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规则(规则在我心中)_第1页
遵守规则(规则在我心中)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9遵守规则(规则在我心中)规则在我心中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按规则办事的习惯,树立起人人遵守规则,心中时时处处有规则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通过让学生经历换位体验、故事交流、小组讨论、资料收集的过程,使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认识“规则”的力量,树立遵守规则的意识。

教学准备:

幻灯片《规则在我心中》

阅读材料:

材料(一):《铁轨上玩耍的孩子》(课前下发给学生,每组一份,各组的讨论题不完全一样)

材料(二):《拧螺丝的规则》

材料(三):《不守规则的中国人》(这是一组文章的总题,每份材料内容不相同,分发给各组,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导入

学生以组为单位阅读材料(一),讨论问题

展示幻灯片“铁轨上玩耍的孩子”

问题很残酷,但所有的同学必须面对,必须做出选择

各组学生代表回答讨论题,依次展示幻灯片“讨论(一)”、“讨论(二)”、“讨论(三)”

学生谈谈这段故事的启迪

结论:

三个在新轨道上玩的孩子不遵守规则,惨痛的后果须由他们来承担;旧轨道上的孩子是遵守规则的,如果把火车引向旧轨道,就会暗示遵守规则要受到惩罚;旧轨道已放弃不用,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不能让一车人为三个不受规则的小孩付出代价;扳道工把车扳到新轨道上是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把车扳到旧轨道上,则是违反规则的。

由此看到,规则的意义不仅仅是约束,其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保护。而当规则和生命相对抗的时候,个体的生命诚然可贵,但社会规则比生命更重要。

人不是依靠个体单独存在于世间的,在社会中生存,须时时把规则放在心中。

展示主题

展示幻灯片“规则在我心中”

规则是什么,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没有必要再去进行名词解释;但,规则该如何看待,规则该如何对待,是当今国人必须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知道,更要落实在行动上。所以,本次课想要让大家今后都能做到的是——

2、展示幻灯片“敬畏规则自觉遵守规则”

三、敬畏规则,自觉遵守规则

(一)遵守规则,就是善待生命

1、那么,为什么要敬畏规则,遵守规则呢?请同学们先来看一段视频。(点击字幕“自觉遵守规则”,幻灯片超链接到视频《严守规则》)

2、小结:

这段视频,以及前面在“铁轨上玩耍的孩子”的阅读材料,告诉我们:遵守规则,就是善待生命。(展示幻灯片)

遵守规则,就是保障成功

先看一则故事(幻灯片“在日本打工的中国留学生”)

阅读材料(二)

小结:无论是对个人而言,还是就一项事业而言,遵守规则,是成功的保障。(展示幻灯片)

遵守规则,就是体现高尚人格

看看这个故事《扳道工的职业道德》

小结:扳道工的职业道德,在儿子性命攸关的千钧一发的时刻,坚守职责,忠于职守,的确令人可敬可叹,由此我们看到,遵守规则,实在是一个人高尚人格的体现。

遵守规则,就是维护社会和谐

请大家看两组图片

第一组图片,表现的是中国内地一些大城市堵车的情景;第二组图片,在网上总题叫做“洛杉矶惊天大堵车”——仔细观察图片,到底哪一种情形更“惊天”呢?

学生回答:从两组图片中看出了什么

小结: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规则,则任何社会活动都无法展开。

按规则办事是人类学会共处的基本准则。如果每个人只从自身利益出发,不遵守公共规则,不考虑他人的意愿,这世界必定永无宁日,也必定危及每个人的利益。

而有了规则不去遵守,其危害甚至比没有规则更为严重。因为它直接破坏了社会运行的质量,带给人们错误的信息,甚至鼓励社会成员不择手段实现个人目的,最终导致规则形同虚设,社会陷于无序。所以——遵守规则色,就是维护社会和谐。(展示幻灯片)

遵守规则,就是树立文化形象

各小组阅读材料(三)《不守规则的中国人》

先看幻灯片,看一组故事(“德国人的规则意识”、“龙永图的感慨”、“西点军校的经典案例”)

每组选代表说说从材料中看到了什么

小结:

尊重和遵守规则,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教养,一种风度,是现代人必需的品格;而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它更是文化水准的体现。

可见,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政府和每一个公民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所以说,遵守规则,就是树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形象。(展示幻灯片)小结:

遵守规则,就是善待生命

遵守规则,就是保障成功

遵守规则,就是体现高尚人格

遵守规则,就是维护社会和谐

遵守规则,就是树立文化形象

身边的规则

学生谈谈自己身边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以及遵守这些规则的意义

结束语

日升日落,月圆月缺,是日月按照一定空间轨道运行的结果;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大自然按照一定时间轨迹轮转的结果;“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万有引力作用的结果;生物的生长,发育,敏殖,衰亡过程,是一切生命代谢衍息的必然结果。

风筝之所以能翱翔天空,是因为有丝线的牵引;鱼翔浅底之所以能轻灵自如,是因为有水的浮托;随气候变化而南北迁徙的大雁,之所以能飞越千山万水永不迷航,是因为有严明的纪律与有序的队形;辛勤在外奔忙采蜜的工蜂,即使逾百公里而不迷途,是因为有特殊的飞行规则;车水马龙的街道上,行驶的汽车秩序井然而不会发生碰撞事故,是因为有行之有效的交通规则。

世界因规律而美丽,人类因规则而和谐,只有真正领略了规则的内涵,你才能洞悉人生的真谛,从而拥有美好的人生。

要想生活在一个更和谐的社会,就要自觉地严格约束自己,时刻将规则放于心中,以获得更完满的自由。相反,无视规则,对抗规则的人,常常受到规则的惩罚,到处碰壁,甚至付出全部自由,甚至生

命的代价。

附:

材料(一)

铁轨上玩耍的孩子

(一)

有一条铁路,由于改道,原来的铁轨不用了。新的铁轨建好并通车后,路轨旁树了一块牌子,上写“严禁在此轨道玩耍”。一天,几个学生来到这里。一个学生看到牌子的警告,就跑到旧轨道上去玩,而其他三个学生虽然也看到那块牌子,但不去理会,仍旧跑到新修建的轨道上去玩。

突然,一辆火车疾驰而来,速度太快,学生们已来不及从轨道上离开。

如果这两个岔道口中间有个控制装置,可以决定火车往哪个方向开——既可以沿着新的轨道开,也可以沿着旧轨道开。

讨论:如果你是在新轨道上玩耍的那三个学生之一,你希望扳道工把火车调到哪个方向?为什么?说说你此时的心情。

(二)

有一条铁路,由于改道,原来的铁轨不用了。新的铁轨建好并通车后,路轨旁树了一块牌子,上写“严禁在此轨道玩耍”。一天,几个学生来到这里。一个学生看到牌子的警告,就跑到旧轨道上去玩,而其他三个学生虽然也看到那块牌子,但不去理会,仍旧跑到新修建的轨道上去玩。

突然,一辆火车疾驰而来,速度太快,学生们已来不及从轨道上离开。

如果这两个岔道口中间有个控制装置,可以决定火车往哪个方向开——既可以沿着新的轨道开,也可以沿着旧轨道开。

讨论:如果你是那个在旧轨道上玩耍的学生,你希望扳道工把火车调到哪个方向?为什么?说说你此时的心情。

(三)

有一条铁路,由于改道,原来的铁轨不用了。新的铁轨建好并通车后,路轨旁树了一块牌子,上写“严禁在此轨道玩耍”。一天,几个学生来到这里。一个学生看到牌子的警告,就跑到旧轨道上去玩,而其他三个学生虽然也看到那块牌子,但不去理会,仍旧跑到新修建的轨道上去玩。

突然,一辆火车疾驰而来,速度太快,学生们已来不及从轨道上离开。

如果这两个岔道口中间有个控制装置,可以决定火车往哪个方向开——既可以沿着新的轨道开,也可以沿着旧轨道开。

讨论:如果你是扳道工,你会把火车调到哪个方向?是旧轨道还是新轨道?为什么?说说你的此时的心情。

材料(二)

拧螺丝的规则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有一家中国企业和一家德国企业合资造船。合作的项目中,德方负责技术指导监督和一部分施工,中方负责其余部分的施工。

在船体各部件进行接合的时候,德方的技术工程师要求:每个螺丝要拧6圈半,拧紧后再倒回半圈。中方的工人对此不以为意,觉得这个规定太过教条,于是施工过程中,没有人认真地去数螺丝到底被拧了多少圈,只凭自己的感觉,觉得拧紧了,就可以了。然而,德方对技术的要求近乎苛刻,一发现中方工人的不认真,绝不苟且,凡没有按规定做的,全部要求返工。

为此,中方和德方产生了极深的矛盾。中方认为,德国人不怀好意,故意刁难中国人,拖延工期,好使中国人不能按期完工,违反合同,支付给他们巨额的违约金。而德方指责中国人不按规则做事,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而中方的工人,依然故我,凭着感觉和经验干活。

后来,在这艘货轮即将完工的时候,爆发了一次大的台风。台风过后,合作双方去查看在建的货轮

时,惊讶地发现,中方工人承建的那部分船体,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变形,而德方承建的部分,则完好无损。

其实,造成这样差异的原因,就是技术规定要螺丝要拧6圈半,再倒回半圈。中方的工人几乎没人按此规则去做,而德国的工人,每个螺丝都是这样一丝不苟地拧上去的。

在惨败的教训面前,中方的工人终于明白了规则的意义。

材料(三)

不守规则的中国人

HIGH过之后,优雅起来,世博开启国民素质成人礼(一)

上海世博会,又一个属于中国的时间。在展现城市文明的同时,这个横跨浦江两岸的巨大园区本身就是一个存在184天的微型城市。游客将与现代场馆共同构成这次展示。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然而,行走在这个临时城市里的游客却正在让这个系统濒临崩溃。

失控的“热情”

在经历了最初的好奇之后,很多外国场馆工作人员对中国的好感被冲刷殆尽。

两个月前,阿娜斯塔西亚(AnastasiaYevets)对上海世博会充满了期待,而如今,她的心情却比上海连绵的梅雨更加糟糕。

这个来自白俄罗斯的姑娘和她的同事们正在目睹一场“灾难”的发生——他们的场馆越来越像一个动物园。中国游客们在场馆里大声喧哗,接打电话,拿起相机对着每一个金发碧眼的老外狂拍。“有时候,中国人一手猛拍着桌子,一边对你喊着嘿!嘿!嘿!他们想喊我合影,却让我觉得自己像只被围观的猩猩。”最令阿娜斯塔西亚难以置信的是,几天前,一位中国老太太甚至放任她的孙子在场馆的正中央拉了一坨大便。

处于震惊和崩溃边缘的并不仅仅是阿娜斯塔西亚。

在古巴馆,ShelaBorgesGlez见到了令她不解的一幕。一开始,她们在墙上划出一小块区域供游客留言,但是,只用了两天不到的时候,汉字就像蝗虫一般疯狂地覆盖了整个场馆的墙壁。中国游客的热情程度显然令这些加勒比海居民猝不及防,甚至连Shela的办公室都不能幸免,在玻璃门上,中国人写满了“XX到此一游”和“XX我爱你”之类的字样。在数次清理之后,Shela和她的同事放弃了努力,每次擦完不久,中国人又将攻占他们的玻璃。他们只好贴出“禁止往墙上涂画”的告示,以这样的形式为自己一开始的错误决定埋单。

世博园里发生的这一切,就上海的雨季一样,无休无止,令人心生厌倦。

埃及馆的Tahany刚刚从开罗飞到上海来接替她同事的工作,那位好心的前任馆长提醒她“一定要看好我们的石头!”场馆里摆的雕像都是公元1000多年前的文物,其中包括有“阿蒙霍特普四世的巨像”和“爱神柱”之类的珍品。

这些从开罗运送过来展品大部分没有加装防护罩,“因为在我们国家没有人会去摸文物,因为那是一种犯罪行为”,但很快,埃及馆的大部分工作人员不得不放弃原先安排的工作,他们每两个人守着一处雕像,并拉上围栏,阻止每一只靠近的手掌。一个中方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埃及人迅速地学会的第一句汉语不是“你好”,而是“不要摸”,每天念咒般地重复上百遍。

在捷克馆,游客们一度像苏联红军攻占柏林德国国会大厦一样纷纷爬上圣约翰·波穆克的青铜像,直到铜像被护栏围了起来。在孟加拉馆盖章,一位黑人工作人员面色冷竣,机器人一般地只重复说一句话:“排队,排队,排队,排队……”。

在经历了最初的好奇之后,很多外国场馆工作人员对中国的好感被冲刷殆尽。

“他们刚到上海的时候,看到那些宏伟奇特的展馆,都是…Wow?的惊叹,觉得中国人很了不起,而在见识了中国游客之后,所有人都开始讨厌中国人。”和那些面对人山人海的中国不知所措的朋友们不同,阿娜斯塔西亚算是半个“中国通”,她有一个中文名字叫做“梅芳”。然而在学习汉语三年以后,她突然发现不知该如何向自己的朋友解释这样一个复杂的中国。

在梅芳的朋友里,很少有人像她一样游历过中国贫穷的乡村和小城镇,更不用提理解眼前这些操着各类不同口音的人做出种种“失礼”举动的原因所在。“我经常告诉朋友们,不是所有中国人都是这样。”

但即使是梅芳,也很快失去了耐心,她的眼睛在无数次突如其来的闪光灯照射后开始干涩胀痛,有一天因为制止游客插队,一个中国男子用地图狠狠地拍打了梅芳的手臂,这次袭击让她委屈得哭了起来。在中国小孩在场馆中央大便之后,白俄罗斯馆终于用巨大的围栏把中央的圆形场地围了起来。

HIGH过之后,优雅起来,世博开启国民素质成人礼(二)

上海世博会,又一个属于中国的时间。在展现城市文明的同时,这个横跨浦江两岸的巨大园区本身就是一个存在184天的微型城市。游客将与现代场馆共同构成这次展示。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然而,行走在这个临时城市里的游客却正在让这个系统濒临崩溃。

守不住的场馆

作弊与反作弊,破坏与反破坏,偷盗与反偷盗,成了一场每日上演的拉锯战。

当“梅芳们”在场馆里焦头烂额的时候,蔡雯俊和她的同伴们也在人潮中努力站稳。她来自华东政法大学,是世博文化中心的一名志愿者。很多时候她被调配到北门疏导人流,在这个出口,人群被分成两队,一队通往六楼参观,一队则直接出馆,两个队伍中间用隔离带隔开。很多时候隔离带和志愿者的引导被视若无睹,只有在发现走错了之后游人才返过来要求志愿者让他们原路进馆。“他们既想不受控制地乱走,又丝毫不愿承担走错的后果。”

连不明国情的外国工作人员也很快明白,“过度热情”已经无法解释眼前发生的一切。除了不讲礼貌和规则,更多千奇百怪的状况从第一天开始,从场馆的入口处,就层出不穷——一位法国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初的几天他们像目睹奇迹一样,看着那些从绿色通道坐轮椅进入的游客一进馆就纷纷站立起来行走。

破坏规则的好处显然十分诱人——当别人还在排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队时,绿色通道上的人员却可以在二十分钟内进馆,而且还能捎进一个“护理人员”。在一些场馆门外至今可以看到为数甚众、真假莫辨的残疾人排起长队。

“有一次,一个有着强壮肱二头肌的中年男子坐在轮椅上,很疼似的紧紧握住自己的手臂,却告诉我们他患的是小儿麻痹症。”一个在沙特馆门口协助维持秩序的志愿者说。一些明显已经接近10岁的孩子被父母安排坐进了婴儿车,以此换取不排队的特权。

在经历了最初阶段完全开放的姿态之后,很多场馆开始小心调整收缩他们的策略。所有试图由绿色通道进馆的老人、孩子和残疾人都被要求出示相关的证件,一些明显有作弊行为的游客被挡在通道之外。

但这只能挡住一部分人,精明的游客们依然能够掏出各类红绿缤纷的证件。有的家庭为了让一家老少都能通过,在场馆门口精心商量着如何分配手头的老年人身份证、残疾证和婴儿车。这看起来像是一盘跳棋游戏,任务就是一堆棋子搭上另一堆棋子的顺风车,从而跳到场馆的那一边去。

即使作弊失败,对大多数人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通常被戳穿了之后游客们还一边大骂工作人员,一边离开,脸上不但没有惭愧,反倒对我们有不通融办事的鄙夷”,一位来自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工作人员愤怒地说。

进入场馆内部之后,游园狂欢才刚刚开始。在捷克馆,一个名为“捷克明珠”的视觉装置吸引了游客围观,这个由5个巨大玻璃面组成立体屏幕璀璨明亮,令观众仿佛触手可及。开馆之初就不断地有游客用脚磕打玻璃,他们只是想知道屏幕到底是不是玻璃做的。于是一个专门的工作人员被派在此处专门制止人们的破坏行为。

在摩肩接踵的嘈杂环境里,偷盗与反偷盗,也成了一场每日上演的拉锯战。

在泰国馆的最后一个参观环节是放映一部3D的电影,场馆内的设施会随着电影场景洒水和喷施香气,显然十分钟的尖叫体验令很多观众沉醉其中,于是,他们决定趁混乱把3D眼镜捎回家去。

泰国馆的解说在每场电影结束时都会向游客们恳求:“这个眼镜在家里看电视是不会有3D效果的,我们的眼镜已经越来越少,请您不要拿走。”但结果令人无奈,泰国馆馆长SaranpatAnumatrajkj向南方周末记者抱怨,馆内的3D眼镜每天以5%-7%的速度丢失,“每放一场电影大约会损失10个,而我们每天大概会放50多场电影。”

在中国铁路馆,3D影院的200多个座位如今只能坐100多人,原因是3D眼镜被偷到只剩这么多了。

香港人似乎对3D眼镜遗失的可能性有更充分的预判,他们直接在眼镜上贴条形码,在场馆出门处设立安检门,任何试图带眼镜离开的人都会引起机器的尖锐叫声。尽管如此,人们并没有放弃努力,安检门因此每日鸣叫不已。

比眼镜更小的物品更适合被带走,在波黑馆,狭长走道上的液晶电视上的8GU盘被游人尽数拔光,最后馆方不得不把数据盒藏起来,通过USB线再连接到电视上。

也有人尝试更有挑战性的目标,6月27日下午,波黑馆的两名中国游客从严密封闭的玻璃壁橱里成功地偷出几件嵌有珠宝的首饰,没有人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幸运的是另一位游客在离馆前及时地举报了他们。

HIGH过之后,优雅起来,世博开启国民素质成人礼(三)

上海世博会,又一个属于中国的时间。在展现城市文明的同时,这个横跨浦江两岸的巨大园区本身就是一个存在184天的微型城市。游客将与现代场馆共同构成这次展示。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然而,行走在这个临时城市里的游客却正在让这个系统濒临崩溃。

盖章族的围攻

“他们做的就是盖章盖章盖章盖章……”中国人自己打了起来。打斗密集地持续了一两天后就没再发生,因为印章也被偷走了。

“世博会的主题曲应该是一片笃笃笃的敲章声。”突尼斯馆的AnisBasti调侃道。世博护照,这个起源于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的玩意儿从来没像在中国这么火爆过,这令他根本无法理解。

围绕世博会赚钱的黄牛们开始提供盖章服务,游客只要在门口等待,黄牛入馆盖章,最后收取一笔数十元的手续费。

场馆有冷热门之分,而在盖章这一事情上,每个国家的场馆终于实现了“平等”。在只有6个房间的乌拉圭馆,为应对盖章的人流,其中一半房间被改成了盖章专用房。在泰国馆,铜、木、橡胶等各类材质的印章则被悉数敲坏。

中国游客的狂热在盖章上终于全面爆发。在丹麦馆,游客为争夺印章而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这被拍成视频传到了网上。爱尔兰馆的印章被当场抢去,原因是工作人员拒绝为同一个人盖数十本护照,于是游客决定自己动手,最后爱尔兰工作人员不得不报警。

拒绝这些长时间排队的中国游客的盖章要求时常要冒一定风险。“死爱尔兰鬼”、“死丹麦鬼”、“死法国佬”……各种口音的咒骂足以令人崩溃。

Shela所在的古巴馆干脆将盖章台移到场馆外面,并用铁链将章子链了起来。更多场馆把印章收了起来,不再提供盖章服务。在白俄罗斯馆,工作人员同样挂出了纸牌,上面直截了当地写着“没有章”。“他们做的就是盖章盖章盖章盖章,根本就不看我们的馆”,一位挪威馆的工作人员在面对上海电视台的摄像机时忍不住痛哭。

泰国的Saranpat告诉记者,盖章的人群不时地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最后他们干脆把印章放在桌子上让人们自己动手,导致的结果却是更加混乱,中国人自己竟然也打了起来。打斗密集地持续了两三天后就没再发生,因为印章也被偷走了。

Saranpat很不理解,他们的场馆设计用很多技术手段设计了逼真的互动体验,依然有很多中国人进来只是盖个章,然后就匆匆寻找出口。

对这一点中国人看得更清楚,一位经常出入世博园的上海本地记者说:“其实世博会更像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游乐园,人们来这里玩耍,心态和旅游没有区别,那些代表现代科技走向的技术既没人懂,更没人看。”

而“盖章”则不一样,这在中国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时候甚至是一种文化。有一次,白俄罗斯馆要送一个平板小推车进园区,最后盖了十多个章才获得批准。每一次填写表格,都是疲于奔命地在楼上楼下四处寻找那些手握印章的人。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社会系统,所有人在找人办事。在我们国家,一个章就足以通过所有审批。”梅芳无奈地说。

“安利”在中国的“滑铁卢”

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跨国企业进入中国,西方世界与中国才在基本的生活层面真正开始相互接触。在跨国企业大批量迁往中国的过程中,一家名叫“安利(Amway)”的美国保健品跨国公司,也希望在这片它并不熟悉的土地上开展蓝图。

作为一家排名世界5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