烛影斧声〞,那夜,有酒,有雪,谢幕也算高雅。

离奇的是北宋王朝也是在大雪中落幕。靖康元年冬天的第一场雪下到了“天地晦冥〞“盈三尺不止〞,来自北方的金戈铁马,踏过封冻的汴河,向汴京挺进,完全捣碎了这座“金翠耀目,罗绮飘香〞的香艳之城。

在北方的林海雪原,雪落千山、古木苍然,宋徽宗开启了不堪屈辱的生活。在那里,一餐一饭都来得艰辛,又那么令他甘之如饴,而曾经被他不屑一顾的昨日繁华,也都在茫茫雪地上显示出某种迷幻的色调。所以,一无所有的宋徽宗,在北国的雪地里写诗:“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就像南唐后主李煜,在囚徒生涯中,装满了他的梦的,反而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我相信此时的宋徽宗,所有的眼泪都已流完,所有的不平之气都已经消泯,他只是一个白发苍然的普通老头,话语中融合了河南和东北两种腔调,在雪地上执拗地生存着。

《水浒传》里,令我印象最深的文字是关于雪的,“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这些文字仿佛蘸满着寒冷,一想起,我的皮肤就起了疙瘩。说来冤家路窄,风雪中正好遇到了放火要杀他的仇人陆虞侯等人,林教头在雪地里,一鼓作气结果了那三个歹人。

世界一片苍凉,林冲只能悲壮地雪夜上梁山。“一路写雪,妙绝!〞这是金圣叹对这一回书中风雪描写的批语。我也认为,妙就妙在风雪的场景,绝就绝在风雪成为故事发展的契机。假如是在风和日丽之下,这样的剧本就缺少了味道。《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一段的背景也是白雪皑皑,说不定也是受此启发吧。

1061年冬天,年轻的苏轼要去陕西凤翔为官。行至渑池,一场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个晚上。夜深知雪重,卧床的苏东坡醒来发现庭院堆满了积雪。孤寂之中想起曾经与弟弟一同在这里借宿,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人生四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人这一生奔波,宛如飞鸿踏雪,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痕,一阵风来又了无踪影,来去匆促,似人生無常。

没想到一语成谶,苏轼此后的人生,一波三折,几经沉浮,四处漂泊。

但说来古怪,这位大诗人却总是在最忧伤的日子,写出最好的诗歌——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湮没有双尖。

写这首诗时,苏轼被贬到密州,正是隆冬时节。夜晚被冻醒,庭院已堆满雪花。大雪纷飞带来了萧索、枯寂,也激发了诗人的生活情趣。

苏轼有一首很好玩儿的雪诗: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这便是苏轼,纵然身处逆境,仍能安之若素。哪怕宦海浮沉,亦随遇而安。雪是厚重的,就像人生的遭遇,总会被人嫌弃。可苏轼也说,雪可爱,因它轻盈,就像身处不好境遇时,依旧怀着一颗晶莹的心,翩翩纷飞。

春观夜樱,夏望繁星,秋赏满月,冬会初雪,历来是宋人四时赏心乐事所在。面对一场场的雪,无论是对窗观雪,还是踏雪寻梅,抑或是煮雪烹茶,都给宋人的寻常生活平添了无尽的风雅趣味。

北宋欧阳修曾见“腊雪初销梅蕊绽,梅雪相和,喜鹊穿花转〞;南宋张孝祥写梅雪两相依,“雪月最合适,梅雪都清绝〞“人间奇绝,只有梅花枝上雪〞。

假若梅上无雪,便少了几分兴致,南宋女词人朱淑真直言“寄语梅花且宁奈,枝头无雪不堪看〞。刘克庄甚至批评天公不作美,“无梅诗兴阑珊了,无雪梅花冷淡休。懊恼天公堪恨处,不教滕六到南州〞。只有梅雪相和相依,才能相映成趣,如卢梅坡言,“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宋朝的书画家对雪貌似特别偏好。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从隆冬画起的,枯木寒林中,一队驴子驮炭而行,貌似预示着今夜有暴风雪。萧瑟的气氛,让宋朝的春天显得那么遥远和虚幻。

文人的阳春白雪纵然风雅之至,街巷邻里的万家灯火也有颇多情趣。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豪贵之家,遇雪即开筵〞。还要“堆雪狮,装雪山,以会亲朋〞,客人“浅斟低唱,倚玉偎香〞。宴罢,“或乘骑出湖边〞,看“画亦不如〞的“湖山雪景,瑶林琼树,翠峰似玉〞。湖边画舫商家瞅准商机,“遇大雪亦有富家玩雪船〞。

大宋的雪花落在汴河的桥上,落在冻滞的酒幌上,落在东京鳞次栉比连甍接栋的瓦片上,落在宫殿的钩心斗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